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服饰纹样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特色,是民族文化中的一块灿烂瑰宝。CG插画是利用计算机为工具进行插画创作。文章以广西三江侗族服饰纹样为例,通过对CG插画和侗族服饰纹样的介绍与分析,研究了民族服饰纹样在CG插画中的应用,为CG插画结合民族传统艺术提供一些理论与实践上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京剧服饰是京剧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剧中人物的刻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服饰中装饰纹样和色彩搭配更是我国京剧艺术中的传统瑰宝。  相似文献   

3.
《科技风》2021,(18)
中国传统纹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传统纹样构成形式入手,解析传统纹样在构成形式中除二方连续、四方连续外,利用几何图形的几何特性构成适合纹样的设计方法,梳理纹样构成时利用中心对称或轴对称几何图形进行套叠形成骨骼的应用特征,为现代设计对传统纹样的应用提供设计方法,为设计语言转化与体现传统文化的情感特征与审美特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戏曲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包含音乐、舞蹈、文学、美术、服饰等多种艺术手段为一体的综合性特别强的艺术门类,它同其它艺术一样具有审美认知、启迪智慧教育、可开发性等多种功能。高等院校是传播进步文化的场所,推广、弘扬、繁荣、改进民族文化是高等院校的任务之一,我国要振兴民族戏剧,在高校开设戏曲选修课有着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高层次观众等多种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此从古代服饰与中国人物画的关系入手,结合有关的书籍引录,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探讨服饰在人物绘画发展进程中的作用,以及服饰与人物画二者的关系,将服饰视为文化现象的一种,依据人物画中的服饰纹样,将绘画与服饰置于文化的大背景下,通过服饰与人物画的关系,阐述服饰艺术与绘画艺术作为一种文化载体之间的某些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审美就是能动的认识美、鉴赏美、追求美,创造美的情趣、能力和素质,它是伴随着人一生的重要素质.通过探索"如何欣赏服饰美"中"形式美"的原理,来提高学生认识美的情趣.能力和素质,同时来旁通其他艺术门类;通过"时代感"的论述来提高学生鉴赏美的情趣.能力和素质,调整学生的审美取向,挖掘服饰与人.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联系,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7.
周晓鸣 《科教文汇》2007,(1X):186-187
电影艺术所特有艺术构成和艺术传达方式,决定它与观众的交流方式。电影艺术是以动态物象性的影像为媒介,以连续不断的电影流直接诉诸于观众的视、听觉,就形成了电影审美感受的被动性,电影审美感知的综合性,电影审美接受的流动性等,电影艺术接受所特有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8.
曾晶 《百科知识》2021,(3):15-16
朝鲜族的服饰,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在民族服饰百花园中,显现出独特的文化魅力.朝鲜族服饰的颜色搭配、服饰纹样,具有简洁、优雅的特点,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它反映了朝鲜族的民族特性、文化特性、美学特性,对研究朝鲜族传统服饰.弘扬朝鲜族民族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牡丹纹样是一种民间服饰中常用的吉祥纹样.具有形式美,包含吉祥富贵的寓意,在中韩等国的民间服饰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吉祥的服饰图案经过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漫长时期的发展,终于在封建社会末期——清代发展到了顶峰。达到了"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地步。人们对于生命本身的敬畏都在服饰图案上有所反映。服饰图案最早始于商周,至唐宋时期已经得到广泛发展,到了明清达到了鼎盛。通过符号学的角度观察清代服饰纹样的变化,通过符号学来解读清朝宫廷服饰纹样演变过程,对清朝宫廷服饰纹样的造型、色彩、构图方式传达寓意等进行研究和分析。同时提出了将纹样符号转化为现代服饰的设计中,起到承前启后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1.
罗明明 《科教文汇》2007,(11X):205-205
蒙古族是我国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灿烂。自古至今蒙古族的服饰艺术都存在着较高的审美价值。从蒙古族的出现到后来的建立元朝,一直发展到现在,蒙古族的服饰在人民的心中都有一定的地位。服饰艺术是研究历史和民族风俗的宝贵实物,从蒙古民族服饰中,我们可以透视其历史文化、社会风俗和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12.
蒙古族是我国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灿烂.自古至今蒙古族的服饰艺术都存在着较高的审美价值.从蒙古族的出现到后来的建立元朝,一直发展到现在,蒙古族的服饰在人民的心中都有一定的地位.服饰艺术是研究历史和民族风俗的宝贵实物,从蒙古民族服饰中,我们可以透视其历史文化、社会风俗和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13.
电影艺术所特有艺术构成和艺术传达方式,决定它与观众的交流方式.电影艺术是以动态物象性的影像为媒介,以连续不断的电影流直接诉诸于观众的视、听觉,就形成了电影审美感受的被动性,电影审美感知的综合性,电影审美接受的流动性等,电影艺术接受所特有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4.
剪纸艺术虽产生于汉代,但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锯齿纹和月牙纹都与现今民间剪纸极为相似。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剪纸艺术与中国传统纹样在某种形式上有着传承的作用。因此本文以新石器时代陶器纹样为例探索中国传统纹样元素在现代剪纸艺术中的重构与传承。着重梳理新石器时代陶器纹样的特征,以现代意义的视角探索如何将中国传统纹样元素在剪纸艺术创作中重构,让中国传统纹样与剪纸艺术碰撞出现代的艺术火花。  相似文献   

15.
徐纯 《科教文汇》2010,(1):149-149,173
本文阐述了动漫造型中服饰语言的重要性及意义,作为动漫造型的一种手段及装饰,服饰既有其独立的自身价值,同时又是附着于角色造型而存在的。它的价值将通过一定的方式得以展现,但绝不可与单纯的服装设计相等同。本文从动漫造型的本质剖析了其中的区别,然而作为电影姐妹艺术的动漫艺术似乎有着更为广阔的创作理念和发展空间,其服饰设计上的运用已超越了现实范畴,突显了虚拟艺术形态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李英蕾 《科教文汇》2008,(29):266-266
形式美,是指构成事物的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及构成规律,它与美的形式不同,形式美有其独立的审美对象,不依附于事物,如节奏、韵律等。形式美不仅应用在绘画中,也是诗歌、音乐、舞蹈等艺术活动不可缺少的要素,形式关更是广泛的运用在当今的设计艺术中,总之,形式美不仅对艺术实践非常重要,对科研、品评绘画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探讨形式美在中国绘画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田丹  孙迎春 《科教文汇》2007,(1X):135-135
中国画的“气韵生动”,是一种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艺术形式美,它直接诉诸人的感官而引起愉悦。本文进一步结合中国画的特点及审美要求,全面揭示“气韵生动”由三大要素构成,既:笔墨苍润,纹彩自然;应物传神,写物之真;意境灵动,象外有韵。  相似文献   

18.
陆文成 《知识窗》2014,(16):22-22
所谓教学艺术的机智美,是指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应抓住时机,运用具有审美特征的方法,解决一些突发性问题,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机智美是思想政治课教学艺术的重要特色,它能引导学生走出迷茫和困惑,具有不可估量的教育价值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9.
音乐教育的基本性质和价值是由音乐艺术的本质和价值决定的。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它是通过培养对音响的内在表现力的反应来进行人的感觉教育,通过丰富人的感觉体验来丰富他们的生活质量,对艺术的体验是分享音乐的审美意义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服饰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别族群的标志,它与社会文化的发展不可分割。少数民族民俗服饰其独特的背景、特点、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识形态,充分揭示了蕴藏在少数民族服饰中的民族历史、文化传统、价值取向、审美情操和精神追求等深层次的寓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