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知识图谱技术支持的智能问答、个性化推荐、智能搜索等人工智能应用,为提升民族器乐文化服务水平、扩大民族器乐文化的传播覆盖面提供一种崭新的思路,对民族器乐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民族器乐数字化保护现状与难题的基础上,重点探寻了人工智能技术支持的民族器乐数字化资源管理与应用的有效措施,以知识图谱技术为支撑构建了民族器乐文化智能应用服务系统框架,从知识管理、智能问答、智能检索及知识推荐4个方面设计智能应用服务,满足公众参与的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并结合土家族民俗文化特性,开发了土家族器乐文化智能应用服务系统实例,展现土家族器乐文化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2.
随着文化发展和传承的需要,传统的保护方式和传播方式不但使文献典籍的保护受到影响,也不适应当今世界文化传播的需求,数字化可以通过现代科学技术的运用,更好地对我们的民族文化进行传承和创新,也是目前文献典籍传承的很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周耀林  吴化 《档案学研究》2022,36(5):123-129
保护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是档案工作传承文化、延续文明的重要使命。本文在分析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保护工作困境和数字化保护需求的基础上,结合数字人文与数字化保护的逻辑关联,探讨了数字人文视野下数字化保护的发展思路和实现路径。通过改善保护条件、加大保护力度、更新保护理念、拓展实践视野,数字人文视野下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将实现更加积极主动的数字化保护。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第一轮西部大开发期间民族图书馆事业发展相关文献的内容分析,发现发展战略及其推进模式、社会价值及其实现、特色馆藏与信息资源共享、信息服务与用户、技术应用与现代化转型、民族文化遗产保护等是民族图书馆事业研究的核心主题.指出结合民族经济的民族图书馆价值的深层挖掘、关注民族文化和风俗的特色馆藏建设及其数字化、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引导的信息资源开发将成为民族图书馆事业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5.
甘肃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较多,已经超过百项。在大数据背景下,如何利用先进的技术保护好甘肃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甘肃省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对甘肃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数据库建设进行了研究,通过数字化建设实现对甘肃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保护,通过信息化管理实现对甘肃省民族体育文化的弘扬和继承。  相似文献   

6.
沙友富 《大观周刊》2012,(43):27-28
在现代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精神文化内容也开始日益受到关注。在众多民族文化中,彝族文化作为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不断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正所谓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传承民族文化,让民族文化更好的得到传承、开发与利用,便是在现代社会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在彝族本土文化中,毕摩文化作为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文化传承,有着不可替代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如何保护好毕摩文化,让毕摩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开发和利用,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姚红平 《兰台内外》2023,(32):58-60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档案文献遗产的保护与利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档案文献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历史、文化和社会信息的丰富内容,对于保护和传承国家记忆和文化认同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传统的保护与利用方法在满足现代社会需求的同时,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如物质文献的脆弱性、空间限制、时间流逝等。文章通过深入探讨数字化技术在档案文献保护与利用中的应用,分析了数字化保护对于遗产文化的长期保存和广泛传播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少数民族口述历史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在复原少数民族历史文化方面具有其他档案、文献资料所无法替代的价值,目前面临着失传的威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保护已成为一种重要手段。文章分析了国内外数字化保护口述历史文化的现状,阐述了数字化保护口述历史文化的必要性,提出了数字化保护少数民族口述历史文化的基本思路与措施。  相似文献   

9.
鹤庆银器锻制技艺是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白族历史文化的深厚沉淀,对其进行建档保护有利于保存民族记忆、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论文阐释了银器非遗档案的内涵外延与银器锻制技艺建档保护在加快民族记忆构建、实现优秀文化传承、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方面的现实意义,分析建档工作中存在的专项建档标准缺失、建档主体一元化、档案资源零散化以及欠缺标准化管理等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鹤庆银器锻制技艺建档思路与建档实施路径。研究从专项建档标准的制定、多元主体协同参与、档案资源整合、数字化建档等方面提出了银器锻制技艺建档的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10.
《出版与印刷》2008,(4):2-6
出版印刷传媒业是我国文化建设中的核心产业,承担着传承人类文明,弘扬民族文化的历史重任。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出版印刷业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数字化、信息化的现代出版印刷业需要大量动手能力强、掌握新技术和新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1.
NHK纪录片《敦煌莫高窟美的全貌》通过镜头语言将西部民族文化呈现出来。在大众传播时代,利用现代影视手段,对于更好地保护、传承传播西部民族文化,发掘利用宝贵的民族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数字化保护是一柄双刃剑,它既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信息技术支持,也不断产生新的保护问题,数字化保护该何去何从是学界和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文认为,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属性对数字化保护的理论诉求,是探索数字化保护路径的关键。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地方性知识为本质属性,以活态性为核心特征,注重生活世界向日常生活现象的意义表达。依据以上文化属性观察可以发现,数字化保护的基本理念、语义设计、分类与评价体系、组织规范、社会效益等均存在着的文化风险。作为非遗文化属性的综合载体,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数字技术合理衔接的纽带,是解决数字化风险的关键,应该掌握充分的话语权,参与数字化保护的全过程。这将有利于数字技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档案是记录人类活动的最原始凭证,随着时间的推移,档案资料会老化和被侵蚀,现代科技发展为档案保护提供了新的方法,那就是数字化传承。档案资料可以通过现代科学技术的运用,更好地加以保护和传承,这也是对中华民族文化进行传承和创新,是目前档案文献传承的很好的方法。档案资料在数字化传承中,要注意保护档案文献的文化内涵,加强档案保护专业人才的培养,在全社会形成档案保护的全民意识。  相似文献   

14.
对昆明地区各单位所藏彝文古籍的类型、分布、保存和数字化保护状况进行了梳理,指出了当前昆明地区彝文古籍的数字化保护存在的问题,并且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为昆明地区以及其他地区实施或进一步实施彝文古籍数字化及数字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使研究彝族文化以及各级政府制订少数民族地区政策时能够有据可依。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抢救、保护、开发和利用彝族古籍文献,从而实现资源共享,传承彝族的优秀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5.
在民族文化传承的大环境背景下,充分利用各种民族语言文字数字化工具,大力挖掘图书馆应用资源,分析图书馆与民族文化传承的关系,以期为图书馆在民族文化传承中发挥最大能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加强民族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是实现各族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民族地区公共图书馆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绩:①图书馆数量不断增加;②办馆水平不断提高;③文献资源日益丰富;④服务水平不断提升;⑤数字化进程逐步加快;⑥馆员能力不断提升;⑦学术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民族地区公共图书馆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国家倾斜与扶持政策为其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现代公共图书馆理念是其发展的重要引导;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是事业发展的主要动力;自主创新是事业发展的关键;外部援助与自力更生相结合是其发展的根本道路。但同时民族地区公共图书馆发展在以下方面仍有待加强:经费保障机制有待健全;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亟待完善;服务供给与需求亟待契合;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法制建设尚待健全。表3。参考文献57。  相似文献   

17.
在网络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通过对少数民族口述档案进行数字化、网络化的建设,对于云南少数民族档案工作及其民族文化的保护、开发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陈星  潘勤毅 《中国出版》2016,(11):44-46
民族地区传统文化通过数字创意重塑获得新的生命力,为版权产业发展注入不竭动力。数字技术为民族文化拓展了生存空间,"互联网+"为民族文化与制造业、农业、旅游业、信息产业的跨界融合提供了契机,数字内容产业因此诞生,形成一个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民族地区版权产业数字化发展需要采取加大政策扶持、加强版权保护、构建民族地区版权产业信息服务体系、塑造民族地区版权产业数字化优质品牌等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19.
社会和学术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越发重视,数字化保护已然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热点。通过数据库建设、数字化应用和大数据分析,数字技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然而,当前数字化保护存在"重技术、轻文化"的现象,面临着忽视地方性、难以展现非遗活态性、重形式轻意义等文化问题。应倡导一种"参与式数字化保护"理念,赋予传承人和拥有者参与数字化保护的权利,让他们参与进来,数字化保护才有可能够完成非遗保护与传承的历史使命,并逐渐融入民众的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20.
加快民族地方文献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建设,顺应民族地区图书馆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发展,建立“入世”后与国际间交流的、具有特色的民族地方文献资源数据库,拓宽民族地方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大理地方文献资源为例,加快其数字化进展,建设具有特色的地方民族数字图书馆,将有利于地方民族文化、民族旅游和民族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