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周星驰电影的成功与香港市民文化心态密切相关。周星驰电影无疑是香港文化土壤培育的结果。香港市民侠客心态、香港市民赌博心态和香港饮食文化在周星驰电影中均有折射,并同时构成了周星驰电影的特殊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2.
时尚人物     
继去年《少林足球》选秀之后,周星驰再次将目光投向新人。近日,他为自导自演的新片而进行的选秀活动,又在全国上下紧密鼓地展开了。 周星驰以前很不喜欢跟媒体打交道,即使在他最走红的90年代中期,我们在报纸杂志上也难觅其踪。但近两年星爷却像换了个人似的,在电视、报纸、杂志上频频做秀。我们不难看出他的尴尬与无奈——现在已不是周星驰时代了,他不再英雄年少,也不再是拯救票房的灵丹妙药。正是香港这种残酷的电影环境逼迫他向现实低下其  相似文献   

3.
陈蒙 《新闻大学》2003,(3):43-45
作为八十年代香港喜剧电影的承继者,周星驰已成为香港电影史上的一个重要现象,其主演的电影也以“无厘头”的名目赫然成为一种类型电影。在2002年4月第2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典礼上,周星驰导演的电影《少林足球》获得七项  相似文献   

4.
虽然周星驰在今年的香港电影金像奖上独揽4项大奖,成为无可争议的赢家,算是香港电影界终于对周星驰表演成就给予了一种追认与补偿。 大约一年前,我曾“担心”或者说期待周星驰会进军好莱坞,成为中国特色的好莱坞明星。但一年后,这个担心暂且可以搁下。  相似文献   

5.
香港各大学到内地招生,必将成为中国今年最为重大的教育新闻。 往年香港高校也到内地招生,但因为招生人数很少,对内地高校没有多大影响。今年,香港高校在内地招生人数及生源质量均创历年新高,仅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4所高校就招收了约900名内地优秀生。这其中包括了若干省份的高考状元。内地、香港两地高校在招生环节终于面对面地碰撞在一起。不少考生面对香港高校与北大、清华的录取通知书,选择了前者。  相似文献   

6.
石丹 《今传媒》2014,(8):102-103
电影创作的核心是导演,但"东方好莱坞"香港出现的明星主宰系列电影风格的神话却成为特例,其中周星驰电影更为典型。周星驰的电影被标示为"无厘头"风格,在故事情节和视听形象上都开创了一种独特的话语体系[1]。而他从一位演员到一位导演的转变,更经历了多年的历练,本文将周星驰作为演员的代表作《大话西游系列》与其作为导演的最新作品《西游降魔篇》进行对比评论,阐述周星驰先成"魔",后成"佛"的蜕变。  相似文献   

7.
张胜男 《新闻世界》2010,(9):141-142
在青年观众中,无厘头之类的香港喜剧片有一个另类而传神的称谓——搞笑片。最具代表性的要数周星驰电影。周星驰的大多数电影主要以搞笑为基本特点,极尽戏仿与颠覆之能事,其中不少情节、动作、语言都堪称恶搞的模板。从某种意义上说,在精英文化日渐衰微的后现代主义的浪潮中,周星驰把恶搞变成了一种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8.
备忘     
非常言论 周星驰只要一打岔,除了令人喷饭外,就是颠覆和毁灭了好多东西,用时髦点儿的话讲,把大家脑子里的许多概念全“解构”了。中国人爱讲文化,因为底子太老,吃喝拉撒睡后面全可以加上文化,中国的文化也就因此没边儿没沿儿,把全世界都给吓着了。据我粗略的统计,被周星驰调戏过的,就有食文化、赌文化、偷文化、乞文化、辩文化、妓院文化、官场文化等等。或者说,泱泱大国的五千年文化,到了周星驰那儿,就剩下了这堆货色。 ——滕云  相似文献   

9.
幸好冯小刚还是个明白人.抢在周星驰之前先把一个“童话”说了。因为周星驰要说的是一个“神话”。神话好听得多.而且人要比听童话的多得多;这是无可奈何的事实。  相似文献   

10.
盘点2005年的华语电影,估计票房前几强还是《无极》《神话》《七剑》类以武打为主要卖点的电影。在第42届台湾金马奖的评选中,周星驰的《功夫》也荣获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五项大奖。靠《卧虎藏龙》大尝甜头的国际导演李安在点评这届金马奖时直言:论艺术角度,周星驰的《功夫》远不及侯孝贤的《最好的时光》和蔡明亮的《天边一朵云》。看侯、蔡的电影可以让人想很多,而周星驰的《功夫》只是带给观众娱乐而不用思考。因此可以这么说,这次评奖是商业打败了艺术。联想这些年来功夫片大行其道、屡屡获奖,多少折射出华语电影在全球大奶酪面前蠢…  相似文献   

11.
列孚 《中国新闻周刊》2006,(42):101-101
刚刚在内地上映的港产片《卧虎》,除了被删去2分钟外,在港版中,影片女主角只是个普通职业女性;而在内地版本却忽然变成也是个警方卧底,在情理上完全说不通,内地观众看得大感英名。该片创作人也表示不满,认为是对其创作不尊重。  相似文献   

12.
盘点2005年的华语电影,估计票房前几强还是《无极》《神话》《七剑》类以武打为主要卖点的电影。在第42届台湾金马奖的评选中,周星驰的《功夫》也荣获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五项大奖。靠《卧虎藏龙》大尝甜头的国际导演李安在点评这届金马奖时直言:论艺术角度,周星驰的《功夫》远不及侯孝贤的《最好的时光》和蔡明亮的《天边一朵云》。看侯、蔡的电影可以让人想很多,而周星驰的《功夫》只是带给观众娱乐而不用思考。因此可以这么说,这次评奖是商业打败了艺术。联想这些年来功夫片大行其道、屡屡获奖,多少折射出华语电影在全球大奶酪面前蠢…  相似文献   

13.
1997年7月27日,香港最后一家晚报《新晚报》宣告停刊。霎时间,在我国内地新闻界引起了极大的震撼。人们疑惑:内地晚报是否也要走下坡路?内地晚报还能火多久?...  相似文献   

14.
周星驰(StephenChow),生于香港,著名电影演员,兼导演、编剧、电影监制以及电影制作人。有香港"喜剧之王"之称,亦是"无厘头"电影始祖,在华人世界具有极大影响力和知名度。很多人都知道,周星驰喜欢李小龙。李小龙说过:我不怕会一千种腿法的人,只怕将一种腿法练习一千遍的人。周星驰也是一样,他的电影始终讲述小人物用坚持获得伟大力量的故事。同样的主题,同样的风格,只是不断变奏、变强,按照《西游:降魔篇》玄奘师傅的话说,再好一点点。  相似文献   

15.
说“离谱”     
曾记几年前,香港影片《唐伯虎点秋香》引进内地伊始,大受传媒抨击,说是极不严肃的用庸俗低级手法篡改历史,将儒雅风趣的“唐伯虎三笑姻缘”之传说玷污得一无是处,太离谱了。这样说当然很有些道理。看惯了《桃花扇》、《杜十娘》样式国产历史片的内地观众,很难接受从红高梁地里走出来的巩俐跌进香港搞笑明星周星驰怀抱的银幕现实。但这其中恐怕有点误会或曰“审美差异”;港台演艺圈泡制的历史题材影片,向来有正剧与闹剧之分。前者如老艺人鲍方主演,再现爱国诗人屈原风采的《桔颂》,后者《唐伯虎点秋香》,开镜之初就定型为荒诞搞笑…  相似文献   

16.
对于内地观众而言,杜琪峰不像是宇森、王家卫或陈果那样为人所熟悉。虽然杜琪峰来内地拍片的时间更早.他1960年就拍了《碧水寒山夺命金》:他也曾创下香港电影年度最高票房纪录:1992年的《审死官》票房收入达5000多万港元:去年和今年,他有四部影片正式在内地放映,分别是《大件事》(内地片名为《大事件》),  相似文献   

17.
《声屏世界》2007,(3):55-55
在周星驰系列电影中,我最喜欢的是《喜剧之王》,其中另一号反复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我不是跑龙套的,我是一个演员!”尤其让我感触良多。  相似文献   

18.
周星驰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在他的无厘头或者说后现代主义解构手法的后面,我们了解到:原来好的喜剧是应该让人流泪的."我是一个演员",这是<喜剧之王>里的台词,这无疑也是周星驰的自我评价.让人不禁想到了日本著名电影人小津安二郎曾经说过的一句话: "我一向对人说,我什么都不做,只做豆腐,因为我是个纯卖豆腐的人."  相似文献   

19.
王彬洁 《新闻世界》2013,(7):269-270
【摘要】“周星驰”已成为“无厘头“电影的一个品牌。本文,对“周星驰”品牌建立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以为相关品牌营销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2001年12月,网易公司正式发布国产网络游戏《大话西游Online》,并破天荒地邀请了在年轻人群落颇有影响力的香港明星周星驰作为游戏的代言人。《大话西游online》上市8个月后——也就是2002年8月——游戏的续作正式面市。内容上的飞跃式改进,使得这款原本已经不被游戏市场看好的作品焕发了新的力量,玩家们开始认可游戏的形式,“大话”的忠实玩家也越来越多。到今年8月15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