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组讨论是合作学习的首选方式,合作学习是相对于个别学习而言具有责任分工的互动性学习。它是一种以小组学习为基本形式的教学活动。科学合理地组织学习小组是有效开展小组讨论的重要条件。对于新教材中很多内容灵活性、综合性较强的题,应激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相似文献   

2.
小组讨论是合作学习的首选方式,合作学习是相对于个别学习而言具有责任分工的互动性学习.它是一种以小组学习为基本形式的教学活动.科学合理地组织学习小组是有效开展小组讨论的重要条件.对于新教材中很多内容灵活性、综合性较强的题,应激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相似文献   

3.
小组讨论是合作学习的首选方式,合作学习是相对于个别学习而言具有责任分工的互动性学习.它是一种以小组学习为基本形式的教学活动.科学合理地组织学习小组是有效开展小组讨论的重要条件.对于新教材中很多内容灵活性、综合性较强的题,应激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相似文献   

4.
<正>高中生物新课程改革倡导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中采用小组讨论等合作学习方式,促使学生相互帮助,共同进步,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能力。笔者在许多公开课上发现,当教师布置一个讨论问题,并要求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解答后就任由学生发挥。这种所谓的"小组合作讨论",只把合作学习中的小组讨论活动作为一张美丽的标签贴在课堂上,或作为一种花瓶,只重其"形",而无其"实"。那么,在教学中该如何设置小组合作讨论的问题,如何更有效  相似文献   

5.
王亚明 《甘肃教育》2014,(20):80-80
正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小组合作学习又称"小组学习"、"团队学习",是通过学生分工合作共同达到学习目标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途径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这种方式给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机会,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和审美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合作学习也是一种教学策略,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使每个学生的主体地  相似文献   

6.
我们学校课题组把"小组合作学习"作为研究课题,引入语文课堂,并进行了多角度的探索、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也发现,部分教师对"合作学习"这一学习方式理解不透彻,已步入"华而不实"的误区,这种现象大有愈演愈烈之势。现象一:教师在布置学生围绕一段文字小组合作讨论时,有的小组讨论非常热烈,各抒己见。而有的小组谁  相似文献   

7.
在几乎所有“课改”的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把这种形式引入课堂,说明教师已经在有意识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但是,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唰地转过身去,教室里立即人声鼎沸。几分钟后,老师一喊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站起来发言的学生一张口就是“我怎么怎么看”,“我觉得如何如何”。教师在讨论过程中则东走走、西看看,无所作为。讨论完毕,则“哪个同学愿意来说一说”,“你说得很好”。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小组怎么样”;教师的评价和激励的主要对象仍然是个体而不是小组。专家认为,“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相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它要求“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上述的课堂中的讨论显然存在着误区。那么正确的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应该是什么样的?  相似文献   

8.
<正>新课改以来,每次听课,无论哪个学科总会看到"小组讨论"的环节。一个或大或小的问题,前后桌同学一对头,三言两语地说一会儿,然后三两个同学一回答,老师一总结,环节结束……每每看到这一幕,我心里就有种不舒服的感觉,合作看似热闹实际流于形式。究竟什么才是合作学习呢?合作学习是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在个人难以解决问题时,指导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课堂中最常用的"小组讨论"是合作学习  相似文献   

9.
林敏 《教师》2014,(13):74-74
小组讨论是学生在学习小组之内交流讨论以及班级成员之间的互动方式,有助于推动学生思维的发展,存在师生对话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作为合作学习中的一种重要方式,小组讨论能够为学生提供相互作用、融入课堂学习的机会。小组讨论在合作学习大力推行的当前初中数学课堂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其有效性也受到了广泛的重视。文中主要就如何有效利用小组讨论发展学生的思维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一、当前小组合作学习的困惑 作为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普遍采用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教师已经习惯地把这种形式引入课堂。但是,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教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唰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四人小组里,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几分钟后,  相似文献   

11.
<正>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已被誉为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在合作学习中打造高效课堂,就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不能忽视。教师的适度调控能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乱"而有序;教师深入课堂能使小组讨论不只是停留在场面热闹上,而是能对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思考。褪尽浮华显本色,繁华落尽见真淳,小组合作学习正在一步步走入正轨。一、小组合作学习问题设置要有探究价值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有必要拿来小组合作,也不是每节  相似文献   

12.
一、阅读教学应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组织、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例如我在教《索溪峪的"野"》这一课时,尝试采取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把全班学生分成十个小组,每个小组由四个成员组成:一个成绩较好的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构建高效课堂"是教师面临的共同话题。如何实现高效课堂,引发了我们的思考。终于在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过程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是实现高效课堂有效有力的抓手。一、建立、培养学习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基础我们平时见到的部分课堂上,老师宣布小组讨论时,前后排的学生临时组成小组,有的学生高谈阔论,有的学生无所事事。汇报时学生也不知如何展示汇报。这样"匆匆上阵、走走过场、草草  相似文献   

14.
正"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标的理念之一,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为形式,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共同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方式和教学策略。学生在合作中互通信息,交流情感,促进学习;在合作中加强团结实践,解决问题,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讨论式"教学是实施这种合作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新课标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因此,小组讨论学习在教  相似文献   

15.
课程改革明确地提出了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弘扬、发展、提升的过程。在当前的教学中,经常看到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情景:小组讨论一宣布,学生便马上围成一堆地,他们争先恐后,"我先做"、"我先说"的声音不绝于耳,谁也听不进别人的话,几分钟后,教师喊"停",课堂就安静下来,马上转入小组汇报…这些演练般的小组合作,缺乏合作技能,合作的有效性很低下。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如何构建有意义的探究活  相似文献   

16.
何振乾 《成才之路》2012,(7):15-I0010
正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同时也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团体合作和竞争意识。在课堂上,我们常常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但是,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讨论并没有深入到问题的实质。那么,如何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呢?异质分组、明确目标与责任、讲究时机、留给充足的时间、培养良好习惯,成为教师  相似文献   

17.
小组合作学习是现代化课堂教学一种潜能深厚的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开拓创新的教学方法,对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发展个性、培养研究型人才来说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式。当前,小组合作学习深受广大教师青睐,普遍加以应用。然而,在听课中却发现不少教学,表面上看小组讨论轰轰烈烈、热热闹闹,细细考察,问题不少。有的小组你一言我一语,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有的小组组长一人唱“独角戏”,其余学生当听众,不作任何补充;有的小组的学困生把此时当作玩耍的最好时机;有的教学在一节课中多次让学生合作,学生还未进入状态,教师就要…  相似文献   

18.
小组合作学习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如今,几乎所有的课堂上,我们都看到了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但走进课堂仔细观察,我们不难发现: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实践中还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小组讨论是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参与度最高的互动学习方式。如何提高小组讨论的有效性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一、注重学习小组的合理组建学习小组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习小组功能的发挥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学习小组的组建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要有效化、多样化,而"小组成员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小组成员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或共同竞争的互助性学习。"小组成员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它不仅可以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交流,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