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高句丽历史发生、发展、消亡的全过程出发,充分利用文献资料和考古资料,论证了高句丽建国前中国东北行政管辖范围、高句丽民族渊源与文化渊源。得出高句丽民族是中国东北的古代民族,高句丽国家是古代东北的民族政权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4,(11):F0002-F0002
高句丽·渤海史是中国东北民族史、边疆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者在高句丽‘渤海历史与考古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这些成果在高等教育、旅游发展、民族边疆稳定及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部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宋娟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4,(3):F0002-F0002,F0003
高句丽历史研究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民族、人物、事件、美术、体育、法律、教育等方面的研究。通化师范学院高句丽研究院出版的历史研究类著作是所有类别中数量最多的,主要侧重于高句丽通史、高句丽与东北民族疆域及高句丽历史归属问题的研究。截止目前已经出版12部著作,其中代表性成果有《高句丽历史与文化研究》(杨春吉、耿铁华主编,吉林文史出版社1997年6月)、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深入开展高句丽考古研究提出了六点建议。认为:高句丽考古应该继续加强田野工作,要与中原和南方地区考古相参证,要与周邻地区和民族研究相联系,要与文献记载相结合,要及时了解国外的考古动态,要利用其它学科尤其是自然科学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高句丽人的婚姻状况入手,勾勒了高句丽民族婚姻与家庭的演化情况;从高句丽民族的古老传说和平民、王公贵族的婚姻习俗以及考古材料中,可以看出高句丽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日益下降。  相似文献   

6.
高句丽是我国东北古代历史上的一个民族政权,在其建立与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农业与渔猎并重的社会经济。随着农业生产区域的不断扩大,粮食生产进一步发展,逐步建立了粮食仓储制度。从高句丽农业发展与粮食仓储、高句丽仓储的管理及高句丽仓储的功能等方面入手,对有关高句丽粮食仓储方面的内容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1940年,东北史家金毓黼先生,在《东北通史》上编提出高句丽第二座都城国内城在集安城区之内。1960年以来,吉林省文物工作者进行了多次考古调查与研究,证实了这一论述。特别是1975年至1977年,国内城的考古发掘提供了可靠的证据。2000年以来,国内城及附近的高句丽遗址进行较大规模的调查发掘。根据这一成果,2004年7月,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得到各国专家的肯定。此前,也有少数学者对国内城及其位置提出不同看法,因而从文献及考古资料出发,再一次论证集安市区内的石城即是高句丽第二座都城国内城实属必要。  相似文献   

8.
2013年6月22日—26日,"中国历史上的民族与社会"学术研讨会在大连召开。本次会议由辽宁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大连大学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中心主办,来自全国各地的4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22篇。会议的主要议题涉及到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及相关问题、中国历史上的民族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中国历史上  相似文献   

9.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8,29(9):F0002-F0002
滕红岩,男,汉族,吉林省辽源市人,生于1962年10月,1984年7月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现供职于吉林省通化师范学院历史地理系,先后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并被聘任为吉林省历史学会理事,吉林省社会科学高句丽文化研究基地、通化师范学院高句丽与东北民族研究中心的渤海史研究方向负责人。  相似文献   

10.
学术信息     
为了加强高句丽历史与考古的研究力度,发挥人才和地缘优势,通化师范学院历史系于1995年7月成立了高句丽研究所,聘请著名高句丽史专家耿铁华副研究员为所长,长  相似文献   

11.
1998年6月26日至28日,全国首届高句丽学术研讨会在吉林省通化师范学院隆重召开。来自北京、新疆、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市自治区社会科学院、文博系统、大专院校的专家、学者50多人出席会议。其中,既有多年从事高句丽历史与考古研究的老专家、老学者,也有刚刚进入这一领域的青年学者。既有汉族学者,也有满族、回族、朝鲜族的学者。会议由吉林省社会科学院高句丽研究中心和通化师范学院高句丽研究所联合主办。国家有关部委和吉林省委、省政府对此次会议极为关注,热情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  相似文献   

12.
中国对高句丽民族与历史问题的研究由来已久,尤其是近十年,随着高句丽的文化遗产和历史问题日益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焦点,该领域在研究机构、人数、成果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因此,对近十年来中国高句丽研究史的回顾与总结,将会为这一领域的研究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文章按照研究高句丽历史问题的不同角度编辑整理了近十年来的研究成果,并深入探讨了我国在高句丽历史问题研究中已经取得的进展和尚存的不足。  相似文献   

13.
高句丽民族在其生存和繁衍中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成果,即统称高句丽民族文化。通过阐述高句丽民族文化及其历史特点,民族文化在高句丽民族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分析高句丽民族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而得出高句丽民族文化是衡量高句丽民族进步的重要尺度之一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高句丽历史课程建设的特色与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句丽历史是我国东北古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北高校历史系开设高句丽历史课程是必要的,通化师院地处长白山区、高句丽故都附近,开设此课具有地缘、人才、资料诸方面的优势,课程内容安排充实得当,具有明显的历史特色、地方特色、化特色。对于了解、研究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化的发展规律、中原与边疆民族的关系,民族融合与经济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5.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4,(9):F0002-F0002
2014年是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项目申遗成功10周年,也是高句丽好太王碑建立1600周年重要纪念年份。6月24日至2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主办、吉林省社会科学院高句丽研究中心和通化师范学院高句丽与东北民族研究中心承办的“高句丽申遗10年暨好太王碑建立1600年学术研讨会”在通化师范学院成功举行。  相似文献   

16.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4,(1):F0002-F0002,F0003
高句丽考古研究一直是我国学者研究的重点,成果也十分显著。学界对于高句丽文物考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好太王碑、古墓壁画及其他考古包括古城、瓦当、文物遗迹等方面的研究。通化师范学院高句丽研究院在这一研究领域也取得了一系列卓有成绩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7.
《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是再现高句丽政权昔日辉煌的蓝本和基础史料,它在高句丽政治、外交、文化以及考古方面的史料价值不容忽视。在区分了学界对待《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的三种不同态度的基础上,对其史料进行分类分析,得出两方面的结论,即认真对待其史料与中国正史史料的不一致现象,重视《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史料的独特性,使它更好的为高句丽的历史研究服务。  相似文献   

18.
刘子敏先生的著作《高句丽历史研究》是学习高句丽历史的重要参考书籍,在阅读和学习高句丽历史的过程中,发现本书在取得重要研究成果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讹误。有的是属于文献引用方面的错误,有的是人名、地名和年代方面的错误,有些是对文献和考古资料使用和说明的错误,还有一些应当属于印刷校对方面的错误。  相似文献   

19.
高句丽是中国东北古老少数民族,高句丽民族的历史,有史载当自西周始,其先人即是《逸周书·王会篇》所记之高夷。追根朔源,高句丽人本为五帝系统高阳氏帝喾的后代,商人入主中原前后东迁的一支,周秦之际,崛起于浑江流域,后不断接受中原和东北各民族先进文化影响,社会进步较快,势力扩大到辽东和鸭绿江流域。  相似文献   

20.
集安作为高句丽国都长达四百二十五年,成为高句丽历史上用时最长的都城.即使在长寿王迁都平壤之后,国内城仍被视作“别都”,地位十分重要.集安作为高句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数百年,使集安郊外至今仍保存着一万余座金字塔式的墓葬,其中包含着众多王陵.自集安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成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学术界对集安高句丽王城、王陵的研究愈益深入,并伴随着一系列新的考古发现,其中最重要的当属集安高句丽碑的发现.文章拟对本世纪以来我国集安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考古新发现的研究现状予以系统整理和评述,并对集安高句丽遗迹遗物所反映的高句丽文化特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