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8月15日中国市容报发表的一则简讯中,把广西壮族自治区说成是“广西省”。这个明显的错误,竟通过许多关口,见于报端。将自治区说成“省”,也散见于其它一些报刊。一字之差,反映了报刊记者、编辑、校对的工作态度,希望再也不要让这类常识性的错误出现在报刊  相似文献   

2.
人们常说:“无错不成书(报)。”这说明报刊的错误之普遍,同时说明报刊的编校质量亟待提高。不过,人们在说“无错不成书(报)”这句话时,多半是指那种一般读者一眼就可看出的属校对方面的“技术性错误”,而某些似是而非的甚至是习非成是的词语的错误还木包括在内。下面就笔者在日常阅读中摘录的属后一种较为隐蔽的错用词语20条进行辨析。为了便于辨析正误,逐条采用错误和正确的对举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咬文嚼字     
媒体经常出现的几处错误王兵我在阅读报刊或收听广播、收看电视时,发现媒体在用词上易犯一些常规错误,它们是:1、把“报刊”错用为“报刊杂志”。2、把“凯旋”错用为“凯旋而  相似文献   

4.
《今传媒》1997,(11)
失之于瞻前顾后——报刊文稿常见逻辑错误探析文/河南·袁方作为报刊的编辑和校对人员在编稿和校对工作中,一定要对每一篇文稿的逻辑性给予特别的注意,即是说既要“瞻前”,又要“顾后”。而这恰是当前许多报刊文稿中被忽视的一个问题。如1997年第10期《知音》杂...  相似文献   

5.
读书看报,本是一种享受。但由于报刊上经常出现语言错误,颇倒读者的胃口。作家萧军说,有的错误简直叫人生气。我也有同感。随手举个例子。首都有家报纸发表了一篇记者通讯,说某项产品销路大增,“大家纷起效尤”。读后,百思不得其解。  相似文献   

6.
“补丁”该钉还得钉王炜曾经有人把报刊上登出的“更正启事”,戏称为报刊的“补丁”,可如今这样的“补丁”已很难见到了。是不是现在的报纸、刊物上错误已经绝迹了呢?远远不是。事实上,如今不少报刊上出现的错误比以前更多、更奇,有的甚至到了让人不忍卒读的地步。新...  相似文献   

7.
第四季度是报刊征订的季节,翻阅1994年报刊简明目录,多数报刊能够实事求是、简明扼要地进行自我介绍,但有的报刊简介标题上说得有些绝,叫人看了不自在。如一家报纸的标题是:“订阅全国第一张经济类晚报——是您的最佳选择……”还有些报刊自我介绍说:“中国报界首创”、“全国第一家”等等。用“绝对”、“报界首创”、“全国第一”来吸引、扩大征订,其主观用意是可以理解的,但切不能一味夸大其辞,丢掉了实事求是的传统。  相似文献   

8.
有的报刊常常是一条消息刚发表,否定该消息的消息便接踵而来。如有的报刊先登出“中央已不再建立第三梯队”的消息,后来又说这是“误传”;更有甚者,有的报刊竟把一位健在的知名人物说成已作“千古”,不少报刊还争相转载。如此“肯定——否定”,真真假假,弄得读者晕头转向,不知信谁的好。这样势必会引起人们对报刊的不信任感。  相似文献   

9.
由于大多数新闻工作者缺乏对法律知识的系统学习和熟练掌握,再加之编辑工作不细致,致使新闻报道中出现法律常识错误的情况不断发生。为了避免和减少报刊上法律常识错误的重复出现,笔者将近年来新闻报道中经常出现的一些法律常识错误举例说明,以供广大新闻工作者在编采工作中参考和改进。(一)“罪犯”的称呼要慎用某报在一篇题为《好青年勇斗持刀歹徒》的社会新闻中说:“两罪犯目前已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此处使用“罪犯”的称呼是不妥当的。《刑事诉讼法》第十二条明确规定:“未经人民法  相似文献   

10.
新闻出版总署报刊管理司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紧紧围绕2001年新闻出版总体目标和工作思路,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各项工作出现了新的局面。 报刊司把集中治理小报小刊作为去年管理工作的重点。针对一些小报小刊出现的错误和问题,报刊司按照“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印发有关文件,强化管理机制。司里分别  相似文献   

11.
使用词语,必须准确,才能正确表达意思,达到交流思想的目的。现在报刊上常常误用一些词语,读后叫人莫明其妙。下面挑几个比较典型的误用的诃语来谈谈。凌晨·黎明·拂晓报刊上常有“凌晨1点”、“凌晨2点”、“凌晨3点”、“凌晨4点”……的说法,这种说法却是错误的,主要是对“凌晨”一词不甚了了  相似文献   

12.
《辞海》给校对所下的定义是:“报刊、图书出版工作中的一个环节。根据原稿或定本核对校样,订证差错,以保证出版物的质量。” 近年来,出版物以及一些声像媒体中的错误可以说引起了广大读者、受众的不满,乃至有了“无错不成书”的说法。这说明,校对工作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各媒体对于校对工作的认识有待  相似文献   

13.
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和国内四个坚持与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对立将长期存在的态势,何如加强和改进报刊理论宣传工作?3月15日至30日,参加中宣部举办的全国报刊理论宣传研讨班的49位学员聚首北京,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了热烈的探讨。研讨班的同志一致认为,从总体上说,近几年党报理论宣传是有成绩的,坚持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坚持了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方针。但在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泛滥期间,理论宣传也有所削弱,有些报刊没有能够旗帜鲜明、始终一贯地宣传四项基本原则,极少数报刊宣传过资产阶级自由化和某些错误观  相似文献   

14.
舆论监督,是列宁首先提出,无产阶级政党大力提倡的。1903年,列宁就说过:“要欢迎大家在党的报刊上发表不同意见。”1917年,列宁表示:“我们愿意让政府时时受到本国舆论的监督。”1922年,列宁又指出,不要怕揭露错误和无能。1945年,毛泽东在回答著名爱国人士黄炎培先生关于中国共产党能否找到一条新路,跳出一个国家“其兴也勃”“其亡也忽”这个历史周期率的支配时说:“我们已经  相似文献   

15.
报刊是用语言这一工具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指导工作,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提供各种信息的。因此,用语准确,才能正确地表达思想;否则,就会产生误解、歧义和谬误。再者,报刊语言又是和读者接触最多、最经常的语言,它对读者起着潜移默化的语言教师的作用,不少人往往把报刊用语作为摹仿、学习的样板。因此,报刊语言必须规范化。但是,目前报刊上有些用语是不够准确的,下面举例分析一下,以期引起注意。“今年以来”用“××以来”这种句式,是指已经过去的时间段概念,意即从某年(或某年某月)起到目前为止,它不包括未来的时间段。如“粉碎‘四人帮’以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三年以来”、“去年以来”等等。说“今年以来”则不妥,因为“今年”包括1—12月,说“今  相似文献   

16.
卿成 《新闻采编》2000,(4):23-24
为了避免和减少报刊上法律常识错误的重复出现,笔者就近年来新闻报道中经常出现的一些法律常识错误举例加以说明,以供广大新闻工作者在编采工作中参考和改进。 “罪犯”的称呼要慎用 某报在一篇题为《好青年勇斗持刀歹徒》的社会新闻中说:“两名罪犯目前已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此处使用“罪犯”的称呼是不妥当的。《刑事诉讼法》第十二条明确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这就是说,任何公民,在没有经过人民法院做出有罪判决之前,都是无罪的,在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期间,对这些人员只能称之为“犯罪嫌疑人”,在检察机关向人民法院提出公诉后,称之为  相似文献   

17.
沙全一 《今传媒》2006,(7X):35-35
退休后,受聘于宁夏新闻出版局,做报刊审读员。有人说,这是“发挥余热”。5年来的审读时间,深觉未敢苟同此话是应当的。所谓“发挥余热”,即无需刻意努力,只消将剩余的积淀或热能释放一些,即可应付裕如。其实,审读报刊,远非如此易行。仅就报刊所涵、所涉,就迫使你必须“从头学起”。所以说,做报刊审读员,不啻再就业般地需要重新学习、再度修养和共达完美。  相似文献   

18.
吕叔湘同志最近在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报刊求疵录——不是小事的“小事”》,列举报刊上出现的一些错误,语重心长地指出这是报刊编者的工作态度问题。作为一个报纸编辑,我读了这篇文章产生了两种心情,一是同感,二是惭愧。  相似文献   

19.
现在报刊上文字、语句错误之多,简直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而地名错误,又占了其中相当分量。试举两例:今年1月11日北京的人民公安报第4版一篇《宿县大解救》的通讯中,就把“湖南”汉寿县错成“湖北”汉寿县,把湖南“郴州”错成“彬州”,把湖南“新化县”错成“新华县”、新化市”。1月17日广州粤港信息日报一则不长的  相似文献   

20.
我们的新闻事业发展至今有过许多教训,50年代后期“浮夸”风,60、70年代的“文革”,新闻宣传对一些错误的东西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马克思早在1843年的《摩塞尔记者的辩护》中就说过,治人者和治于人者都需要有个第三因素,它不以官僚的前提为出发点,不直接和私人利益及有关私人利益的需求纠缠在一起,这个因素就是自由报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