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想品德新课标从"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出发,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善于设问,将使这种交往、互动变得和谐,能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通过对已有知识的整理、加工,迁移到未知的知识,启迪学生的思维,同时也使学生体会到老师的尊重与学习的快乐,乐于学习.  相似文献   

2.
一、情感情景是激发学生体育兴趣的催化剂 在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学生和老师之间相处得好,关系亲密,学生就喜欢上这位老师的课,就喜欢这门学科;反之对老师产生了厌恶,这种情绪必然殃及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因此,师生感情不但是师生交往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该学科兴趣的关键.教师的微笑是灿烂的阳光,放下教师的架子,把亲情和微笑带进课堂.教师的微笑能给学生提供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又可以让学生产生学好功课的兴趣,并能促使学生大胆、主动接近老师.师生之间和谐相处,亲如知心朋友,能让学生心理上得到满足,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所以,体育老师如果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喜欢,那么学生就会把上体育课变成一种发自内心的渴望.  相似文献   

3.
正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共同满足教学需要,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保障,是形成无拘无束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高昂学习情绪的直接因素。它不仅会让学生对老师产生信任与尊重,还会使学生把对老师的爱迁移到其所授的学科上来,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在日常交往中,老师既做师长又做朋友,给学生以关爱、信任与尊重,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敢于接受学生的批评,在人格上师生完全平等。  相似文献   

4.
李翰老师的教学别具一格。他不是要求学生死读课本,而是经常和学生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他将自己看到的历史资料介绍给学生,使学生从更大的范围了解历史、理解历史。他还和学生交流思想,把自己也作为一名学习者,真正做到师生平等。这是在教会学生学习,也是向素质教学的方向迈进。从文章中可以窥视到李翰老师的专业兴趣。做教师的自己不喜欢所学专业,就不可能保持阅读。习惯阅读才能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更新知识,才能对历史产生更深刻的理解,才能在教学中有新的想法和做法。相信这篇文章对读者会有启发。  相似文献   

5.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那么,如何上好品德与社会课呢?尤其针对农村的教学有何途径?我认为,兴趣是做好的老师,我国的教育家孔子很早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教师要让学生学好品德与社会,就要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喜欢品德与社会学科,真正参与到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来,与教材中的孩子共同享受成长的快乐  相似文献   

6.
正快乐教学是让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发展德、智、体等,其核心是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觉性,使学生能成为学习的主人。新课改要求思想品德课堂回归生活,让孩子在真实的世界中参与活动,建构起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只传授书本知识,而要使学生自主参与、体验与实践,形成纵向深入的教学模式。小学阶段是向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最佳时期。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实施了快乐教学,把思想品德  相似文献   

7.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切人才成长的起点,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它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自觉地投入学习,把学习当成自己生活的需要。那么,教师的教学工作就成了轻松的引路人。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注重开展多彩的教学活动,就能吸引学生,使学生把精力投放到学习上来,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既获得知识,受到教育,又培养能力。一、在快乐的学习中培养兴趣  相似文献   

8.
<正>品德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能够以积极的生活态度参与社会,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作为品德老师,有爱心、有耐心和为人师表尤为重要。一、爱心满怀,感化学生小学生对有爱心的教师总是十分信赖。满含爱心教学,学生就能感受到师爱,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他们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班上有位李×同学,不守纪律,爱欺负同学,屡教难改。大家都不喜欢他。我作为品德课老师,协助班主任教育该生责无旁贷。为  相似文献   

9.
作为教师,学生每天期盼着上你的课并且非常喜欢上你的课,这无疑是最感欣慰的事情。为做到这一点,教师们想方设法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感悟到一个充满激情的老师能使自己快乐教学,让学生愉快学习。  相似文献   

10.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想方设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其学得知识,提高素养。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利用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或学生自己创造的学习方式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乐中学、玩中学。阅读教学中使用"少教多学"的方法,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  相似文献   

11.
<正>在快乐中学习语文,一直是教师们所追求的教学境界与研究的课题,其原因是语文教学往往因其枯燥而不被学生喜欢。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总会有一部分学生被动地接受老师的学习任务,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厌学。这样就给教师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那就是应该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语文。快乐学习就是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快乐地完成学习任务。快乐来源于兴趣,喜欢又是行动的动力。学生会主动完成学习任务而不觉疲倦,并且乐在其中。一、幽默风趣的课堂教学一堂幽默风趣的教学,会使学生思接千载,浮想联翩。创造快乐的语文课堂教学,就是引导学生自由阅  相似文献   

12.
没有情感就没有教育,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尤为如此。"情"是联结教师与学生的纽带;"情"是引发道德认识的动力;"情"是沟通知与行的桥梁。从品德心理结构来看,道德情感是加深道德认识,推动道德行为,坚定道德意志的"内驱力"和"催化剂",是形成思想品德的内部动力。因此,在品德教学中不仅要明理传知,还要致力于激发情感,使学生和教师的思想产生共鸣。在师生情感交融中,学生将教育要求转化为自己的思想行为。  相似文献   

13.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完成教学任务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果师生之间能拥有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那么英语教学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如果师生之间关系有问题,作为教师不去关心自己的学生,作为学生,不去尊重自己的老师,那么学生就会对这门课产生厌烦心理,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初中英语教师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把一切教学活动建立在理解学生的基础之上,主动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14.
要做一名学生喜爱的老师,实属不易。十余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切体会到,只有处处时时关心、热爱学生,并以良好的师德去感染他们,才能用真心换得真情。首先,要动情。“爱其师者信其道。”生爱师是师爱生的必然结果。教师要始终以自己赤诚的爱心,饱满的热情,在师生之间营造信任、亲密、和谐、融洽的情感氛围。当学生发现或感受到教师关注、喜爱、激励自己时,他们同样会对教师油然而生喜爱敬慕之情,萌发“学不好老师教的科目,就愧对老师的关心”,把学习当做愉快的事情去做。这就是老师的动情效应。其效果表现在学生十分喜欢教师的课…  相似文献   

15.
随着初中物理新课标的深入实施,教育教学开始改变传统教学中以知识传授为核心的教学观念,把人的发展作为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为此,教学中教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和锻炼学生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感受到快乐。要想使学生体验到物理学习的快乐,教学过程中必须开展快乐教学。教师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利用自身优势,发挥自身特长,与学生建立深厚的师生感情,营造融洽的氛围。只有这样,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才能体会到愉悦的情感。  相似文献   

16.
一、激发学习兴趣的基本途径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相容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师生心理相容能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喜欢这位老师,就相信老师讲授的道理,愿意学习老师讲授的知识,自然就对老师讲的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爱屋及乌”。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老师的亲切感,创造一个师生心理相容的良好环境。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利用自己的职业优势,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相似文献   

17.
我们知道,学习的过程是师生情感双方交流的过程。实践证明,良好的师生感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情绪经常处于兴奋状态,对学生起着激励作用。学生一旦对教师感到亲切,就能解除许多顾虑,从而敢于交流思想,敢于质疑问题,敢于独立思考,敢于创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经常对学生施以情感诱导,使学生最大限度地体会到教师对自己的关爱,使师生达成心灵的默契。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对教师的关爱感受越深,对教师就越信任,对教师的教导也就越容易理解和接受。这样,学生对教师的爱就会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内容上,课堂上出现师…  相似文献   

18.
高效的语文课堂离不开师生和谐的教学氛围,离不开教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评价。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恰当运用精妙的课堂评价语言,就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重新认识自我,从而使他们在愉悦、宽松的学习氛围中找到努力的方向,不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笔者以为,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应体现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小学数学的"灵动课堂"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体现师生灵活互动、激情投入、快乐有效学习的活力课堂。教师应该在数学教学中积极构建灵动生命的课堂,关注课堂中个体的精神生活,关注学生主体的情感需求,以"享受快乐学习数学"的理念帮助学生树立热爱数学、学好数学的信心,在数学教学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把数学学习融入自己的生活,把数学学习看成一件乐事,当成一种享受,数学课堂教学必将成为焕发小学生生命活力的殿堂。  相似文献   

20.
小班化教学重在"精神",也就是尊重学生个别差异以提供个性教育的机会、以多元化的教学和评价方式使学生充分发挥多元智慧和潜能、改善师生互动关系以提升学习效果和教学品质。归根结底就是让孩子们能以自己的方式学习,并能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