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6 毫秒
1.
2002年1月1日,江苏城市频道推出了一档名为《南京零距离》的日播类新闻直播栏目,栏目坚持“民生新闻”的理念,用平民的视角和态度记录百姓的生活实态。之后《南京零距离》迅速走红,不仅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电视节目民生新闻的新浪潮,也使“新闻零距离”的内涵被延伸扩展,成了许多报纸进行新闻报道时所追求的目标。他们力求新闻贴近百姓、贴近生活,给受众“零距离”的新闻体验。  相似文献   

2.
屠晶靓 《视听界》2005,(3):29-31
2002年1月1日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的开播,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创办“民生新闻”的热潮,各家电视台你方唱罢我登场,一时间民生新闻大战如火如荼。仅在南京市场,就有《南京零距离》、《1860新闻眼》、《直播南京》、《服务到家》、《法制现场、《标点》六档民生新闻栏目拼杀得不亦乐乎。全国各地方电视台,光是叫“零距离”的新闻栏目就有二十多个,电视民生新闻栏目总数超过一百。  相似文献   

3.
电视栏目《南京零距离》推出以来,电视界除多了“民生新闻”这个新名词,“零距离”的新闻运作理念也受到了业内人士的追捧。《南京零距离》具有原创之功,尝试在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等方面有所突破,探索的勇气固然可嘉,“民生新闻”作为地方电视台试验的一种新的节目样式,  相似文献   

4.
伍珊 《声屏世界》2005,(4):40-40
1998年4月.凤凰卫视主持人陈鲁豫主持“凤凰早班车”,在温和与轻松的气氛中,将世界最新消息和财经咨询向观众娓娓道来.使报纸要变得与众不同,由此,“说新闻”风行,各电视台纷纷效仿。如中央电视台的《第一时间》、湖南电视台的《晚间新闻》、北京台的《第七日》、江苏电视台的《南京零距离》,还有各城市台如杭州台的《阿六头说新闻》,大连台的《2l点演播室》等。  相似文献   

5.
嘉言 《中国编辑》2004,(4):93-93
北京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城市和七大古都之一。从金代起,建都历史达七百多年。金称中都,元为大都,明、清称京师,通称北京。但民国期间,北京曾改称北平。许多作者撰文涉及这一时段时,往往不作细致考察,因此常常出现“北京”、“北平”混用、滥用的情况。如有的文章写道:“李大钊1927年4月6H被奉系军阀张作霖逮捕,28  相似文献   

6.
4月30日~5月6日.一场名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的城市文化交流盛会将在南京举行.古城西安理所当然也在受邀之列。作为发起城市.南京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组织的“2003中国最具竞争力城市排名”活动中进入前10位,充分说明了南京在继承历史、传播历史并以此促进现代化建设中所做的努力。  相似文献   

7.
董献 《新闻采编》2006,(6):22-22,29
最早的民生新闻诞生于以社会新闻为主导的都市报和晚报中。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它在一些电视新闻栏目中得到重视,但尚未形成规模。2000年左右.它逐渐成为南京电视观众的新宠,并导致南京地区“民生新闻”大战,继而迅速蔓延全国。  相似文献   

8.
固本与超越     
《视听界》2010,(3):I0001-I0001,I0002
30年前,南京电视台嘹亮地宣告“诞生”,这是全国首家省会城市电视台。1992年南京有线电视台成立,与南京电视台并进同辉,直至2002年南京广播电视集团(台)组建成立,“南京电视”已经拥有8个电视频道和1个移动电视频道,覆盖南京都市圈观众2000万人,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城市电视台前列。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一种新颖的新闻节目品种应运而生.在人民群众中影响巨大。这就是形形式式的“说新闻”电视节目,如南京地区的“直播南京”、杭州地区的“阿六头说新闻”、广州地区的“新闻日日睇”等等.这些节目一出笼,就深受观众追捧,通常在播出的首月就能登上当地节目收视率的前十名排行榜.播出一季度后,都能成为最受欢迎的当地新闻电视节目之一。这是一种新的舆论传播动向,它所带来的效应很值得我们研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个推崇创新的时代。在电视新闻竞争越来越激烈、收视市场瞬息万变的情况下,“一招鲜,吃遍天”的周期似乎越来越短,“先”和”鲜”的程度也越来越小,越来越难。比如江苏电视台《南京零距离》,从推出“民生新闻”到现在不到两年,各地电视台已经纷纷模仿,办起了自己的电视民生新闻栏目。  相似文献   

11.
张翔 《记者摇篮》2005,(9):40-41
近年来,电视新闻界越来越多地使用一个新的名词:“民生新闻”。越来越多的地方台不约而同地把本土化特色浓厚的民生新闻当作竞争时代拓展生存空间的神奇法宝,把“关注民生”作为自己节目的宗旨。南京电视台的《南京零距离》、北京电视台的《第七日》则被奉为民生新闻的典范,为许多电视人所津津乐道,  相似文献   

12.
美国历史只有两百多年,委实不长,但各种“主义”却纷繁错杂。尤其是现、当代,挟其强大实力,它的种种“主义”更有全球性影响。因此,将这些或日琳琅满目或日乱七八糟的各种“主义”条分缕析、爬梳清理确是必要且大有意义的。当然,美国的“主义”虽多,但两百年来占绝对主导地位的一直是“自由主义”。  相似文献   

13.
解读电视“民生新闻”现象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近年来,“浪潮性”出现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被誉为是中国电视新闻传播第三次革命的标志。就业界而言,自从江苏电视台《南京零距离》开创性地打出“民生新闻”的旗号后,相继引起了业内,尤其是城市电视媒体对其内容选择价值及节目组织样式的效仿。“民生新闻”也由此成为业界及学界广泛应用和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  相似文献   

14.
《浙江档案》2005,(4):40-40
郝时远在《民族研究》2004年第6期撰指出,古汉语“民族”一词在近代传入日本。在日译西书(主要是德人作)中对应了volk、nation、ethnos等名词,被赋予了现代意义。中国人主要从日译西书中接受了西方有关现代民族——国家时代的“国民”、“民族”含义,在建构现代中国和中华民族的民族主义探索中,经历了从传统“宗族的种族”到近代“民族的种族”的转化。“种族”一词作为古汉语名词,自秦汉以后普遍见诸古代献,它在近代的广泛应用,除了历史传统外,  相似文献   

15.
叶利 《声屏世界》2006,(4):16-17
在传媒市场上,向来没有永远的赢家,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都呈现出一种各领风骚三五年的局面。从目前中国来看,娱乐节目市场似乎是从2000年开始风起云涌的“真人秀”的天下,而新闻节目则似乎是以2002年开播的《南京零距离》为代表的民生新闻为新宠。这仅仅是个巧合吗?纵观对于这二者的研究分析成果,笔者发现真人秀和民生新闻虽然看起来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领域内的事物,但是在二者的背后却是相同的渊源和精神,相似的话语和操作。在历史的同一时期出现的事物似乎应该具有某种程度的关联,也许不足为奇,但是两个不同领域内出现的事物的这种高关…  相似文献   

16.
从“分地阅读推广”与“同城共读”的理念出发,围绕2016—2021年“共读南京”专家组遴选荐读的63本好书,分析了该荐读书目的三个基本特点,探讨了该荐读书目对探索分地阅读推广、凝聚地方文化自信力以及推动中华经典名著阅读的意义,并从把握阅读推广重点、创新推广活动形式和增强荐读书目宣传力度三方面,对“共读南京”品牌阅读活动的进一步提升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魏玉龙 《视听界》2014,(1):95-97
江苏城市频道((零距离》栏目(《南京零距离》的升级版)开创了中国电视民生新闻的先河。节目包罗:万象、内容平实、短小精干,有“电视晚报”的美誉。其中,有一类节目很是独特,颇受观众的喜爱,那就是“零距离”体“老文化”新闻专题。  相似文献   

18.
后青奥阶段,南京在城市发展及其形象建构方面应坚持稳固城市形象硬实力,打造"人文宜居"的现代化城市,提升城市形象软实力,构建"文化积聚"的青春古城。南京应综合利用软硬力量,发展城市"后青奥"经济,扩展城市休闲发展空间,升级南京历史文化名片,传递南京现代青奥精神。  相似文献   

19.
陶慧珺 《大观周刊》2006,(36):50-51
“Perla派朗”是南京菲亚特新车断档两年后推出的第一款全新车型,对南京菲亚特而言,派朗是重振有“世界家轿之王”之称的菲亚特家庭的一记重拳。“Perla”在意大利语里是“珍珠”的意思,我想这颗在中国实现全球领先上市的菲亚特“珍珠”定能实现南京菲亚特在中国的两次辉煌。[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赵光  李宏宽 《新闻传播》2006,(10):47-47
艾丰先生在讲到新闻语言时,在提出了“新闻语言能否成为一个独立的概念?”的问题时给了肯定回答,即:新闻语言是一种独立的语言,它应该具备“真诚”的素质。 新闻语言为什么要“真” 大家都知道,“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鲜”是新闻存在的价值,这两点是新闻最基本、最核心的特点,这不是某个人的规定,而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人类为了求生存、求发展的需要。这里讲到的“新鲜”,主要是由新闻的内容决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