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打造区域教育发展"新常态"成为新的教育发展观,这既是教育发展的历史必然,也是教育战略的宏观导向,更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时代召唤。苏北大丰在区位、经济、文化优势不十分明显的情况下,立足"三创"融通,衍生出大丰教育新常态,产生了较好的聚合效应。"新常态"教育的"新",必须根植于中国特色教育价值和地域特质之中,不断创优资源,有效统整,促进配置均衡;"新常态"教育的"新",必须创新举措,突破瓶颈,营建相对稳定的科学管理生态;"新常态"教育的"新",必须创生课程,丰厚内涵,为学生生命成长积淀文化基因。唯有如此,教育的"新常态"才具有真正的普适意义。  相似文献   

2.
第十八届上海国际课程论坛于2020年11月7日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本次课程论坛以"课程与教学如何应对教育新常态"为主题,探讨了教育新常态的形成背景及主要特征,从教育目标、课程开发及教学评价等方面对教育新常态做了理论回应,分享了混合式学习、跨学科学习和教师专业发展等教育新常态下的实践探索经验,并对教育新常态进行了多角度的反思与展望.  相似文献   

3.
随着教育体系的改革,新教育理念的提出,在今天教育界中,到处宣扬着"改革""创新""新教育",似乎人人都想跟随着时代的潮流,变着花样,赶着新鲜似的去追求创新思维、改革教育,以表现其各自的创新与特色。因此,在这时候,当有人提到"教育常识"、"教学常态",强调"让教育回归常态"时,似乎就被认为顽固不化,被传统教育所束缚。就新课程下小学数学教学谈谈我的观点与做法:让数学回归生活,让教学切合学生的需求,加强数学课本材料的实用性。因此,本文通过探讨小学数学教学回归常态,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希望可以对我国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得到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新常态教育指向教育的本质和核心,这个本质就是"爱"。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一百多年来始终坚信不疑、坚定不移地传承着爱的教育。基于稳定性要求的新常态教育要有一个基本的实践范式,这种范式的建构会让新常态教育的发展更有目标和方向。这种范式不是静止的、僵化的建构,而是一种动态的发展过程。南师附小对课程建设和课堂改革框架进行了具体而有创造性的校本建构,初步形成了基于爱的教育的"原色课程"和"生长课堂"体系,这代表着新常态教育的一个基本范式。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数学文化研究的深入,适时提出在高中数学课程中构建数学文化课程,强化数学文化课程的教育价值,改善数学文化课程教学设计的新理念,将"数学史选讲"打造为"数学文化课程",有助于培育一个与新时代要求相适应的全新的数学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6.
不可逆的"全球化"趋势和联合国倡导的"可持续发展教育"两大特征已成为外语职业教育的"新常态"大背景和外在要求,语言与文化不可分割的事实则是外语职业教育的内在属性。三者的叠加使外语职业教育的"跨文化性"特征更为突显,以国际文化为导向进行外语职业院校课程设置改革也就成为"新常态"下深化外语教育改革的逻辑起点和突破口。文化为导向的课程设置可以把外语职业教育的课程分为专业课程、职业课程和三大板块;每一板块的课程再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类;还应该充分重视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建设,以文化为主线贯穿其中,实现课程体系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相似文献   

7.
专题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政府部门倡导、由学校组织实施,旨在培养公民基本素养的教育活动。专题教育在实施方式中遭遇了尴尬,表现为一些地区和学校采取了应付、应景的做法,特别是在各种高利害的考试面前,专题教育往往被压缩。面对专题教育的这种"常态",北京市着手进行了专题教育课程教材建设工作,打造专题教育的"新常态",主要做法如下。1.专题教育课程化纵观各类专题教育可以发现,它将个人、集体、国家  相似文献   

8.
朱敏 《成人教育》2019,39(8):47-51
老年人参与隔代教育是我国社会"新常态",为祖辈提供隔代教育课程、提升他们的育儿素养成为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新课题。基于实验性课程开发实践,对老年大学开设隔代教育课程的意义、概念和流程进行了反思性阐述。研究发现,面向祖辈的隔代教育课程有较强的现实需求,对于提升祖辈的隔代教育素养有积极作用,但也需要在兼顾祖辈群体的多层次的隔代教育需求、活化内容模块等方面继续改进。  相似文献   

9.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教育装备及其对信息化教学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信息化教学形态的变化,将引起新信息化时代教育装备系统设计思维范式的转变。在这种思维范式下,教育装备的使用者将不再被当作具有自主能力的"人",而是被当作物联网中的"物",而教育装备在常态教学中将表现得"渺无痕迹"。  相似文献   

10.
新常态,是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常态",是一次战略性的调整。教育"新常态"需要遵循教育发展的自身规律,摈弃功利主义办学思想,需要进行创新教育及教育创新。"新常态"也需要教育评估归位,重视对学校内在办学水平的评估,防止成为学校做"假材料"及政府"形象工程"的推手。  相似文献   

11.
论"新海派"作家群对新写实小说的创作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40年代兴起的“新海派”作家群的作品远离当时复杂的政治环境。以表现都市哲学和市民生活见长,作品具有鲜明的“世俗”倾向。时隔近半个世纪兴起的“新写实”作家同样以表现寻常百姓的凡俗人生为其创作宗旨。“世俗化”是其基本创作倾向。两代作家虽身处的时代、历史环境有着天壤之别。但创作却达到了异曲同工之妙,足以见出“市民话题”的永久魅力。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新市民小说”的出现有着特定的历史,社会和化背景。它传达出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期的特殊的化境况;揭示出市场化日前渗透进入的意识层面而对旧有的思想观念造成的冲击与碰撞;在人性的表现方面虽也致力于“饮食男女”,但特殊的社会明情境又使之作出了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13.
原苏联于1921年到1930年间实施的“新经济政策“,是苏联党和人民探索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在这一活动中,斯大林作为党的最高领导者,对“新经济政策“在思想上的认识,在理论上的阐述,在实践上的表现,反映了“新经济政策“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过程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新基础教育实验”与“新教育实验”是在世纪之交对我国影响较大的两个教育实验。通过比较这两个实验的异同, 可以看出现在我国教育实验发展的特点, 为以后教育实验的进展提供良好的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虽然哥伦布在早期探险中,尤其是第一次航行过程中,一度将美洲视为 印度,但随着时间流逝和了解的深入,哥伦布的认识出现了重大变化,转机产生于第三次航行过程中,1500年,哥伦布第一次明确指出美洲是一块“新大陆”,尽管当时哥伦布对新大陆的认识还有一定局限性,并蒙着一层神秘的宗教色彩,但其历史意义仍不容低估,这是人类,尤其是欧洲人,对地球认识的一次飞跃。  相似文献   

16.
《新编大学英语》在教学中推广两年多来,迅速以其取材新颖、内容丰富、趣味性强,再加上练习形式活泼,能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而得到了广大学生的喜爱,受到了公共英语学习者的高度认可及教学工作者的广泛接受。本文拟探讨此套教材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以及对此教材学生接受及认识的可塑性。  相似文献   

17.
"新写实小说"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涌起于中国文坛,拥有众多作家的复杂的文学潮流,它创作方法以写实为主要特征,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人生.而池莉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崛起于我国文坛的女作家,她以贴近现实、关注人生、朴素细腻的创作特色被称为新写实主义的一员骁将,本文试从在池莉新写实小说的形成过程中看"新写实小说"的发生,在池莉的新写实的创作中看新写实小说的特征,从池莉小说向都市传奇小说创作过程中看"新写实小说"的走向等三个方面寻找两者的共有特征.  相似文献   

18.
新媒体艺术教育的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媒体艺术是20世纪末数字技术与艺术的结合而引发的一个崭新的交叉课题,是真正的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学科。目前高校新媒体艺术专业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因素,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和做法,加强和改善新媒体艺术教育。  相似文献   

19.
“意识流”是舶来品,学界大概对此没做过传人流程的审理。国内大量文学史料雄辩地证明:继中国现代文苑之后,它在新时期文坛的“流速”不减,直接引发了中国当代小说的文体变革。这充分反映出新时期文坛有识之士不断沉淀的现代意识之雄起,以及他们面对外来文化以我为主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0.
清末新政时期,在天津官方的支持与主导之下,多元互动、官民携手,初步构建了一个以国家行政力量为主,辅之以地方精英势力和市民组织的新型的城市管理网络。这种新型的城市管理模式,促进了天津向近代化城市迈进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