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解放思想 抓住机遇 加快高校后勤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勤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学校教学、科研顺利进行,满足师生生活基本需求的一项基础性、先行性、保障性的工作。长期以来,在封闭式办学和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学校办“社会”和穷教育办大后勤的状况,以及行政性的管理体制和福利型的供给服务方式,已不能适...  相似文献   

2.
高等院校的后勤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学校教学、科研顺利进行,满足师生生活基本需求的一项基础性、先行性、保证性的工作。长期以来,在封闭式办学和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学校办“社会”和穷教育办大后勤的状况,以及行政性的管理体制和福利性的供给服务...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有企业体制改革和运行机制的转换,国企办的技工学校后勤服务工作也必须适应改革的步伐,逐渐摆脱计划经济体制下行政管理模式的束缚,从校行政管理系统中分离出来,组建适应市场经济运行的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后勤服务实体。这样既可为学校和社会提供专门性的有偿服务和经营服务,又可为学校减轻经济负担。所以说,后勤服务工作实现社会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且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高校后勤思想政治工作是保证后勤改革顺利进行的思想基础。我们必须大力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提高生存能力,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建设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政治保证。1.帮助职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是提高职工生存能力的前提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根本顽疾是吃大锅饭。长期以来后勤作为学校的组成部  相似文献   

5.
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动因及其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导的一项重大改革 ,是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在高等学校后勤领域的具体体现 ,改革的目的是要实现高等学校后勤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的根本转变。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动因1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源点是“学校办社会”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源点是“学校办社会”。“学校办社会”是“单位办社会”在学校的反映 ,而“单位办社会 ,是在特定环境下的产物。我们知道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建立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的 ,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长期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在这种经济体制下 ,要对社会资…  相似文献   

6.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实质是实现高等学校办学模式的重大改革,旨在打破“一校一后勤,校校办后勤,学校办社会”的格局,使高校把全部精力集中到教学、科研、育人上来。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必须积极、稳妥,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明晰后勤资产的产权,加强财务审计监督,做到校企分开、政企分开,保证后勤企图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相似文献   

7.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快改革步伐,既是当前后勤工作的中心任务,也是后勤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面对这种新的形势和任务,后勤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如何适应后勤改革的需要,在保证完成改革和服务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发挥效能,显示价值,这是目前大家都很关注的。下面我们就这个问题谈几点看法。一、学习十四大精神,增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观念,是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务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在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其它经济成分和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当前高校后勤改革的首要任务是适应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把后勤办成为学校提  相似文献   

8.
上海地区的高校在新一轮的后勤社会化改革当中为什么能够率先起步,一马当先,“上海经验”给了我们哪些启示?1.政府政策支持、学校积极参与我国高等学校现阶段的办学模式是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各校都习惯于关起门来搞自己的“小而全”,维持着“一校一户办后勤、校校后勤办社会”的状况,然而这一状况并不是一个学校可以打  相似文献   

9.
高校后勤工作要为学校的中心工作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后勤党组织的中心任务就是为后勤保障提供有力的思想和政治保证,这就要通过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及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来实现。几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和“211工程”建设后勤承担的任务,解放思想,抓住机遇,突出重点,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保证了我校后勤保障工作和后勤改革的顺利进行。1.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后勤干部队伍,是搞好后勤改革和保障工作的关键。毛主席讲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学校的后勤改革和后勤保障工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实行的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其含义是要转变学校办后勤的职能,将行政事业型体制的高校后勤转向市场型、企业化管理的后勤,其最终目标是将高校后勤融入社会化的后勤体系。眼前,国家面临进入 WTO 的时机,这对于企业化的高校后勤来说既是发展的机遇,又是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的考验。国家已经作出了欢迎社会力量进入高校办后勤的决策,加上服务领域的对外开放,勿容置疑高校后勤将会面对国内外企业激烈竞争的市场格局。面对这样的格局,实行后勤社会化改革的  相似文献   

11.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是学校整体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在目前条件下克服学校面临的瓶颈制约 ,加快教育发展的一条根本出路。高校全面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 ,就是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和利用社会力量解决高校后勤设施紧、缺、差的问题 ,促使高校成立后勤实体 ,这些实体与学校行政管理部门剥离 ,开始按企业化的方式运行 ,打破计划经济体制下高校后勤封闭式的“包、统、管”的管理模式 ,改变“大而全”、“小而全”的学校办社会的状况 ,使广大后勤职工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 ,后勤服务质量和水平逐步提高 ,产生良好…  相似文献   

12.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高校后勤社会化,就是把高校后勤交给社会办,学校原有的后勤机构人员逐渐与学校分离,走向社会。此项改革有利于资源配置的市场化,有利于管理方式的市场化,有利于高校行政体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后勤改革既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又要适应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既要有利于减轻学校的负担,提高高校办学效益和增强综合实力,又要有利于增强后勤活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后勤干部职工的积极性;既要有利于提高后勤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又要有利于保证学校的长远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其实质是实现我国高校办学模式的重大转变。由于历史的原因和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小而全”和“一校一户办后勤、校校后勤办社会”的格局将在这次改革中,销声匿迹。庞大的后勤人员队伍在规范剥离中,脱离学校行政管理系统,丢掉铁饭碗,组成“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具有教育属性”的新型后勤企业。由于思想观念和认识的不足,难免会出现一系列阻碍改革进行的新问题、新矛盾。为了解决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顺利推进高校后勤社会改革,实现高校后勤…  相似文献   

15.
兴办后勤产业发展后勤经济马正勋兴办和发展后勤产业是后勤服务工作的改革实现社会化的一个原则性的问题,也是学校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后勤服务工作实行社会化,与市场经济体制接轨,包含两层意义,一是生产关系的调整,二是生产力发展形式的改革。这...  相似文献   

16.
高校后勤社会化为高校后勤工作改革既带来了机遇 ,又带来了挑战。那么怎样因地、因校制宜地进行后勤社会化改革 ,建立起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 ?兴办后勤产业与后勤社会化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 ?通过近几年的改革实践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 :兴办和发展高校后勤产业是实现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有效途径。高校后勤产业是由“学校办社会”向“社会办学校”转变的重要环节 ,是学校后勤向社会化过渡的桥梁。因此 ,各地区、各高校在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过程中 ,一方面要依托社会力量和调动社会资源 ,为高校承担和提供服务 ;另一方面应着力兴办后勤产业 ,这对培…  相似文献   

17.
深化高校后勤改革,除了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以外,必须着重抓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一、改革后勤管理体制八十年代,高校后勤改革的重点主要放在管理方法的改革上,在体制方面没有大的动作,后勤管理部门集管理与服务于一体。这种体制是和过去那种学校包办后勤的计划经济模式相适应的,曾经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它的缺陷也就日益明显。一是机关庞大,机构臃肿,学校包办一切,管理水平上不去;二是后勤实行任务经费承包责任制后,甲乙方混为一体,缺乏有效的监控,后勤的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难以提高。后勤管理改革要深化…  相似文献   

18.
1.领导观念更新是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保证任何改革都需要思想和观念上的变革。高校后勤社会化必然要触动旧有的管理模式,也必然要触动一些人的既得利益,改革涉及面广、牵涉的人多,矛盾突出,改革难度大。多年来,高等教育由国家包办,政府办高校,高校办后勤的观念严重影响了学校的发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区职业院校后勤管理改革工作面临许多新的问题。为此,由自治区职教学会组织部分院校后勤管理人员到内地有关院校考察学习后勤管理的先进经验。考察组先后考察了北京、上海、苏州、无锡、南京、武汉等11所院校,感受颇深。一、对内地学校后勤管理的认识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我国学校教育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通过整合社会资源,优化教育资源,改变学校后勤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低效运作的体制和机制,构建新型的学校后勤保障体系,从而打破后勤对学校发展的“瓶颈”制约,为学校的发展和转变办学模式创造更有利条件。它是实现学校教育…  相似文献   

20.
后勤人事管理是学校人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学校人事部门为后勤队伍的建设发展和人才培养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高校后勤由传统的学校办社会向后勤服务社会化过渡,重新认识和探讨学校后勤的人事管理是十分必要的。高校后勤现有的人事、劳资管理体制是在学校办社会的基础上形成的。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高校后勤不仅担负着管理学校后勤的职能,还承担着多种本应社会承担的生活服务、生产职能。就象有些同志说的那样“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