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台区的清代墓碑 1.三路居一带的清代墓碑 广安门、右安门以外地区现分属宣武区、丰台区管辖,该地区历史上曾有多处墓冢坟地。据《北京图书馆藏北京石刻拓片目录》,这一带仅清代墓葬碑文拓片就有以下数十张:湾子村康熙十年鼐格墓碑、诰封碑;太平桥顺治十二年法哈王公墓碑、诰封碑;康熙十二年西纳海诰封碑;柳巷村顺治十八年觉罗图尔玛墓碑;菜户营康熙十八年白尔黑墓碑;西局村康熙二十二年法都墓碑、诰封碑;康熙四十年吏部尚书介山墓碑;东局村康熙十八年沙克素墓碑;水口子村顺治十四年布哈墓碑;白石桥穆哈达墓碑;曹家坟康熙二十四年都统议政大臣跨渣墓碑;大井村阿兰泰家族墓碑(共十余通);雍正六年富宁安谕祭碑;  相似文献   

2.
六通州区的清代墓碑 1.通州北关环岛的清代墓碑 (1)大学士张允随家族墓碑冯其利兄在《北京档案史料》2002年第2辑中,撰文介绍了通州徐辛庄草寺村的清代乾隆年问东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允随家族墓地。除东坟院的张允随墓外,西坟院还有其祖父福建绍武知府张一魁、父驿盐道张惟远墓。1958年以后,墓地仅存的5通驮龙碑被陆续拉倒运走,有关部门给予暂存。  相似文献   

3.
完颜守道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9年-1980年,吉林省文物工作队对吉林省舒兰县小城子完颜希尹家族墓地进行发掘时,在第三墓区发现了一块已残的墓碑,墓碑正面磨光,阴刻三行楷书字,右侧书"……太尉仪同三司",中间书"濮国公……",左侧书"……公讳守道……"①从这块碑上残留的字迹看,此碑记载的是完颜守道的事迹。完颜守道是金世宗身边的一位重臣,他忠心耿  相似文献   

4.
该说说赛珍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费城附近的青山农场。浓密的蔽日榕荫下,一座洁白的大理石墓碑格外引人瞩目。观其型制与其他美国人的墓碑没有什么太大的不同,只是碑上的铭文刻的不是英文,而仅仅是大大的“赛珍珠”三个篆体中文字。这位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1892年生,1973年逝世,就葬于已被列为美国国家级文化遗址的她自己购置的这片农场里。20多年过去,如今,这农场一方草坪上,有一座雕塑——赛珍  相似文献   

5.
正北京国子监"十三经碑林"展厅内,有一通明代"国子监题名记"碑。碑通高206cm,宽85cm。碑身断为三截,左下角亦断。该碑系就元碑洗磨后重刻,原在国子监辟雍殿东厢正堂之右,南向。由于久经风雨剥蚀,碑文磨泐殆尽,幸而中国国家图书馆藏该碑拓片一通(北京8370-1),额题"国子监题名记",篆书;上截右题"国子监祭酒司业题名记",记文大部分清晰可辨;中刻祭酒题名,碑文大半磨泐不辨;下截刻司业题名,字迹完全磨灭,记文与题名俱楷书。  相似文献   

6.
<正>(接第8期第24页)郑和被掳,在镇南不在昆阳巧的是,就在李根源写下"郑和故里碑"的几个月后,也就是1912年春,著名学者袁嘉谷先生前往晋宁昆阳镇和代村考察,在月山上找到了郑和为其父及祖父所立墓碑,经过对碑文记载文字考证得出:郑和出生于云南省晋宁县昆阳镇宝山乡和代村。袁嘉谷《卧雪堂文集》第9卷《昆阳马哈只碑跋》说:"顾《明史》言和云南人,不知何县。岁甲午,苏君晓荃告余曰:‘昆阳和代村有和父墓碑,宜为昆阳人’。壬子访之昆阳,果得碑拓本于宋君南屏,碑高建初七尺七寸,广四尺一寸,计十四行,行二十八字,永乐三年端阳日,礼部尚书左春坊大学士李至刚撰……"  相似文献   

7.
真情三十载     
<正>2001年清明,绵绵细雨里,上海嘉定松鹤公墓刘秀霞老人的坟前,竖起了一座新落成的墓碑。碑上除刻有刘秀霞子女的名字外,还依照老人生前的意愿,加上了民警王志勇和潘振元的名字。特地从美国飞来上海,为已故母亲做墓的儿子感慨地说:"这么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寻找我们的母亲,想不到母亲竟这么快就离我们而去……我们欠你们太多太多!金钱好还情难还,让我们的情谊沿着母亲走过的路继续下去好吗?"那些仿佛已渐渐远去的往事,一桩桩、一件件,"过电影"似的在  相似文献   

8.
再说毕昇墓碑的物象崇拜与宗教色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在《出版科学》1995年第3期读到任昉先生《再谈“毕昇碑”的宗教色彩》一文(以下称“任文”),此文着力否定毕昇墓碑所刻之“日、月图象源于汉族传统的物象崇拜”,并以“摩尼教崇拜日、月光明”为依据,断定“以‘日’、‘月’为信仰标志的,只有摩尼教亦即日月教”。认为拙文《毕昇墓碑的物象崇拜与宗教色彩》中,“将前者  相似文献   

9.
麓山三绝碑     
麓山寺碑,又名《岳麓寺碑》。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著名书法家李邕应潭州(长沙之古称)司马窦彦澄之请,撰写并刻了麓山寺碑。碑末纪年后有“江夏黄仙鹤刻”六字,据《岳麓志》载“仙鹤即邕托名也”。因此碑集文、书、刻三美。世人又称三绝碑。李邕官至北海大守,人称李北海,故此碑亦称北海碑。  相似文献   

10.
麓山三绝碑     
麓山寺碑,又名<岳麓寺碑>.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著名书法家李邕应潭州(长沙之古称)司马窦彦澄之请,撰写并刻了麓山寺碑.  相似文献   

11.
墓碑,可谓是我国一种特殊的文化宝库.历史要研究它、利用它,自不待言;在文学、书法艺术方面,墓碑同样具有不可估量的参考和借鉴价值.雁过留声,人死留名.墓碑的出现满足了王公贵族、达官显贵们"流芳千古"的欲念,他们都想死后在墓碑上留下好听的颂辞.因此,树碑立传,自古以来已成了惯例.然而,在一些名胜古迹之地,人们常能看到"无字碑".  相似文献   

12.
曾外祖父的名字,在我儿时是被禁止提及的.那是"文革"期间,家中涉及曾外祖父的物件大多已被销毁.依稀记得,家中珍藏着一块石碑,上面有黎元洪为曾外祖父亲撰的题词,运动一来,碑被敲成碎片,埋人花盆之中.此后,外祖父也在惊吓中故世.再往后,曾外祖父的墓地被平,墓碑不知下落.  相似文献   

13.
肖舟 《档案天地》2011,(1):22-25
2010年10月15日,一个细雨纷纷的早晨.这天我们要去找寻台北六张犁墓地.记得日本学者横地刚<南天之虹--把"二·二八"事件刻在版画上的人>书中曾有这样的一段话:在台北市的东南偏东方向有一个叫做六张犁的丘陵.在这里可以眺望到台北市的街容.这里长眠着201名50年代白色恐怖的牺牲者.大多数墓碑都已被土掩埋.上面长着竹丛...  相似文献   

14.
1999年4月27日,省电视台《新闻末班车》播报:我省准备平坟还耕,到本世纪末实现农田无坟头。听此消息,我很高兴,因为这会刹制乱修坟碑风,减少耕地浪费,扩大播种面积。以前,我针对我省不少地方乱修坟碑现象,写出来信《乱修坟碑风当刹》投往《西安日报》社,该报派记者赶来了解情况。并到田间拍了坟牌照片。5天后,《乱修坟碑风当刹》刊于《西安日报》二版头条,文题醒目,短文右边是言论《莫让“死人”吃活人》,下边是两幅坟碑照片。同一题材同时用图片、言论、来信三种表现方式同版集中刊登.形成宣传规模与气势,具有说服力、吸引…  相似文献   

15.
“文庙崇祀位次之图”碑,圆首方趺,通高225厘米,宽83厘米,藏于西安碑林.雍正十三年(1735年)咸宁(今属陕西西安)人孙能宽书、魏振纲镌刻,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刻崇祀位次图,下刻碑志,记载修碑经过,朝廷颁布新厘定从祀位次之事.全文600多字,跨越15年(康熙五十九年至雍正十三年),反映了康熙至雍正年间从祀人数、位次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6.
云南永胜他留人是彝族的一个支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他留人留下了许多墓碑、建设碑、记事碑、摩崖等汉文历史石刻档案,对研究他留人这一特殊族群的社会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墓碑的起源,始于秦代以前。早期为用以引棺木人墓穴的木柱,汉代以后改用石,称为石碑。碑上始书文字,用以记载逝者生平事迹功勋等,以垂久远。碑最初随棺木埋于地下穴内,后来逐渐竖于墓前墓后,称为神道碑。古碑碑首往往有穿孔,即为贯索引棺而下之遗象。碑刻总称为碑碣,方者为碑,圆者为碣。  相似文献   

18.
刘颖 《北京档案》2016,(11):38-40
松柏环绕的李卓吾墓坐落在通州区西海子公园内,每到清明,都有观瞻者前来祭扫,络绎不绝. 李卓吾的墓碑坐北朝南,南北长30米 ,东西宽12米.青砖宝顶,径2.25米,高1.55米,内葬骨坛,三面围冢,明代焦竑题字"李卓吾先生墓",精工拼接而立,庑殿顶碑楼,端庄肃穆.面阔2.75米,进深1.8米,松柏环绕,四季常青.  相似文献   

19.
内江市档案馆珍藏有一幅《曾达一墓碑拓片》,是笔者1986年在沱江乡梁坝村曾达一墓碑所拓。当时该墓碑和石刻文字完好,所以拓片字口清晰,文字无损,是曾达一墓碑的唯一拓片和初拓本,具有很高的档案文献价值与文物价值,被列为馆藏珍品。2009年内江市档案局、内江电视台联合拍制《档案锁春秋,兰台丰硕果》专题记录片时,  相似文献   

20.
康泰真墓碑     
在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大城子镇洞上村西约500米处,有一南北走向山脉,人称长寿山,其东脊半山腰有一天然石洞,石洞外为一平缓山坳,古洞西北约50米的平台上,矗立一座墓碑,坐西朝东,为灰砂岩质,龟跃座,碑首已无存,碑高2.1米,宽为1.1米,厚0.2米。碑阳楷书和草书共1918字。此碑即金、元道士康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