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从中国经济步入新一轮增长期,工业增长速度、特别是重工业增长速度明显加快中国能源需求增速也开始加快,能源供应、特别是电力供应紧张问题再次出现,能源供应不足问题又一次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  相似文献   

2.
我国能源供应长期短缺,特别是近十几年来,随着经济增长速度加快,能源紧缺愈加深重.电能应用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一次能源转换成电力的比例,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电力供应严重不足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卡脖子”环节.确立以电力为中心的能源发展战略,可为我国经济发展找到突破口.  相似文献   

3.
学费问题特别是大学学费问题,越来越成为普通百姓关注的焦点,上大学也越来越成为百姓家庭喜忧参半的大事.我们应该特别关注的是:百姓收入的增长速度与高校学费的增长速度,高收费、高消费对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影响,大学教育更应该照顾广大农村、贫困地区那个为数不小的弱势群体.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是一个煤炭资源大省,在国家能源供应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如何加快煤炭企业技术创新步伐,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索建坤 《科教文汇》2007,(4X):167-167
学费问题特别是大学学费问题,越来越成为普通百姓关注的焦点,上大学也越来越成为百姓家庭喜忧参半的大事。我们应该特别关注的是:百姓收入的增长速度与高校学费的增长速度,高收费、高消费对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影响,大学教育更应该照顾广大农村、贫困地区那个为数不小的弱势群体。  相似文献   

6.
《科技风》2017,(11)
中国城市能源供应面临城市化和机动化的两大高峰,既影响了中国能源供应的整体形势,又对城市生态环境形成严峻的挑战。能源问题已成为中国城市发展的"瓶颈"。本文对能源互联网的深入研究,将新能源与"互联网+"理念的合理融合,提出构建既节约能源,又经济高效、清洁环保的能源互联网体系,以期对推动中国的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华士乾 《资源科学》1979,1(2):32-38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之一。毛主席说:“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而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近年来,随着农业、工矿及城市用水的不断增长,加上部分地区水资源的污染日趋严重,海河流域、淮河流域水资源的供需不平衡问题已很明显,必须加快调查研究,摸清水资源的数量与质量,分析农业、工矿、城市用水的增长速度,控制和改善水质污染发展趋势,制定全面可靠的近期和远景的用水供需平衡规划,对于加快实现四个现代化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气候变化下的中国区域间人口迁移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翊  徐程瑾  王铮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6,31(12):1403-1412
气候变化引发的中国人口迁移不仅是科学问题,更是需要着重关注的重要政策问题。文章通过分析农业生产潜力的变化来估计气候变化引致的人口迁移规模。研究发现,在气候变化农业生产潜力改变的条件下,中国的环渤海地区、成熟工业化地区和新型工业化地区成为主要的人口迁出地区,将面临严重的劳动力短缺。利用动态多区域CGE模型,分析人口分布格局的改变对区域增长、区域差距及居民福利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口迁入地经济增长速度加快,人口迁出地经济增长速度降低,且人口迁移规模越大对经济影响也越大;人口迁移扩大了区域内差距,缩小了区域间差距,总体区域差距有所缩小。未来中国的区域政策必须考虑这些影响。  相似文献   

9.
侯奎 《资源科学》1991,13(2):30-34
一、前言 能源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的保证和前提。实践证明,国家工业化的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受能源工业发展速度的制约。作为二次能源的电力,许多国家都是超前发展的。由于我国国民经济特别是工业的增长速度和一次能源的增长速度比例失调,结果造成我国能源供应十分紧张。据统计,1987年全国缺油1000万t,缺电400亿kW·h,缺煤2000万t,致使工业生产能力30%发挥不出来。全国仅因缺电每年使工业总产值大约损失1000亿元。根据预测,到本世纪末,全国需要消费的能源折合标准煤约为15.4亿t,而届时的可供量只有111—12亿t,缺口达20%左右。能源严重短缺的状况,势必影响全国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西南地区有分别占全国第一位、第二位的水能资源和煤炭资源。因此,对西南能源资源的研究,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加入WTO以后,中国会计国际化的进程日益加快,根据目前中国会计国际化协调的发展现状、促进和阻碍会计国际化协调的因素、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及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加快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协调化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加入WTO以后,中国会计国际化的进程日益加快,根据目前中国会计国际化协调的发展现状、促进和阻碍会计国际化协调的因素、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及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加快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协调化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必然推进能源供应体系改造与升级。通过分析我国城镇能源供应体系现状,发现其存在着结构不合理、能源输送损失及安全稳定隐患、可再生能源核心技术开发能力不足与市场化程度低等瓶颈问题。分析国外城镇能源供应典型案例的多元化能源供应体系、能源本土化体系、多种能源互补供应模式、强化能源供应技术研发等有益经验,提出我国应加强城镇多元化能源供应体系建设,确保城镇能源结构优化,供给持续充足,系统安全稳定,技术先进实用。  相似文献   

13.
谷彬 《中国科技纵横》2014,(2):194-194,196
现如今经济飞速发展,带动科学不断地进步,使得我国的煤炭行业在技术上和工艺上也出现了革新,这为我国现阶段在提高经济增长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现阶段我们的能源供应和经济的发展步调不相一致,所以出现了能源供应不足使得经济发展缓慢的问题。所以,在这一条件下,技术上改革创新成为下一步的目标,然而,变频节能技术正是这一目标下的产物,它是一种特别有效的节能技术。本篇文章主要对其在煤矿中的应用进行一系列的探索与分析。  相似文献   

14.
刘立涛  沈镭  张艳 《资源科学》2011,33(12):2386-2393
能源“四荒”、“拉闸限电”以及2008年发生在中国的特大冰雪灾害,为中国区域能源安全敲响了警钟,也证实了中国区域能源安全问题客观存在且不容忽视。本文在明晰区域能源安全概念,辨识区域能源安全与国家能源安全内涵的基础上,系统地构建了中国区域能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了广东与陕西作为能源输入与输出区代表,在借助因子分析法的基础上,对1995年-2008年两省能源安全展开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①陕西能源供应稳定性不断提升,而广东则日趋恶化,陕西能源供应稳定性显著优于广东;陕西能源使用安全性先升后降,而广东呈平稳发展态势,广东在能源使用安全性方面具明显优势;②煤炭对外依存度、煤炭产消比、运输风险指数是目前影响区域能源供应稳定性的关键因素;单位GDP碳耗与能耗是影响能源使用安全的关键因子,能源消费多元化有助于能源使用安全性的提升。基于此,分别针对广东与陕西区域能源安全情况提出差异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亚地区是距离中国最近、最安全的油气资源保障区,是中国重要的海外能源供应基地。当前中亚地区的油气年产量约为2.29亿吨油当量,占世界油气年产量比重为3.02%,其中天然气主要集中在土库曼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石油主要集中在哈萨克斯坦,油气资源年对外供给潜力约为1.2亿吨油当量。中国已经逐渐成为中亚地区最重要的油气贸易伙伴。然而,中国与中亚地区的油气贸易合作面临着大国博弈、内部政治环境不稳定、国际能源合作制度碎片化、国际能源投资政策缺乏可持续性等一系列的潜在风险。未来,中国应加快推动建立务实高效的多元能源合作机制,优化能源合作的主体结构,加强能源勘探开发和深加工的技术贸易,加快推进能源就地加工转化,并修订现有的双边投资协定,以确保中国与中亚能源合作与贸易安全。  相似文献   

16.
科学的经营战略对煤炭企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能源供应紧张成为我国经济运行的一大特点.为缓解能源紧张局面,国家采取了一系列重要决策和措施,要求国有煤炭企业加快结构调整和发展速度,"做大做强",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长期稳定的能源供应.当前,国内一些煤炭企业由于忽视了  相似文献   

17.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迅速波及全球,不仅造成了美国经济新一轮衰退,也造成全球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特别是对中国的外向型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中国企业如何变"危"为"机",关键在于加强管理、降低成本,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优化供应链管理,加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西部开发规划的不断推进,西部地区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同时也凸显了西部地区能源供应不足的问题。加快西部地区矿产勘探,为西部经济发展打下良好的能源基础对西部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现就我国西部地区矿产勘探进行了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9.
区域技术吸收能力和其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制约和被制约的关系,西部技术吸收能力的释放将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加速因子。分析西部地区影响技术吸收能力的相关因素表明,提升西部地区整体的人力资本素质特别是提高中等教育的普及程度、增加区域技术吸收经费的绝对数量并调整其在技术活动经费中的占比等努力将会促使西部地区技术吸收能力的提高,从而加快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20.
高等院校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模式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涟  索柏民 《科技与管理》2002,4(1):108-109,112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使科技成果迅速得到社会认可和运用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增长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以高等院校为窗口,就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模式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种模式的适用情况及利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