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众所周知,托马斯·爱迪生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他一生总共获得1093项发明专利,是实行专利制度以来获得个人专利最多的人。他的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加百分之一的灵感”成为激励人们勤奋努力的座右铭。可以说, 爱迪生的贡献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生活。在他众多的发明中,爱迪生认为电灯最重要,但他最钟爱的是留声机。不过,留声机的发明者一生中大部分时间几乎是一个聋子,恐怕就不是广为人知了。在 2l世纪的今天,再来探究一下爱迪生的耳聋,应该说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爱迪生不仅是发明家,还是杰出的企业家和创新者,但他留给后人的财富并未得到充分发掘。大家知道他有过许多发明,但更为重要的是,他还经历了无数次失败,而这些失败是更宝贵的财富。他一生共获得1000余项专利,就当这是他成功实验的次数,那么谁知道他一共试验了多少次,失败过多少次?  相似文献   

3.
有人问我最崇拜的人是谁,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是爱迪生。众所周知,这位享誉世界的美国发明家一生共有约两千项创造发明,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一百多年来,真不知道有多少青少年立志向他  相似文献   

4.
《科学文化评论》2008,25(1):59-65
美国发明家爱迪生(Edison,Thomas Alva,1847—1931)(邮票E5a)出生于荷兰移民家庭,他的父亲是独立战争之后逃往加拿大的一个美国托利党人的后裔。爱迪生代表着深受美国人所喜好的、靠个人奋斗而获得成功的典范——没有受过正规学校教育,凭着发愤忘食的勤奋工作取得名利双收的一个贫穷孩子的榜样。他是发明家,又是白手起家的企业家,是美国人最崇拜的英雄。  相似文献   

5.
爱迪生无疑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家。他一生超越了许多人.但他无法接受别人对他的超越。尤其不能容忍手下员工来超越自己。  相似文献   

6.
爱迪生(1847~1931)是美国著名的发明家,一生中有2000件发明问世。仅从1869年到1901年,他正式登记的发明就有1328项之多。在他的发明生涯中,平均每12天半就有一项新的发明诞生,所以,人们送给他"发明大王"的桂冠,的确是当之无愧的。他以超人的勤奋和机敏,发明了留声机、白炽灯等,对人类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使他深受国民的爱戴。1924年5月,美国选民选他为"全美最伟大的人",美国政府还专门授予他一枚特级国会荣誉勋章,以表彰他为国家所做的贡献。这样一位全美国最伟大的发明大王,也犯过错误吗?是的,他不只犯过错误,还曾固执地坚持错误呢。这里,把他的一次聪明的做法和一次愚蠢的举动一齐介绍给读者,请聪明的读者从对比中吸取教益。  相似文献   

7.
人类历史上那些众若繁星的伟大发明家,他们作为公认的发明天才,至今影响深远,这些伟大思想家的奇特之处在于他们有敢于想未曾所想的梦想能力.……  相似文献   

8.
发明大王爱迪生和交流电之父特斯拉分别在1915年和1937年获得过诺贝尔奖的提名,但他们二人最终都落选了。将这两人联在一起,是因为交流电的成功是建立在这两位发明家之间的激烈争斗上的。在利益面前,他们不惜使用各种手段。在19世纪末所持续的那场“电流大战”,对于改变人类社会是至关重要的革命性之举,尽管以交流电最终战胜了直流电而告结束,特斯拉就此跃过了爱迪生;但同时也展示出了他们两人的人性弱点,以致于降低了他们作为发明家在人们心中的传统地位,尤其是对爱迪生来说。爱迪生的创造性和工业策划能力是不容置疑的,并且具有丰富的试验…  相似文献   

9.
1790年4月,美国专利法生效。到了19世纪,美国专利局把数目惊人的重要专利权授予一些如今已负盛名的发明家,其中最著名的是爱迪生。他保持着作为发明家单独获得最多专利权的记录,总数达1093项。美国实施专利制度以来,有9项专利被认为是改变了世界面貌。  相似文献   

10.
几十年来,发明创造活动的形式已悄悄地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早期独立发明家曾是发明专利的主要来源,但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很多发明创造不再是出自像爱迪生及贝尔这样的个体发明人,而是出自于通用电气和康宁等大公司的研发实验室。20世纪人们常说,爱迪生最伟大的发明不是电灯泡或唱机,而是工业创新和研发过程的理念。  相似文献   

11.
凌学江 《今日科苑》2013,(12):26-27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是在兴趣的原发动力驱使下,诞生了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及其一系列创新成果,出现了一位又一位杰出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涌现了一批在天文、数字、物理等领域功勋卓著的专家、学者。王文渭是千千万万的发明家方阵中的一员,他发明创造的"电子积木"系列产品,给许许多多正在成长的儿童带来了兴趣与乐  相似文献   

12.
综观历史,在众多的发明家包括科学家当中,能够作为企业家将自己的发明推向社会并获得商业化成功者,实属凤毛麟角。这种现象很值得研究分析。一方面说来,大概是人的精力有限;另一方面则反映出更为深刻的深层次问题;就此,先从爱迪生诋毁交流电谈起吧。发明大王爱迪生的众多发明是与电有关的,而他所依赖的电在当时尽管是先进的直流电,但却无法进行远距离的传送,直流电的工业用电动机也存在着功率不足等问题。塞尔维亚人特斯拉潜心研究交流电,并研制出了被称之为“特斯拉线圈”的变压器,它能够变化电压使远距离传输电能又不损失电流成为可能,而…  相似文献   

13.
1879年,美国著名发明家爱迪生在成功地制取第一盏碳丝白炽灯的时候,发现了神奇的"爱迪生效应",并为此申请了专利。1904年,利用"爱迪生效应",世界上第一只电子管在英国物理学家弗莱明手下诞生了。弗莱明为此获得了这项发明的专利权,人类第一支电子管的诞生,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今世界,没有电是无法想象的,发生在英美两国和意大利的大面积停电事故,亦从反面说明了科学世界中的人类是多么的脆弱,没有电更确切地说没有交流电,世界就不能运行。然而,交流电的成功却是在19世纪末两位伟大的发明家之间的激烈争斗之中完成的。为了各自的利益,爱迪生与特斯拉不惜使用各种手段,更不乏残酷。特斯拉为了推广交流电而表演“电魔术”,以此证明交流电是安全的;而爱迪生为了维持自己所使用的直流电的地位,则向人们展示了用交流电高伏电压所制成的最原始的电椅———小猫小狗成了最初的电椅极刑上的牺牲品,以此说明,带有高压的…  相似文献   

15.
美国人怎样评价发明家申嘉廉美国人在评论美国专利法是否需要修改时,就如何评价发明家,也掀起一阵小小波澜。各界人士对发明家和革新迷的看法众说纷坛,很多人高度赞扬,但也有人极力抨击。一位著名的企业界领袖说:“美国的发明革新家是一些伟大的创新者,我们国家之所...  相似文献   

16.
彬彬 《金秋科苑》2011,(8):69-70
据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网站报道,2011年2月11日是伟大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诞辰164年纪念日,当日谷歌网站以涂鸦形式纪念这位发明大王。1911年,爱迪生在《Cosmopolitan》杂志上发表文章,做出了一系列关于科学技术将如何改变世界的预言。100年过去了,这些预言有的已经实现,如高速飞机起飞、电话将更加智能等,但也有部分预言则是错误的或暂时没有实现,如书本将由镍制成、世界将实现和平、科技将战胜贫困等。以下就是爱迪生关于科学技术将如何改变世界的11大世纪预言:  相似文献   

17.
搞发明的人苦恼着自己的专利转让不出去;办企业的人苦恼着自己的产品跟不上潮流,或技术含量不高而丧失竞争力,互相需要的人却都在苦恼着,着实让人感到奇怪。看看历史上众多成功者将发明与企业有机结合的事例,或许对发明和企业家都会有所启迪。有的发明家意识到发明需要市场效益,自己便在学习、工作中锤炼市场才能,因而使自己兼有了企业家的特点。伟大的发明家、腰缠万贯的跨国企业家诺贝尔就是很好一例。他的一生伴奏着两个旋律———发明创造和征服市场。他在20岁时便帮助他父亲运营“诺贝尔父子机械铸造厂”,24岁获得了气体计…  相似文献   

18.
据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网站报道,2011年2月11日是伟大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诞辰164年纪念日,当日谷歌网站以涂鸦形式纪念这位发明大王。1911年,爱迪生在《Cosmopolitan》杂志上发表文章,做出了一系列关于科学技术将如何改变世界的预言。100年过去了,这些预言有的已经实现,如高速飞机起飞、电话将更加智能等,但也有部分预言则是错误的或暂时没有实现,如书本将由镍制成、世界将实现和平、科技将战胜贫困等。以下就是爱迪生关于科学技术将如何改变世界的11大世纪预言:  相似文献   

19.
“创造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这是爱迪生的一句名言。美国创意顾问集团主席汤姆森撰写了一本《引爆灵感》,他说,在1990年初开始着手撰写该书时,一个想法在我脑中晃动,我要以怎样的方式开始我的这本书呢?最好能够采访到当今世界上最有创造力的人,以对他或她的访问作为开篇。不久之后,他读到一篇关于中松的报道,就决定采访中松。中松义郎是日本的发明家,他拥有2300多项专利,比爱迪生的1093项专利的2倍还多。汤姆森在采访时问中松:你同意爱迪生的名言“创造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吗?中松说:不,现在这个年代刚好相反,我就常要鼓励自己通过…  相似文献   

20.
若问发明电灯的专利权属谁 ?广大读者一定会异口同声地回答 :电灯是美国俄亥俄州迈兰的电气时代的奇才、一生共获得 1 0 97项发明专利的多产发明家、企业家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发明的 ,发明电灯的专利权理应归属爱迪生 ,这是连我国的小学生都知道的事 ,还用得看专题撰文发什么“问”吗 ?其实并不然。笔者认为且别小觑这个发问 ,如将其作为考题 ,恐怕在读者中有不少饱学之士亦不见得能正确、全面地回答这个问题。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现在不妨让笔者试解这个“哑谜”,原来是 :据《世界科学技术史》上记载 ,1 879年 ,美国杰出的发明家托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