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彪 《南平师专学报》2003,22(1):123-124
《金色的秋天》是一首歌唱祖国金秋、礼赞劳动丰收的优美小提琴独奏曲。通过创作介绍和结构的分析,为小提琴乐曲创作的借鉴,为欣赏、演奏和理解音乐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古筝是我国非常古老的一种乐器,筝曲的风格多种多样,演奏技巧也非常丰富,筝曲《夜深沉》是由中国著名古筝演奏家、作曲家王中山先生改编创作的古筝独奏曲。乐曲以中国传统音乐一一京剧曲牌中的《夜深沉》为主要素材,作者在运用传统音乐素材的同时,还将右手快速指序以及左手丰富的做韵技巧运用到作品创作中。所以这首乐曲从演奏难度,音乐韵味以及情感表达上堪称经典之作。本文通过对王中山先生的作品《夜深沉》中演奏技巧、情感表达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更好的演绎此曲。  相似文献   

3.
琵琶独奏曲《点》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时期作品,利用书法艺术与音乐创作相结合,并且融入秦腔等民间音乐元素,传统乐曲与现代的创作技巧相结合,中西式节奏的结合等等手法进行创作的现代琵琶独奏曲。本文对于这首乐曲本身的曲式结构、作曲技巧、节奏特点以及它的创作意义方面来剖析琵琶独奏曲《点》的深入诠释,通过这首乐曲的分析探究现代琵琶音乐创作发展的新面貌。  相似文献   

4.
薛晖 《儿童音乐》2013,(3):58-60
正例6:《名曲览胜》是一节初中音乐欣赏课,由长沙市雨花区雨花学校朱斌文老师设计。该课的主要教学目标为:能专注地听赏三首西洋乐器独奏曲,对乐曲所表现的内容有情感反应,如思念、欢快、悲伤等情绪;了解《月光》《思乡曲》《小步舞曲》的音乐主题,能用竖笛演奏其  相似文献   

5.
电子乐器与电脑音乐系统张元庆在现代音乐生活中,人们往往通过广播、电影、电视、音像磁带等传播媒介,欣赏到各种乐器演奏。大家对传统乐器和部分新乐器所演奏的乐曲都比较熟悉,如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交响乐队演奏的贝多芬《命运...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琵琶独奏曲《草原小姐妹》的创作背景以及各段落演奏技法、风格、乐曲的理解和分析,力图充分挖掘该曲蕴含的深刻内涵,探求如何更好地演奏这首琵琶名曲。  相似文献   

7.
《儿童钢琴组曲》是柴可夫斯基针对儿童演奏者或钢琴初学者而创作的内容丰富的24首乐曲。每一首乐曲都反应了孩子不同年龄阶段的性格特点。24首乐曲备有特色,表现出孩子在生活中喜怒哀乐不同的情绪及生活场景。在演奏每首乐曲时要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刻画怎样的音乐形象和音乐场景,因此要运用不同的演奏速度、力度、触键方法来准确的诠释。  相似文献   

8.
《百鸟朝凤》,最早是一首唢呐独奏曲。1973年王建中先生创作了钢琴曲《百鸟朝凤》,之后被众多音乐学习者作为中国钢琴独奏曲的代表作之一,进行学习、演奏。《百鸟朝凤》经常作为中师和中学音乐课的欣赏曲目,很受学生的欢迎,取得较好的课堂效果。  相似文献   

9.
取材于戏曲音乐风格的两首二胡独奏曲《河南小曲》与《秦腔主题随想曲》,在二胡左手演奏技法中,滑揉、上滑音、下滑音、回滑音、滑音的速度与力度及特殊音调色彩处理上的手法不同,显现出两首不同戏曲音乐风格乐曲在演奏技法中的不同应用。  相似文献   

10.
张雪敏 《天中学刊》2001,16(Z1):67-68
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是一首典雅优美的抒情乐曲。它的音乐形象鲜明,旋律委婉质朴,节奏流畅多变。乐曲通过巧妙细腻的配器,丝丝入扣的演奏,形象地描绘了江南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宛如一幅技法精细、色彩柔和的工笔山水画卷,把江南春天静滥的夜晚,月亮在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两岸轻轻摇曳的大自然美景,一幕幕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给人以高度的艺术享受,使听者心旷神怡。 《春江花月夜》早在1875年以前就在民间流行,原是一首琵琶独奏曲,名为《夕阳箫鼓》。1895年琵琶演奏家李芳园把它收在《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  相似文献   

11.
白如雪 《集宁师专学报》2006,28(1):74-76,79
在二胡独奏曲《江河水》的演奏过程中,要准确地体验乐曲中的情感内涵,有分寸地把握演奏中的层次感,把握好音乐表演的本质,注重不同演奏手法的运用,才能将其深邃的感情、深刻的内容表现出来,从而增强其独特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2.
<正>《苗岭的早晨》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陈刚先生根据同名口笛独奏曲改编而成的一首小提琴独奏曲,其素材取自贵州黔东南苗族"飞歌"的音调。作曲家保留了原曲中苗族飞歌的音乐语言,同时吸收民族乐器的演奏技法,结合小提琴的抒情特性进行创作。乐曲以明朗清新的旋律,描绘了山寨春意盎然的秀丽图景,以明快热烈的苗族歌舞和劳动节奏表现了苗族人民的愉悦心情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如何让学生感受苗族音乐文化的风格特点,在多种艺术实践活动中  相似文献   

13.
《十面埋伏》原是我国流传已久的、著名的琵琶独奏曲,取材于历史上楚汉相争中决定胜负的重要战役———垓下之战。乐曲用形象鲜明的音乐语言,来展现气势宏伟的战争场面和慷慨悲壮的故事情节。手风琴独奏曲《十面埋伏》是由手风琴演奏家姜杰根据琵琶独奏曲改编而成。首先对琵琶、手风琴的表现风格进行比较,继而细致阐述了手风琴独奏曲《十面埋伏》演奏技术的艺术处理。  相似文献   

14.
请先看两个课堂片断: 片断1:当初次欣赏完小提琴独奏曲《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千》这首乐曲后,老师要求学生根据音乐情绪,自己设计舞蹈动作来表现乐曲。当乐曲再次播放时,学生却不知所措,有的站在座位旁胡乱地舞动着双手,有的嘻嘻哈哈笑个不停,有的则干脆坐着不动,一脸茫然地看着别的同学,教室里一片混乱……  相似文献   

15.
最长的乐曲     
闻风 《中学科技》2009,(3):18-18
德国哈尔贝施塔特一座教堂的管风琴正在演奏一首慢到极点的乐曲,这首乐曲差不多需要花上600多年才能演奏完毕,预计需要超过10代音乐家合力才能完成整个曲目的演奏。它在2001年奏出了第一个音,到如今,它已经演奏到第6个音。由于音调单一且日夜不断,周围居民刚开始把它当成空袭警报之类的声音,如今已经习惯终日与单调管风琴声相伴。鉴于演奏时间如此之长,音乐爱好者若想要聆听乐曲换音,实属不易。  相似文献   

16.
《中国花鼓》是由美籍奥地利作曲家弗里茨·克莱斯勒所创的一首小提琴独奏曲。后经过改编移植到二胡中,以二重奏的形式登上舞台。笔者结合演奏经验,试图从作品创编背景、胡琴重奏版演奏分析、作品对二胡重奏的启示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以期待演奏者在二胡重奏中能更好地把握乐曲的风格韵味与重奏特征。  相似文献   

17.
在中学音乐教科书中,有一欣赏课是柴科夫斯基的舞曲《胡桃夹子》的片断──《花的圆舞曲》。这首乐曲的演奏录音带是由方圆先生改编成手风琴独奏曲的。乐曲难度不大,篇幅不很长,比较适合中级水平的手风琴演奏。 《胡桃夹子》这部舞剧创作于1890年,是柴科夫斯基根据德国作家霍夫曼的童话故事进行创作的。剧中主人公玛莎在圣诞之夜得到了很多礼物,其中胡桃尖子是她最喜欢的一件礼物。在睡梦中,胡桃夹子变成了一个王子,王子率领一队士兵与敌人进行战斗,并最终取得了胜利。而《花的圆舞曲》是整部舞剧的高潮部分,旋律优美,节奏明…  相似文献   

18.
李诗英 《湖南教育》2004,(24):38-38
同一首乐曲,允许有多种情感理解学生欣赏一首乐曲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对乐曲的再创作过程。这就意味着学生的音乐学习过程不是被动的,而是一种主动创造的审美过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审美经验、生活经历、思维习惯以及心理特点来创造性地理解音乐作品。例如让学生欣赏小提琴独奏曲《苗岭的早晨》,多数学生都认为这支乐曲明朗、清新,描绘了苗族人民愉悦的心情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但是其中有一位学生却这样对我说:“听到这首乐曲,我想起了我的爷爷,他也是苗家人中能歌善舞的一个。可是,他现在去世了,让我心里很难过。”正是因为“音乐语言”的…  相似文献   

19.
气息与扬琴演奏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乐是为了表达人类思想感情而产生并存在的。扬琴演奏更是如此,一位优秀的扬琴演奏者,往往通过对乐曲的分析、理解和感受,来展示某种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的情绪,并用鲜明的艺术形象感染他人,从而进入自己所要表现的情感世界。作为专业的演奏员,一般都具备较高的演奏技术,并具有一定的音乐素养。但在演奏同一首乐曲的情况下,为什么听  相似文献   

20.
(附中试题选刊完) 附:音乐教育专业一九九三年招生初、复试内容及有关考题: 初试: 演唱歌曲一至二首,演奏健盘乐器或其它乐器(曲目自选)。侧重钢琴者演奏299或以上程度练习曲一首,奏鸣曲快板乐章或变奏曲一首,乐曲一首〔中外均可,曲目自选)。侧重理论作曲者进行作曲基础知识面试。侧重手风琴者演奏相当于钢琴299或以上程度练习曲一首,大中型乐曲各一首。 复试:初试合格者参加。考的内容有视唱练耳,此外,还要演唱歌曲二百,考律动或舞蹈、考音乐常识、面试.侧重理论作曲者加试和声、歌曲作法。侧重钢琴演奏与初试相同曲目,外加试一首复调乐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