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党的十九大绘制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蓝图,这其中就提到了发展交通强国战略。基于当前交通强国战略,以及在交通运输方式愈发多样化的趋势背景下,分析了以公路运输为主的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人才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结合交通强国战略的发展重点,提出交通运输专业人才的基本能力需求和工程能力需求,构建了在交通运输类专业人才培养中,对于课程体系改造的新思路与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2.
论文在城市轨道交通类人才培养的需求基础上,结合习近平同志提出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培养的要求,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类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方案探讨。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引入了立德树人、工匠精神、职业道德等思政元素,并提出了课程思政融入城市轨道交通类课程的方式与方法,对课程思政在全国范围内的进一步推进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新工科背景下,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交通运输行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作为人才输出源头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教学方法随之发生了变化。以交通运输专业“交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为例,分析现有课程存在的不足,结合专业特点和行业定位,引入“SPOC+PBL”教学模式对课程展开改革,设计“三阶段”教学模式和全过程形成性评价方法,融合新思路,提出新的课程教学模式及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4.
交通工程专业以土木工程基本知识为基础,以交通规划、交通控制与管理等专业知识为背景,结合数学、计算机和实践教学等基本技能训练,旨在培养适应交通工程发展的人才。新时期交通强国建设对交通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对比分析了国内外41所高等院校交通及相关专业课程体系情况,包括总学分要求、课程模块、核心课程体系以及实践课程体系,结果表明中国内地高校毕业学分较高但差异性小,在“厚基础”和“大实践”上存在突出优势,交通工程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学分多,但综合性与统一性方面仍待加强。因此,研究将为交通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优化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5.
陈晨 《高教论坛》2020,(6):60-62
交通强国建设对交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也为交通院校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作为交通人才培养的主体,交通院校应站在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战略高度把握交通强国的基本内涵,确保新时代交通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新时代交通人才的素质特征有四个维度,即理想信念、专业能力、综合素质、使命责任。聚焦新时代交通人才培养,交通院校应从明确人才培养定位、加强交通精神教育、优化调整专业结构、推动产教深度融合、打造国际化交通人才培养共同体等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6.
随着留学生的增多及铁路行业需求人才国际化,课程的全英文教学成为我国实施"一带一路"倡议与交通强国战略的有益探索,也是响应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途径。文章以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专业主干必修课程铁路旅客运输组织为对象,分析了该课程在全英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了课程建设新方法,并提出了在疫情等突发情况下的教学模式,为开展交通运输专业课的全英文教学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金辉 《大学教育》2024,(1):52-55
智能交通系统作为一门综合多学科内容的交叉融合课程,是培养智能交通行业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基础。在“双碳”目标与“交通强国”战略背景下,智能交通系统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文章基于OBE(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厘清了智能交通系统课程特点和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教学改革措施,为更好地培养交通运输行业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伴随我国实现从亚洲旅游大国向世界旅游强国的历史性跨越,创新国际化的办学理念、推动旅游高等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已成为当今旅游高等教育改革十分重要的战略方向.拟以旅游高等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动因为着力I占’,从教育服务自由贸易的推动、世界旅游强国战略的诉求、跨国性旅游人才的需求、旅游教育质量提升的要求等分析了国际化人才培养动因.在此基础上,探究旅游高等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途径,提出了涉及教育目标的国际化、教师队伍的国际化、教学课程的国际化、教育合作的国际化等途径,力求推动旅游高等教育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航海类轮机工程专业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从人才培养目标、专业毕业(培养)要求、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改革措施。结合新工科建设及最新海事规则,有效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契合国家海洋强国战略与海运行业发展需求的综合性应用型航运人才。  相似文献   

10.
“交通强国”战略为新时期培养外语专业水平过硬、兼具交通领域专业知识的高级别复合型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北京交通大学作为交通行业涉外人才重点培养单位,多语种教学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仍存在培养目标大而全、难以实现,教学模式重内容、轻实践,师资队伍构成不合理等问题。在扎实推进“四新”建设背景下,应进一步利用互联网资源建设完备的语言知识课程库、搭建学生互助库、优化多语种课程体系,提高多语种教学国际化水平,为新工科背景下多语种教学提供更多思路。  相似文献   

11.
在新工科、交通强国战略的大背景下,课程思政不仅是加强学生价值观教育的迫切要求,也是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培养的关键内容。交通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应紧密结合专业建设,融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环节中,并与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相结合,顶层设计,深入推进。文章以“道路交通安全”课程为例,深入探索新时代交通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新思路,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目标、考核模式等方面,详细研究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路径,破解课程思政“表面化”“硬融入”等问题,从强化学生家国情怀、科学精神、文化素养、工程伦理等教育出发,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使命担当。  相似文献   

12.
课程体系是交通运输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制订的核心和落脚点。在新工科建设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双重背景下,首先分析了需求侧对交通运输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新要求,并在此基础上更新了交通运输专业培养目标,从调整学分比例、梳理核心及特色课程、新增智能交通选修课程、开设国际化课程等几个方面提出了课程体系优化建议,最后提出了以产出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模式改进措施。希望研究结论可为相关专业下阶段制订培养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作者结合交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和国内高校交通专业办学特点及经验.提出了交通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分别从行业培养现状、专业建设目标、新模式的具体思路、创新点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和展望.为培养适应现代交通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提出新的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依据我国“交通强国”“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国家战略,紧紧围绕课程思政教育和“新工科”建设的本质内涵,基于OBE的产出导向理念,确定影响车辆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核心要素,提出新工科背景下车辆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建立专业课课程思政教育监督及评价体系,将车辆工程专业学生培养成人文素养高、专业能力强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5.
张文静 《海外英语》2023,(7):176-178
大学英语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的国际化人才。在新时期背景下,大学英语教育应与国家对人才的需求相契合,要考虑到学生的大学英语水平,注重对学生外语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大学英语教师还应紧密结合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要求,形成课程思政与大学英语教育协同互补、同向同行的良好格局,为大学英语培养学生、发展学生提供支持与帮助。文章结合课程思政与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内涵,探究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构建的问题,提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格局构建的策略,以期推动我国大学英语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培养出拥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的大学英语人才。  相似文献   

16.
在虚拟现实技术和行业不断升温的背景下,一些本科高校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下设了VR(虚拟现实)方向,以期服务于VR行业的发展.但由于在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等方面不够成熟,而导致人才培养受到阻滞,无法满足VR行业的需求.本文在研究VR行业背景及发展的基础上,分析了其人才需求类型,从适合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方向、课程设置及培养模式方面提出了复合型VR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为VR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围绕新工科建设的理念与电子信息产业类的发展需求,针对当下人才培养存在工程职业素养不高、思想认识不深、创新意识不强、不能适应电子信息类行业的快速发展等问题,该研究提出“课程思政”与“产教研融合”的双驱育人新模式,从两个方面阐述新工科背景下的育人教学理念,并讨论了该育人模式得以实践的3条有效路径,以需求为导向,构建“点—线—面—体”综合课程思政体系、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思政育人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推进混合式课堂建设,构建新工科“强思政、厚基础、重实践”特色专业课程体系。最后,结合梧州学院发展情况总结实践效果,对新工科专业教育教学模式进行优化;推动课程教育改革,促进专业课程教育内容与产业经济需求有机衔接,达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背景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着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才这一问题。高校思政课程人才培养目标也随着时代需求发生变化,该背景下要求培养具有文化传承与责任担当的人,培养具有人文素养、知识及正确价值观的人,培养理论认知与社会实践能力双高的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融合势在必行,在协同育人实践要求、原则基础上助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同向同行,在规划方案与课程机制、课堂教学协同、师资队伍育人合力战略高度上构建思政课程、通识课程、专业课程三位一体长效运行及协同创新的高校思政课程体系,实现高校课程“共舞中共振”效应。  相似文献   

19.
“工程岩体力学”课程是岩土工程方向重要的必修课,是一门理论紧密结合实际的课程。在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教育背景和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时代背景下,相应课程教学改革应立足新时代“四新”建设的教育布局,着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科教报国的志向。结合川藏铁路伟大工程建设的实际需求,文章致力于“工程岩体力学”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评价机制等方面教学改革,提出一套以重大工程需求为牵引的教学改革措施,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20.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分析了运输企业经营管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背景及必要性,结合交通运输类课程的特点和授课学生的学情,提出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原则,系统全面地对教学关键要素如何融入课程思政进行了设计,形成了完整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能够改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思政素养,为交通运输类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