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方莉 《体育师友》2001,(6):41-42
团体操是综合了体育、音乐、美术等表现形式并具有艺术性的集体体育表演项目。在学校普遍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团体操作为一种体育表现形式对学校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但对培养青少年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组织纪律性有显的效果,而且对增强体质、促进学习、提高化素养和进行美的教育也有着积极的作用。然而,无论规模大小,团体操都以其参加人数多、时间长、耗资大、难以组织排练而令许多学校望而生畏,特别是普通中学又因学习任务重、空闲时间少更是不敢涉足。如何使得这一有效的教育活动在普通中学中广泛开展呢?笔通过两年的实践,逐渐摸索出一套简便易行、省时省力的方法,使得团体操在普通中学也能很好的开展。  相似文献   

2.
校园中、小型团体操动作整齐划一、严格规整;队形富于变化、各具特色,在内涵上更加凸显愉悦身心和促进体质健康。因此,学校体育工作者们应责无旁贷地将其推广和深化。江苏省高中体育特级教师陈健将针对校园中、小型团体操,分别从总案构思、队形设计、动作技术、艺术装饰、训练方法、场地运用、案例借鉴等7个方面进行系列撰稿。本期主题为校园中、小型团体操创编—"总案构思",从表演主题的确立、题材的选择到框架的拟定作了详细的说明,理论结合实践并辅以案例,为广大体育教师有效把控团体操创编整体思路及具体操作步骤提供借鉴和指导。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3.
《体育与科学》2014,(4):85-92
团体操是一项体育与艺术高度结合的、综合性的集体表演项目。运动的集体是其表演主体,集体运动动作、队形图案和艺术装饰是其主要的构成元素。体操类运动是其主色表演形式,操化了的民族体育表演是中国团体操的特色表演形式,点缀性的文艺表演是其润色表演形式;集体运动队形绘图法、集体配合动作编织法、集体板块运动合奏法是其三大表现手法。团体操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有别于文艺表演的独特风格。发展团体操既是对我国体育文化财富的珍视、继承和发展,也是保持运动盛会特色,突出体育主题,促进运动会开幕式表演发展提高的一项重要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团体操表演已成为一种宝贵的人类文化财富。它具有窗口作用,是展示学校风采的大好时机,它集中反映了学校的管理水平和体育、文化、艺术水平。团体操表演的成功,不仅是运动会成功的一半,而且对中学学校体育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研究团体操对学校体育的作用,为促进团体操表演艺术在中学的提高和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团体操是体操、音乐、舞蹈、美术等高度结合,反映一定主题思想的集体综合性表演项目,多在学校运动会或重大节日等活动中举行。学生通过团体操的严格训练和表演,不仅锻炼了体魄和意志,陶冶了情操,还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有效地推动学校体育文化活动的开展。 一、培训学生骨干的训练 在全面训练之前,首先要对学生骨干单独训练,使他们了解团体操策划的总体思路、表演方案和训练计划,并能熟练地掌握表演的内容及训练方法,以便在集中与分散训练中,更好地发挥学生骨干作用。 二、基本功的训练 基本功训练是表…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等对团体操作为一种表演形式和一种专业课程所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总结与审视,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我国团体操存在的当代意义.团体操运动赋予体育更多艺术色彩,可以促进全民健身运动开展,使体育专业学生具备更加全面的专业素质,并有助于培养当代社会所需的集体配合精神.我国团体操是一种优秀的集体体育表演形式,是一种值得保护与发展的体育审美文化.  相似文献   

7.
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构建新时期体育强国成为我国学校体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为学校体育工作赋予了崭新使命。气排球作为排球项目的衍生品,是我国新兴运动项目,随着体育活动的蓬勃发展,体育课程的创新日益重要,正在朝着更为多元化的方向迈进。推广气排球具备独特优势,学生通过课堂学习不仅能够获取新技能,还能提升身体素质,更有助于促进他们积极参与各类体育活动。该文基于气排球的特征和发展潜力,深度剖析我国气排球目前的发展现状,旨在为气排球运动的推广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和建议,为体育课程的不断创新与发展贡献学术支持。通过全面的研究,为学校体育工作持续推动气排球运动的蓬勃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与启示。  相似文献   

8.
《体育教学》2011,(11):18-18
一、发展学校体育运动,增强学生体质 1.成立"阳光体育"领导小组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文件精神,学校高度重视学生体育工作,成立阳光体育运动领导小组;制订阳光体育运动计划:包括落实"三课、两操、两活动"总课程表、设计小型竞赛活动及校运动会方案、编排课外及社团体育活动内容,明确运动项目指导教师及运动员。阳光体育运动课程内容及要求,做到人手一份,人人明确,项目落实。  相似文献   

9.
团体操的训练应如何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团体操是一项群众性的体育表演项目,它已被广泛地运用于各种运动会的开、闭幕式及一些重大庆祝活动的表演。学生通过团体操的训练与表演,亦可增强体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红色体育运动对促进陇东学院体育项目的多样性、弘扬红色体育文化具有积极的作用。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法、综合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问法。研究结果和结论:通过对红色体育运动项目的概念、特点进行了阐述,分析了红色体育运动项目在陇东学院开展的可行性和开展途径,如将红色体育项目与学校教育工作结合,既可以体现陇东学院学校体育的特色,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中,使学生在参与运动中学习红色革命的价值,也传承和发展了红色体育文化。  相似文献   

11.
<正>学校体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积极推进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是实现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有效保证。"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新时期《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实现学生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前提。在大课间体育活动如火如荼开展之际,加强对大课间体育活动在中小学开展策略的研究,就显得尤为关键和重要。1加强学校体育管理体制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学校体育管理体制从管理范围上可分为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宏  相似文献   

12.
文章主要运用文献法和逻辑分析法,对美国学校体育活动案例进行解读与分析,在借鉴美国学校体育活动相关措施的基础上,为我国学校体育工作稳步发展以及学生体育健康促进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注重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2)积极开发特色校本课程,丰富学生体育活动项目;(3)完善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保障残疾学生体育活动;(4)推进体育课堂翻转,提倡学生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13.
柳世能 《精武》2012,(13):82-83
学校体育特色发展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创建以区域常项和学校特项的促进体系,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意识,重视运动技能应用的社会后果和运动技能存在的社会环境。以发展特色项目为切入点,明确其内涵、方法、途径,探索课内外一体化的运动方式方法,形成学校体育特色。  相似文献   

14.
美国SPARK项目对我国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重点介绍美国开展范围广泛、时间持久、成效显著、对学生和社会均产生深远影响的全国性的体育教育运动——SPARK项目。该项目的特点是教学内容新颖、强调终身体育、学生自主选择体育项目和实施综合性学校体育计划。SPARK项目对我国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有积极借鉴作用。“阳光体育运动”重点要协调和解决的问题:运动能力早期性与持续性、整体性与个体性的关系;传统教学内容和现代教学内容的结合;体育课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协调促进;体育理论课与实践课相辅相成;运动竞技性与健身性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5.
如何组织团体操训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团体操是体育与艺术高度结合的群众性的体育运动表演项目,它被广泛地运用于体育运动大会及盛大节日的庆祝活动中。学生通过团体操的严格训练和表演,可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身体姿态,进行美育教育,陶冶情操,加强集体主义观念和组织纪律性。  相似文献   

16.
学校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不仅与学校的其他课程在很多方面具有一致性,更具有其自身的鲜明特点,为学生提供了独有的、开阔的学习和活动环境,教学中以运动美学、兴趣、情境和创新形式激发学生运动欲望,使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进行体育学习,时于促进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开发提高,具有其它学科教育无法比拟的优势.探究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为后续教育中树立学生终生体育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亦诺 《中国学校体育》2005,(6):I0008-I0008
“体育、艺术2 1项目”是教育部于2004年为落实《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促进学校体育、美育改革与发展所逐步推进的一项重要工程、项目。其目的是通过学校的课内外体育和艺术活动,让学生都能较好地掌握两项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技能。一年来,作为实  相似文献   

18.
中等专业学校学生体育需要与体育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等专业学校学生体育需要与体育行为的调查研究表明,学生体育活动的目的正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学生体育行为与体育需要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其体育需要与体育教育链接的缺损,主要表现在目前学校在客观硬件上的相对不足和主观软件上的重视不够。学生最喜欢的运动项目和经常参加的运动项目有差异,根本的原因是学校课程的设置和缺少活动场地、器材造成的,大部分学生愿意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锻炼,表明了学生体育观念有所改变。学校只有采取有效的措施,满足学生的体育需要,才能使其形成良好的体育行为。  相似文献   

19.
《中国学校体育》2021,(2):42-44
<正>运动技能是学生体育锻炼的基础,缺乏运动技能是学生不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原因[1],因此,学校体育非常重视学生运动技能的学习。教育部2011年就提出在义务教育阶段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即通过学校组织的课内外体育教育和艺术教育活动,让每名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能够掌握2项体育运动技能和1项艺术特长,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  相似文献   

20.
王珂 《精武》2012,(4):62-63
学校体育是指在学校教育环境中,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使他们形成体育锻炼意识,提高体育活动能力,增进健康的教育活动。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而运动兴趣的培养以及运动习惯的养成与意识的形成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体育锻炼的前提。在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原则,落实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身心素质的今天,如何提高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21世纪我国学校体育发展趋势。因此,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更自觉积极地进行锻炼是我们体育教师共同探讨的一个问题。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询问法,教学实践法,对培养学生建立终身体育意识进行探讨及尝试,注意到更好的了解学生特点,从学生实际出发,为提高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考虑,积极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充分考虑和运用各种教材教法才能够更好的完成现代学校体育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