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影作为承载中国梦想、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始终在以丰富生动的内容与形式传达着主流意识形态与观念价值.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坚持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主张被提出以来,数十年间,主旋律电影以宏大叙事建构着国人的国族认同与家国情怀,却同时也面临着市场表现欠佳的窘境.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电影整体产业化水平的日渐成熟与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主旋律电影开始了自身的转型与创新,逐步从主旋律影片转化为新主流电影.在商业类型、剧作主题、视听呈现、文化视野等方面,新主流电影在主旋律电影的基础上实现传承、突破与创新.新时代,电影创作始终要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中,满足多样化社会需求,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市场,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新主流电影始终在为走向更多元的文化与最广大的人民,做着自身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电影行业正在以高质量、高速度的态势迅速发展,一部好的影片不仅能够深深地吸引人们的眼球,影响着人们的情感,也会因此而一度成为票房的保障,其收视率也是极为可观的。继主旋律电影后,新主流电影成为了我国影视行业中的"热词"。这类电影主题鲜明,弘扬积极的主流价值观,极具社会正能量。本文将从新主流电影的价值体现、人文关怀以及新主流电影发展的必然性等方面来讨论新主流电影。  相似文献   

3.
新世纪以来,由于电影产业本身政策变革,我国电影产业格局呈现出主旋律影片、商业电影与艺术电影三分天下的态势。就主旋律电影本身来说,其既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也呈现出适应电影产业化发展的趋势,由此主旋律电影形成了国家主流电影和主流商业电影两种不同风格。就国家主流电影来说,以《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战狼2》为代表的国家叙事将超级大片的商业元素包装进电影,形成了"新红色电影"这一独特类型,成为呈现国族空间和意识形态的重要类型,为华语电影的发展开创了新格局。  相似文献   

4.
电影的主旋律叙事指的是文本内容依附于社会主流价值体系,通过迎合和引导受众的价值观来构筑起"想象的共同体",目的是温婉地实现意识形态的艺术表达。《战狼2》作为国产军事题材影片中不可多得的佳作,所采用的叙事倾向就是坚持主旋律叙事。这使它在现时的语境中能够激励起受众的民族情绪与家国意识,赢得意识形态话语的支持,获得独特的传播路径。主旋律叙事作为《战狼2》典型的艺术特征,也为它收获了独特的艺术创新和审美表现,具体表现为将个人英雄主义涌向了集体主义而区别于美国式纯粹的个人英雄主义,和实现受众对电影文本外在力量审美特性的直观感知。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2017,(8):89-94
消费视域下,传统主旋律影视的主流化传播力和主流价值观影响力正逐渐式微,面临着制作模式化、传播碎片化、市场边缘化的危机,但这种危机的出现并未泯灭主旋律影视主流化传播的可能。2016-2017年,主旋律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主旋律电影《湄公河行动》、主旋律纪录片《长征》均在市场与口碑上取得良好成绩,印证了主旋律影视在大众消费文化盛行的今天仍具有主流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其关键在于如何进行内容创作与有效传播。本文将从政治逻辑,艺术逻辑和市场逻辑三个基本维度出发,分析主旋律影视的政治意识话语表达、艺术思想价值塑造以及传播过程中对市场痒点、痛点与兴奋点的把握,力求全面分析在消费视域下主旋律影视的主流化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6.
杨毅 《东南传播》2022,(2):56-60
本文尝试将“电影工业美学”放在“主旋律”的谱系中加以考察。从“新主流电影”到“电影工业美学”体现出“主旋律电影”在新时代做出的历史变迁、产业调整与主体重构。电影工业美学的提出源于产业化生存下的新力量导演的创作实践,但单纯强调经济因素的看法不仅掩盖了当下电影产业的真正问题,也遮蔽了“新力量”真正的潜能所在。“主旋律”与“新力量”应当在情感结构的层面上发挥积极作用,充分调动起创作主体在整个产业链中的作用。想要认识到电影工业美学的真正价值,有必要重新回到“电影是什么”的历史起源,在全球产业革命的前提下调动创作者的主体性,进而形成电影工业美学的中国经验和中国学派。  相似文献   

7.
中国电影自进入新千年以来就呈现出一种全新的电影格局:主旋律电影、商业电影、艺术电影突破了原有的界限,尤其是艺术电影和主旋律电影被商业元素所渗透,创作者期望在个性表达、市场利益、主流价值传达与观众认可多方面达到平衡。本文通过梳理新世纪以后的褪旧变新的中国电影,分析其创作规律、摸索其经验,畅想其未来,以期对中国电影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胡可 《东南传播》2022,(3):66-69
进入新时代,扶贫主旋律电影成为中国主旋律电影类型扩展的一种形式,它以农村扶贫故事为题材,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扶贫精神和主流文化价值理念,开拓了主旋律叙事的新领域。在国家文艺政策的指导下,该类电影首先将视角投向当下社会性热点议题;内涵积极贯彻主流文化价值理念;人物形象也力图表现“真善美”。书写扶贫故事,推动主流文化价值的传播,是立足于新时代历史方位,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时代诉求。  相似文献   

9.
书写英雄话语不仅是一个文学命题,也是一个国家命题。正在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华民族,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呼唤英雄。英雄话语是主旋律创作不可或缺的主要形态,当下现实主义创作的重建与回归,则为英雄话语的新书写、新拓展创造了可能,这就是为什么近些年来一些军内外优秀的电视  相似文献   

10.
中国左翼电影在1933年形成高潮后,在自身不断发展变化的两三年间,与同样是从旧市民电影脱胎而来的新市民电影一起,开拓了巨大的艺术表现空间和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与此同时,主流政治话语和一部分上层知识分子在倡导和坚守传统文化理念上达成外在共识,出现了高度疑似政府主旋律电影制作。最终,一直在政治上持保守立场、艺术上呈开放姿态的新市民电影成为1936年之后中国国产电影的主流中坚。  相似文献   

11.
中国左翼电影在1933年形成高潮后,在自身不断发展变化的两三年间,与同样是从旧市民电影脱胎而来的新市民电影一起,开拓了巨大的艺术表现空间和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与此同时,主流政治话语和一部分上层知识分子在倡导和坚守传统文化理念上达成外在共识,出现了高度疑似政府主旋律电影制作。最终,一直在政治上持保守立场、艺术上呈开放姿态的新市民电影成为1936年之后中国国产电影的主流中坚。  相似文献   

12.
李攀 《传媒观察》2015,(2):23-25
随着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召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成为当前时代的主旋律。而就目前社会话语场域中,传统主流话语、精英话语、大众话语都存在着各种深刻问题,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将传统话语体系碎片化,新媒体平台成为众声喧哗的舆论场。本文从法律角度对这种话语乱象进行深层次剖析,提出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是解决社会话语困境,践行"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背景下,国家认同对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的安定具有战略意义.而新主流电影正将主流意识形态融合进影片以提高国民的国家认同感.国庆档献礼片作为一种典型的新主流电影,集中体现着新主流电影在建构国家认同方面的优点与不足.本文通过分析《我和我的家乡》中言语文本符号、画面符号、音乐符号等对国家认同的建构,总结出其优势和不足,结合新主流电影的发展现状,为新主流电影建构国家认同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公路片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电影类型,它是新好莱坞之后诞生的现代类型影片,可以将超越类型界限的不同话语结合在一起。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融合,各个国家各个时期的公路片的基本面貌已经大不相同,但唯一不变的是它的精神内涵以及对个体人的关怀。我国公路电影创作16年来始终都与时代背景紧密结合,呈现出独有的中国特色。类型电影是外部形态与内在价值观的结合,本文试从其发展演变和内在的文化价值观入手,为中国式公路片正名。  相似文献   

15.
郑冬晓 《新闻界》2013,(14):47-50
在中庸辩证思维框架下审视中国电影六十余年的发展,其问题症结在于"失中"。中庸之道作为中正致和、全面辩证的理论,为中国主流电影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方式及方法论启示。文化、价值观的执中与主体观众的普遍认同共同构成了主流电影质的规定性。"中道而行、融通致和"既是中庸思想的精髓要义,也是对创作主体德与智的要求,更是主流电影在文化立场、价值观诉求以及艺术品格方面应秉持的理念。  相似文献   

16.
1932年之前的旧市民电影,其所有暴力行为都属于伦理层面的善恶对决,而1932年出现的左翼电影打破了这种道德框架并将其上升到意识形态层面、进入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从这个意义上说,孙瑜编导的《火山情血》可称之为新中国电影模式的胚胎。影片所表现的阶级性的四个层次及其暴力性的内涵,颠覆了当时的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并就此完成了从旧市民电影的个体暴力向集体、阶级暴力的过渡转换。影片后半部分的情色元素和对情感个体性的侧重,以及知识分子审美观、价值观的体现,又呈现出与后来新中国电影的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17.
王建娟  陈嘉欣 《今传媒》2023,(10):69-72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新时代,有着独立叙事话语体系,弘扬国家意识形态的新主旋律影视剧成为传播国家文化软实力、向青年传达主流意识的重要载体。《人世间》是中国文化产业建设与发展的成功案例,也是“讲好中国故事”、进行价值引领的有益尝试。本文以平民视角、国家叙事、价值引导为核心要素,对《人世间》在主题选择、叙事特点、传播模式等方面的创新表达进行了多角度的解剖,旨在为创作具有中国特色的文艺作品提供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18.
刘元 《采.写.编》2023,(6):151-153
新时代语境下,主旋律电影为更好地融入当下电影市场,不断寻求新的突破,以实现其风格的转变。“我和我的”系列电影以集锦式风格获得近两年新主流电影的高票房,其中《我和我的家乡》这部电影以小见大的形式传达家国情怀,将主流意识形态与受众审美相结合,以接地气的小人物故事用诙谐幽默的喜剧风格呈现。本文将从叙事系统、风格系统、文化内容、叙事美学这三个角度来探寻新时代语境下主旋律电影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19.
从《唐山大地震》看中国大片的构成元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山大地震》在2010年创造了一个国产片的奇迹,同时也为中国大片的成功创造了一个范本。由此我们洞悉,当下中国大片在世界格局中依靠着自己独特的中国化元素,打造与众不同的中国风。这其中以重大历史题材尤其是以毁灭性灾难为背景,加入主流情感和主流价值观相糅合的主旋律,同时将地域宣传融入其中,借用中国电影擅长的亲情伦理片段性结构,组接成一部个人与集体、家与国纵横交织的感情大戏。  相似文献   

20.
文希 《东南传播》2023,(2):53-55
新主流电影是21世纪以来主旋律电影为了顺应商业化的发挥趋势,以传扬主旋律价值内容为体,以商业化叙事手段为用的一种电影形态。以抗美援朝为主旨的电影《长津湖》在疫情影响下的影视寒冬大环境下创造了57.72亿的票房神话,荣登中国影史票房冠军。其重点描摹非典型小人物的个体记忆叙事,使扁平化图谱化的人物变得鲜活,唤起了受众感同身受的爱国情感。采用的宏观+微观+他者的三线全景记忆叙事方式,全方位谱写了从高层谋划决策到基层连队与美军奋勇抗争的全过程。在尊重史实,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实现民族认同感和建构抗美援朝集体记忆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为新主流电影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