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对构建和谐课堂的意义论述,阐明了构建和谐的课堂情境,是学生感受真知的前提;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学生感受真知的关键;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感受真知的源泉。从而提出促进有效教学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英语新课程提倡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学生素质.这符合落实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因此.教师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努力构建英语课堂和谐教学.形成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是实施和谐教学的前提。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也是构建英语和谐教学的核心。下面谈谈自己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专制化师生关系体现为师生间不能在平等的基础上交流思想,教师是学习过程的“操纵者”,学习策略的“主宰者”,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真情的化身”。要创设一个轻松的创新环境,使学生能无所顾忌的积极参与到思考和回答教师的提问上来,就应扭转这种局面,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4.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场所,教师的责任是以端正的态度、饱满的热情去上好每一节课。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利用丰富的表情、优美的语言、得体的举止去感染学生,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积极投入学习,充分体验学习的乐趣,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注重行为修养,用自身行为引导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5.
教育学的研究表明在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求知欲旺盛,思维活跃,主体作用得以充分体现,课堂教学效果好,和谐课堂需要和谐的师生关系,那么在课堂上师生关系怎样才能和谐?  相似文献   

6.
金燕 《林区教学》2013,(7):60-61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作为课改的一线历史教师,应不断努力学习,充实自我,在新的教学理念下,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历史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实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李文伟 《云南教育》2007,(9S):15-16
和谐的课堂,是和谐教育的基石,是培养和谐精神的摇篮。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学生学得轻松没压力、师生开心没矛盾的课堂就是和谐的。我认为,构建和谐课堂,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应该是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扎实、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个性得到张扬,课堂上互动交流充分,学生的创造性得到培养,能动性得到激发。  相似文献   

8.
和谐的课堂氛围,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情绪是高涨的,思维是  相似文献   

9.
“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必须构建和谐课堂。如何构建和谐课堂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地理是浩瀚的,地理是沧桑的,地理是深情的!地理的浩瀚可以提高人的修养,地理的沧桑可以塑造人的气质,地理的深情可以影响人的终生。在诉说如歌的地理教学中,教师怎样才能给予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空间呢?高质量的地理课堂应该是有效的,有效的地理课堂应该是和谐的,和谐的地理课堂应该是各种主要因素的良性互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任何墨守成规地照本宣科都不适应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外在讲,指学生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从内在讲,指学生处于主动的心理状态。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换位思考,创建和谐;相信学生,开发潜力;创新教法,教学相长;多管齐下,激发兴趣,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现代课堂教学观告诉我们,在课堂上要确立“学生主体”的思想,倡导“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让学生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而,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本质,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这是新形势下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聚焦课堂、优化课堂、和谐课堂、反思课堂、智慧课堂,始终是我们广大教师的工作重心。  相似文献   

13.
预设与生成是构建和谐课堂的基点。和谐的课堂氛围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只有在和谐的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才处于积极的状态,他们情绪高涨、思维活跃、发言踊跃、敢于质疑、敢于创新。那么,怎样才能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呢?  相似文献   

14.
创造和谐课堂的意义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是和谐课堂呢?我认为,和谐课堂就是指民主的、公正平等的、诚信互爱的、充满创造活力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等课堂组成因素之间和睦相处的稳定有序的教学课堂。[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陈浩 《考试周刊》2014,(87):61-61
<正>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实践证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也是保证课堂有效性的根本前提。因此,广大数学教师必须为学生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因素,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内在潜能,促使学生以良好的状态参与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  相似文献   

16.
张爱华 《考试周刊》2009,(10):110-111
“和谐课堂”实际上应是教学中在各方面所追求的一种平衡。在英语教学中,和谐的构建体现在情感和谐、认知和谐与发展的和谐上。情感的和谐是指师生关系的和谐、生生关系的和谐;认知的和谐是指教学目标与学生认知结构的和谐,教学内容与学生发展水平的和谐,教学手段与教法、学法之间的和谐,学生主体性与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发展的和谐是指全面发展与人的个性差异的和谐、学生各项素质发展水平的和谐、教育的社会需求与学生自身需要的和谐。  相似文献   

17.
"和谐课堂"是尊重学生生命本性,激活学生学习潜能,助推学生迸发活力和智慧的课堂。构建"和谐课堂"的五个原则是:营造民主与平等的氛围;运用交流与互动的策略;激发爱与被爱的感受;提升学习的乐趣和参与的热情;奠定成长与成才的基石。构建"和谐课堂"的五个方向是:由应试教学向能力培养转变;由被动接受向主动发现转变;由灌输向引导转变;由"失败"向"成功"转变;由"偏爱"向"泛爱"转变。  相似文献   

18.
课堂的和谐与否对学生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和谐的课堂氛围,能促进学生智力发展、能力提高.对于如何创建和谐课堂,笔者以为应从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努力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等方面着手.教学的和谐源于教师对学生的一视同仁,源于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动.故,中学教学应努力为学生自由思维的发展提供适宜的氛围.  相似文献   

19.
和谐产生美。和谐的课堂表现为秩序、协调、融洽、温馨,是一种动态的平衡,使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产生最佳课堂效益。因此,教学中,我一直努力追求创设和谐课堂。我认为,和谐课堂应具备以下五个基本环节。  相似文献   

20.
和谐社会有赖于和谐教育,和谐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和谐课堂。一堂课的美在于教与学、师与生等教学因素的和谐。和谐的教育、和谐的课堂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活动的效益和效率,使学生个体获得最佳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