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尤恒 《记者摇篮》2010,(6):53-54
电视新闻报道贴近群众,就是要求在节目的内容形式上贴近。较就这两个方面分别谈谈电视新闻报道贴近群众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河南电台春运报道的主要特色:打造春运"信息库",做实春运报道;题材多元化,做活春运报道;多手段并用,做新春运报道。作者认为,做好春运报道最重要的原则是深入贯彻"走转改"精神,坚持三贴近原则:要以选题落实"三贴近",以制度保证"三贴近",以用稿引导"三贴近"。  相似文献   

3.
增强报道贴近性,使报道贴近实际,贴近群众,是提高报道针对性和有效性,搞活重大政治主题报道的一个重要基础。在深入报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践中,宁波日报报业集团把进行重大政治主题报道创新,增强报道“三贴近”,作为搞活重大政治主题报道的突破口来抓,受到了市委领导和群众的好评。  相似文献   

4.
农业报道的实、广、引房长川常读一些报纸的农业报道,总觉得农业报道的深度力度不够,面也不广,自然,也就减弱了农业报道的指导意义。笔者认为,搞好农业报道,首先要做到三个字:实、广、引。实——报道应当更贴近农业实际、更贴近农民群众。新闻报道都要求贴近实际,...  相似文献   

5.
烟台日报近几年在经济报道方面,主要在拓宽报道面、扩大信息量上下功夫,努力探索新闻工作为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服务的新路子,把采访报道的触角伸向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分析经济工作遇到的新矛盾、新问题,反映改革开放的新进展、新经验。在报道本市经济活动和经济生活的同时,有的放矢地介绍省内外和国内外的经济信息和动态,让烟台了解全国和世界,让全国和世界了解烟台。我们首先在经济报道方面实行“三贴近”,抓“三点”,把指导性和可读性结合起来。新闻报道改革首要的一条就是应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读者,而新形势下,经济报道的“三贴近”,则是必须贴近中央精神、贴近实际工作和贴近群众脉搏,选择那种既是当前中央所关注的又是实际工作需要解决的也是群众关心的问题。从这三个方面找结合点,做到举一而  相似文献   

6.
面对激烈的竞争,新闻单位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那么,报纸新闻宣传如何才能做到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呢?笔者认为,只有从思想感情、报道内容、报道语言等几个方面改变现有的作风,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三贴近。  相似文献   

7.
“三贴近”,要求新闻媒体多报道对工作有指导意义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努力使新闻报道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这对  相似文献   

8.
为了使党报能得到更多读者的青睐,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读者的“三贴近”,成了很长时间以来报业普遍提倡的办报宗旨。从中央到地方的新闻媒体,开始重视为读者提供服务,采用许多新颖的报道形式,其中,“实用性报道”(也称“服务性报道”)频频出现在新闻媒体上,受到读者的欢迎。这种实用性报道与一般新闻报  相似文献   

9.
典型来自实际,来自生活,来自群众。这些典型报道宣传的成功之处就在于落实“三贴近”结合现代受众的特点,对传统的典型报道的题材选择、表现形式、传播手段作了大胆的改进与创新,实现了典型宣传效果的最大化。地市党报如何在新形势下改进与创新典型报道呢?中央媒体典型报道宣传成功的经验,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既是衡量典型报道成功的重要标准,更是组织典型报道必须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宋环宇 《新闻传播》2009,(7):112-112
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党的新闻工作要求,新闻报道能否做到“三贴近”,不仅关系到新闻媒体能否落实好党的新闻宣传方针,能否完成好光荣使命,而且也事关媒体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林城晚报》在新闻报道实践中立足于人文关怀,以人性化报道实践“三贴近”原则,寓“三贴近”原则于人性化报道之中,推动新闻事业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1.
康贻华 《传媒观察》2003,(12):51-52
在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经济建设始终处于中心位置。与之相应,党报实施舆论引导,经济报道无疑是“重中之重”。对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创新经济报道当前尤其要在贴近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2.
成就报道是我国新闻媒体经常出现的一种主旋律报道,成就报道对于凝聚力量,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具有重要意义.要追求成就报道的最佳传播效果,就要使成就报道真正贴近群众,而使成就报道贴近群众的主要途径包括;从百姓视角切入、精选凸显深意的细节、体现深切的人文关怀和创新报道形式.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经济报道已成为各新闻媒体的重点报道内容。尽管改进经济报道、写好经济报道的呼声在新闻界一浪高过一浪,但客观地说,经济报道脱离生活、故作高深等毛病依旧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那么,怎样才能使经济报道通俗易懂、清新活泼,能够充分唤起受众的兴趣、吸引他们的眼球呢?笔者认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经济报道的制胜法宝,经济记者应通过体现适度、找准角度、挖掘深度的报道方式探求经济报道的贴近之路、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14.
胡锦涛总书记在世界媒体峰会开幕式重要讲话中,提出媒体的工作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新闻观念、创新新闻内容、创新新闻形式、创新报道方法、创新报道手段。  相似文献   

15.
石晓峰 《新闻传播》2013,(2):137+139
对传统电视媒体而言,文风直接关系到电视新闻报道的质量,新形势下电视新闻报道应该从改进时政和会议报道、贴近百姓贴近民生改进节目内容;善用电视语言,切实改进报道和节目的语态;进一步发挥电视新闻评论优势等方面落实好改文风。  相似文献   

16.
金鸣 《新闻前哨》2003,(10):21-21
市州报要想求得生存和发展,办成一张领导满意、群众欢迎、读者喜爱的地方党报,必须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上下功夫。一句话:贴近,报纸才有生命力。 一、改进政务报道 增强新闻吸引力 市州党报要做到“三贴近”,必须首先改革政务报道,这样,腾出版面,让“鲜活”的新闻进入“黄金地  相似文献   

17.
1995年经济日 报的新闻报道取得了 一定成绩,主要表现 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配合全国的 重大政治经济活动进 行了较有力的报道。 本报关于“两会”的报 道,关于财税制度改 革的报道,关于国家 经济宏观调控等一系 列中心工作的报道和 评论,都是较有力度 的,在读者中产生了较好的影响。 二、重视深度报道、热点问题报道。从组织措施上,成立了由几位同志牵头的重点报道组,上下结合,编委会准确传达中央精神,地方记者广泛反馈报道线索。重点、热点报道的原则是三贴近——贴近大局,贴近实际工作,贴近群众关心的问题,不空泛地讲大道理,而是抓住一些具体事件展开讨论,这样更吸引读  相似文献   

18.
新千年开局,扬子晚报从2月下旬起延续一个多月,推出一组对篇关于好军嫂蔡艳红的连续报道,震撼人心,反响强烈。大家认为这组报道的成功之处在于,以报道贴近生活、贴近千百万群众的平凡事,揭示其不平凡的内涵,奏响弘扬高尚爱国情怀的主旋律,做到新闻宣传“三贴近”与“主旋律”的有机融合。这是提高报道艺术、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一次有效尝试,在当前党中央提出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形势下,这组报道是一个闪光的亮点。晚报的优势和最大特点是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在“三贴近”中宣传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唱响主旋…  相似文献   

19.
经济报道是人类最新的经济活动、经济关系和最新的自然经济现象的报道。这类报道一般来说,以非事件性新闻为主,依靠数字说话。它没有民生新闻那样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没有突发性新闻事件那样强烈的现场感,也就是说经济报道在表现方式上存在着呆板、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思想感情、报道内容、报道语言等几个方面对报纸新闻宣传如何做到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进行了论述。新闻单位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力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既要坚持党性,又要走进百姓,力求准确、鲜明、生动,努力使新闻报道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