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背景在浙江省小学数学新课程课题研讨会上,我有幸被邀请执教了一堂研究课。“选择怎样的学习主题?”我举棋不定、思考良久。既然是研究课就必须突出课的研究价值,我脑子里突然冒出了一个课题———“圆的认识”。“圆的认识”是个非常传统的数学学习主题,许多教师包括名家上过这堂课,这一学习主题涉及的知识点多,课堂教学相对难以组织。“如何使传统的知识学出新意,做到推陈出新、‘穿老鞋走新路’﹖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轻松学习,使课堂‘活’起来﹖”这是我选择该学习主题的初衷,也是本堂研究课中我想体现的研究主题。思考学生在低年级时对…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各高校在“两课”教学改革中 ,进行了以课时结构改革为突破口 ,进而带动教学方式、教学手段、考核方式改革的“2 1”“两课”教学改革的实践。具体在课堂教学中尝试采用主题式讲课方式 ;在社会实践中 ,以课题研究的方式 ,来确保其实效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探究”旨在培养学生敏锐地捕捉问题,主动探索问题的结果的能力与习惯.经过几年的课题研究,我们摸索出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探究学习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和规律:课前主动阅读与积累--课堂质疑与提取探究主题--自主、合作读书、收集整理信息--交流、评价与感悟--拓展与运用.  相似文献   

4.
介绍和总结河北省“十五”教育科研一般课题,“‘尝试一点拨'学生分组实验课堂教学模式初探”的科研过程和结果,包括课题提出的理由,理论依据,研究的内容,取得的成果,并对研究成果实施后取得的成效进行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5.
2002年,学校承担了市“十五”重点招标课题《南京市中小学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工作,并申报了《引导小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探索性研究》省级立项课题。三年来,这一极具前瞻性的课题研究引领着学校整体的教育教学工作,全体师生在研究中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如今研究性学习课题已结出丰硕的成果。一、立足课改,研究性学习独辟蹊径两年来,我校以课例形式重点研究了如何将研究性学习理念引入课堂教学,初步构建了“以问题为中心穿引课堂”的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常模,即“学生质疑(发现问题)——自主  相似文献   

6.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地理教科书 ,选编了许多“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这样的“小栏目”,这给地理课堂教学带来了许多的乐趣。“小栏目”内容广泛生动 ,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特色。如何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 ,选择适当的教学“小栏目”,使小栏目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教学任务 ,是我们初中地理教师不断探讨、研究的课题。笔者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 ,废除了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陈旧教学 ,充分运用“小栏目”,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使学生不仅学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  相似文献   

7.
近来,特别是《中国教育报》3月11日刊载我们撰写的《让“学案”带出好教师、好学生》一文以后,我们收到了许多来信和咨询电话,许多朋友向我们索要学案材料、课题实验方案,更多的是想了解学案的编写与使用的有关情况,并渴望得到指导和帮助。为了加强沟通与交流,进一步推动“新课程背景下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方式研究”这一全国规划课题的深入开展,积极探索和完善让“学案”带出好教师、好学生的操作系统,本文拟从课题研究的基本定位、“学案”的编写与操作、“学案”课堂的评价与管理等方面加以阐述,并进行“学案”举例,以期与大家一道实实在在…  相似文献   

8.
张飞 《物理教师》2007,28(9):10-12
“探究式”课堂教学是基于新“课标”强调的“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同时又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而倡导的以学生需要为出发点,以问题为载体,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景,通过学生自主发现问题、信息检索、实验探究  相似文献   

9.
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主渠道,因而,加快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优化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智力、能力的发展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所谓“学案导学”是指在着眼于学生阅读“学案”的前提下,教师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学习的过程.它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式”的教师,学生成为“教师式”的学生.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为此.我校把“学案导学式”教学引入物理课堂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现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学校教育以教学为中心,教学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实质是文化。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质,是重建学校文化,重建课堂文化的改革。正因为如此,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也就是如何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文化。“文化”本身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课堂文化”同样有着丰富的内涵。而在本文中所提到的“新课堂文化”指的是一种“以生为本、关注参与、重视体验、多维开放”的课堂文化。在人本主义的基本理念下“,新课程文化”倡导采用对话、互动、生成型的教学方式,提倡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强调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新课堂文化”的研究作为一个区域性的课题,2003年被杭州市科学规划办确定为市课程改革专项课题。本课题研究的特征在于不求系统,唯求有所突破,通过区域推进、各校选点、专题研讨、案例征集等多种形式展开。  相似文献   

11.
“教育管理者”和“教育领导者”是教育管理学中应当着力研究的重要概念。本文针对目前教育管理界在两者认识上的误区 ,认真分析研究了两者的异同 ,并提出了如何正确处理好两者关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主张教育“以人为本”,提倡教育应该实行“为了一切人的发展,为了人的一切发展”的原则,就意味着对人的发展的多样性的尊重,意味着教育应该从“选择适合于教育的儿童”,转向“创造适合于儿童的教育”,意味着传统教育必须变革,必须创新,必须有一番彻底的改造。多样的发展需要,呼唤多样的教育发展。这种多样性,既表现为教育形式的多样,又表现为教育内容的多样;既表现为教育途径的多样,又表现为教育方法的多样。江泽民同志主张“为学习者提供多种多次受教育的机会”,主张“为各类社会成员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服务”,正是从…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如何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思想道德建设的重中之重。其中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体系中的学校思想道德建设则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如何发挥好学校思想道德建设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主阵地作用,强调音乐教育中的“三观”教育是关键因素之一,即在音乐教育中应强化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三观”教育。  相似文献   

14.
“百名学者评论中国教育”专栏,以教育研究者的角度,就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热点、焦点、难点、冰点问题发表各种建设性见解。先期办成开放式的,一事一议,或提出问题,或分析评论,力求形成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之势,激活中国之教育学术。待有重点问题时,再分专题讨论。特邀教育界有影响的专家学者参与,以教授和博士为主办成一个高层次论坛。各位同仁可就自己认为教育理论与实践中的重要问题写成评论,每篇2000-3000字为宜,诚请各位同仁在百忙中赐教赐稿。  相似文献   

15.
今天,我们都十分注重儿童智力的发展,注重开发儿童大脑和认知的功能.在教育中,我们习惯于往孩子的头脑里塞东西,而忽视其心,忽视心灵的需要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职业教育”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大力调整中等教育结构,主要是大大增加职业中学在中等教育中的比重。世纪之交,在采取灵活的招生录取办法和多种办学形式,拓宽职业口径与职业训练的理论基础以及引进先进的职业技术等方面,又有不少新建树。只是历史形成的职业偏见依然存在,职业教育本身也不无问题。这里拟就职业教育的性质的固有价值,发表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7.
Domestic violence in a family is often found to have begun during a pregnancy. "Pinklining" is denying insurance to victims of domestic violence. Both domestic violence and pinklining are concepts with which the childbirth educator should be familiar, including the relevant laws and resources.  相似文献   

18.
高等教育中“数学差生”的形成因素有内、外之分,内部因素有:生理、人格、学习迁移、动机、学习策略等,外部因素有:校长教育观、教师教学观、学校机制、教材等.徐向洋“择差教育”的成功给高师数学教育很多启示:要正确认识数学差生和转差工作、转差教育必须坚持正确的教育理念、转差工作要采取正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尊重的教育":新世纪的教育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尊重的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它是时代教育实践经验的理论升华和现代教育的主流思想和主张,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尊重的教育”作为一带带有指向性的整体教育观,涵盖着多层面的内涵。在决策层面,它既意味着要尊重教育规律,同时意味着要尊重人才成长的规律;对于教育对象尊重的核心是尊重受教育的个性;在师生关系上,主张互相尊重。“尊重的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具有多重的价值意义。第一是高扬“以人为本”为价值理想,第二是确认教育的自由价值观。倡导“尊重的教育”理念是心理和社会发展的双重需要。  相似文献   

20.
当下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正在深刻影响着成人教育的发展趋势,成人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关键组成部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人教育有两种形式: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学历教育因为其发展较早已经比较完善;非学历教育因为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各种岗位、资格、证书培训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而且发展壮大。本文试图对这两种教育形式如何交流融合进行探讨,搭建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立交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