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正本刊讯在央视热播的捷克动画片《鼹鼠的故事》中,拿着铲子,可爱善良的小鼹鼠形象深深地影响了中国几代人。以小鼹鼠为主角的系列图书在世界各地都获得了极高的评价,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将于2012年12月份面世的"鼹鼠儿歌认知  相似文献   

2.
找报纸     
8月16日上午,信阳县十二三里桥乡莲花村青年农民李选伟为找一张《河南农民报》,在屋里闹翻了天。他弟弟小二在屋檐下哭着:“我没拿,你为啥打人,嗯嗯嗯……”。“你没拿,鬼拿了?难道它会飞?”正在菜园拔菜的李大妈,听到两个儿子在屋里闹,把菜往篮子里一丢,说: “大鬼娃子,为啥事,你又把他惹得汪汪叫?”“谁叫他拿我的报纸呢?”“我没拿,他冤枉我,嗯嗯嗯……”小二哭  相似文献   

3.
"我从小不会说话,总会说些不该说的话,也没办法……",这是方大同《小小虫》里唱到的,第一听到感觉自己和这歌里唱的很像。可是,已经作为广播主持人的我,怎么还能够像小时候一样"不会说话"呢?于是笔者开始学习怎样在广播节目中营造一个轻松、娱乐、自然的听觉氛围。尤其是在前些年做的一档全民参与节目——《动感麦克风》中,每天都和很多听众调侃,从对话中发现亮点,给了笔者不少对于问答方面的启发。  相似文献   

4.
在市里开会,常常和亚飞坐在一起,会前会后的悄悄话,说的最多的就是他的歌词。他总是把新作说给我听。一次亚飞兴高采烈地告诉我,庄奴来了,就是写《甜蜜蜜》的那位,邓丽君唱的,在梦里我见过你,就是你。就是你!他说他与庄奴谈了很长时间。亚飞爱写歌词,简直到了痴迷的境界。  相似文献   

5.
李希光 《传媒》2014,(6):25-26
正自2012年春天起,笔者开始不看电视、不读报纸、不上网看新闻。无独有偶,2013年春天,瑞士小说家罗尔夫·多贝里在英国《卫报》上发表文章《新闻有害健康,丢弃新闻,去过幸福生活》,称他已经4年没看新闻了。他说:"新闻有害健康。新闻导致恐惧和好斗。新闻阻碍你的创造力和深度思考力。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干脆不再看新闻。"  相似文献   

6.
李晓晔 《传媒》2012,(2):51-52
正鲁迅曾经愤激地写道:"为什么人类变成了人,猴子终于是猴子呢?这就是因为猴子不肯变化——它爱用四只脚走路。也许曾有一个猴子站起来,试用两脚走路的罢,但许多猴子就说:‘我们底祖先一向是爬的,不许你站!’咬死了。"看到天津卫视《非你莫属》节目中,一伙成年人对求职  相似文献   

7.
1994年,我采写的《青工周茂林乘飞机按期归队》一文,先后获全国企业报第三届好新闻一等奖和铁道部基建系统头条新闻竞赛一等奖。 此文成功之处在于通过“小”事反映出了“大”主题。 有同行问:“你当记者几年,怎么偏偏爱抓小事、小人物呢?”我说:“咱是小报记者,所以要从‘小’上下功夫了!”说实在的,近年来,我还真尝到了抓“小”字的甜头,其中获得的6件全国企业报、铁道报、太原市的新闻奖,都是“小”的功劳呢! 1993年,国内掀起铁路建设大干  相似文献   

8.
《咬文嚼字》创刊于1995年,至今已经10年了。杂志的创办人、主编郝铭鉴写过一篇《十年感言》的文章,义中说《咬文嚼字》虽然10年了,但它“还是一株小草,还不敢和大树比肩”,但是广大读者读后却不同意这个说法,或写信或打电话来表示反对,说《咬文嚼字》通过10年的发展,已经得到了社会的承认、读者的认可,早就不是“小草”了。  相似文献   

9.
1990年至1993年期间,时常在《人民海军》、《湛江日报》上见到你的“豆腐块”及名儿──谢文艺。那时你和我一样,都是90年兵,都是战士报道员。我在机关,你在连队,同在报道组实习时,我对你还有点不屑一顾呢:女兵搞报道,难成大气候。果然1993年你退伍以后便销声匿迹了,我却在大报小刊上屡屡露脸,不断地将获奖证书捧回案头,心中难免一阵沾沾自喜。1995年初夏,我在《人民海军》报社学习,每天下午我都到海军图书馆读书。有一天下午,刚坐在静谧的阅览室翻开最近一期的《美文》,目录居然印着谢文艺的名儿,一气读完,总怀疑是同名,…  相似文献   

10.
我的女儿叫阿翘,刚满八岁。每当她和她的娃娃们玩过家家的时候,她就不是平时的她了,她成了"孙小梨"。"孙小梨"是阿翘编的名字,所以,在"百变孙小梨绘本"系列中的《我不是普通小孩》《了不起的超能力》《长大以后做什么》三本图画书中,阿翘是有版权的。不过,我已经征得了她的同意,并承诺分一半稿费给她。一开始她拒绝,她说她的小猪钱包里还有六块钱呢,太多了。  相似文献   

11.
<正>总局: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影视合作会越来越多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童刚11日下午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影视作品在促进民心相通、深化文化交流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未来,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影视作品上的合作会越来越多。据介绍,截至目前,我国已与15个国家签署了电影合拍协议,与新西兰、英国签署了电视合拍协议。近年来,中外媒体机构合作创作了一批丝路题材的影视精品力作,如中印合拍电影《功夫瑜伽》、中捷合拍动画片《熊猫与小鼹鼠》、中俄合拍电视剧《晴朗的天空》和中英合拍纪录片《孔子》等,  相似文献   

12.
一年一度的报刊发行期已到了,单位的业余发行员问我:“你明年打算订些么子报刊呢?”我不假思索地说:“我还要订阅《新闻通讯》,她对我的帮助太大了!”我已连续二年订阅《新华日报》社主办的《新闻通讯》。  相似文献   

13.
引子——一次短暂而曲折的读书经历现在国内正流行着美国文学中的一本独特的、卓越的名著——《瓦尔登湖》.我也跃跃欲读,5月初从深圳大学城图书馆借了两本梭罗的《瓦尔登湖》译本,又从网上下载了最有名的徐迟的译本.为了能够读好这部难读的书,我初步对照了三个译本,从中选择了徐迟的译本和王光林的译本(长江文艺出版社,武汉,2005年)作为阅读本,以徐迟译本为主,碰到不容易懂的地方,再对照王光林译本.这种做法还真管用,帮助我解决了几处难题.我更加深深地体会到:翻译确实是一种再创作的智力劳动.我首先仔细地阅读了徐老的《译本序》.徐老在《译本序》的开篇就讲:"如果你的心并没有安静下来,我说,你也许最好是先把你的心安静下来,然后你再打开这本书,否则你也许会读不下去,认为它太浓缩,难读,艰深,甚至会觉得它莫明其妙,莫知所云."我已经退休12年了,对名利早已心如止水,对家庭、子女也心意满足,安安静静地读书有四五年了,我自认为已经达到了徐老对读《瓦尔登湖》的要求.可谁曾想到,读第一章"经济篇"就卡壳了,总感到读的内容似乎不进脑,引不起兴趣,不知所云,硬着头皮读了一半,实在读不下去.  相似文献   

14.
书业内外     
《出版参考》2012,(13):7
正让读书成为干部第一爱好《人民日报》报道:为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取得实效,从2010年2月开始,中宣部理论局、中组部干部教育局陆续向党员干部推荐学习书目,至今已经推荐了6批书目。在世界读书日之际,《人民日报》记者就"让读书成为干部第一爱好"这一话题进行了专访。全国党建研究会副会长、教授卢先福表示:"这些举措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具体落实。"他说,我们需要的是一种创新型的学习,注重通  相似文献   

15.
一个对当代汉英词典有所了解的人,都不免会问这样一个问题:已经够多了,还有什么必要再出一部呢?为了适应使用者,编者将使出什么前所未见的招数呢? 说得实在些,在出了林语堂的《当代汉英辞典》、(北京)商务版的《新时代汉英大词典》、吴光华的《汉英大词典》、高教版的《汉英实用表达词典》之后,再出一本什么,可以在翻译用的词典群里另树一帜呢?在出了吴景荣的《汉英词典》、译林版的《新汉英词典》、外研社的《现代汉英词典》之后,再在这一学习参考性词典里出一  相似文献   

16.
新书推荐站     
《出版参考》2012,(13):33
正《奖罚分明孩子更出色》东子/著定价:28.00元漓江出版社2012年4月在提倡赏识教育的今天,你知道如何在孩子犯错时指出他的错误而让他从中成长吗?面对家中孩子的无理要求,你知道如何说不吗?在孩子取得进步时,你知道怎么奖励他以让他更上一层楼吗?你是相信赏识教育,不停地告诉孩子"你真棒",还是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呢?  相似文献   

17.
李林容 《青年记者》2012,(35):59-60
中央电视台一套推出的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以下简称《舌》)自2012年5月14日播出以来,其风头超过同时段的热播电视剧。费尔巴哈说:"你是由你吃的东西构成的。"《舌》就是要告诉你:我们是怎样变成了我们;或者说,中国人是怎样吃成了中国人的。回归自然与真实的生活今天,不少电视剧在谍战、穿越以  相似文献   

18.
李长之在《西晋大诗人左思及其妹左芬》一文中说:"至于左芬的下落,我们更不清楚。可能她是在贾后残害杨皇太后时就已经死了,因为她是接近杨后的……况且贾后又是忌刻狠毒的妇人,很可能左芬也死于此难了。这时是公元292年,距她入宫已二十年,如果我们的推测合理,她大约死在四十岁左右。"李先生的这个推测究竟怎样呢?可以说是不太合理、不太准确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有三十年代初新发现的《左棻墓志》不利于李先生的推测。李先生此文发表于四十年代末期,当时《左棻墓志》已发现了十几年,李先生的观点与《墓志》所载相距甚远,可能是李先生未注意到《墓志》这一重要发现。  相似文献   

19.
大连图书馆藏明刻本《还魂记》,书后有一则题记云:"余在湘与柔甫会读西厢、琵琶、牡丹亭、桃花扇,甚快。焕彬先生曰:‘西厢曲祖、琵琶曲圣、牡丹亭曲仙也’"。落款署"明治辛亥五月,节山生拜柔甫仁兄惠存。"节山即日本著名汉学家盐谷温,光绪末年来华从湖南汉学大师叶德辉先生学习中国戏曲,著有《元曲研究》等著作多种。柔甫即日本汉学家松崎鹤雄,早年来华随叶德辉学习《说文》,有研究《说文》及《诗经》著作多种,手稿见藏于大连图书馆。关于二人在湖南学习事,叶德辉在  相似文献   

20.
今年6月,我迁新居时,对几百册书都进行了整理,大部分过时的旧书,我都“处理”掉了,唯独随我十几年已退了色的《新闻与写作》杂志的前身——《北京日报通讯》却依然保留了下来。几十本《北京日报通讯》和1984年改刊后的《新闻与写作》,整整齐齐地摆放在我崭新的书柜里。一次,有位同事来我家看到这种情况,半开玩笑地对我说:“嗬,你对这些‘小本本’还真够有感情啊!”我说:“你算是说对了。”这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在我当通讯员和后来从事记者、编辑工作的日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