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2008年奥运会在哪里举行吗? 生:在中国的北京!(脸上都洋溢着自豪的笑容)[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谁不是妈妈生的(诱诗兴)师:上节课我们学了《四季的脚步》这首诗,都会背了吗?现在老师想请几位同学背背以前学过的诗,并说说诗的作者。(学生背诗,说诗人)师:你们知道诗人是从哪里来的吗?(学生愕然无语)诗人,既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是……生:妈妈生下来的……师:对,诗人是从妈妈的肚子里来的。(学生笑)在座的同学有没有不是从妈妈肚子里来的?生:有!师:(扫视)谁,不是妈妈生的?(学生大笑)师:(停一会儿)看来,同学们都是诗人的料子。这节课,老师要让同学们尝尝做诗人的滋味。【评:…  相似文献   

3.
张富君 《河北教育》2002,(12):34-35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冀教版小学思想品德第四册第四课。[教学目标]团结友爱是一种抽象的品质教育,教学中我们不能教条式地罗列、陈述某些具体的行为规则来要求学生,我们要化抽象为形象,应在快乐和谐的气氛中使学生明白“团结起来力量大”这一道理,并为之而产生一种好的愿望。[教学过程]一、讲故事、贴图片师:这节课,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几个可爱的小动物,大家愿意和它们做朋友吗?生:愿意。(高兴地拍手)(师出示画有小象、长颈鹿、小白兔、小花猫等动物的图片并介绍给学生。)师:下面,老师还想为大家讲一个发生在这些动…  相似文献   

4.
[片断回放] (师出示一只金元宝储蓄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师: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23课。[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课文。2.通过多种方式朗读课文,理解词语,感受夕阳西下的美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多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夕阳美。[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感受美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3课《夕阳真美》(齐读课题),在文中谁说了这句话?咱们一起来读一读。师:爷爷为什么如此赞叹.夕阳呢?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一找夕阳美在哪里?[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在读中主动寻找答案,既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又培养了良好的读书习惯。学生对夕阳落山的先后顺序也更清楚。]二、品读课文,欣赏美1.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  相似文献   

6.
宁凤华 《教学随笔》2007,(11):35-35
案例1:(学习“小数的初步认识”) 师:“上个星期天同学们一定过的很愉快,说说你到哪里去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案例:《三顾茅庐》。 [片断一] 师:你觉得这篇课文中最关键的人是谁? 生:刘备。 (课件出示电视剧《三国演义》刘备剧照) 师:认识他吗?……[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正>【教学过程】一、翻折图形,唤醒认知师:长方形的对称轴在哪里呢?生:长方形有横着、竖着、对角线上的4条对称轴。(请学生来折一折)师:(追问)碰到什么困难了?生:我发现长方形斜着的怎么折都不能重叠在一起。  相似文献   

9.
师:春天美吗?如果美的话,美在哪里? (学生分别说出了春美在草、花、风、雨、人) 师:你能猜想作者写作此文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吗?  相似文献   

10.
《天火之谜》(苏教版五上第19课)教学片段:(师出示第1自然段:"地球上空每年都要发生几十亿次雷暴,它能把人击倒,将高大的树木劈成两半。古时候西方人把雷暴看作是‘上帝的怒火’,中国人则把它称为‘雷神’。长期以来,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师:哪句话可以概括这个自然段的大意?生:(读)"长期以来,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师:这句话的概括性强。如果再提炼一下,这句话里的哪个词语引起了你的注意?生:可怕。师:仔细地读这段话,想一想,从哪里能具体地感受到雷暴的可怕呢?找出来,然后说说你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正>一、阅读、梳理、对比——中心句里有秘密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生:花钟。(师出示图片)师:这个图上,花在哪里?一起指给我。(生指图下面的“花”)师:钟在哪里?(生指图上面的“钟”)师:上面表示时间的大的,我们叫钟。小的叫——(指手腕表)生:表。师:花和钟有什么联系呢?把课文打开,请同学们读课文,边读边想:什么是花钟?这篇课文围绕花钟写了什么内容?  相似文献   

12.
一、激趣,引入课题。(出示一幅图画)师:这幅图画漂亮吗?(生作评)师:老师知道小朋友也是很能画的,今天,我要请小朋友们把自己的画展示出来。[板书:我们的画] 师:今天,我们的朋友米老鼠先生给大家布置了任务呢,想知道吗?(想———)那么,请把桌上有米老鼠图案的信封里的纸条拿出来,看看它给大家布置了什么任务。学生一起读纸条:1.给同学讲讲自己的画。2.自由组合,看看、评评别人的画。3.办一个图画展览。师:小朋友们有信心完成吗?(有!)那好,我们就要看哪个同学把米老鼠的任务完成得最好,今天我们要把表现得…  相似文献   

13.
师:老师的家乡威海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小城,那儿有许多驰名中外的旅游景点,你想了解吗?(播放课件)犤评析:以优美的画面吸引学生,调动学生想去威海旅游的兴趣,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犦师:如果我们准备到威海旅游,首先要确定一个旅游景点。在这几个景点中你最想到哪个地方去?师:看来咱们同学的想法不一样,这样吧,我们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确定旅游景点,好吗?那想到这四个旅游景点的人数分别是多少呢?我们该怎样统计出人数来?(教师板书:统计)生:让同学们举手,数一数有多少人。师:这个办法可以吗?好,请你上来统计…  相似文献   

14.
[教学片断]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及比例尺后,教师上了一节“设计校游泳池”的数学活动课。1.出示“校园鸟瞰图”师(指着食堂西北边的游泳池):这是什么?它建在校园里的哪个位置?生:这是游泳池,它建在食堂的西北边。生:老师,食堂西北边的空地真的要建游泳池吗?师:是的,学校打算作为第二期工程施工的项目。校领导动员大家为游泳池设计图纸。你们有信心吗?生(齐答):有!2.学生自行设计图纸(发给每人一张8开铅画纸)师:你们估算一下空地的长和宽,按一定比例尺独立设计“游泳池”。将设计方案画在铅画纸上。…  相似文献   

15.
案例一 一、家园毁灭,怀念过去[片断一]师:同学们,上课前老师要播放一段小影片,想看吗?(学生们非常开心地点头)  相似文献   

16.
[案例]内容:古诗《小儿垂钓》讲的是一个乱蓬着头发的孩子在河边钓鱼,他看到远远的地方有人在问路,就早早摇手,原来是怕那人把鱼儿给惊跑了。(部分教学过程)师:我们再看看插图,联系“侧坐莓苔草映身”这句话,想一想,说一说你有什么新发现?(学生看图,思考)生:老师,图画错了!旁边的草并没有遮在孩子身上。应该在孩子的身边再画一点儿草。生:不对,写错了,要写“身映草”才对。师:是写错了,还是画错了?还是有其他原因?请开动脑筋,分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气氛热烈,情绪激昂)师:有没有不赞成画错了,也不赞成写…  相似文献   

17.
师:读完了《滕王阁序》,喜欢这篇章吗?喜欢的请举手。(寥寥六人举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案例]圆柱的特征是数学教材中几何初步知识教学的重点。为了让学生深化对圆柱的认识,同时也为圆柱表面积的教学做好铺垫,我特意设计了一节“给圆柱做新衣”的实践活动课。一、欲擒故纵师:上一节数学课,同学们一起认识了圆柱,掌握了圆柱的特征。这节活动课,老师想让大家自己动手来给圆柱裁剪一件“合体的新衣”,大家有兴趣吗?(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课堂气氛活跃。)师:看来大家都非常有信心。好,谁先来说一说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做?(生自由说,师归结学生发言,并板书一般性解决思路:量———算———裁———“穿”。)师:…  相似文献   

19.
一、激情引入师:你们喜欢旅游吗?(喜欢。)如果条件允许,你最想去哪里?为什么?生:我想去北京,因为它是我国的首都。生:我想去青岛,看一看无边无际的大海。生:我想去美国,看看美国学校的学生是怎样学习的。……师:这节课我们就跟随小明去旅游,愿意吗?(愿意。)小明在旅游中遇到了几个问题,希望大家能帮他解决。板书课题:旅游中的数学问题〔评析:从学生喜欢的旅游活动引入,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二、活动展开1.提出所要研究的问题。师:现在假设我们就要出去旅游了,你…  相似文献   

20.
尚军  于江美 《山东教育》2002,(34):48-49
课前谈话师:同学们以前来这儿上过课么?生:没有。师:第一次来这儿上课有什么感觉?生1:很兴奋。生2:我很激动。生3:听课的老师太多了,我有点紧张。师:听课的老师这么多,让我们来猜一猜大约有多少人?生1:大约有300人。生2:大约有150人。师:我知道这个会议室固定的座位有399个,同学们再猜一猜?(会场内座无虚席,走廊里也坐了10多位老师。)生3:约有400人。生4:大约有410人。生5:大约有420人。师:对这些老师你们想了解什么?生1:我想知道老师们是从哪里来的?生2:这些老师住在哪个宾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