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一天下午我刚上完课,有个学生便趴在我耳边,悄悄地对我说:“老师,告诉您一个秘密,有些同学在背后叫您‘魔鬼老师’呢!”听完后我大吃一惊:什么?当了十多年老师,还是第一次听到学生这样”亲切”地称呼我。我心里很难过,有一种失落的感觉。因为,我自认为是一位十分温柔的老师。教过的学生和他们的家长都说我是一位脾气很好的老师。怎么新学期一开始。我就荣获如此“殊荣”,心中的难过无法形容。  相似文献   

2.
向艳 《今日教育》2014,(2):57-57
这是期末最后一次作业了。当我在教室里宣布作业就是学生回家考家长时,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有孩子说:“第二题认字我叫我婆婆来认,她普通话在家最差。”有的同学说:“我找爸爸做第一题听写,他写字最不规范。”我趁热打铁:“找得好,严格要求,不过关的像老师要求你们一样,要求他们读三遍,或写三遍。”孩子们摩拳擦掌、信誓旦旦地表示:“向老师,您放心,我一定像您要求我们一样严格要求他们!”  相似文献   

3.
老师的样子     
做老师这么多年,要不是朋友提醒.我还真不知道原来在大众的心里.老师有他固定的样子。在超市,碰到学生,问:“作业做完了吗?”这是老师的样子。  相似文献   

4.
门卫打来电话,说来了一位新华社的记者,要见我。"上来吧。"我嘴上这样说,心里却画着问号——谁呢?拉开门,是一位陌生漂亮的女孩,她立即亲热地拉着我的手说:"老师,我是黄小菲呀。高二时,您给我们班代过半个学期的语文课。"我嘴上说"哦,原来是小菲啊",脑子里却依然是一片空白。黄小菲说:"老师,您不记得我一点都不奇怪。一来,我上学的时候是个很不起眼的黄毛丫头;  相似文献   

5.
刘文东 《广东教育》2006,(7):115-115
出差四天,刚回到教室,孩子们就围了上来,唧唧喳喳地对我说个不停。这个问我去哪里了,好玩不;那个告诉我他怎么样了;还有个调皮的孩子竟然学着冯巩的腔调说想死我了。看着孩子们那高兴的劲儿,我也感到格外的开心。乱哄哄中,有个孩子凑近我耳边悄悄地说:“老师,班里有好几个同学希望你最好不再回来呢。”我心里咯噔一下:不会吧,我和孩子们关系这么融洽,怎么会有孩子希望我不再回来呢?是什么原因让这几个孩子这么“恨”我?没理由呀!  相似文献   

6.
老师,您说     
又是一个教研日。我们原本安排的教研活动地点——会议室。正在安装窗帘。于是。园长建议我们改去幼儿阅读室。“好了。老师们,按照我们上次的安排,开始讨论张老师的科学区的案例。”……“今天怎么回事。教师们发言这么踊跃。水准这么高?”我心里暗暗纳闷。活动后。我和园长直嘀咕。园长说:“找老师问问吧。”李老师说:“今天心情很放松,没压力。”王老师说:“坐地垫上,多舒服呀。放松呗!”  相似文献   

7.
怪老师     
“吴老师可真怪!”这是我对吴老师的评价。一上六年级,我就做好了承受超大作业量的准备。谁知开课第一天,教数学的吴老师只留了5道计算题。一个月过去了,作业量始终是这么点儿。我有些沉不住气了,心里直翻腾:毕业班的学生哪个不晓得“头悬梁,锥刺骨”?能这么轻松?怪了!吴老师留的题也怪。乍一看,几道题形式差不多,可仔细一分析就会发现其中的差异———每道题都各有特点,很少有重复的。一次,我在验算时,无意发现有道题可以用两种方法解答,就写了下来。谁料第二天,吴老师举着我的作业让全班同学看,还夸我肯动脑筋。从此,每当做数学题时,我就…  相似文献   

8.
我是“学习委员”,大小也算是个干部吧。以前,在我们班里有这么一句话:“班干部就是老师的传话筒,同学的出气筒。”这里面既有班干部对自己的自嘲,也有同学的评价。我倒不这么认为。我觉得,班干部也是学生,也是同学中的一员,所以班干部很了解同学们的情况,应当多向老师提出好的建议,而不仅是老师向同学传话的传话筒。有一次,老师叫我去领当天的作业卷子。我到油印室一看,一套卷子有七八张,我们当天还有其他学科的作业,只用一个晚上根本写不完。于是,我找到老师说:“老师我们今天还有其他学科的作业,负担挺重的。您看,您这…  相似文献   

9.
沙钊阳 《教学随笔》2007,(7):76-77,84
老师!真的,我那天没有说话,骗你我是……哎!算了,老师不信这个! “没交英语卷子的站起来!”您厉声说,“20号是谁?” 我噌地站了起来,说:“我刚刚才交了!”  相似文献   

10.
案例分享 案例1:刚升入高一的小伟(化名)对我说:“老师,我思考了好几天了,我准备辞去班长的职务啦。”我真诚地回应道:“那真的很遗憾,因为我觉得你是这么一个有领导能力的学生,你们班主任也应该很惋惜。”“她会这么想吗?才不会呢!我感觉她恨不得我们都辞职,在她眼里,我们都是垃圾,没有一个是材料!”  相似文献   

11.
彭老师: 您好! 几年前,我的一个在湖北省教育学院学习的朋友告诉我,他有幸系统地听了您讲授的选修课——“中学语文语言艺术”,觉得很受启发,收获颇大。并说,您的这门课针对性强,适用,很受学生欢迎。听朋友这么一说,我也很想找机会去听您的这门课。可是一直无缘。当时,我心里一动:既然如此,何不建议彭老师将讲稿修改、整理出版,那对中学语文教师和中学语文教学不是更有益处吗?也不知朋友后来将我的这一建议转告过您没有?  相似文献   

12.
老师,我记得一本书上曾经这样写过:“人与人的碰撞,会产生各种各样情感的火花,如亲情、爱情、友情等等”,我想,您和我们——您的这班学生之间的碰撞就产生了一种缘份,这种缘份就叫作:“师生情”,您同意我的这种说法吗?老师,您知道吗?曾经有人问过我,最喜欢上什么课?我毫不犹豫地回答:“语文”!听您讲课,我从不感觉枯燥、乏味,而是越听越想听,越听越觉得津津有味,您心里总是有那么多故事,有那么多妙语佳句。我曾经这样想过,老师是位知识渊博的人,我无法估计她心里到底还“藏”着多少知识,多少本领,我只希望能够把她…  相似文献   

13.
一次,上课前接班的时候,我看到很多学生在电脑室狂玩游戏。一位学生还走上台来跟我说:“看在你是老师的份上,给你10分钟讲课!”还有学生说:“老师,我除了会玩游戏,什么都不会啦!”学生怎么这么缺乏上进心?一时间,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我陷入了迷茫和困惑。我还会教书吗?  相似文献   

14.
这些天学生到我的办公室里来,都会被我桌上的个性小相框吸引。“这是二年级同学做的吗?”“哇,真漂亮!真有个性!回去我也去做一个!”“哈哈,这是包装绳哎,这是毛线,这是纽扣。还有,这是糖果上拆下来的丝带小花,这种糖果我也吃过,可惜小花丢了!”“这张照片拍得真有趣。”他们七嘴八舌地争论着,不时地还会问我:“老师,我们什么时候也做一个?”我总是笑着说:“这个嘛,很容易,上了二年级你们也做!”嘴巴里说着,心里美滋滋的。想起来上这节课本来是让我很头痛的,动脑筋改动了一下,没想到,效果这么好,真是值得!  相似文献   

15.
“请大家说说看,对于本文还有什么疑问?” 这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词五首》的结束课,每课结束时我常提这样的问题。这时一个学生犹豫地举起了手,我示意她站起来说。“老师,宋词为什么这么愁?”  相似文献   

16.
吴为 《小学生》2006,(2):I0010-I0011
老师:当您收到这封信的时候一定很奇怪,我们刚刚放假,怎么会马上给您写信呢?可是老师只有到了现在我才敢把心里话说出来“老师,您偏心。”  相似文献   

17.
品读《云南教育》编辑晏祥辉发表在微博上的文章,让我颇受感动、受益匪浅。家长对他的评价说到我心坎上,他是最幸福的老师,学生遇到他,学生是幸福的。家长和学生给他的短信中这样写道:晏老师,谢谢您对家长及学生的尊重,更感谢您这一年来对孩子的付出与艰辛,我和您的学生×××衷心地对您说声谢谢!晏老师:您能否不要走?我们舍不得您,我还有许多错字没有改完,我还需要您的帮助。您的学生×××……重复品读着家长和学生给晏老  相似文献   

18.
金老师:您好!不知您是否还记得我——一个半年前从您那儿转走的学生。您还记得那天在课堂上发生的事吗?那天是星期一,您检查上周布置的家庭作业——背诵课文。我没有背过。您便指着我厉声说:“你站好了!还班干部,还学习委员呢!不能以身作则,当班干部?说,为什么没背过?”我小声说:“老师,我忘了。”“忘了!吃饭怎么忘不了?亏你说得出口!我都替你害臊!……”后面的话还有好多,现在我已经记不清了,但当时我却觉得您的话像一把锋利的刀子,在一刀刀凌迟我的自尊。老师,您为什么不问问我,平时那么循规蹈矩的小女孩怎么会把作业忘了呢?您又为什么不…  相似文献   

19.
孙开元 《新读写》2012,(6):56-56
在伟大的智者哈桑去世之前,他的一名学生问他:“您那么有智慧,请问您的老师是谁?” 哈桑回答说:“我有几千个老师,要是把他们的名字全都说出来,恐怕几个月、几年也说不完。但是其中有三位老师,我一定要告诉你。”  相似文献   

20.
我最初认识的字,是“天、地、君、亲、师”。后来,我到了入学的年龄,父亲领着我去认老师,是一个男老师。父亲悄声告诉我:“老师是教学生认字、做人的。”偷眼看那位被称为老师的人,心里就一愣,老师原来这么帅气、这么年轻啊!铃声响了,跟着同学们如潮水般涌进了教室。第一次进校门,心里充满着好奇,同时,也免不了有些紧张。我们就用这种好奇而又紧张的目光盯着老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