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最近,我接到小刘老师的求助,她是一名班主任,在与班里学生冬冬的家长进行电话沟通时,没有想到自己的话还没有说完,家长一句话都不说,就把电话挂了。小刘老师非常郁闷:我的一片好心,怎么换来家长的冷漠抗拒呢?我真不想再与这位家长沟通了,但是,看到孩子一天天地退步,教师的职业道德不允许自己放弃这个孩子,到底该怎样与冬冬的家长沟通呢?  相似文献   

2.
郑军 《考试》2010,(10):6-7
当班主任,离不开与家长电话沟通,怎样沟通大有学问。我多年担任班主任,也经常与家长进行电话沟通。在我看来,应避开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3.
亲情连线     
黄缨茵 《现代教学》2014,(1):131-131
我的手机响起了,是来自昆明的电话,我知道一定是班上小Z远在昆明部队的父亲打来的,该不会又有什么急事吧?我赶紧接起电话,电话那头的他激动地说道:“黄老师,我们孩子最近回家后有了很大的变化,真是谢谢您了!这样,我在外地工作可放心了!”听到家长的话语,我感到很欣慰,不禁回忆起了班上小Z的一系列变化。  相似文献   

4.
陶春霞 《江苏教育》2013,(11):58-58
我们班有一位小山同学,不能遵守学校纪律,喜欢欺负比他弱小的同学,还常常无故破坏学校公物,上课喜欢讲与课堂无关的话,以期引起他人的关注。我找他个别交流,他告诉我:“我就是这样的啊,我也不想打他啊,可我也不知道怎么就打了。”“我课堂上好像是比较喜欢随便讲话,可我没讲废话啊。我反正就这样了,从小学就这样,改不了了。”“反正老师和同学都不喜欢我,我爸爸也经常打我。”从他的话中不难听出,他在家接受的就是棍棒教育,所以他解决与同学之间冲突的方式就是打架。从小学到中学,他一贯如此,自己已经习以为常,认为自己“改不了了”。虽然他的语气里有无助与无奈,也有对自己的否定,但我还是听得出他很希望老师同学以及家长喜欢他的。于是,我跟他的家长做了电话沟通。没想到他父亲接电话的第一句话就是:“陶老师,他又犯什么错误了?”我一愣:这是我接班之后第一次跟他沟通啊浴他怎么肯定是孩子犯错了呢?接下来,他父亲着急道:“这孩子,没法教了,你不知道,这个孩子,浑身的毛病噎噎真是的,回来我非得好好揍他浴”听到这里,我知道问题的症结所在了。孩子在班级用武力解决与同学的冲突,源自他父亲的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在父母眼里,孩子一无是处,认为他“浑身是毛病”。在交流过程中,父亲传递的是“他没法教”。总之,在他父母的眼里,小山同学就是个“问题孩子”。接下来我通过约见、家访、电话交流等形式与他的父母沟通教育小山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幼儿园教育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为了促进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必须加强幼儿园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尤其是与留守儿童家长的沟通。在幼儿教育中,我通过电话沟通、开家长会等策略,加强家园的沟通,促进合作,从而对幼儿进行共同一致的教育。  相似文献   

6.
林海英 《师道》2006,(1):35-36
电话铃响起,接通电话,从那边传来饱含喜悦与感激的声音,“林校长,您好!我是四(3)班学生家长,我要跟你说声谢谢!今年的新班主任曹老师太好了,孩子们都喜欢,我们做家长的也放心。您能把这么好的老师安排到这个班,真是太感谢你了……”放下电话,熟悉的声音仍然在耳边回响,它让我想起一年前的那一幕……我忙了一天,刚刚坐下,电话响起来,接起电话,还没有等我开口,电话那头已迫不及待地说:“您是林校长吧,我是三(3)班的学生家长,今年怎么不是李老师做班主任啊?李老师带这个班有两年了,孩子和家长们对李老师都有了深厚的感情!大家都期盼李老师继续…  相似文献   

7.
春节回老家,大嫂拜托我开学给侄儿转学。问其原因,大嫂抱怨着说:"你快救救我把!我快要崩溃了,这学期我被你侄儿的班主任‘请’了好几次。上课走神,书写不规范,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下课坐不住,英语基础差……我现在最怕接到他班主任的电话。不论大事小事,班主任都要请家长,要是初中三年都这样,我怎么受得了这样的折磨!"大嫂萌发了  相似文献   

8.
人家的眼晴     
家访曾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主要途径,然而,近年来随着现代通讯手段的普及,家访正悄悄淡出人们的视野,大有被电话联系取代的趋势。电话联系真能代替家访吗?本人认为,电话作为一种现代化的通讯手段,可以成为家校联系的有效补充,但教师上门家访这一优良传统丢不得,因为家访的许多优势是电话联系无法比拟的。首先,学生喜欢家访。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有着很强的“向师性”,他们希望受到教师的重视,盼望教师家访,甚至把老师到自己家家访当作是一种荣幸。一位家长告诉我,有一次他的孩子知道我当天早上要去他家家访时,高兴得吃完早饭就站在小区门口…  相似文献   

9.
前些日子,有个家长托他的孩子转了一封信给我,没等我来得及拆封,那位家长便打来电话跟我打招呼说,他的孩子成绩不是太好,自己不好意思亲自来学校了解孩子在校的一些情况,于是便想到用写信的方式与我联系,并且再三嘱咐我一定要给他回信,哪怕是几行字也行。当我问到他为什么不敢到学校来的根本原因时,他在电话的那头告诉我:他以前到学校来了解孩子的情况时,许多老师都与他三言两语便结束了他的谈话,他看到成绩好的同学家长与老师总是有谈不尽的话题。他总是在怀疑自己是不是穿得太寒碜,或者是自己没有给老师“好处”。有的时候,受了这股“冷气…  相似文献   

10.
建敏 《家教指南》2003,(12):48-49
“孩子是我生的,怎么越长大反而越显生分?”我们经常能听到一些母亲这样抱怨:“我供他(她)吃、供他(她)穿,怎么反倒不跟他(她)亲爸、亲妈亲,而跟老师亲的不得了,有什么心里话都跟老师说?”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老师身兼家长、父母、朋友等多重身份,成了孩子们大小事情的寄托者和首选倾诉对象,难怪家长们会“争风吃醋”。  相似文献   

11.
他曾是班中的中队干部,又是体育队长,各方面表现均比较优秀。但开学没多久,他的读写本作业经常忘记带到学校,我让他第二大带来,结果又说没有带。我与家长电话联系后,家长也感觉很不解。与家长的交谈中,我得知孩子常喊胃疼,可到几家医院检查后结果均为正常。我想让家长看看孩子的作业本,检查孩子的作业,却发现孩子三次读写本的作业竟然没有完成,我开始有些怀疑他没有按时  相似文献   

12.
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障碍的成因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曾与部分幼儿教师、家长就“幼儿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问题进行了访谈。下面是部分访谈记录:教师A:“沟通问题重在老师,重在老师的观念。家长一般有两种表现:一种是家长比较主动,但不多;另一种是家长本身很内向、很忙的。因此,教师主动与家长沟通尤为重要。”“早晨,家长送幼儿入园时,一般没时间进行长谈,因此下午家长接幼儿离园时,教师让家长等半小时后进行长谈,或是电话家访,或教师与家长约好时间交流。”“家长比较欢迎面谈和电话谈两种方式。”教师B:“幼儿园的家长工作比较难做,教师本身教育技能和与人交往的方…  相似文献   

13.
晚上,我正在家里看书,接到了一位学生妈妈的电话,她哭哭啼啼地说:"马老师,你能给我的孩子打个电话吗?他和他的爸爸吵架,跑了.我给他打电话让他回来,他就是不回来,能听到孩子哭得很伤心.他现在感冒还没好,今晚的针还没打,外面这么冷,孩子身体肯定受不了.您要打电话,别让孩子知道我让您打的,因为孩子爱面子,如果他知道您知道他在家和爸爸吵架了,可能情绪会更不好."  相似文献   

14.
正在初三模拟考试后的一天早上,我突然接到一个家长的电话,电话里一个哭腔在乞求:"老师,李波说什么也不念书了,他早上起来就离家出走了,我求你劝劝他,求求你了。"李波,与同学相处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甚至同学与他开过火的玩笑也不会生气,只是一笑了之。他  相似文献   

15.
昨天,接到一位学生家长的电话,他请我拿笔记下他的地址或电子信箱———请我把他孩子的“操行评语”寄(发)给他。我问为什么,他说他孩子不肯给他看,所以……我拒绝了他的“请求”,我告诉他,我的“操行评语”不只是写给家长看的,首先是写给孩子看的,孩子看过之后才让家长看。那位家长很不理解。放下电话,我对这位家长又将心比心地换位思考。是啊,以前我也发现过这样的问题:开学时,学生上交“家长反馈意见”时,成绩好的学生积极爽快地交了,上面有让孩子和老师看了都爽心的话;而成绩差的学生不是因为没有让家长签名而磨磨蹭蹭…  相似文献   

16.
程美英 《辅导员》2013,(20):40-40
<正>他曾是班中的中队干部,又是体育队长,各方面表现均比较优秀。但开学没多久,他的读写本作业经常忘记带到学校,我让他第二大带来,结果又说没有带。我与家长电话联系后,家长也感觉很不解。与家长的交谈中,我得知孩子常喊胃疼,可到几家医院检查后结果均为正常。我想让家长看看孩子的作业本,检查孩子的作业,却发现孩子三次读写本的作业竟然没有完成,我开始有些怀疑他没有按时  相似文献   

17.
在家校联系中,班主任与家长的及时沟通、交流显得尤为重要。然而,与家长的电话、短信沟通只能运用于单个家长的交流沟通。在班级整个层面的信息沟通、班级情况的整体分析上存在缺陷,故而上海市政府推出了"家校互动"平台,但由于这项服务需要收取每月10元的功能费,所以在我们学校推行的过程中受阻。随着通讯的发展,飞信的出现,我萌发了建立"飞信班级群"的想法——在目前的班级层面中,家长对于孩子每天的学  相似文献   

18.
飘着梧恫花香的雨夜,传来一阵清脆的电话铃声。“冷老师吗?”电话里传来家长的询问声。“对,我是。”我应道。这是刚转来的学生刘卫明的家长打来的电话。这个孩子的学习基础很差,最让人头疼的是特别调皮。他刚转来三  相似文献   

19.
陈永 《教育文汇》2013,(15):44-44
今年的暑假与往年不一样,我家的电话时常响个不停,平时开家长会多次联系都不来的家长打来电话;部分对孩子没有信心的父母也给我电话。“老师,没想到我的孩子这么优秀!我以前怎么没发现!谢谢你!”“老师,你的做法让我改变了对孩子的看法!他真棒!”  相似文献   

20.
成彪 《教育文汇》2004,(4):25-25
最近,接到一位学生家长的电话,他让我记下他的地址或电子信箱——请我把孩子的“操作评语”寄(发)给他。我问为什么,他说他孩子不肯给他看。我拒绝了他的“请求”。我告诉他,我的“操行评语”不只是写给家长的,首先是写给孩子看的,孩子看过之后才让家长看。那住家长对我的这种做法很不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