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沈斌  王荣 《新闻战线》2020,(5):86-88
本文以2008~2019年海外媒体转引中国日报涉沪报道的文本为研究对象,采用量化分析方法,探索.上海借力国家主流英文媒体提升城市国际形象传播力的建构策略。研究发现,海外媒体获取的主要是上海的官方信息,报道塑造的上海形象也从“中国的上海”逐渐转变为“世界的上海”,文化议题的传播力不敌财经和时政新闻,负面新闻对上海城市形象有一定损害但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2.
城市形象是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别具一格的城市形象能够更好地展现城市的文化与城市的整体精神风貌。抖音短视频的兴起,为城市形象的传播与建构带来了新的机遇。本文旨在分析抖音短视频对于城市形象传播的实践经验,并以“抖音之城重庆”为案例分析。本文从四个部分来分析,第一部分主要是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第二部分是短视频与城市传播的融合;第三部分分析抖音短视频中城市形象视觉符号建构;第四部分进行“抖音之城重庆”城市形象传播分析,从抖音打造超级流量网红城市新形象、抖音“网红城市”传播策略两个方面论述,为城市形象传播从流量到内容转变,实现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实践做出探索。  相似文献   

3.
城市形象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展示名片,良好的城市形象不仅能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也能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提高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尤其在新媒体时代下,短视频已经成为了城市形象对外传播的重要手段,重庆作为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在各大海外平台也受到了诸多关注。基于此,本文选取了海外短视频平台Tik Tok中与重庆相关的短视频,从跨文化传播的角度出发,分析当前重庆城市形象在Tik Tok的跨文化传播效果较好,呈现出多元话语参与传播、主题丰富,地方特色突出和多语境交融,正面情感为主的特点,但仍存在文化误读的问题。未来重庆城市形象的海外传播应当从传播观念、传播主体和传播内容等方面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4.
杨茜 《今传媒》2020,28(1):28-30
短视频时代,城市形象构建不再只是官方话语的独白,民间话语成为城市传播的重要力量。本文以时下热门的“网红城市”——重庆为例,探究了抖音APP中“重庆”的内容构成,并分析了其传播特征,以期从文化建设的角度为其他城市形象的传播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在媒介融合、新闻传播模式发生重大变化的智媒时代,用户的主体地位越发彰显,同时对媒体及媒体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从重庆的特殊性、发展现状、用户和新媒体等几个方面,探析重庆成为“网红城市”的原因;分析目前重庆城市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旨在为重庆从“网红”走向“科技之城”,为“网红城市”如何“长红”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6.
作为城市形象传播的重要途径,节事活动往往难以获得更加广泛的关注,对城市形象内在含义的强调也不足.为解决这些不足,本文在媒体关系的视野中关注节事活动,总结出“城市媒体事件”的观念,以显示节事活动的调整方向.在一般节事活动的基础上,城市媒体事件应进一步强化五项要素的突出地位:内在城市形象要素、媒体关系活动及其操作人员、不可控媒体、媒体逻辑、日常媒体关系活动.同时这些也是城市媒体事件的操作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黑客威胁论”近年来成为损害中国国际形象的新议题,美国媒体对此发挥了不可忽视的“制造共识”作用.2013年初对“中国黑客攻击”的报道中,美国媒体采取二元对立的分类标签、行动者缺席的语境策略、失衡的信源选择和话题控制等话语技巧,以看似客观中立的方式将中国形象建构为具有威胁性的“他者”.揭示媒体报道中的话语技巧,有助于解构“中国黑客威胁论”的话语霸权.  相似文献   

8.
孟育耀 《传媒》2021,(8):68-70
近年来新闻传媒业正在经历"视频转向",重庆依托城市魅力在众多视频平台频频亮相,成为网红城市.但重庆城市形象在发展、形塑中也遇到了拼图式视频传播的边界问题,导致城市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传播还未找到独特的增长爆发点,影响整体形象的提升.本文在厘清短视频中城市形象的构成要素并探索其媒介作用下的生成逻辑的基础上,对视频转向视域下的重庆城市形象优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伍廉瑜  邬玲 《新闻前哨》2023,(15):46-48
主流媒体如何记录城市发展动态、传播城市治理理念、讲好城市生活故事、服务城市文化建设,是新时期城市形象构建与传播的重要议题。“映像武汉”城市形象宣传短视频发布平台,运用短视频讲好武汉故事,推荐城市形象,形成头部影响力。在2022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开展的“新时代·新品牌·新影响”广电媒体融合新品牌推选活动中,“映像武汉”获得“广电媒体融合新品牌(产品品牌)”。本文以“映像武汉”为案例,从理念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机制创新、渠道创新等五个维度进行深度剖析,阐释短视频在城市形象构建与传播方面的“创新表现力”与“深刻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2020年初突发的新冠疫情给武汉的经济发展以及城市形象带来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但武汉市政府以及相关媒体通过系列报道、建设性的公关活动、城市宣传片等策略重新建构良好的武汉形象,使“英雄之城”渐渐成为武汉城市形象的新名片。本文基于2020新冠疫情对武汉城市形象带来的影响,分析了新冠疫情后武汉所展开的城市形象建构策略,并对其效果进行了实证研究,以得出后疫情时代武汉城市形象建构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在辛亥百年纪念日倒计时一周年之际,武汉各家媒体拉开了辛亥百年纪念报道的序幕,形成了“建构辛亥百年文化”的集体报道行动.本文以现有的辛亥百年纪念报道文本为例,探讨此次集体报道行动对于城市形象的建构.本文认为,作为媒介关于辛亥百年的集体报道行动,通过寻找有意味的象征符号一一一公共空间,建构“过程(———)事件分析”、“主观想象”和“日常生活视野”的空间话语叙事,对于营造城市的文化氛围、形塑地方主义文化景观、寻求民众的城市文化认同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辛亥百年纪念日倒计时一周年之际,武汉各家报纸拉开了辛亥百年纪念报道的序幕.形成了“建构辛亥百年文化”的集体报道行动。本文以现有的辛亥百年纪念报道文本为例,探讨此次报纸集体报道行动对于城市形象的建构。本文认为,在城市历史上的热点时刻,作为媒介关于辛亥百年的集体报道行动,通过诠释有特色的词汇,寻找有意味的象征符号——公共空间.建构“隐喻武汉”和空间元素的话语叙事,对于营造城市的文化氛围、形塑地方主义文化景观、寻求民众的城市文化认同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周敏  徐银霞 《新闻前哨》2023,(13):31-32
面临特殊的公共事件时,一座城市的应对成为凸显其形象的契机,在武汉城市形象的塑造中,媒体向外界展示出武汉是一个英勇的、有担当的、感恩的英雄城市形象。本文以湖北日报全媒体报道为分析样本,利用慧科新闻搜索研究数据库对关键词进行检索,探究媒体对武汉“英雄城市”形象的建构过程,总结媒体建构城市形象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王小康 《青年记者》2020,(11):86-87
“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华文化影响持续扩大”的文化发展目标①.华语视听节目推广的宗旨是借助媒介力量,运用生动形象的视听语言传递信息,完善中国与海外的交流合作途径,树立中国的国际形象.但是,华语视听节目在内容和形式等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国家相关部门可制定方案,对我国文化产业在海外的发展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确保文化产业相关内容借助华语媒体平台在海外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5.
境外媒体广州亚运会报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日本、韩国主要媒体和境外英语媒体关于广州亚运会非体育赛事报道的分析中发现,国际舆论对这一盛会的报道与解读,与对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的情况有所不同.广州亚运会更多地吸引着亚洲媒体;国际舆论对广州亚运会、广州城市形象颇具好感,广州开放开明、包容大度、低调务实的品质得到多数媒体的认同;负面报道中,正常批评与偏见成见兼之;意义解读里积极评价与牵强附会并存.总体来看,通过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的举办,中国正在和平崛起的国际形象,以及中国中心城市的活力,正逐渐为外媒所认同.  相似文献   

16.
李家林 《新闻前哨》2021,(3):102-103
城市网络形象,是城市形象从线下至线上的延展。城市代称又称城市外号,是城市形象最为突出的标志,如山城、雾都代指重庆,春城代指昆明,等等。对于安徽省会合肥而言,传统媒体常年用古州名“庐州”代称。随着互联网兴起,合肥城市代号不断变迁。本文追溯各个时期合肥城市代号的产生与路径变迁历程,探寻有效的网络传播路径,为塑造和传播独具特色的城市形象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刘曦  沈月 《青年记者》2020,(6):42-43
Web2.0时代,社交媒体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传者和受者的界限逐渐模糊,每个用户都成为一个媒体节点,可以将自己制作的内容通过互联网平台分享给其他用户,这种全新的信息传播特征被学者称为“用户生成内容”(UGC)。UGC的出现重塑了互联网市场,也创造了新的浏览、社交互动形式。城市国际形象的个体建构城市形象是一个城市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具体表现,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凯文·林奇指出,城市形象是“一种公众意象,即大多数居民心中拥有的对于城市的共同印象,即外部物质世界的心理感受以及自身文化背景互相作用相结合而产生的综合印象”。  相似文献   

18.
在城市形象的国际化传播过程中,媒体在促进公众认知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选择我国对外传播最具权威的综合性中文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作为对外媒体的代表,全面分析2010年上半年其对沪、津、渝三市的所有报道,做出对外媒体关注度与城市国际影响力的关系判断,在此基础上提出城市形象的国际化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9.
城市形象作为城市发展的名片,承担着传达城市的精神、品格等的作用,对城市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大众对城市形象的认知和接受主要是依靠媒体来完成,因而,媒体如何建构城市形象,城市又该如何利用媒体来树立并传播自己的品牌就成为一个兼具理论和实践意义的研究课题。文章试图以传播学的视野观照媒体对城市形象建构的过程,分析其建构城市形象的视角、方式、载体,发现建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为城市如何树立和传播自己的形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宦佳  陈柏菡 《传媒》2023,(9):60-63
城市形象是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城市形象对外传播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目标能否实现的重要环节。本文基于“网红城市”西安的城市形象对外传播实践,经验性地概括了城市形象对外传播的话语路径,并引入话语制度主义的理论背景和合作生产的理论框架,创新性地分析了城市形象对外传播话语建构的核心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