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1931年,印度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博士出版了他的<图书馆学五法则>.该书对图书馆工作作了"最简明的表述",成为世界图书馆学的经典性著作之一,他本人也因此成为世界图书馆学史上一位划时代的人物.  相似文献   

2.
以<四部丛刊初编·春秋经传集解>为底本,阮刻<十三经注疏·春秋左传正义>为对校本,参以其它各类相关材料对<左传>白文进行系统校勘,从校得的异文里,择其精要,结合前贤对<左传>的校诂成果,以札记的形式一一进行考辨.  相似文献   

3.
偶翻<申报>的<自由谈>,想起了张资平.此公在上一世纪的三十年代,曾经以三角四角名噪一时.他办了个乐群书店,出版<资平小说集>,还主编<乐群>月刊,在刊物上登出广告,声称要"搜印全集以飨读者",俨然是文坛巨子.鲁迅先生在<张资平氏的"小说学>一文中说:将<张资平全集>和"小说学"的全部精华提炼出来,"那就是--△".真是鞭辟入里,一针见血!  相似文献   

4.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记载:吴国公子季札到鲁国聘问,看到舜时乐舞<韶箭>时,赞叹说:"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意思是看到这里就足够了,再有别的乐舞也不必看了.  相似文献   

5.
刘师培(1884—1919.11.20),字申叔,江苏仪征人。精文字训诂之学,宗古文经。对他的是非评价,世人似乎早有定论。他在学术上的造诣则多为人所推崇。笔者最近在上海图书馆发现一册刘师培手书  相似文献   

6.
从杜注的遭遇看乾嘉汉学的学术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乾嘉汉学宗汉儒旧训,在清代春秋左传学领域对杜注无休止的攻伐不仅仅是由于汉注和杜注的对立,也是学术规范的对立所致.<左传>杜注尚"简",引文不注出处,与清代乾嘉汉学所树立的学术规范相悖.从杜注的遭遇可以反映出清代学术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改刊寄语     
1936年,商务印书馆负责人张元济在校阅<史记>时,甚感于其中的英雄人格,决意为青少年编一本书,以固守中华民族的品格.他从<史记>、<左传>、<战国策>中选出八篇故事,译成白话,并附点评,定名为<中华民族的人格>,于卢沟桥事变前两个月出版.薄薄几十页的小书,立即招致日本人的屡屡禁绝.然张元济则不以为惧,他在<编书的本意>中说:"只要谨守着我们先人的榜样,保全着我们固有的精神,我中华民族不怕没有复兴的一日."  相似文献   

8.
马瑞辰生卒年考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马瑞辰的生卒年及岁数众说纷纭.现今关于马瑞辰生卒年最通行的说法是1782年至1853年,如夏传才的<诗经研究史概要>①、赵沛霖的<诗经研究反思>②、洪湛侯的<诗经学史>③、戴维的<诗经研究史>④、林叶连的<中国历代诗经学>⑤均持此论.五人关于马瑞辰的生卒年说法虽一致,对于其岁数却不尽相同.夏传才、赵沛霖两先生皆未明言其岁数.洪湛侯先生与林叶连先生认为马瑞辰享年七十二岁,古人以虚岁论之,当合.  相似文献   

9.
吕祖谦在当时学界名誉甚著,于《左传》著述颇多,其中渗透了他对《春秋》经传的理解,这是我们了解吕祖谦经学观的重要方面。也是我们研究《左传》学史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0.
<正>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耿马县档案馆认真贯彻落实党史学习教育工作部署,学党史、学新中国史、学改革开放史、学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真正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在学习教育实践中,县档案馆以档案便民利民为出发点,深化服务改革,持续加强自身建设,聚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切实提升“小”档案在服务群众中的“大”作用,  相似文献   

11.
张开席 《青年记者》2008,(12):97-98
在汉语中,动词是最富有主动性、活泼的因素.文章要写得富有文采、有感染力,诀窍之一就是要多用动词.连续使用动词可以展示一幅幅生动的现场画面.北宋王安石巧用了一个"绿"字,使得"春风又绿江南岸"成为传世名句;<左传>上有篇新闻体散文<曹刿论战>,全文不过200余字,可动词却用了56个.曹刿这个人虽然离我们有两千多年了.但今天读起这篇文章,他的形象仍栩栩如生.  相似文献   

12.
1938年,何鲁成编著<档案管理与整理>(以下简称<整理>)一书出版.该书是以机关档案工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是我国近代档案学开始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1958年中国人民大学历史档案系翻印了<整理>一书.正是凭借这一档案学名著奠定了何鲁成--作为中国档案学萌芽和产生时期的代表人物在档案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书社"一词最早出现于<左传>.<左传·哀公十五年>,齐与卫地,"自济以西,禚、媚、杏以南,书社五百."<左传·昭公二十五年>鲁昭公逊于齐.齐侯曰:"自莒疆以西,请致千社."这儿的"千社"也应该是书社.所谓书礼就是将家长或男丁的名字书于版图,置于社中,以便按照户数的多少及各户的情况,来平均其负担.书社和社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社"就是士地神.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左传>为考察对象,分析春秋时期外交辞令的含蓄美.  相似文献   

15.
在百孔千疮的旧中国,湖北省某农村一个破落知识分子家里还保存着一个书柜,书柜里保存着残缺不全的一些古典书籍,有<大学>、<中庸>等教科书,有<三国演义>、<镜花缘>等小说.一个对人生尚处混沌状态的少年视这个书柜为珍宝,每日盘点着.他刚刚在私塾里受过启蒙教育,读过<三字经>、<千字文>、<学而>(<论语上>),阅读那些大部头的书籍对于他是多么困难.他以逢人"问字"为途径,硬啃着那些骨头,毕竟所得不多.但是"求书若渴"这条根却埋在他的心底.后来,村里一直流传着这个少年"问字"的故事,成为乡下的一种美谈,也成为教育青少年爱书、读书的范例.  相似文献   

16.
魏三体石经,也叫正始石经,曹魏正始二年(公元241年)刊立.共刘有<尚书><春秋>和<左传>三部经书.论文对石经在历代著录的情况做了考察.并在此基础上追溯了各种拓本、摹本及翻刻本的流传散佚过程.  相似文献   

17.
"甚嚣尘上"的使用范围和感情色彩 <左传·成公十六年>记载,楚晋鄢陵之战,战前楚共王带着太宰伯州犁登上战车,瞭望晋军的动静,楚王说:"甚嚣,且尘上矣."意思是他看到晋军阵地上人声喧哗,而且尘土飞扬(善:很;置:喧闹;尘上:尘土飞扬),说明晋军正在紧张忙碌,准备战斗.  相似文献   

18.
爱人与书     
我的爱人刘毓庆,是山西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他不抽烟,不喝酒,不打麻将不玩牌,除书之外,别无所好.上初中时,由于没钱买书,他就常到十几里地以外的村子里去借书,对特别喜欢的书,就手抄下来,像<古文观止>、<李白诗选>、<社甫诗选>、<陆游诗选>等较通俗的古典文学书籍,他当时都曾抄写过.时间久了,抄书便成了习惯.上大学时曾抄过<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上研究生时曾抄过<两周金文辞大系>、<新日本语>等.  相似文献   

19.
梦圆兰台     
在我"呀呀"学语的时候,读过几年私塾的祖父就用奉承话和胡椒饼哄着我跟他读<三字经>、<增广贤文>,还要背诵:"云对雨,雪对风,……"虽然不懂其中的含义,但也觉得很好玩.慢慢地,读书就上了瘾.  相似文献   

20.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出版的<春秋左传正义>标点本存在文字及句读上不当之处,其原因或源于阮本误刻,或源于影印不清,或源于印刷时排印错误,以及择取文字的标准不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