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汉熟语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熟语翻译要处理好语言与语境的矛盾,既要译出原语熟语的形象、喻义,还要译出其民族特色和地域色彩,所以在将英语熟语译成汉语时,要采用直译法、套译法、借用法和意译法.  相似文献   

2.
汉语文化负载词是翻译中的难点。本文探讨了汉语文化负载词,尤其是汉语新词的英译优化策略:直译中国英语、音译/直译加解释以及补偿的运用。异化翻译有助于传递中国文化的特色和内涵。  相似文献   

3.
翻译的过程也是英语文化和汉语文化交流的过程,由于二者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无论是汉语语境下对汉语进行直译还是英语语境下对英语进行直译都容易出现翻译失误的现象,鉴于此,笔者认为,认识到英语文化对翻译效果的影响对于译者较好的完成翻译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谚语是语义相对完整的固定句子,用语通俗,修辞生动,言简意赅。英语谚语和汉语谚语虽然属于不同的文化体系,但是都有比喻生动,寓意深刻,用词精炼,没有一个多余的词,单句讲究韵律,双句讲究对仗,文体非常口语化,读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流传的特点。从文化视角来看有效的英汉谚语翻译方法可以采用直译、意译、套译、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等。英语谚语汉译时要特别注意口语化,用词精炼,某些特殊句式的译法,这样才能形象地把英语谚语传译到汉语中。  相似文献   

5.
英语成语带有浓厚的文化色彩,追溯其起源有三个方面:一是生活环境和风俗习惯;二是重大的历史事件;三是神话、传说、寓言.成语的正确翻译要把文化起源和恰当的翻译方式结合起来.英语成语汉译有六种方法:一种是直译,按照其原来的形式和顺序翻译;二是直译加注释;三是套译,就是借用汉语的成语格式翻译与汉语外表不同但内容相同的成语;四是意译,抛开原来的形式,把隐藏的含义译出来;五是直译加意译;六是意译加注解.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词典所收的直译词越来越多,而学界对其研究却相对薄弱。采用直译方式引进外语词语能使词形简短经济,能保存好源语词的形象色彩,还能填补一些汉语固有语素或词语的语义空白,所以它已经成为当下很受欢迎的一种词语翻译方式。显性直译词可根据词义透明度高低的不同程度划分为"全暗不明""半暗半明""暗中有明"三个小类。由于直译词的意义、语素、结构方式和造词理据等都来源于异族语言和文化,所以直译词应当算作外来词。  相似文献   

7.
中国事件越来越受世界关注。英语话语常以异域的视角叙述中国事件,多采用模糊化表达、解释性表达和类比性描述等关照英语读者的叙事策略。将叙述中国事件的英语话语"回译"成汉语可让中国读者更好地了解西方世界对中国事件的态度,翻译时可采用总体保留异域叙事视角、模糊话语具体化、浓缩或删减冗余话语、直译类比性描述、近似原文复现等策略,以充分关照汉语读者的阅读期待和文化情感。On China的汉译本《论中国》尽管忠实于原文,语言流畅,但因在"回译"中国事件或元素时未能充分关注汉语读者的阅读期待而略显不足。  相似文献   

8.
刘珊珊 《文教资料》2008,(26):53-56
隐喻是英语常用的一种修辞格式,是语言中最重要的表达手段之一.运用隐喻,能形象而概括地说明问题,使文字生动、鲜明,富有表现力与感染力.英语隐喻可分为陈腐、标准和独创三类.在翻译成汉语时,可采用直译、形象转换、明喻、意译及加注等处理方法,以求得在功能、形式、文化上的等同.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在汉英翻译中的文化困难,说明了由于汉语文化具有独特的称谓语,独特的文化韵味,独特的风俗习惯,在翻译成英语时为了文化的传播,可以采用意译、直译、直译加注、脚注入文法等方法。  相似文献   

10.
根据关联翻译理论,以《浮躁》英译本为个案,探讨汉语独特文化意象英译的翻译方法。研究表明,当原文读者的认知语境在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中缺失的情况下,译者只要根据上下文语境推导出原文作者的交际意图,通过直译加注、舍去形象意译或者转换形象都可使译文达到最佳关联。  相似文献   

11.
开放城市、旅游景点和商店的路牌、招牌、告示牌、标记牌上的英语,是给外宾看的,必须符合英美的实际用法,方能与国际接轨。某些场合的用语,英语与汉语的表达方式不同,不宜照汉语直译。下面解析若干实例,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2.
俗语是汉语语言中很有特色的一部分,其特色也就决定了它们在英译中的困难。本文以《红楼梦》中汉语俗语的英语译文为例说明在汉语俗语英语中容易出现形象色彩的改变、形式美感的减值和文化信息的缺损三方面的现象,因此在俗语的英译中这些方面的问题值得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13.
无论是英语还是汉语都包含了大量成语,其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成语的翻译也越来越重要。然而现有的成语翻译中却存在文化意象缺失的问题。针对翻译中如何保留文化意象的问题,尝试了相应的翻译策略:直译法、直译加解释法和直译加注释法。  相似文献   

14.
网络流行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变体,不仅具有语义特征,还承载着独特的文化内涵。本文从翻译目的论视角出发,对网络流行语翻译策略进行探析,提出应采取直译、直译加注、意译、意译、创新译法等方法进行汉语网络流行语英译,将我国网络流行语的语义特征和文化内涵准确传递给外国读者。  相似文献   

15.
文化差异是影响英汉成语翻译的重要因素。只有正确认识汉语文化和英语文化,才能有效开展英汉成语互译的相关工作。英汉两种文化的差异主要反映在地域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与历史文化四个方面。基于这些差异,我们必须采用直译法、直译加注法、意译法、直译加意译等四种主要翻译策略,以实现英汉成语互译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吴二红 《海外英语》2014,(6):148-152
语言是社会和文化交际中最重要的工具。而习语作为语言的精华,不仅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也常常出现在人们的日常交际中。该文选取了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来探讨汉语动物习语的英译。文中从目标语言中动物形象的处理问题着手对翻译策略进行了分析,其中谈到的策略包括直译、对等翻译、意译以及直译加注。该文意在通过对汉英动物习语的特征、文化内涵以及翻译策略的研究,增进西方读者对于中国文化的理解和审美,并且促进中西之间的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7.
汉语是我国的母语,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结晶,而成语是汉语的精髓所在。汉语成语短小精悍,却包含极其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引起越来越多西方人的学习兴趣。然而,翻译过程中要准确表达成语内涵却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译者要充分考虑作者意图以及读者的文化背景和认知环境。在关联翻译理论指导下,灵活选择直译法、意译法、直译意译结合法和套译法,可以使译文既能准确传达原文作者的意图,又能帮助读者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8.
在汉语成语翻译的具体操作过程中,首先要充分理解汉语成语的内在含义,灵活运用直译法、意译法、直意译结合法、对等翻译等常用的汉语成语的英译方法,其中以直译法最为重要。论文通过对比英汉语言成语的异同,进行适当的结构调整,将汉语成语承载的文化特色和信息最大限度地传译给外国读者。  相似文献   

19.
俗语是汉语语言中很有特色的一部分,其特色也就决定了它们在英译中的困难.本文以<红楼梦>中汉语俗语的英语译文为例说明在汉语俗语英语中容易出现形象色彩的改变、形式美感的减值和文化信息的缺损三方面的现象,因此在俗语的英译中这些方面的问题值得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20.
蒋阳芬 《考试周刊》2011,(10):34-35
本文基于翻译中的语境观,通过对中国文学名著中的汉语成语英译的实例分析,探讨汉语成语英译的具体方法:直译、套译、意译、补译,其中补译可分为直译加注释、意译加注释。文学语境下的汉语成语英译要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尽可能保留原成语的文化内涵,使目的语读者和源语读者之间达到认知对等或接近,保全原文的风格,尽量使译文简洁、流畅,再现原作的文学性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