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舍是杰出的语言大师.在语言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是他对语言和文学的重要贡献.本文对老舍先生的语言艺术做了较为全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2.
汪毅 《科教文汇》2009,(32):255-255
成熟的作家都有属于自己的语言风格。“他认为在传达某种信息时,用他习用的语言格式效果最好,用起来得心应手,而且用的是地方”,而他们正是通过这些特有的语言表达方式来达到某种特殊的艺术效果。作家的语言风格一旦形成,往往就成为其文学上的标志性特征,如鲁迅作品中“冷峻犀利”的鲜明风格,让读者能够很容易将其与其他作家区分开来。毫无疑问,老舍先生就是这样一位有着独特语言风格的作家,关于这一点,《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中评价到:“他(指老舍先生)创造性地运用北京市民俗白浅显的口语……其所用的语词、句式、语气以至说话的神态气韵。都有他独特的体味和创造。”其实,老舍先生在他的文学创作中,不仅从北京口语中汲取鲜活的字和词加以灵活运用,使得语言通俗浅显、生动活泼,还有意识地对生活中各种句式进行创造性的使用,以简练的语句表现复杂的情感,形成了言简意丰、回味悠长的风格句式。本文拟结合老舍先生的散文名篇《济南的冬天》,谈一谈在这篇文章中出现的几种风格句式及其作用。  相似文献   

3.
岁月剥蚀着人们的记忆。许许多多的往事会随着岁月的消逝而湮灭,从人的脑海中“淡”出去。但有的却永难忘记。35年前,即1961年的6月9日,那时我在中央党校读研究生班,有幸亲耳聆听了老舍先生的一次关于文学语言问题的讲演。先生侃侃而谈,幽默风趣。那情景,至今历历在目。几十年过去了,重读先生的讲话,依然那么亲切、中肯,切中时弊。现在,我将听老舍先生讲话时的笔记整理出来,以飨读者。如果今天的人们能从先生的讲活中获得感悟和启迪,那将是对著名文学家、语言大师老舍的最好纪念。  相似文献   

4.
老舍在小说创作方面的突出贡献之一就是他对普众意义层面上的市民阶级的塑造及市民形象的刻画,这种艺术性的构建是对中国现代小说民族化探索的种深刻突破,尤其是对这个阶层中普通人生活的审视和大胆的批判更是具有特殊的视角和新颖的见解。本文就从老舍笔下的那些丑恶的婚姻圈子入手去揭开老舍对这个他无比熟悉的市民社会的爱恨交织的复杂情缘,从而使我们对老舍先生的文学世界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作为交际活动中的重要准则,格赖斯的"合作原则"是针对西方交际的模式提出的。而中国历史文化与西方相去甚远,在日常生活中总会无意识的违反"合作原则"。老舍的《茶馆》语言贴近生活,生动地反映了中国人日常对话的特点。分析其语言可探寻汉语口语对话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罗舒芹 《科教文汇》2020,(1):169-170,175
《想北平》在结构、语言、情感等方面呈现的风貌乍看与老舍的笔力明显不符,令人疑惑。文章试图从感情与理智的冲突、孩童视角的采用、对当时文坛风气的有意识反拨、本性流露四方面对此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7.
李福扬 《科教文汇》2007,(11X):184-184
在老舍创造的艺术世界里,最为突出的特点,也是别人难以企及之处的就是他的幽默艺术。幽默在他的整个创作之中,常常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一切因此而获得蓬勃的生机。幽默还往往是老舍创作所特有的情趣,给人以愉悦和美感的享受。然而,也正是在幽默的问题上,老舍遭到包括鲁迅、茅盾在内的最为广泛和最为持久的不满和责难。如何认识老舍的幽默?本文试图从老舍幽默的形态特征出发,阐述老舍的幽默艺术。[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鲁迅不仅是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也是杰出的文学家。他的文章,是他对现代中国文学的最卓越的贡献。本文试图对鲁迅文章的语言特色,作一粗浅的探索。一、幽默的讽刺幽默、隽永是鲁迅文章语言的显著特色。所谓幽默的语言就是能使人发“笑”,而又比较含蓄深沉的语言。如果说老舍的幽默特别富有北京下层人民的口语味儿、赵树理的幽默乡土气息非常浓的话,鲁迅的幽默则是独特的学者式的。在这里,幽默与讽刺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足以将那丑恶社会彻底烧毁的熊熊火海,将那丑恶社会穿戴的华服丽裳烧得一干二净,使那腐躯烂体顿现眼前。而这幽默讽刺的火焰…  相似文献   

9.
孟晓盈 《知识窗》2013,(14):39-39
老舍的散文《想北平》是一篇能够反映老舍先生丰富细腻的文人情怀和浓厚淳朴的乡土之情的散文,而苏教版恰好把它归入了"月是故乡明"这个教学专题。那么在教学中,笔者觉得让学生把握住老舍对北平的眷恋之情是教学重点,也可以让学生学会怎样在文章中自然而又真实地表达情感。在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先通读全文,从文题入手把握文章的情感主线,  相似文献   

10.
老舍的著作颇丰,他塑造了许多女性形象,贤妻良母型的传统女性,家庭恶毒女性形象和符合传统道德规范的新式女性。生活在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社会转变时期的老舍,既受现代文明的影响又传承着中国传统文化,并受西方文化的洗礼。所以在老舍作品中特别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中表现出深层的文化心理倾向——对传统文化的扬弃,对资本主义文化的怀疑和排斥及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  相似文献   

11.
老舍 舒舍予,字老舍,现年40岁,面黄无须.生于北平.3岁失怙,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无父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亚之仁未能一扫空也.  相似文献   

12.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女性悲惨的命运引起了很多作家的关注。因为“五四”思想革命的核心内容就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平等的民主意识,是尊重生命主体意识的自由观念、个性解放观念。而“五四”人的发现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对于女性的发现。在《骆驼祥子》中老舍通过“虎妞”形象,一方面表现出对封建伦理意识对人性压抑的抨击,但从另一方面可以看出作者老舍先生对于这种悍妇女性形象的反感,从而进一步看出老舍先生创作主体根深蒂固的男权意识。  相似文献   

13.
主位与主位推进模式对语篇主题的体现以及语篇的连贯性具有重要的作用。根据哈利代的系统功能语法,从纯理功能中的语篇功能出发,对老舍先生的文章《小麻雀》的主位及主位推进模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老舍的幽默散文表现出平民式的幽默,而梁实秋的幽默散文则是一种贵族式的幽默。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两人的幽默散文都是有很大的不同,这与两人的出生、经历、审美观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5.
钟燕 《科教文汇》2010,(7):54-56
老舍的幽默散文表现出平民式的幽默,而梁实秋的幽默散文则是一种贵族式的幽默。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两人的幽默散文都是有很大的不同,这与两人的出生、经历、审美观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6.
"了"字在日常生活用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人们运用较为多的一个字。本文针对老舍的名著《骆驼祥子》中出现的"了"字以及英译做一些分析与对比。文中通过对"了"字的多角度,多方位的具体分析,总结出现代汉语中"了"字的一些使用规律。  相似文献   

17.
王晓燕 《科教文汇》2008,(8):168-169
“了”字在日常生活用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人们运用较为多的一个字。本文针对老舍的名著《骆驼祥子》中出现的“了”字以及英译做一些分析与对比。文中通过对“了”字的多角度,多方位的具体分析,总结出现代汉语中“了”字的一些使用规律。  相似文献   

18.
在老舍创造的艺术世界里,最为突出的特点,也是别人难以企及之处的就是他的幽默艺术.幽默在他的整个创作之中,常常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一切因此而获得蓬勃的生机.  相似文献   

19.
农村学生多见小动物,是好的习作素材,老舍作品《猫》是难得的范本。它以概括与具体、单一性与多样性、一般与个别、记叙与抒情等数个层面的有机结合,展示了丰富的写作技巧,实为作文教学的极佳范例。  相似文献   

20.
葛光平 《科教文汇》2010,(14):105-105
农村学生多见小动物,是好的习作素材,老舍作品《猫》是难得的范本。它以概括与具体、单一性与多样性、一般与个别、记叙与抒情等数个层面的有机结合,展示了丰富的写作技巧,实为作文教学的极佳范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