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画龙必须巧点睛。”这是尽人皆知的道理,而在实际采访中,却常常为没有看到“龙睛”而无法“巧点”。去年5月中旬,获悉我县张新乡农民企业家李家龙将一个濒临垮台的油脂厂闹腾得十分热火,我立即赶去采访,但已晚了三春。我的两名同好捷足先登,在《荆州报》上发了消息,我只得搁笔发出“眼前有景道不得”的感慨。此行来放“马后炮”能否挖掘新“泉”?是不是可以图省事,不去现场观察了解第一手材料,以已发稿件为参照物,在  相似文献   

2.
我们基层通讯员虽然大部分不是办公室主任、秘书;不过,有时也一道同领导去村组企业采访,担当此类角色。这时却要多长几个心眼。 去年“七一”前夕,乡组织委员吴建国同乡人大秘书王泽胜两位带我去汪河村采访。任务是:该村党支部被县委和县政府评为优秀党支部,要我写一份典型材料上  相似文献   

3.
记者在采访时,要想探到一些鲜为人知的细节,就要和被采访者交朋友。只有当采访对象认为你真是他的朋友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无冕王”时,他才有可能对你敞开心扉、泄露“天机”。去年4月,我去山东淄博齐鲁石化公司采访橡胶厂开展的“创免检”活动。我找厂长、书记谈,找宣传处长和调度处长谈,有关处室和一些重点车间、重点人选代表也谈遍了。按“常规”我可以鸣锣收兵凯旋了。然而就在我要走时,宣传处长不经意说了句“××车间听说有件‘一根油条罚款1000多元’的故事,挺有意思的。不过听说当事人不愿意讲这件事。”尽管我手头的材料当时已算“很丰富”了,但听说还有个“挺有意思”的故事,我立即去采访!  相似文献   

4.
2013年6月初,福建归真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宣布申请撤回申报材料,终止创业板IPO计划,历时3年之久的“活熊取胆”之争暂时告一段落。在“活熊取胆”事件旷日持久的新闻传播大战中,亚洲动物基金会一步步将归真堂逼向“绝境”从而达到保护活熊的目的,其传播策略可圈可点之处甚多。  相似文献   

5.
新闻摄影记者采访拍摄新闻,要是不到现场,不深入到生活的最底层,去捕捉新闻信息,熟悉采访对象,就不可能创作出令人信服的新闻作品,这种深入现场的采访与抓拍,就是通常我们说的“身入”。“身入”是新闻摄影记者采访工作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尽量拉近与采访对象的距离,用心去发现对方内心世界的闪光点,摄取充满生活气息的动人细节即“心入”,这是新闻摄影采访的重要环节。但时常出现这种情况:对于同一件新闻事实,有的人激情满怀,有的人  相似文献   

6.
细节是文学作品中流动于生活母体中不可缺少的活性细胞。它如清晨露水,珠圆玉润,映射着太阳的光彩。一篇作品往往因为有了生动的细节而获得生命。同样,广播录音报道中的细节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感人的细节是录音报道的“点睛之笔”。准确地抓住了细节,录音报道就能“活”起来,听众听后就能“有动于衷”,即停留在心灵上,渗透到精神中去。准确地运用细节,录音报道更真实可信。  相似文献   

7.
记得一次去采访一个劳模,谁知竟出师不利。这个劳模,听说记者来了,便立即托辞“逃遁”。何故?那个单位的领导说,她最怕记者。记者又非洪水猛兽,何怕之有? 最近我采访另一名青年劳模时,这个疑团才顿时冰释。这次是去了解这个青年劳模为什么在评劳模中落选。  相似文献   

8.
刘雪红 《新闻窗》2012,(4):44-45
新闻采访,要求记者必须进入现场。有的记者到现场后,对许多情况往往视而不见,忽略了许多细节,本来可以写出一篇相当出色的报道,却写成了很一般化的报道,浪费了新闻资源。因此,要很好、快捷地完成采访任务,把新闻“做大做好”,确保新闻的客观、真实性,必须抓住现场采访的四个环节。  相似文献   

9.
刘元 《青年记者》2002,(6):9-10
我从当记者那天起,就认为新闻应该是记者亲历的,如果想写出一篇有深度的,既生动活泼又有血有肉的报道,就必须要亲临现场,要深入到事件中去,深入到采访细节中去。我在一些重大报道中,一直选择用这种“笨”方法采访。  相似文献   

10.
过去,我在采写稿件时,和有些通讯员一样.跟基层的干部或群众打交道,能做到一见如故,谈笑风生.可在采访自己的上级领导时往往言语拘束,不大自在.分析原因,关键是“怵头”,自觉不自觉地在自己和领导之间砌了“一堵墙”。不敢在这堵“墙”上打开一扇“门”,就很难了解他们,采访他们.因此,我注意克服“怵头”的思想负担,经常借汇报工作、送审清样、或参加有关会议的机会,主动了解领导同志的思想、性格和对新闻工作的重视程度.一回生,二回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跟公司书记、经理和总工们越来越熟,有事能敲门就进,有话见面就讲,从他们那了解报道线索和采访,都比较方便. 采访领导最要紧的是抓细节.一股通讯员都知道抓细节不客易,抓有关领导事迹的细节就更困难  相似文献   

11.
新闻需要故事化,而故事需要细节化,细节需要放大化。由此可见细节对于新闻报道的重要。本文主要介绍新闻采访当中细节意识的培养,如何在采访过程中去抓住细节,在表达细节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2.
笔者初当记者时,把看材料当成主要“采访”手段,常常忽视那些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采访对象。1986年,我采访一位扎根海岛数十年,事迹非常感人的全国优秀教师。由于我只重材料不重人,只根据材料写稿子,结果把一位闪闪发光的人物写得干巴巴。这件事教育了我:纸上得来终觉浅。要想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必须切实改变采访作风,变“用大部分精力研究材料”为“深入现实生活中去采访,在采访中获取写作激情”。  相似文献   

13.
新闻采访要求记者进行细致的观察,而对采访对象身体语言的观察是其中不可忽略的环节。本文指出了身体语言在表达中的重要性,分析了身体语言在反映采访对象的态度、情绪和性格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许多新闻同行都曾到过世界屋脊采访。我踩着他们的足迹,于今年8月初登上了西藏高原,在那里奔走采访了两个多月。这块神奇的土地给我留下了永恒的记忆。 8月初,西藏应是不冷不热的“黄金时节”,没想到早上8时50分当我走下飞机舷梯时,周围的凉空气使周身的毛孔一下子竖了起来,顿感胸闷气喘,走路轻飘飘的。一到拉萨,同去的牛长征同志便被“高原反应”击倒了,问他吃点什么饭,他却要吸氧。我也头疼难忍。这样,我们只好暂时停留在拉萨做些轻微的“活动”:上街采风,与警官交谈,等等。一个礼拜后,“高原反应”轻些了,我们便去了西藏的主要牧区  相似文献   

15.
如何写活、写深、写好新闻通讯,一位资深记者在多年的写作和讲课中,总结了两句话:“把自己写进去,把别人写出来”。把自己“写进去”,就是要求作者深入到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抓取第一手材料。只有自己先感动,先进入角色,融入其中,才能够把别人生动地展示出来。这两句话,对通讯写作及其它文体的写作都有指导和借鉴作用。把自己写进去,把别人写出来,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经过长期的磨炼和艰苦努力才行。特别是把“我”写进去后,文章中还似乎看不到“我”(作者),那就更不容易了。因此,有人说,“一个记者如果把‘我’写得很…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当然应在激烈的新闻竞争洪流中想千方设百计地争时间,抢速度,抓事实,发新闻,可实际工作中往往会因这样那样的缘故,使得新闻记者未能“捷足先登”,抢发到“新闻”。有时还会因事件的重要.非步人之后去采写老题材、老主题不可。因此,作为一名新闻记者也得要练就一手“炒冷饭”的本领。把“浇头”炒上来在采写之前要充分了解清楚先行者的采访情况,看一看别人写了  相似文献   

17.
我们正处在一个社会冲撞转型、人物典型沛然涌 穆青说:“获得细节,处理好细节,这是记者的思想现的时代。一方面,新闻记者为先进人物的事迹所感动、 水平、新闻敏感、采访经验、写作技巧等能力的综合反所振奋;另一方面,在采写过程中又不无苦恼:典型人物 映。”堪称至理名言。写多了,就会产生张三、李四都“差不多”的感觉。 细节在表现人物典型中的作用不可替代人物典型之所以典型,在于其鲜明的个性。人物典型个性的展现,首先需要我们发现并提炼出…  相似文献   

18.
干过几年记的人大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带着一个问题去采访,谈了几个小时,采访本上记了几页甚至几十页,当双方都觉得有些累了,于是,暂时放下要谈的话题开始闲聊。可往往就在这海阔天空的闲聊中,会有一两句话而激发你的采访欲望。于是立刻抓住这个话题深谈下去。而且往往这个新题目会“后来居上”成为采访重点,原来的题目反而“退居其次”。这个新发现的题目写成稿件后也大都能成为好新闻的竞争候选稿。  相似文献   

19.
“爬格子”多年,深知真实乃新闻之生命。因此,常常提醒自己:采访要深,写稿要真,投稿要审。说起采访要深,还有一段故事呢。厂里有位通讯员写来一篇稿件:有位姑娘骑自行车经横林桥下坡时,不慎摔倒在地,不省人事。路过这里的我厂职工黄朝阳、黄晓阳兄弟立即将姑娘送到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抢救,才使姑娘转危为安。我看稿后,觉得细节没有交代清楚。于是,先向这位通讯员了解了一些情况,又去采访  相似文献   

20.
新华社总编辑南振中在为中国人发大学新闻学院研究生讲课时说:现场采访的方式分成四种类型:①重大突发事件的“遭遇战”式采访。这种采访对于新闻记者来讲最富有挑战性,是现场采访的最高层次。②重大非突发性事件的“现场目击”式采访。这种采访虽然不是突发性的、但也要求记者在访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才容易较好把握住重大题材的报道。③“暗访式”现场测验采访。记者为了查实、验证一种看法,精心选择、策划并以“当事人”的身分去直接介入事件,进入现场采访,虽然带有一定的主观策划色彩,但由于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选择性和参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