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德国CHE大学排名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98年开始,德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心发布了CHE大学排名,这一排名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因为在排名的内容上它关注大学教育的质量,在排名的方法上它不对大学做整体的次序排名而是针对单个学科构建了一个没有名次的排行榜,并且以分组的方式呈现各个评价指标的结果.这种独一无二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大学排名的弊端,对德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其他国家的大学排名产生了积极的影响.CHE大学排名的理念与实践都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2.
德国CHE大学国际性与国际化排名指标体系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CHE)是1994年由德国大学校长会议发起成立的非官方智囊机构,主要负责大学排名工作.2007年,CHE开发出一套旨在对大学国际性与国际化进行测量的指标体系.该体系紧紧围绕大学的学术研究和教学两项中心工作,从输入和输出两个维度,制定出涵盖教授、青年教师、学生、服务和管理、课程提供、毕业生以及大学国际声誉等核心指标的大学国际化指标体系.德国CHE的经验,对构建我国高等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领域质量保障体系,提高高等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质量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德国CHE大学排名的价值取向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心(CUE)的大学排行榜以咨询为主要价值取向.排名服务对象为中学毕业生和大学新生,而非高校;排名对象为学科,而不涉及大学的综合与整体实力;排名处理只对高校分层,而没有具体名次;排名公布中环节公开化,且有"提示下个人排名"的服务方案.其独特有效的大学排名方法为国际同行所称道.其大学排名的价值取向对我国具有多方面启示:明确服务对象;增强排名对象的可比值;增强大学排名的透明度.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同质化理念长期根植于德国高等教育系统,导致德国在大学排名方面起步较晚。德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心(CHE)于1998年发布了CHE大学排名,因其在服务对象、指标选择、数据来源、结果呈现形式等方面的独特性,而获得了各方学者及同行的盛赞,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关注。CHE大学排名对德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其他国家的大学排名产生了积极影响,对我国大学排名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大学排行榜可以说是国际化、互联网和高等教育市场化共同催生的新生事物。大学排名通过对高等学校办学水平、办学质量、办学效益的评价,一方面有利于建立多方位的高等教育评估机制,促进高等院校之间的竞争,提高高等院校的市场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解决高等院校与考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但另一方面也容易诱发信息造假等不良现象,扭曲高等院校的发展方向,误导考生和家长的选择,甚至引起无谓的争端。  相似文献   

6.
声望作为大学宝贵的无形资产,已成为大学排名的重要指标。不同的社会群体由于需求不同,对大学声望的关注视角也有所差异。对比CHE排名、THES排名与US News排名可知,当前世界大学排名所选用的声望指标主要是基于学科声望或学术声望,而在社会声望等其他层面仍存在着很大的研究空间。历史因素、人际交往与大众传播媒介、社会环境等方面都影响着大学声望的建构,对危机性事件的应对更是大学维持或提高声望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7.
U-Multirank是由欧盟资助开发的一项新的国际大学排名,主要是针对当前国际大学排名聚焦于研究型大学而无法有效识别高等教育机构多样性的弊端进行设计的.U-Multirank引入了“以用户为主导”的排名新理念,其目标是形成一个由用户驱动的、多维度和多层次的国际大学排名工具.U-Multirank从概念框架的设计、指标的选取到结果的应用等主要环节,都贯彻了这一理念.  相似文献   

8.
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的现状与未来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学排名在各国出现并迅速发展。进入21世纪,大学排名出现了国际化的趋势。本文将详细介绍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的方法,全面分析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的结果,系统探讨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的问题,并将对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的未来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国外职业教育》2006,(4):48-48
近几年来。德国的《经济周刊》每年都要做一个企业心目中的德国大学排名。做法是让1000个德国大企业的人事部门负责人填表。让他们根据各大学毕业生在其企业中的实际工作能力来对大学生进行排名。刚刚揭晓的2006年的调查显示.企业对德国大学的排名与其它按科研成果等的排名结果完全不同.与最近德国推出的十所“精英大学”也相距甚远。  相似文献   

10.
目前社会上已有的各种大学排名,用同一套排名指标体系评估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大学,导致排名结果不可避免地存在"重大轻小"、"重理轻文"的弊病.为了克服这些大学排名的固有缺陷,本文尝试利用教育部学位中心学科评估的结果,对大学的整体学科水平进行了排名.结果证明,用本文的方法能给出比较合理的大学排名结果.  相似文献   

11.
德国CHE卓越排名是对欧洲高校各学科进行排名从而甄别卓越的评价体系,其为欧洲各高校的学科发展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质量指标。借鉴CHE卓越排名的方法、内容及过程,我国重点学科遴选及学科排名要适时调整,适当考虑服务对象的明晰、排名方法的创新、排名结果的透明和发布平台的普及,充分发挥排名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建设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2005年德国政府启动了"卓越计划"。目前,"卓越计划"已经进入第三阶段。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卓越计划"在动态调整机制、整合科研体系、科研论文发表、世界大学排名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也存在资金短缺等不足。2015年,我国开启"双一流"建设,借鉴"卓越计划"的实施经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应着重关注退出机制、评价指标体系、第三方机构参与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analyzes how high-ability students respond to different indicators of university quality when applying for a university. Are prospective students influenced by quality indicators of a university ranking or by an excellence status awarded within a nationwide competition? And if so, are some quality dimensions, e.g. research reputation, mentoring, faculty infrastructure, students’ satisfaction or the excellence status, more important than others? In order to address these questions, I estimate a random utility model using administrative application data of all German medical schools. As identification relies on the variation in quality indicators over time, I can disentangle the response to changing quality indicators from the common knowledge regarding university attractiveness. Results show that the ranking provides more relevant information in the quality dimensions mentoring, faculty infrastructure and the overall students’ satisfaction than with respect to research.  相似文献   

14.
日本的大学排序是其大学评价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其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不长,但是在价值取向和操作方法方面具有自身的特色,值得我国大学排序的实践者们所借鉴。  相似文献   

15.
大学排行榜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目前已经发展成为考生及家长择校的重要信息源,当今大学验证其学术地位不可忽视的参考源,更是政府政策调控的依据和工具。它可分为综合排行榜、专业排行榜和特色排行榜,不同的排行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排行结果。尊重顾客、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开发既具有可比性又符合国情的多元评估指标将是未来大学排行榜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6.
中国大学排名缘起于大学的理论研究与高等教育实践的需要。科学计量学作为学科理论研究在中国的兴起,为大学排名奠定了理论基础;中国当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实践需要,为大学排名提供了崭新课题和原生动力。同时,一批勇于研究与实践的敢于担当的学者涌现,使大学排名破土而出,从而呈现了异彩纷呈、特色各见的中国大学排名榜——校友会榜、武书连榜、软科榜和中评榜等。中国大学排名从产生到成熟表现出与时俱进的峥嵘历程、评价指标的相融相鉴以及各领风骚的独特定位等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7.
大学排名自产生以来一直以来备受诟病,备受争议的背后实质上反映出社会公众在对待大学排名方面所体现出的一元、片面的认识,并没有进行充分且辩证的思考。实际上大学排名无论是对社会还是高校的发展,都能够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文章采用二维象限分析法,建构新的研究模型,将大学排名的影响进行详细的整理与归类,归纳出大学排名对两大主体:大学与社会所带来的积极、消极作用,如大学排名能够促进大学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大学排名对于不同群体的学生选择大学就读具有差异性等。因此,使用二维象限分析法对大学排名的影响进行逐一的分析,有利于从大学与社会的角度打破社会公众对大学排名原有的刻板印象,从而全面地认识大学排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大学如何应对大学排行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排行榜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一方面,那些排行榜都认为自己在向公众提供公共说明责任与增加透明度方面做出了贡献;另一方面,他们又因其方法论上的缺陷或对信息收集的偏好而受到指责。因此,大学应监测大学排行榜以及社会公布的各个大学的信息,通过大学排行榜审视自身存在的结构性问题,认识大学自身不同于其他院校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9.
评价对大学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所谓大学评价排名化,主要指排名成为一些大学评价结果的唯一表现形式,参与大学排名的机构愈来愈多,大学排名涉及的领域愈来愈广。值得思考的问题是,这么多的大学排名是否必要?大学排名的评价指标是否合理?所谓大学评价国际化,主要指21世纪之后流行的世界大学排名的实质是评价机构用一个尺度或者说一个国际性的尺度去评价不同国家的大学。四大排行榜已经对一些国家政府的高等教育政策、众多大学的办学理念、方向和行为、普通大众对高等教育的认识等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世界大学排名评价的科研偏好、英语偏好、理科偏好的特征是值得认真关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