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凝望生命     
上苍给了我们一双眼睛,是用来凝望生命的。但有人凝望了整整一辈子,也弄不清楚生命的模样。其实生命的模样就是凝望,凝望着人间最形象、最丰富、最真实的风景。凝望生命是一种审美。马克思说过:如果你想得到艺术享受,就必须先成为有艺术修养的人。一片一望无际的大海,一带绵延不断的山川,一堵雪白美丽的墙壁,一座生动逼真的雕像,一幅清新飘逸的图画,之所以引人凝望神思,就是因为它们融入了生命的艺术。朋友之间的关切注视,爱人之间的脉脉含情,是生命艺术的升华;久别重逢或冰释前嫌之时饱含千言万语的深情一瞥,则是生命艺术的经典。凝望生命,…  相似文献   

2.
现代艺术的抽象性倾向突出,形式纷繁。它们更多地介于具象与纯抽象之间,呈现出一种模糊的态势,使人难免陷入一种迷茫之中,但这种艺术的“语言”却有着独特的表意功能和审美意义。文章从抽象性这一特定角度,探讨常见类型的现代艺术作品,阐述它们的一般特点、表意功能、审美意义以及局限。  相似文献   

3.
徐志摩酷爱"墓庭的光景"。这类关涉着生命和死亡的"终极性意象",显露出诗人灵魂深处发生的断裂。写诗的徐志摩,与读社会学的徐志摩,扞格牴牾,使他感受到一种走不出的巨大悖谬。苏珊·朗格睿智地指出艺术形式与人的生命形式之间的"同构"性,这与诗人生命"同构",且由此可洞悉诗人灵魂隐秘的意象,对徐志摩来说,就是坟墓。  相似文献   

4.
艺术是人类在情感领域的符号活动,艺术通过形象表现情感。我们被自然、生活和艺术中各种感性形象所吸引和感动就是因为我们在对象身上认出了我们自己的某些情感表现。外部事物各种形式之所以能够引起我们的美感是因为这些感性形象与人的内在情感存在相同的结构。艺术形式也存在着与生命形式相同的结构,各门艺术虽然有种种差别,但是它们存在共同的深层结构--生命的形式或情感的形式。  相似文献   

5.
每种艺术形式所具备一定的、本身固有的特征和规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貌,它既不能与其它艺术形式互相代替又不能与其它艺术形式互相混淆。水彩画也同其他姊妹艺术一样以其鲜明的艺术形式越来越明显地呈现出中国的气质和特色。水:深入研究各画种物质材料的特点,充分发挥不同画种的表现力,这是一切画种获得巨大进展的基本条件。水彩画之所以区别其它画种,能使人感到滋润、流畅、清  相似文献   

6.
油画作为造型艺术的一种绘画形式,它之所以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是因为它的每一块笔触都体现着人的个体特征和审美取向。在荷兰画家凡高传奇般创造的前所未有的油画式样中,他将人性内观的真实与自然客观的真实相融于油画笔触之中,使他的油画笔触具有了与众不同的形态神韵和灵性。  相似文献   

7.
音乐是和人的生命关系最为密切的一种艺术形式。婴幼儿对音乐具有一种天生本能的反应。丰富的音响、鲜明的节奏、动听的音调会使他们情绪激动、表情愉快。音乐在时间中流动、运动的形态,不断地产生着新的变化,其音响对感官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特别是音乐的节奏。间接地影响到血液循环、呼吸甚至内分泌。和人的心理更有着密切关系。让幼儿体验快乐,  相似文献   

8.
河南大调曲子是一种现存于豫西南地区的一种民间说唱曲艺艺术,历史悠久,积淀深厚,且在当地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依然活跃于百姓中间,深受人们喜爱。这种曲艺形式题材众多、曲牌丰富、曲式结构复杂多变,有着独特的行腔特点和表演形式。结合笔者对大调曲子的学习、实践与调研,就其艺术特点做一分析阐释,以展现这一古老曲艺形式独特的艺术魅力,使更多的人了解它、关心它,促进这门传统艺术在新时期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苏珊·朗格曾经说过,“要想使一种形式成为一种生命的形式”,其首要条件就是这种形式“必须是一种动力形式,也就说它“必须是一种变化的式样”艺术只有具备了这种动力形式,才能获得永恒的生命。观照毛泽东的诗词,通体都贯穿着这种飞动的艺术精神,流动着活泼跳跃,流动不居的生命之泉。  相似文献   

10.
戏剧性指的是戏剧的基本属性,是戏剧之所以为戏剧的基本法则。它使戏剧有别于其它艺术形式,而具有其独特的生命艺术价值。它从戏剧自身表现形态的不同可以分为"文学构成"和"舞台呈现",文学构成中的戏剧性强调的是戏剧以文本形式呈现出的一些艺术特性。  相似文献   

11.
一首钢琴曲《心如止水》可使一个情绪激昂的人沉静下来,一幅油画《蒙娜丽莎的微笑》可启迪人类的愚钝、呼唤自由的新生。音乐绘画之所以感人至深,不在于艺术的形式,而在于艺术所表现的深刻的生命意蕴。语文教育的丰富性、广泛性和深刻性更能体现这种艺术的价值。一节好的语文课让人终生难忘,如法国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中那堂法语课,  相似文献   

12.
论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教育及其它形式的教育都是落实和实现素质教育的一种形式。素质教育所追求的目标,也是艺术教育追求的终极(根本目标)。就教育目标而言,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有着共同的培养方向,那就是使受教育者成为素质全面发展的人。艺术教育为实现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提供了生动的教育手段和教育内容,成为受教育者最易接受的、最有活力的一种教育形式。  相似文献   

13.
诗是最讲究艺术形式的艺术,在诗歌这种特殊的体裁中,艺术形式有着特殊的地位——诗美的本质。诗作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其内容沉淀、内隐于艺术形式,使艺术形式成为诗美的本质标志。  相似文献   

14.
诗是最讲究艺术形式的艺术,在诗歌这种特殊的体裁中,艺术形式有着特殊的地位--诗美的本质.诗作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其内容沉淀、内隐于艺术形式,使艺术形式成为诗美的本质标志.  相似文献   

15.
<正>让,为会意字。在古汉语中,它的左半部是"言",右半部是"襄"。"言"即言语,"襄"是对襟褂上扣合在一起的纽扣。由此,"让"会意为两人之间一种和谐融洽的生命姿态。让,一种美好心态一种和谐的生命姿态中,必有一种平静美好的心态,一种对人际关系幸福融洽的期待。东汉时代,那七岁的孔融之所以能够让梨,在他的内心深处就有着一种孝悌忠信做人的价值观。他让大梨给兄弟,就是因为他的内心中存在着一种美好。有着这种美好的心态,不仅能  相似文献   

16.
艺术创造的最后一个重要阶段就是形式符号的创造,艺术创造动力的价值实现最终也体现在艺术符号形式的表达之中,从而,艺术创造对于符号逻辑的遵循也就显得尤为必要;而艺术符号的创造,既关乎艺术家的技术手段、技能修养及技巧的运用,又体现为一种非常个性化的艺术符号的建构与生命形式的表现,体现为艺术符号的不断地协调与修正以及艺术符号表现的简约化。  相似文献   

17.
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发端的一九一四年就未来派诗歌发表的评论《词语之复兴》中,对作为文学发展的内在动力陌生化问题,作了纲要性的阐述:“艺术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了更新感觉对生活的感觉,就是为了使人感受事物,使人感到石头是石头的。艺术的目的是要人感觉到事物,而不是仅仅知道事物。艺术技巧就是使对象变得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难度和时间长度,因为感觉过程本身就是审美目的,必须设法延长。艺术是体验对象的艺术构成的一种方式,而对象本身并不重  相似文献   

18.
耿静 《语文天地》2012,(21):68-70
教育,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沟通的艺术,是一项"养心事业",是一片关涉人与人之间伦理关系的天空。从一定程度上说,教育就是使受教育者在一定的人际关系中身心获得一定奠基性、基础性成长发展的土壤。教育是人与人之间的一些真善美的气韵的相互濡染、相互传递、相互加温,使之在生命的内核中彰显,并化  相似文献   

19.
陌生化理论是20世纪初,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维克多·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诗学概念,归属于文学语言的理论范畴。即艺术之所以存在,就是使人恢复对生活的感觉,就是为使人感受事物,使石头显出石头的质感。艺术的目的是要人感觉到事物,而不是仅仅知道事物。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  相似文献   

20.
西方艺术"生命形式"论具有严重的理论缺陷性和局限性,这主要表现在:艺术生命形式论把艺术和人的生命有机体联系起来,是从人的生物性的角度探讨人的生命和艺术的关联,完全忽视了人的社会性和实践性;生命形式论企图融合逻辑形式和生命形式,把生命形式和逻辑形式统一起来,带有机械主义的特征;把人类情感符号形式的创造界定为艺术的本质,认为艺术是对人的情感概念的表现,虽有新意,但有情感绝对论的倾向.对其探索有助于我们对现代艺术的深刻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