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记得2010年的冬天的一天,窗外漫天飞雪。我依旧像往常一样,沉浸在手头稿件的故事里。一会儿跟着故事流眼泪,一会儿又偷着笑。突然,主任通知我,参与明晓溪"旋风百草"系列的大结局《爱之名》的制作,顿时,我呆住了,眼前冒出了许多小星星,内心的激动和忐忑难以言表。  相似文献   

2.
农场轶事     
赵"部长"之死1973年的春天,我下乡到皖南山区练江牧场。刚去牧场的第一周,就参加了新职工教育学习班。我记得在学习班上领导宣布牧场三大纪律:一、不准抽烟喝酒;二、不准开小灶;三、不准谈恋爱。前两条人们犯错,似乎无人追究,可犯第三条错误就容不得自己了。  相似文献   

3.
4月20日,一位高雅大方,彬彬有礼,满口普通话的女士来到遂宁市档案馆查阅室特意向工作人员行了一个鞠躬礼,并说:"我叫卢淑媛,是来至千里之外的台湾同胞。为早日实现祖国的统一,应全国政协文史委邀约投稿,需要在四川省遂宁市档案馆查阅我祖父卢师谛与中国工农红军将领刘伯承和朱德等共事交往的历史资料。"  相似文献   

4.
看电影     
"文革"前,赤峰街有两座电影院、两座剧院。公园边上的电影院叫工人俱乐部,回民胡同往里走、坐落在一个大坑里的电影院就叫电影院,"文革"时全关了。大剧场叫红旗剧场,"文革"前,我在那儿看过话剧《千万不要忘记》,记得年轻的丁少纯穿一条毛料裤子,笔直的裤线很扎眼。  相似文献   

5.
随着《宫》的热播,越来越多的电视剧创作者将目光投向穿越类题材,一时间,电视荧屏上穿越成风。观众的态度也是旗帜鲜明,有的爱的如痴如醉,有的则认为"粗制滥造"、"不尊重历史"、"山寨"而坚决抵制。穿越剧在观众们的爱与恨中收视一路飘红。穿越剧究竟魅力何在,未来还能走多远,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名国家公职人员,我虽然不是档案"局中人",但是我这个档案"局外人",竟对"档案"以及档案事业有着深厚的感情和难以割舍的缘分。 记得,2001年7月的一天,天津市宝坻区档案局的同志给我打电话,介绍宝坻区档案馆在整理尘封多年的档案时,发现一本1947年10月1日冀东新华书店出版的《毛泽东自传》,让我过去看看。凭着我在宝坻电视台工作的新闻职业敏感和自己的直觉,感到这一"发现"非同小可。  相似文献   

7.
走在去往郊外的路上,我背着手向前踱着,宠辱不惊。白云苍狗在心里翻腾,风如游丝在我面颊滑过。同样的行走,我记得明朝思想家王守仁发过"俯仰天地间,触目俱浩浩"慨叹。  相似文献   

8.
蔡华东 《新闻前哨》2014,(12):62-62
看本书中他与“三兄长合影”,知了,大志行四。可是在我心目中、在我与业内同仁言谈中,龚大志(现任湖北省公安消防总队孝感支队政委),他就是一“拼命三郎”!何谓?“拼命三郎”乃梁山好汉石秀的绰号,后来比喻打仗勇敢不怕死或干事竭尽全力的人。大志当之,无愧!记得初起这一印象,是我在楚天都市报上夜班时。夜深沉,叽哩呱啦,有人进来了,“报告”,啪的一个军礼。一打量,好家伙,脚上是深筒胶靴。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一生写了很多文章,但新中国成立前,尤其是井冈山时期丢了不少,有的至今下落不明。1961年3月毛泽东在广州会议上,专门讲了丢失文章的事,他说:"别的文章丢了,我不伤心,也不记得了,这两篇文章我总是记得的。忽然找出一篇来了,我是高兴的。"哪两篇文章丢了让毛泽东伤心呢?一篇是《反对本本主义》,另一篇是《调查工作》。这两篇文章都是在1930年写的。哪篇文章找到了,毛泽东高兴呢?这就是《调查工作》。  相似文献   

10.
《信息系统工程》2011,(3):16-16
2010年春晚,刘谦让一只手穿过了玻璃桌面,至今人们仍对他的魔术赞叹不已,舞台上的《穿越》魔术需要互动才能让观众满意,让观众觉得"给力"。其实,现在企业面临信息化整合的难题时,让数据实现"穿越"是很重要的解决之道,而这也和《穿越》魔术一样,要想让人们叫好,必须得有"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