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落实课程方案,保证学生全面完成国家规定的文理等各门课程的学习。创造条件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提高课程的选择性,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全面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  相似文献   

2.
教育质量是学校教育的生命线。长期以来,考试成绩和升学率成了衡量教育质量的最主要标准,其客观上简化了学校的教育功能。上海教育界立足于现实,致力于让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率先推出了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综合评价的“绿色指标”,在国内引起了强烈反响,其改革实践呈现了以下特点。一是解放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上海实施“绿色指标”综合评价,就是以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为追求,构建了包含品德行为、学业发展、身心健康、学习动力、学业负担等指标的评价框架,以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质量观,全面关照学生的成长。从而全面分析孩子成长的过程和结果,通过采取有力措施促进孩子在原有的基础上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定指导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的颁布,是我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评价环节的重大成果。这一改革举措,使我省中考招生制度发生了根本改变。其更深层的意义在于,它体现了一种崭新的教育质量评价观,体现了“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了每一个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这一教育理念。但《指导意见》在实验区的落实仍需要一个学习、  相似文献   

4.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个性发展;评价在课程实施中起着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为了促进学生快乐成长,必须建立新型的、能够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的评价体系;我们并不反对考试与分数,从古至今,考试是不可避免的,而且  相似文献   

5.
卢勤勤 《新高考》2008,(5):49-50
高中化学新课标的理念是“促进每个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以及“课程整合”,这对化学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倡导每一位同学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形成创造性的个性品质和自主学习的探究品质。那么,新课标下我们应如何学好高中化学呢?对此,建议如下:  相似文献   

6.
杨丽芬 《云南教育》2004,(13):10-1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确立了“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这一理念的确立要求原有的、过分关注“甄别与选拔”功能的教育评价体系必须向“关注学生发展”的教育评价体系转变,倡导建立并逐步完善促进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和学校教育质量提高的新型教育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7.
孙骊 《上海教育》2015,(Z1):118-119
学生成长足迹档案的建立,旨在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挖掘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长,让我们的孩子深刻体会到在参与学习与活动中所收获的成果就犹如“百宝箱”的珍宝,值得珍藏。自市教委出台“上海市学业质量绿色指标体系,,之后,所带给学校教育的冲击是很大的,它更注重的是非智力因素的综合评价,更关注的是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它给学校教育评价体系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与深化,新的课程改革给我们每一位教师带来了一个更为广阔的视野及震荡,新课程不仅关注的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更注重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和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为其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走进课堂,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既丰富了传统教学的内容,使其焕发勃勃生机,又使研究性学习的生命力得以延续。  相似文献   

9.
自1997年上海启动“二期课改”以来,大同中学基本形成了以“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为主干的多元课程结构,为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成长创造了条件。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我们仍然面临这样的矛盾:(1)学校课程实施有限的学习时空和丰富的课程资源之间的矛盾;(2)共同基础标准落实与学生个性发展诉求之间的矛盾;(3)教师教学集体性与学生学习个别化之间的矛盾。基于实践中的问题,立足于学校课程适应学生学习基础差异的需求和适应学生发展需求的差异,我们提出了“学校课程统整”的策略,致力于提高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适应度。  相似文献   

10.
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尊重个性、展示个性、塑造个性的时代,是呼唤学生个性健康成长,创造能力得以充分发展的时代。在学校教育中评价作为一种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手段,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必须“改弦更张”以呵护每一位学生的心灵,以培养学生个性之花,促进学生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笔者以为,记住学生的名字,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以学生为主体、以生为本的逻辑起点,是开展任何教育活动的重要前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强调“必须顾及学生在原有基础、自我发展方向和学习需求等方面的差异,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增强课程的选择性,为每一个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更广阔的成长空间,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在教学建议中要求“阅读中的对话与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  相似文献   

12.
章丽兰 《教师》2011,(15):67-68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个性发展;评价在课程实施中起着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为了促进学生快乐成长,必须建立新型的、能够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的评价体系;我们并不反对考试与分数,从古至今,考试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评价体系的构建有利于深化教学改革,促进“五育”并举方针的落实。构建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评价体系,需要确立明确的评价目标,丰富和完善课程体系,构建完备的评价体系模型。具体实施策略是:构建综合性课程,落实“五育”并举;创设真实性情境,拓展评价资源;开发创新性评价工具,推进评价实施;兼容多元评价主体,交互评价视角。  相似文献   

14.
学生个性发展是创新学习的前提,创新学习是学生个性潜能优势发挥的具体体现。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小学时期是心理潜能开发的最佳期。抓住这一时期对学生个性心理潜能的开发与创造力的培养.为其一生奠定基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是新课程改革对学校提出注重“人的发展”的要求。本报告从分层施教的做法、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课外活动的创新意义等方面对学生个性发展与创新力的影响进行了阐述。通过课题实验,努力探索出一条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学习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成长、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的新路子,形成新的校本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15.
中学生个性成长网络平台是一项庞大的数据工程,更是一项基于数据的学生成长导向工程。《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未来上海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要把“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为核心理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也明确提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这让我们清楚地  相似文献   

16.
我校在构建校级质量保障体系的过程中,确立了“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起点,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效能”的任务目标,通过几年的实践,我校加强课程过程管理,促进学生持续发展,逐步形成了学校的核心发展力。  相似文献   

17.
化学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学习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也提到,普通高中课程努力适应“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改善学生学习方式是目前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因而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必须实现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围绕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要做课程的开发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和需求;要探索全新的真正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要确立以促进发展为本的评价理念和评价方式;要实现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和完善。  相似文献   

19.
“校本课程”即“以学校为本”“,以学校发展为本”。基于对“校本”的理解和认识,我们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着重追求三方面的价值,即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校的特色办学。一、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和基本内容1.总体目标(1)以学生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培养为着力点,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2)注意科学性和人文性相结合,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科学方法和实践能力的同时,注重对学生的人文教育。(3)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开发多层次、多类型、多规格的校本课程,以实现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充分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日益成为高中教育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焦点问题。经过近十年的探索,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但实践领域尚存在内涵认识不一、重结果轻过程、等级评价过程与结果问题突出、评价工作集中突击、评价结果未能在高校中有效使用等问题。综合素质评价应是基础教育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根本目的,以更加关注学生成长与发展的过程为评价重心;它着眼于发现学生的优势、特长,注重发挥成长记录、自我描述以及评语等定性方法的作用;它强调评价工作的常态化、规范化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