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周蕾 《文教资料》2008,(20):43-44
读者观照是翻译理论的一个显著的特点,认为译文读者在整个翻译过程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译文读者在译文的理解、接受过程中居于中心地位.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当充分关照读者,采取以读者为中心的翻译策略,这对于翻译中的对等的实现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接受美学给翻译研究带来了深刻的思想革命,肯定了译语读者在翻译中的重要地位.《围城》英译本之所以好评如潮,是因为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发挥了主观能动作用,灵活采取翻译方法对译语读者进行关照.一方面,译者迁就译语读者现有的阅读习惯和接受水平,关注了译文读者的语言习惯、文化心理以及认知心理,满足读者的期待视野;另一方面,译者向读者输入异语文化成分,提高读者的认知能力,开拓读者的接受视野.  相似文献   

3.
旅游资料包罗万象,具有文化内涵丰富、语言表述夸张等特点.在进行翻译时,应根据其特点,采用适当的英译策略.向读者提供相关信息.这样既可以满足外国游客的求异心理,激发其旅游的兴趣,又可以使他们了解中国文化,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4.
保罗·利科是二十世纪法国著名哲学家,他对翻译的哲学思辨集中体现在其学术生涯晚期所推出的《论翻译》一书之中。本文力图以该书所呈现的内容为基础,对利科的翻译思想进行解析。利科认为,居于原作者和读者之间、侍奉两个"异"主的译者,面对"异"的阻抗之挑战,必须放弃对完美翻译的追求,在"语言友好"的翻译伦理和翻译范式之中找到翻译所带来的幸福;同时通过建构意义甚至文字层面的可比之物,把因"异"而生、困扰译者的"不可译"转变为"可译",实现"非同一对等",从而成就翻译。  相似文献   

5.
丁往道、张光前等专家学者都曾对《太平广记》中的志怪小说进行过翻译研究。但从两位的翻译文本来看,二者的翻译策略及翻译目的有很大的差异性,从而使翻译文本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通过对《太平广记》中志怪小说篇名翻译的比较可知,丁译策略为异化译法,而张译为归化译法。接受美学确立了读者在文学翻译活动中的中心地位,从接受美学视角来看,丁译、张译策略差异的原因,即以读者为主体从读者的水平和要求出发,以读者的接受为翻译作品好坏的评价标准而产生的。丁译是为了满足内地读者学习英语语言的需要;张译是以英语读者为主,目的是传播文化,用归化的翻译策略更易于西方读者的理解。因此,评价志怪小说英译的优劣应以读者的接受为标准。  相似文献   

6.
变译理论是基于大量的翻译实践总结提出的一套颇具本土特色和意识的翻译理论。变译是以读者为目标的具体翻译方法,其本质是变通。电影片名的翻译因文化差异、观众需求不同和言语表达矛盾,有时需要采用变译策略。片名变译的宗旨就是满足特定条件下特定观众的特定需求,使观众消费电影商品,达成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7.
翻译目的论是德国功能翻译学派极其重要的理论,它认为决定一切翻译过程的首要准则是整个翻译行为的目的。The Job Search Handbook一书旨在帮助求职者获得他们理想的工作。由于该书是以读者为导向的,并具有信息功能文本和呼语文本的特点,因此,可以翻译目的论为指导对该书进行翻译。  相似文献   

8.
周作人译作<安乐王子>在我国翻译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利用描述翻译理论对其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周作人将<安乐王子>译介给中国读者,既顺应了新文化运动的需要,也符合译者文学革命的理念;用文言文翻译,满足了在白话文还不成熟的情况下读者对高质量文艺作品的要求;忠实于原作,以"直译"方式进行翻译,是中国翻译工作取得的重要进步;灵活采用"异化策略"和"归化策略",对译文作出了出色的技术性安排与处理.但周作人译作<安乐王子>并没有受到中国大陆读者的欢迎,其主要原因是:当时不懂英文的读者并不关心译著是否忠实于原著,而只关心译著本身的可读性;短篇小说在当时中国还不为读者所认同.  相似文献   

9.
提高读者阅读兴趣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者到图书馆借阅图书,同消费者购商品一样,起源于各种动机和需求.图书馆作为满足人们精神文明需要的场所,应认真观察,分析研究读者的心理,尽量满足其需要,使他们高兴而来、满意而去.  相似文献   

10.
根据翻译的目的论,人类的翻译行为具有目的性,译文要与其读者的接受程度为标准;而商务合同属于法律文本,其选词、用句具有明显的契约体特点,因此译文要在目的论的指导下,选择恰当的翻译策略,以体现法律文本用词准确、结构严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文学作品是用特殊的语言创造的艺术品,体现着作家独特的艺术风格.文学翻译应尽可能的再现原著的风格.这种再现能达到何种程度,无疑要受译者的思想气质,文化修养,语言功底和生活积累等因素的影响.张谷若先生的译著<德伯家的苔丝>树立了文学翻译的典范.本文就译本如何保持原著风格和译本的语言特色从三个方面加以分析,从而能透过译著更深刻地领略原著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典诗词语篇与英译语篇存在着诸多差异,但有什么样的具体差异,如何会产生这些差异,值得研究。从语篇的角度,就意象特征、文化特征和形式特征三个方面对二者进行对比研究,可揭示这三种特征对英译语篇的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论是功能翻译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认为翻译方法或策略必须由译文预期目的或功能来决定。旅游资料是以传递信息,诱导行动为目的。本文从目的论为理论框架,分析英汉旅游资料语言特征和风格差异,并对陕西几个旅游景区旅游资料的误译进行分析,最后提出误译生成机制。  相似文献   

14.
《围城》中包含大量中国文化特色的词汇——文化负载词,在英语中很难找到相匹配的词汇来表达。该文借助语义翻译及交际翻译理论,通过对Jeanne Kelly和Nathan K.Mao(茅国权)英译本《围城》进行研究,浅析其翻译方法及技巧。发现:语义翻译,语义翻译加脚注,交际翻译,交际翻译加解释等方法可以很好的传达中文本《围城》的思想及内涵,同时目标语读者易于理解。  相似文献   

15.
传统翻译批评呈现静态特征,无法从广度和深度上对译文质量进行客观评价.语料库翻译学的批评范式使得翻译评价呈现动态特征.在此翻译评价范式内对《海上花列传》英译本的标准类符/形符比、词表、关键词、逻辑连接词、可读性等进行量化分析,并和FLOB和Frown语料库中的小说子语料库进行对比,从而对小说英译本的译文质量进行量化评价.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互文性在翻译学中的重要性,论述了翻译语境和互文性的定义和特性,分析了翻译语境和互文性的关系,指出翻译语境是在翻译学内部对文本之间生成和聚合关系进行的研究,而互文性是文本之间多角度、多层面关系的研究,两者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7.
涉外广告翻译强调译文效果,是一种语用语言等效翻译。为使广告取得预期的效果,可以将Versehueren的顺应性理论作为涉外广告翻译的操作手段,在翻译中做到三个方面的顺应:社会现象的顺应,心理需求的顺应,语言现实的顺应。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中有大量对联,它们在杨、霍译本中均得到了很好的翻译。本文从解构主义理论出发,对它们的翻译进行了仔细地探讨和分析。结果证明:文本本身的定义是由译文而不是原文决定的,译者是创造的主体,译文语言是新生的语言,一切文本都有互文性,原文与译文的关系是平等互补的关系。杨氏夫妇与霍克斯都充分发挥了译者主体性的作用,两译文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且互有优势,各有千秋。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是一部反映中国封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其中也充满着佛教和道教文化意识及其有关的语汇。对这些宗教词语文化内涵的理解和处理,不仅体现了译者的文化取向、价值观念,而且也关系到其译作的成败。以杨宪益与霍克斯翻译的《红楼梦》英译本为例,从互文性视角就《红楼梦》两译本宗教文化翻译策略及其宗教渊源进行阐释与解读,可看出,《红楼梦》英译本对宗教文化因素的翻译策略,反映了译者在其所属元文本影响下所形成的宗教文化取向和翻译观,从而使其译作呈现出各自的特色。  相似文献   

20.
朱蕾 《海外英语》2012,(16):154-155,164
Theatre transl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neglected areas in the field of translation.Theatre is a special member of the literature family in that it doubles as a branch of the performing art.It follows that the aesthetic constitutions of a dramatic creation is a complex problem. It is the translator’s duty to grasp the artistic features of the literary creation and reproduce them in the version since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n a piece of literature is its artistic featur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