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3 毫秒
1.
《富春山居图》是元代水墨山水画的巅峰之笔,被誉为中国山水画长卷"第一神品"和"画中兰亭"。此画真迹于清初曾遭火焚,断为两段。浙江省博物馆所藏前半卷《剩山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后半卷《无用师卷》,两者分别为"镇馆之宝",300多年  相似文献   

2.
在3000多年前的西周就已经出现了地图。春秋战国时期,地图被广泛地应用于政治、军事活动。先秦古书《管子》讲到过地图。据说《孙子兵法》也是附有地图的。《图穷匕首见》的图,就是荆轲刺秦王,借以上秦廷,献的一幅燕国地区的地图。我国目前发现最古的地图,是1973年12月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3幅画在帛上的地图:《地形图》、《驻军图》、《城邑图》,距今已有2100多年。现保存在西安碑林的两幅石刻地图《华夷图》、《禹迹图》,是我国传世的最早地图。这两幅地图刻于南宋刘豫阜昌七年(1136年)。现藏在波兰古都克拉科夫国家博物馆里的一幅中国…  相似文献   

3.
《寻根》2017,(1)
<正>法国学者米亚拉雷和维亚尔的《世界教育史》法文四卷本,汉译本只译了最后一卷,并且舍弃了原书中许多精美的插图,未免可惜。有趣的是,该书第一卷选用了一幅中国村学图作为封面。尽管语言不通,但显然作者或编者已经察觉此画构图之巧妙、画面之生动、背后含有深义,故而选用。事实证明,  相似文献   

4.
正《十竹斋笺谱》(卷一)内容《十竹斋笺谱》共四卷,收图280余幅,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印行,堪称明代版画中成就最高且集大成者。第一卷包括清供、华石、博古、画诗各八种,奇石、隐逸、写生各十种。清供乃旧时风俗,清,清雅也;供,供奉也。清供就是将鲜花、瓜果、古玩、盆景、钟鼎、金石等具有清雅之气和高雅趣味的物品摆放于案头,随时欣赏把玩,  相似文献   

5.
名画闹"双胞",亦是常事;但最著名的莫过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中的两卷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其中一卷题款"至正七年,仆归富春山居,无用师偕往。暇日于南楼援笔,写成此卷";通称《无用师卷》。另一卷"子明隐君,将归钱塘,需画山居  相似文献   

6.
藏冰考     
《寻根》2017,(6)
<正>《左传》说:"《七月》之卒章,藏冰之道也。"藏冰的有关制度和举措在《诗经·豳风·七月》的最后有明白的表述。其中说:"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凌阴,就是藏冰的地方。这四句诗是说:夏历十二月采冰,一月藏冰,二月举行一个开冰仪式(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卷十三)。可见,藏冰渊源古老,但后世相关文献并不多,藏冰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相似文献   

7.
董其昌(1555年——1636年)字玄宰,号思白,又称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人(今属上海市)。官至南京礼部尚书,谥文敏。有《容台文集》九卷、诗集四卷,别集四卷,与《画禅室随笔》、《筠轩清秘录》、《学科考略》等并行于世,是明代著名书法家、画家,书画鉴赏家兼书画理论家。  相似文献   

8.
陈文平 《寻根》2001,(2):64-77
伦敦的大英博物馆是全世界收藏中国物最多的博物馆之一。该馆东方馆内所藏中国历代珍贵物,从殷商钟鼎、周秦器皿、汉唐物、宋明瓷器到清室宫廷奇珍异宝,无所不有。举世闻名的《女史箴图》就藏于该馆。《女史箴图》为隋唐时期摹本,是东晋画家顾恺之传世作品中最重要的一件,为清宫旧藏。  相似文献   

9.
正1.顧應陽(生年)明正德丙子(1516)元日,顧清作《丙子元日示雲孫,時其弟應芝將晬,陽、寅、辰錄四兄弟在松》詩,第三首云:"陽孫今日已成童,諸弟荆花共一叢。"(《東江家藏集》卷十三)"陽孫"即顧應陽,"成童"即年屆十五歲。又顧清《先妣封孺人陸氏墓志》:"先妣……卒以弘治壬戌十二月十日,……曾孫,男一,應陽,女一,俱幼。"(《東江家藏集》卷三十)可知顧應陽生在弘治十五年壬戌(1502),且在十二月十日之前。萬民英《三命通會》卷八"六  相似文献   

10.
唐释义净撰《南海寄归内法传》,伯希和编号P.2001。义净原书四卷,今敦煌写本仅存第一卷。原件藏巴黎,未能亲睹,但据一九七○年巴黎出版之《敦煌汉文写本目录(伯希和藏汉文卷子)》第一卷介绍,可知原卷状况:字体工整,相当小,笔划纤细。开始数行间缺漏之文字用硃笔补写,其后用墨笔补写。每纸24到28行,每行27到30字。小字注,单行或双行。边缘无线,上缘宽1到1.5厘米,下缘宽0.5到1.2厘米。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迎回归、庆国庆”的展览中,一幅《芦花鳜鱼图》吸引了不少人驻足。专家对此画作的评价为:构图有开有合,画法洗练纵恣,师传统,融现代;而普通的观赏观后感是:画得传神逼真,耐人寻味。此画后被中国美术馆收为馆藏作品。有心人留意画作的署名,方知是当今北京画界颇为活跃的青年画家一一京东大迟所作。  相似文献   

12.
黄太勇 《寻根》2015,(2):87-92
支仲元,五代前蜀画家,凤翔(今陕西宝鸡凤翔县)人,擅长人物画,特别是擅长画道家与神仙像。《宣和画谱》卷三说其"画人物极有工,随其所宜,见于动作、态度。多画道家与神仙像,意其亦物外人也。又喜作棋图,非自能棋则无由知布列弈易之势,至于松下林间对棋者,莫不率有思致焉"。大致上因其与东晋画家顾恺之及南朝画家陆探微都擅画人物,又笔法相近,故后人多称其"画笔法师顾(顾恺之)陆(陆探微),细致有力,人物清润不  相似文献   

13.
正摆溪《潘氏族谱》(荥阳堂、万字号)共三卷,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季夏朔修撰。目录为:龙盘、圣谕、源流序、旧序、赠序、续修序、赞序、同修序、字派引、家规、仪注、颌字号、契据、宅图大至、田据、五服图、世系图。该谱第一卷主要是《圣谕广训》和《圣谕广训序》。第二卷是源流序、旧序、赠序、续修序、赞序、同修序、字派引、家规、仪注、颌字号、契据、宅图大至、田据、五  相似文献   

14.
此山陰祁氏澹生堂抄本《兩浙古今著作考》十五册,祁承爍著。未刊稿本也。《千頃堂書目》卷十有祁承爍《諸史藝文鈔》三十卷,又《兩浙著作考》四十六卷一條,諸家著錄,僅見有此。《澹生堂全集》,崇禎刊二十一卷本,自涉園陶氏流出,後歸北平圖書館。藏園傅增湘曾記其卷十二“戊午曆”中有輯《兩浙著作考》,半載而成之語,是此書輯於萬曆四十六年也。其書湮沉三百餘年,世無知者,而今一旦更出,豈非快事。余初聞石麒見告,有澹生堂抄本一部出於杭市,書为殘帙,而索直奇  相似文献   

15.
王梅格 《寻根》2012,(5):11-16
中国最早的神画故事,应该是张僧繇的画龙点睛。张僧繇是南北朝时期的著名画家,吴郡(今苏州一带)人,梁武帝天监年间曾为直秘阁知画事,后来官至右军将军、吴兴太守。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七记载说:“(梁)武帝崇饰佛寺,多命(张)僧繇画之……  相似文献   

16.
论班彪的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班彪在文学创作上的成绩 ,千百年来多被忽视。本文试就其赋 ,略谈其在文学史上的成就与贡献。班彪“才高而好述作” ,但其作品数量不多。“所著赋论书记奏事合九篇”。《旧唐志》载“班彪集二卷” ,而真正的文学作品则更少。今天所能见者 ,仅《北征赋》、《悼离骚》、《览海赋》和《冀州赋》。就在这本来不多的几篇当中 ,除《文选》完整地保存了《北征赋》外 ,后三者若非唐代类书保留片断 ,恐怕早已灰飞烟灭。对于班彪的赋作 ,我想从现存的三篇佚文谈起。《悼离骚》残文见于《艺文类聚》卷五十八 ;《冀州赋》残文大段见于《艺文类聚》卷六与…  相似文献   

17.
敦煌遺書中《諸文要集》殘卷,今藏北京大學圖書舘。據張玉範女史《北京大學圖書舘藏敦煌遺書目》(將在《敦煌吐魯番文獻研究論集》第五集中刊布)揭載,略云: 一九一 諸文要集殘卷唐大曆二年(767)寫卷子 長二八○釐米,高廿九釐米。厚紙七張。第一紙殘甚,餘均有殘損。凡一五三行,行廿  相似文献   

18.
唐高宗显庆三年平定西域,遣使者董寄生考察西域之山川地理、风俗民情,而后令许敬宗等据之编纂成《西域图志》六十卷,《西域图志》是唐高宗经营西域的产物,更是西域诸国归附唐王朝的见证;龙朔元年唐高宗派遣王名远出使吐火罗,王名远新撰《西域图记》,则是唐王朝对新归附的吐火罗地区的考察记录.  相似文献   

19.
中国书画大展上万米长卷《渴望圣火》中,一幅《翠竹图》活灵活现,令人十分喜爱。 “两枝高竿多叶,几许柔篁大有柯”,《翠竹图》虽是水墨画,却具很强质感,似青青翠翠,若微风吹来,自当沙沙作响,送一缕清爽沁入心脾。翠竹傲岸挺拔,那神韵风骨,多像当年郑板桥的画!  相似文献   

20.
李健强 《寻根》2003,(3):100-103
在中国传统绘画形式中,把梅、竹合画一幅之上称为“梅竹双清”。但这一称谓起源于何时,是谁先提出的?翻检很多书籍也不能最后确定。早先,无论诗歌还是绘画,都是将梅、竹分而吟咏图绘的。咏物诗作为一种文学品类出现很早,《诗经》中已有大量以花喻人的诗句,屈原更是遍咏香草,以比德君子。而咏梅诗最早应是南朝鲍照的《梅花落》、何逊的《咏早梅》,咏竹应是南朝沈约的《檐前竹》、谢的《咏竹》。直到元代才有以梅竹为题合吟于一首的诗作,有贡性之的《题翠竹红梅》,有泰不华的《题梅竹双清图》,这是见到最早以双清称谓梅竹的文字记载。从题目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