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国内哲学界进行的关于“决定作用”与“反作用”问题的讨论,在谈到物质、生产力、经济基础分别对精神、生产关系、上层建筑起“决定作用”时,基本上没有大的分歧;但是,当论及精神、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分别对物质、生产力、经济基础的“反作用”问题时,意见就很不一致了。把这些不同的意见加以归纳,基本上可分为两种:一种认为,  相似文献   

2.
在物质与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三对矛盾中,有些同志主张后者对前者能在“一定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简称“反作用决定”),并提出了几个典型的论据。笔者认为,“巨大的反作用”不等于“决定的反作用”,主张“只有一个决定作  相似文献   

3.
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在一定条件下的决定作用的理论观点对不对呢?我们认为,这个观点是正确的。一关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发展的规律,马克思不仅肯定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而且也十分重视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在  相似文献   

4.
物质决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已经成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最为人所熟知的几项内容.似乎,物质与社会存在、生产力、经济基础有着属与种的关系,而意识与社会意识、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也有着这种关系.而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发展的关系也如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一般.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历史的发展中,起最终决定作用的,是生产力,还是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这个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是早已讲清楚的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归根到底生产力决定一切社会关系,决定社会的性质和社会的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常识。但长期以来,这个基本原理几乎被“四人帮”所埋葬。他们出于改变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性质,破坏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6.
最近,哲学界就在一定条件下,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起决定作用能否作为哲学普遍原理的问题开展讨论。这个问题涉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正确理解,它既是多年来没有解决的理论难题,又是革命实践中碰到的重大实际问题。因此,展开这场讨论,对于提高我们的理论水平,正确总结三十年来社会主义实践中的经验教训,指导当前社会主义“四化”建设,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纪旭 《考试》2014,(4):16-19
<正>一、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相互关系来看,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体现了生产力决定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经济基础又反作用于生产力、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基本规律。生产力是社会发展中最活跃的因素,它总是走在社会发展的最前面。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原有的生产关系就束缚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这时就会逐渐形成适应生产力水平的新的生产关系。14、15世纪,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得到显著改进,反映社会生产力水平显  相似文献   

8.
应当细化研究生产关系具体环节对上层建筑所起的决定作用。以及,上 层建筑对这些具体环节的反作用,应当深入研究生产力及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应当深入研究决定生产力的因素和上层建筑的关系;要辨析上层建筑若干领域和经济基础的“混同”现象。  相似文献   

9.
上一章讲到,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所推动的生产方式的发展,决定了整个社会的发展。那么,究竟是生产方式的哪一个方面直接决定社会的性质、决定社会的政治制度以及与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的性质和变化发展呢?社会的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又怎样制约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解决,制约着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这就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一章所要回答的问题。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包括了社会的基本现象;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从根本上说,就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指出并分析了:应当细化研究生产关系具体环节对上层建筑所起的决定作用,以及,上层建筑对这些具体环节的反作用;应当深入生产力及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应当深入研究决定生产力的因素和上层建筑的关系。最后,又指出:要辨析上层建筑若干领域和经济基础的“混同”现象。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反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我们党是仟何敌人都压不倒、摧不垮的。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绝不能自己毁掉自己。如果腐败得不到有效惩治,党就会丧失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①因此,树立反腐败是发展生产力的观念,有助于我们提高对反腐败的思想认识,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反腐败与搞好经济建设的关系。一、反腐败发展生产力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对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将…  相似文献   

12.
《河北自学考试》2007,(5):42-4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构成一个社会形态经济基础的是该社会中[]A.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B.生产力的发展状况C.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总和D.起主要作用的经济规律体系2.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中[]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B.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有反作用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起同样的决定作用D.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始终起决定作用3.商品…  相似文献   

13.
多年以来,“四人帮”极力鼓吹“上层建筑决定论”,宣扬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生产力,决定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和发展。张春桥、姚文元在他们一九七五年春季先后抛出的两篇文章中,侈谈消灭一切旧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却绝口不谈为达到这个目的所必需的生产力的发展,公然否认生产力对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决定作用,把上层建筑在一定条件下起决定作用,无限夸大为永远起决定作用。“四人帮”在辽宁的死党等更是直言不讳地说:  相似文献   

14.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渊源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只唯物史观。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从而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基本体现;始终代表先进化的发展方向,是上层建筑反映并服务和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确保社会发展方向的必要要求;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讲,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的根本反映。  相似文献   

15.
主持人语本期“六朝研究”专栏,刊发了四篇文章与一篇“前言”。这四篇文章与一篇“前言”围绕着两个主题:经济与文化。六朝经济的研究,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奇怪的是,真正致力于此的学人,实在寥寥。这里不妨引用谭其骧师在1982年说的一段话,以见问题的严重:“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一个最主要的论点是:经济基础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因素,在经济基础中,生产力又是决定的因素;尽管上层建筑和思想意识对经济基础、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但毕竟是反作用。这是凡是接触过一点马克思主义的人都熟悉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可是我们史学界长期…  相似文献   

16.
“决定作用”与“反作用”●万如生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在一些涉及基本概念相互关系的原理中,多处出现“决定”作用与“反作用”这样的词汇,正确把握其含义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现将该类原理归纳简析如下: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17.
社会犹如一座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成的大厦。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及其设施,构成社会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的物质根源,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的派生物;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  相似文献   

18.
毛主席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书发表一周年了。这是一部哲学、经济学的伟大著作,根据我个人的学习和体会,这部著作对于改进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教学和研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毛主席说:“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不过社会主义社会的这些矛盾,同旧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罢了。”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生产力、经济基础、社会存在,一般地表现为主要的决定作用;在一定条件下,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社会意识能否表现为主要的决定的作用?这是哲学基本理论中当前有争论的重大问题之一。究竟如何认识它们关系中的决定作用、反作用和一定条件下的主要的决定的作用?它们组成的社会发展是个简单的方程,还是个复杂的方程?本文试图理论联系实际地予以探讨,和同志们共同研究。 一 据“光明日报”一九八一年二月二十三日报道:兰考近两年发生了可喜的巨大的变化。坝头公社雷新庄大队,平均每人四亩多土地,可是,从一九五七年到一九五八年,每人每年平均要吃国家近二百斤统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历史上起了进步作用的商鞅变法,曾遭到妄图阻挡历史潮流前进的儒家的反复攻击。在深入进行批林批孔的斗争中,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观点,认真研究商鞅变法,正确评价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经济基础的变化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而生产关系的变革反过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的变革反过来促进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表现为革命阶级与反动阶级的斗争。我国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就是在社会生产力已经向前发展、奴隶制生产关系急剧崩溃、封建制生产关系正在形成的情况下,代表新的生产关系的新兴地主阶级起来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