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氯气性质实验创新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实验装置图 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备注:(1)去底试管④的制法:将在其他实验中报废的底部破裂试管用锉刀和钳子取用所需长度,实验时将管口光滑的一头置于上端;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实验室现有条件,学生人数,实验所需的仪器规格、数量,试剂的种类、浓度、用量等实验特点的分析,总结了一套在实验准备和实验教学中行之有效的经验和方法,有利于保证实验课准备的质量、提高实验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3.
一、化学实验的绿色化 1.实验准备绿色化 包括实验物品准备的准确化和数量化。实验教学需要用到大量的仪器、设备与试剂。在准备环节上稍有疏忽,准备无量化,就会造成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因此,在实验教学的准备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准确无误,准确计量实验所需药品的质量与体积。如无机实验所需试剂比较多,污染物的排放量比较大.当需要配制大量的一定浓度的溶液时,首先要配制高于所需溶液几倍的浓溶液,然后根据随时所需稀溶液的体积再进行稀释。这样就避免了因实验过程中出现重做、补做而引起的溶液的不足与过剩现象,避免了材料的浪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4.
2.实验基本操作。(1)固体药品的取用: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往试管中装固体药品时,为避免药品沾在试管口和管壁上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用小纸条折叠成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到底部。  相似文献   

5.
一、化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更能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比较熟练的实验技能,养成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习惯。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实验教学能使学生掌握一些研究化学问题的科学方法。如观察实验、条件控制、实验纪录、实验报告、数据处理、总结规律等方法,这些都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二、上好实验课,科学地培养学生能力1.在实验教学中训练学生掌握化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逐步提高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1)明确教学大纲对实验操作技能的要求。大纲和课本所规定的实验操作技能主要包括:熟悉使用常见实验仪器的技能,试剂的取用,加热,过滤,蒸发,萃取等基本操作技能;制取某些物质的技能;鉴别气体和离子的技能;学会一些简单的定量实验的操作技能。只有明确了大纲和课本对实验操作的具体要求,才有利于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2)注意演示实验的示范性。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时要做到操作准确、规范,不能做一些不规范操作。如向试管中加入粉末状物不用纸槽,试管加热不用试管夹等...  相似文献   

6.
戴志宣 《初中生》2011,(35):50-51
实验名称:观察"困难"与各种物质的反应情况实验目的:找到战胜"困难"的关键因素实验器材:试管若干、烧杯一个、"困难"溶液一瓶、其他物质少许、镊子、滴管。实验步骤:1.准备试管,在试管内倒入约1/3体积的"困难"溶液,用镊  相似文献   

7.
化学实验教学的实验准备工作是整个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的实验准备是实验成功的基础,是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对如何完善化学实验准备进行了探讨和实践,由此提高了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直角试管造型简单,用途广泛;借助直角试管开发出加热铜绿、二氧化锰催化作用、检验铵态氮肥、铁粉与硫粉的反应等实验,丰富了实验教学资源,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9.
一、以实验考核方式激发学生兴趣用实验考核方式复习基本操作,既能增加学生动手实验机会,又便于集中注意力。精心编制的考题和评分标准(可用正误对照的形式)提前印发给每个学生,以便准备。考核时,学生按抽到的考题当众操作,由大家评议。例如,把氧化铜跟稀硫酸反应的实验分成四个小题:(1)取少量氧化铜粉末放入试管里;(2)在盛有少量氧化铜的试管里注入4毫升稀硫酸(不用量筒);(3)给盛有氧化铜和稀硫酸的试管加热;(4)除去硫酸铜溶液中的不溶性杂质。这组题包括了(1)固体药品的取用,(2)液体药品的取用,(3)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4)制作过滤器和过滤操作。各自是独立的,彼此又是连续的。评分标准是根据教材内容和要求将操作分解成若干  相似文献   

10.
初中生物实验仪器的管理和使用直接关系到生物实验教学的落实程度和教学效果,那么,如何管好和用好实验仪器,提高各类实验仪器的使用效率,就成为实验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下面,笔者结合教学谈谈个人的做法。一、分类存放,方便取用实验仪器的存放是管好和用好实验仪器的关键一  相似文献   

11.
1.准备不充分演示实验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准备工作是否充分。有的教师轻视课前的准备工作,以致在课堂上演示操作时手忙脚乱,“缺这少那”,教学效果很不理想。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对实验教学不重视或持怀疑态度;有的是疏忽大意,以为实验内容简单;还有的则是怕麻烦。这些都是演示实验教学的大忌。教师在课前应首先准备好与实验有关的全部仪器、材料;其次是要在课前反复操作,对于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做到心中有数并能及时排除,努力做到课堂上万无一失,不因一盒火柴、一根玻璃棒或一支试管夹而影响实验。2.实验目的…  相似文献   

12.
常规晶体熔化实验时一般采用试管盛装冰块或海波(硫代硫酸钠)利用水浴法加热,因实验器材较多,实验准备和实验过程比较费时费力,冰块在试管中利用外面的热水加热时,不容易观察到冰何时开始熔化成水,实验现象不够明显,不够直观生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探究晶体熔化过程规律的认识,造成了学生对熔化规律的理解困难。  相似文献   

13.
化学实验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理解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化学实验教学一直是个薄弱环节。因此,化学教师应想方设法做好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指导学生做一些家庭小实验,同时也要开动脑筋,大胆改进化学实验教学。一、常规实验改为微型实验常规实验改为微型实验可节约试剂、减少污染,给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如《硫酸的性质》这节实验课,如果用微型九孔板代替试管能大大节省课内实验时  相似文献   

14.
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是上好实验探究课的根本保证。实验前的准备包括远期准备和近期准备。一、教师要按计划做好远期准备生物实验教学有着一定的特殊要求,在新学期开始之前就要着手准备该课程的实验。准备工作包括:编制实验计划、制定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15.
实验准备是保证实验教学质量的基础。实验技术人员要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和医学化学实验课程特点,以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积极参与主讲教师实验课程的设计,熟悉课程的基本要求和课程目标,精心设计实验准备方案,规范实验室和实验仪器的管理,全程配合主讲教师完成实验教学过程,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生物学实验教学重在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学会收集、选择、运用和分享信息等科学探究的能力,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实验准备是优化实验教学过程、深化实验教学改革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笔者在从事生物学实验准备过程中,深感将“三维一体”的实验教学理念应用于生物学实验准备中,对实验教学改革能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三维”,即学生的主体参与、实验教师的经验应用、任课教师的统筹安排;一体,三位角色作用的发挥融入一个整体,使生物学实验准备达到质的飞跃.“三维一体”实验教学理念十分重视利用学生和教师的互动协作推动实验准备过程的优化.  相似文献   

17.
实验管理员除做好器材的整理和分类,还可在实验室建立教材、资料、材料和仪器等准备库。改进准备方法,将器材装入塑料盒,方便学生取用。对效果不明显的实验,采取相应办法,以便实验顺利进行。为充分利用实验室的资源,可有序开放实验室。  相似文献   

18.
1 化学实验考试的形式及内容  考试主要采取的形式 ,①不公布题目 ,当时抽签 ,一对一进行考查 ,这种方法能较认真地检查到每个学生的实验能力 ;②公布题目 ,由学生先作好充分的准备 ,然后抽签 ,老师进行考查 ,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真复习好有关实验方面的知识。其目的标准 :(1 )操作技能(实验基本操作 ,有关气体的制备 ,溶液配制等 )。项目正    确错    误1 液体的取用(1)三指捏试管(2 )试剂瓶①标签对着手心②瓶塞倒放③瓶口紧贴管口④取液后瓶口在管口刮一下(3)取药量 1~ 2ml 试管一把抓 标签向外或向两边瓶塞正放或躺放…  相似文献   

19.
探讨了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改革实验准备的一些做法及其效果,从实验教学条件、实验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验室的开放等角度分析了改革实验准备模式的一些关键因素.实践证明,让学生参与实验准备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在培养学生实验室管理能力、动手能力及科研素养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是实验教学改革的一个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20.
俞崟 《化学教学》2022,(1):79-83
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遇到的六个疑难问题[盛满二氧化氮气体的试管倒扣在水中(足量),水位上升高度为何大于试管容积的2/3;Al (OH)3能被NH3·H2O溶解吗;能否用KI来区分真假碘盐;酸碱中和反应实验中,烧碱溶液的浓度应为多少;Cu和浓HNO3反应为何先慢后快;长期存放的溴水会褪色吗]进行实验探究和讨论,以期为化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