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瀑布》一课电教四法杨艳《瀑布》这首诗是凭着优美的语言来表现大自然之美的。然而语言没有视觉形象,在教学时,如果教师只是枯燥地照文宣讲。是不可能达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的境界的。如果能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将诗中的语言通过形、声、色的再现,变成真真切切...  相似文献   

2.
世界上的瀑布形态各不相同,也有着各自不同的魅力。有的以高见长,有的宽阔宏大;有的气势磅礴,有的以纤细为美。以下是世界上八大壮丽神奇的瀑布。  相似文献   

3.
《黄果树瀑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以优美明快的语言叙述了自己在黄果树瀑布景区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黄果树瀑布的壮美景观,讴歌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及对人性情  相似文献   

4.
充分利用电教手段,提高学生的智能素质。 例如,在学习《瀑布》一诗中的“瀑布像一座珍珠的屏”时,我就指导学生去联想瀑布像宽宽的白色的屏风的样子。诗中“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我就指导学生联想到瀑布落下来的水珠是白色的,像烟雾一样。但由于学生之间的差异,有的学生联想还是到不了位,只能跟着自己的感觉走,印象最终还是模糊了。我就找到一些关于瀑布动景的电视投影,把它放映出来。  相似文献   

5.
《黄果树瀑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以优美明快的语言叙述了自己在黄果树瀑布景区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黄果树瀑布的壮美景观,讴歌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及对人性情的陶冶。文章词汇丰富,语句优美,大量比喻句的运用,使语言格外具体、生动,让人感受到黄果树瀑布的壮美和大自然的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6.
庞洪燕 《广西教育》2011,(22):39-39
《瀑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诗歌,语言简练,比喻生动,韵味十足。诗歌描绘了瀑布的雄伟壮丽,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诗歌表达凝练、丰厚,假如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授课,学生不容易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而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丰富的表现力,快速的信息传递,充分的资源共享性等优势整合教学,有利于学生获得直观丰富的欣赏角度,开展自主、个性化地阅读。  相似文献   

7.
一、恰当使用录音 ,解决用言语难以表述的问题《瀑布》是一首饱含深情的风景诗 ,诗的第一节写未见其形 ,先闻其声。在讲这一节时 ,学生一读完 ,我们就提问 :“为什么还没看见瀑布就先听见了瀑布的声音?”学生答 :“因为瀑布的声音非常大。”但瀑布声到底是怎样的 ,到底有多大 ,还是不清楚。我们接着说 :“让我们来听瀑布的声音 ,再想一想它像什么?”然后放录音 ,学生真真切切地听到了瀑布的声音。啊 ,原来是这样的!这么大 ,这么有气势 ,这声音到底像什么?学生会利用诗中的句子来回答 :“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相似文献   

8.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 ,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 ,电化教学已经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因为电化教学能够提供丰富而直观的材料 ,能调动学生的听觉器官和视觉器官 ,从而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 ,如果能充分利用电教的优点 ,就能使抽象的东西形象化 ,使学生从没有见过的景观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 ,不但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 ,使他们对课文内容了解得更深刻 ,更透彻。在小学语文第五册《瀑布》一诗中 ,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 ,运用形象生动的比喻 ,描绘了瀑布美丽壮观的景象 ,抒发了对大自然、对…  相似文献   

9.
语文是讲授语言和文学的,而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既是艺术,当然包含着美,因为美是艺术的生命。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心理动向,运用真挚、优美的课堂语言,循循善诱地把他们引导到一个可以打动他们的心灵,可以陶冶他们情操和性  相似文献   

10.
《瀑布》的审美教学呼和浩特市新桥小学王磊《瀑布》是叶圣陶先生的一首自由体诗歌。诗歌的语言生动、形象、凝练,有较强的抒情因素,极具审美价值,在教学中我尝试着从下几方面引导学生探求美。一、从语言角度探求形象美诗歌语言精练、含蓄、形象,要引导学生扣住重点词...  相似文献   

11.
宦晴 《云南教育》2001,(17):36-36
《望庐山瀑布》是李白写的一首山水诗。这首诗新颖脱俗,气势磅礴。教学这首诗要依据其写作特点,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诗意。   一、写作特点   1.视听结合,动静兼得。这首诗的前两句见“色”。作者站在远处看“瀑布”,虽不闻瀑布的腾跃澎湃之声,但见团团云雾缭绕在黛色的香炉峰顶,一道白亮狭长的瀑布自然地挂在峰前。诗人恰到好处地以静衬动,动静兼得,描绘出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后两句见“声”。诗人不是从形状描摹瀑布的壮观,而是以声势让人感受其磅礴气势。“飞流直下三千尺”中的速度和高度一叠加,瀑布的声势和力量就跃然纸上…  相似文献   

12.
青云山的水     
青云山以风景秀美而闻名中外。它的山美,水更美,山水相携,共绘美景,引得游客不远千里来一睹芳容。这里的瀑布美。青云山上瀑布无数:九天瀑布、仙女瀑布、白马瀑布……组成了一幅幅美丽  相似文献   

13.
儿童的审美素养是其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对 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其审美素养是语文教学的 任务之一。小学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因素, 在教学中巧妙地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向学生展 示可感的生活场景、主动的画面、悦耳的旋律,引导学生用眼观察、用耳倾听、用心灵体验,通过感官和 心智去感受作品所赋予的美的人、美的事、美的景、 美的语言,使审美教育和认识教育和谐结合,是提 高学生审美素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电教手段在教育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下面,笔者以《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为例,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一、巧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兴趣《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记叙了作者游览双龙洞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在教学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先放了一段一位老师游张家界的配乐朗诵,接着又放了一段有关溶洞的录像,让学生充分感受溶洞的美。然后,我话锋一转,导入要学的课文:在浙江金华也有这样一个神奇的溶洞,叫双龙洞,叶圣陶老爷爷在游览后,写了一篇游记。在这篇游记中,他不但给我们  相似文献   

15.
《瀑布》一诗,描写了瀑布的壮丽景色,歌颂了祖国山河的秀丽。全诗情景交融,是一首借景抒情诗。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丰富的文化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反应也是多元的。语文教学中怎样渗透文化气息呢?在设计《望庐山瀑布》的课件时,我用色彩鲜明的国画勾勒出了一幅栩栩如生的庐山瀑布图,让学生身临其境。课堂教学中,我看到孩子们情绪很高,便抓住契机设计了一个问题:“这么美的瀑布,你将以什么方式告诉你的小伙伴?”学生的主动精神被唤醒了。有的吟诗、有的作画、有的以歌代诗、有的以舞代诗……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发展,潜能得到了充分开发,也实现了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有机融合。《望庐山瀑布》的教学,…  相似文献   

17.
美术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一门重要学科。初中课程标准指出,要关心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并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实验,努力提高教学质量。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要多方面创造条件,在美术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正确运用电教设备,让学生通过电教设备的形象性、生动性、直观性来深刻认知美术知识的魅力,体悟美术作品中存在的令人震撼的美,从而达...  相似文献   

18.
古代诗歌语言精炼,意境优美,寓意深邃。在教学中充分发挥电教媒体的作用,有利于将学生带入诗中所描绘的艺术境界去感受美,领悟美,表达美,很大程度地提高了古诗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赵国红 《考试周刊》2014,(14):44-44
<正>回顾当前语文教学,吹拉弹唱、琴棋书画样样进入课堂,为了让人看到课堂的精彩,让语文课成为了其他学科知识的拼盘,德育、审美教育、创造教育、思维培育等教育内容,以及思维训练、天文地理或其他自然知识的传授,掩盖了语文本身的味道。崔峦老师在武汉市举行的第六届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闭幕式上的发言中提到了"语文味"。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才是充满浓浓语文味的课堂呢?一、引导寻美,让学生发现美。画家罗丹说:"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语文教学要从词句入手,在品尝词句中发现美。如黄财凤老师在教学古诗《望庐山瀑布》时,抓住"疑是银河落九天"中的"疑"字。先引导学生质疑:"疑"是什么意思?在学生理解"疑"字的基础上,使用多媒体显示瀑布的实景图,让  相似文献   

20.
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声音所形成的艺术形象,表现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现象生活的艺术,它主要通过表演使接受者感受音乐的艺术形象,产生联想和想象,进而达到审美的目的.中学音乐教育活动是以中学生为主体,以适合青少年的音乐为客体,通过教师指导和设计的活动使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一种教育活动,从而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刨造美,其实质既为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