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篇小说《古都》是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的重要作品之一,作品中体现出来的各种自然事物生发出来的美感都让读者眼前一亮。通过对小说《古都》中自然美的详尽解析,从而揭示出在《古都》中作者设置自然属性表达美感而生发出来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2.
文章要有独特美感,方使读者不至于审美疲劳。文章如清新脱俗,方能见出作者的睿智与创新。例如下面的一篇小小说《点歌》:  相似文献   

3.
《活着》独特、强烈的美感效果是同作者高超的距离控制艺术分不开的。小说总体上倒叙手法的运用和第一人称旁观者叙事视点的实施使故事同读者之间产生了时空上的距离感,这种时空距离的存在是小说美感的一个内在源泉。  相似文献   

4.
线条是造型艺术的基本语汇 ,线条具有独特的美感特质为从事造型艺术创作提供了有益的资源 ,因此 ,认识线条美并将其应用于具体实践中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忧伤的年代》是作者对少年时代的一次重新审视与回顾,从真正困扰成长的挫折和由此导致的自卑情结入手,着重通过心理分析和感觉跟踪向读者揭开一页忧伤时日,是作者对人的自身奥秘和情感形态追寻的继续。正是由于作者对少年独特心理状态的正视与不避讳的阐释,使作品呈现了独特的美感与魅力  相似文献   

6.
装饰画的适应性 ,不是消极的适应 ,装饰画的创作 ,要把环境因素联系起来考虑。装饰画家只有和生活紧密联系 ,才会产生美感和构思。工艺性制约为装饰画创造了独特形式 ,装饰画形象的实现依赖于工艺手段。装饰画不是自然美 ,而是人工美、意匠美。  相似文献   

7.
人无我有人有我新──教材处理之我见庞晓丽阅读文学作品,常给人以这样的启示:有意境的艺术形象,必然是独创的艺术形象,它能给读者带来新鲜、独特的美感。独创的艺术形象,来自作者内心世界的独特体验,也来自外部世界的独特发现。这种独特性,既是给读者带来新鲜独特...  相似文献   

8.
美感是人类对客观事物美的体验,是人们在审美活动中对美的事物的主观感知、欣赏和评价。只有准确地认识、鉴别生活中美的事物,才能逐步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和审美理想,培育美好的心灵和崇高的情操。语文课运用了大量文质兼美的作品,生动地反映了自然美、生活美、社会美、精神美和语言美,为美感教育开辟了广阔的途径。语文教学要充分发挥这一特点,通过对这类文章的阅读、欣赏,提高学生的美感。在教学中注意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是培养美感、增强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美感的基本特征是形象性,离开具体、生动的形象美,美感就不存在了。文学作品是作者美感的具体反映,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也始终离不开形象:首先通  相似文献   

9.
装饰画的适应性,不是消极的适应,装饰画的创作,要把环境因素联系起来考虑,装饰画家只有和生活紧密联系,才会产生美感和构思。工艺性制约为装饰画创造了独特形式,装饰画形象的实现依赖于工艺手段。装饰画不是美,而是人工美、意匠美。  相似文献   

10.
舞蹈和武术的结合作为形体的语言,肢体的语言,有着极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缺乏舞台表现所必须的柔美感,不少甚至可称得上有些粗糙。必须认识到,功夫舞台剧不是棍棒拳脚,而是通过艺术化的肢体语言呈现武术的魂。  相似文献   

11.
杨蓉 《考试周刊》2011,(75):222-222
儿童线描画的教学目的在于充分挖掘儿童向青少年成长时期的独特潜能,促进儿童心智的全面发展。教师如何进行更好的启发教育?作者从刺激感性直觉、启发美感意识、经验提示、游戏教学四个方面来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2.
新课标对审美教育很重视,我通过四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1)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引导他们形成独特的感受。(2)善于捕捉丰富而具体的材料,让学生获得丰富的美感。(3)捕捉课文和生活的联系点,让学生获得形象的美感。(4)渗透发展变化的审美观念,让学生在审美中获得辩证的美化。  相似文献   

13.
论《论语》语言的美感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语》是文学语言的宝库,它以独特的语言风貌,充分展示出了中国散文语言的文学神韵,有无比巨大的美感效应。体现在文学语言观的美感效应、情境营造的美感效应、形象显现的美感效应、句式设置的美感效应、逻辑思辨的美感效应、生命活力的美感效应。  相似文献   

14.
"味"是中国美学一个独特的审美范畴,体现了中国特色的审美观."味"本来是一种生理感受,后来发展成为美学范畴,在这种转化中<老子>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尽管<老子>并非专门的审美理论文本,它所包含的"味"饮食审美智慧却大有可观.他的"味"理论不是否定一切美感,而只是提倡一种特殊的美感,一种平淡的趣味,一种素朴自然之美,显示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精神,为整个中华古典审美意识打下了浓厚的底色.  相似文献   

15.
初探电视教材画面造型因素的构建李燕临电视教材画面的形式美感基源于创作者对画面造型因素在符合教材内容、主题、情节等前提下的匠心设计,是遵循人们共识的美感经验基础上的艺术创造,而不是对自然物象的简单录写。电视教材以其形声并茂、富于清理、真实自然的具体形式...  相似文献   

16.
空白是中国画表现空间感的重要方法,它体现中国传统艺术对于空间关感的理解,而这种空间观念如果在某种程度上运用于室内空间设计中,会体现出室内空间设计空间美感的独特韵味.本文通过空白美感在室内设计中所体现出的空间美感效果的研究与理解,充分论述了传统艺术因素与现代室内空间设计结合所产生的独特空间美感韵味.  相似文献   

17.
来宾作家黄少崇的《刀锋下的快感》以被看的视角和镜子的意象表现了一次心灵的历程。语言充满着阳刚的力臂,具有爆发力的形式美感。黄少崇以独特的视角和语言的魅力展示了作者狂野的内心悸动,对阅读形成一股强烈的冲击波。  相似文献   

18.
柯勒律治是19世纪初英国文学浪漫主义时期著名的湖畔派诗人,他的两首代表作品《忽必烈汗》和《古舟子咏》的文学、诗学和美学价值已经得到了西方学术界的认可并且曾被我国多位译者译介。韦努蒂作为异化理论的主要支持者和理论贡献者,指出"异化"是一种译者不干扰作者,而尽量使读者靠近作者的翻译方法。本文通过分析柯勒律治诗歌中神秘因素的主要来源,剖析异化理论在翻译实践中保留诗歌诗意价值和诗学美感的重要意义,指出,异化理论既能拓宽读者视野,又能充分表达诗人独特风格,最大限度保留诗歌美感。  相似文献   

19.
中国诗论一向特别重视读者的地位和作用,并清醒地认识到诗作能否引发美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美主体的功能。审美主体不具备一定的条件,就不能感受诗作的审美属性,审美效应也就无从产生.刘勰曾经很简括地指出:“书亦国华,玩绎方美。”(《文心雕龙·知音》)作者应当创造出具有独特艺术价值的“国华”式的作品,但要使这种作品的美感由潜在的可能转化为现实,还必须经过读者的“玩绎”,才能真正升华出美感效应。离开了读者的欣赏接受,作品便  相似文献   

20.
本文指出《忧伤的年代》是王安忆对少年时代的一次重新审视与回顾,小说题材虽然在以往作品中曾有或多或少的反映,但它所展现的却是迥然不同的精神侧面。作者从真正困扰成长的挫折和由此导致的自卑情结入手,着重通过心理分析和感觉追踪,向读者揭开一页忧伤时日,是她对人的自身奥秘和情感形态追寻的继续。正是由于作者对少年独特心理状态的正视与不避讳的阐释,使作品呈现了独特的美感与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