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了湖北省17个地市(州)旅游业投资环境建设中的相似性与差异性.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各地区旅游业投资环境现状。针对各地市(州)旅游业发展的现状与发展环境,将其分为三类:综合实力型城市、能力均衡性城市、基础薄弱性城市,并分别提出投资环境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2.
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及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生态环境是处于不停的运动变化之中,又是高度“人化”了的环境,城市生态系统与城市环境是人类生态系统及人居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城市化进程已引起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正在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持续发展。本文以城市生态环境问题论述了生态环境的控制、措施及管理。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防洪排涝和生态环境成为城市安全发展的重要保障.在人水和谐思想的指导下,将城市防洪和城市建设统一规划,为城市持续健康发展创造条件.在分析当前城市防洪排涝现状的基础上,城市防洪排涝应从单一防灾减灾转变为保护城市安全与改善城市环境并重的综合治理过程,把防洪工程措施与水环境、社会环境、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建设人水和谐的城市.  相似文献   

4.
城市人居环境的创造和改善,既是一个古老的命题,也是一个与人类共存的永恒主题。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工业和人口的大规模集聚,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突出问题,必然引起全人类的重视。本文在对城市人居环境内涵理解的基础上,阐述了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必要性,着重探讨了我国城市人居环境优化战略。  相似文献   

5.
旅游业目前已成为西藏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发展旅游业既是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性影响较小的产业,又是对资源环境的承载有一定要求的产业.西藏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及其生态环境的脆弱性,要求即使是发展旅游业,也需要特别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并且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西藏生态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6.
防城港市是一个集旅游和休养环境气候于一体的滨海城市,旅游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由于环北部湾区域的滨海城市在气候及生态环境方面具有较大的相似性,因此旅游业可能面临同质化的激烈竞争,文章尝试从差异化竞争战略的角度探讨防城港市旅游业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7.
<正>水系专项规划是按照城市发展总体目标,尊重水系自然条件,维持水系健康,正确处理水系保护与综合利用的关系,以水环境建设为核心,打造城中有水,水边有绿的水系-绿地相互融合的生态系统。从而保障城市供水、防洪、防涝,改善城市人居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功能,促进城市健康、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分析我国古今城市发展历程及城市规划在城市建设中所起的作用,并重点结合当今社会发展以改善人居环境、优化投资环境、节约能 源和适应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发展主题的实际,通过有关事例说明城市规划对城市及其城市经济发展所发挥巨大的作用,充分论证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也是推动 社会全面向前发展的社会生产力这一论点。  相似文献   

9.
充分利用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资源,注重植物地带风貌特色,制定科学的规划、制度,严格实施总体规划中的绿化细节.为居民提供了很好的休闲胜地.当前,许多城市正以如火如荼之势大力发展建设,在城市建设中绿化工作的成效,不但能提升城市新形象,保护当地生态环境,还对改善提高人居环境起到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发展当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传统的旅游业在带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产生了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随着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各行各业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都不能够忽视其对于环境的影响作用.为了有效改善传统旅游业当中的生态环境被破坏的问题,在传统旅游业的基础上结合目前的低碳经济提出了生态旅游的概念.本文简要分析了低碳经济...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我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注 重改善广大市民的居住条件,政府始终围绕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目标,大力进行城市的园林绿化工作 ,进一步提升城市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同时使得推动城市现代化建设再上新台阶,为我国更好地实观可 持续发展的奠定重要的根基。  相似文献   

12.
水是生态环境中最动感最活跃的元素,水的有无往往与美好环境的获得密切相关,对于人居建筑文化而言更是如此。本文探讨了水环境与人居建筑文化的基本概念,从历史和当代的角度分析了水环境与人居建筑文化的重要关系,以及水环境质量对于改善人居建筑文化的重要影响。笔者认为在居住区建筑规划和建设中,对水环境进行探讨是适时的,也是必要的。有鉴于此提出了改善水环境提高人居建筑文化品质的一些方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张骏  古风  卢凤萍 《资源科学》2011,33(3):556-563
人居环境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资源系统观的具体体现。基于人居环境资源视角研究城市旅游吸引力,是保持和发展城市"人居环境"优势,并将其转换为现实旅游竞争力,从而彰显城市特色,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扩展资源开发视野,开展相关研究的新角度。优秀的人居环境应坚守以人为本、天人和谐的理念,彰显出对人性的终极关怀和对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心向,人居环境的核心是人,从这一角度出发,城市旅游的开展也应该以人为本,进行整体论上的思考。通过量化研究显示,人与自然的和谐程度、人与人的和谐程度、人与社会的和谐程度不仅是人居环境资源水平的体现,与城市旅游的吸引力也呈显著性正相关,因此可从自然环境治理、民众教育以及目的地社会建设的维度入手,利用人居环境资源优势促进城市旅游吸引力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4.
云南山地城镇由于具有独特的自然生态条件、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封闭的交通和艰巨的建设条件,人居环境条件难以有效改善。这不仅影响了山地城镇的可持续发展,也制约了周边乡村的发展。通过分析云南山地城镇人居环境建设的生态环境影响因素,本文提出了山地城镇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生态困境,并探讨了云南山地城镇人居环境建设的规划思路。  相似文献   

15.
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定量评价的生态位适宜度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将生态位适宜度理论引入到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定量评价中,并据此构建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定量评价的生态位适宜度模型。利用该模型选取24项反映现实生态位与最佳生态位之间耦合度的单项指标,构成经济生态位、社会生态位、环境生态位三大类独立的评价指标,用以评价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同时,以浙江省9个地级城市为例,运用所建模型对这些地级市的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2004年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杭州最高,温州最低,其中经济生态位对我省城市间人居环境质量差异的影响最大。本研究表明,生态位适宜度模型对于多指标的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定量评价,不但可以定量地研究各个区域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的生态位适宜度,还能简明直观地揭示引起人居环境质量的生态位适宜度区域差异的主导因素和空间分异规律,从而为决策管理部门制定城市规划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1 创造安全的城市人居环境1 998年 1 0月 5日是联合国确定的世界人居日。 1 998年世界人居日的主题是“更安全的城市”。它表明国际社会对城市安全问题日益关注 ,也唤起了各国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城市安全意识 ,强化城市安全管理 ,创建和谐、健康、安全、幸福和充满希望的城市人居环境。我国建设部部长俞正声在这一天以“建安全的城市人居环境”为题 ,提出“城市是经济、政治、科技、文教”中心 ,是现代产业和人口聚集的地区。尤其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城市人口急剧增长 ,由于经济、社会和其他复杂原因 ,城市犯罪、尤其是暴力…  相似文献   

17.
城市规划管理作为一项协调城市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行政管理工作.进入21世纪以后,城市化步入快速发展阶段,规划管理方面的新问题也不断涌现,出现了许多不合理甚至违法现象.  相似文献   

18.
廉锋 《世界发明》2010,(1):21-21
当下的中国,正处于城市扩张的高峰。面对更加局促的空间和不断增长的需求,越来越多的远见卓识之士认识到:生态城市、立体城市,新能源、新材料、新交通,以及新的生活方式,将是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天安时间当代艺术中心携手北京万通立体之城投资有限公司,隆重推出“立体城市:未来中国”展览,探讨了营建理想的人居环境和未来城市生态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严宽荣 《科技广场》2009,(10):98-99
良好的旅游形象有利于弱化城市旅游业发展中的不利因素,带动旅游业的发展;同时旅游业的发展更能提升本地旅游形象,彼此是互动协调发展的关系.文章分析了九江城市旅游业发展与城市旅游形象塑造的策略,通过城市旅游业和城市形象的有机结合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浅析城市规划与人居生存环境相结合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断改善人类生存和居住条件,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是全人类在21世纪努力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合理的城市规划就是要利用与改造这些环境,新世纪"要把城市和建筑建设在绿色中",足见城市绿化和园林在人居环境中不可代替的重要性。未来发展的方向,则不仅在人居室内环境,更侧重于人居室外环境,科学的城市规划,对于城市的经济发展、人居生存、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城市的规划严重的影响着人民居住的环境,对此,我们将进行环境的合理规划,使环境和城市居民相结合,形成一个友好完善的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