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荣 《文教资料》2012,(32):35-37
笔记小说发展到唐代出现了一批重在补史的琐闻轶事类小说,李肇的《国史补》即是代表,本文根据周勋初先生在《唐代小说叙录》中对《国史补》的评价进行分析,以探求唐代这类笔记小说与史传文学的关系,得出《国史补》为代表的琐闻轶事类小说是向史传文学的回归,但却限制了笔记小说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唐传奇是受史传文学影响很大的一种小说艺术,继承发展了史传文学的叙事特点,在此基础上开启了中国古代小说的新篇章。《霍小玉传》是唐传奇的代表作之一。本文以《霍小玉传》为例,分别从故事取材、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和人物描写四个角度分析唐传奇中体现出的史传性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3.
史传文学对唐传奇的影响渊源于古典目录学上的小说观念,当时唐代社会的思想、文化、风尚等也促进了唐传奇对史传文学的接受与借鉴。史传文学对唐传奇的内容主旨、命名方式、情节结构、人物刻画等多个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博硕 《新读写》2008,(12):17-17
用以记人叙事。起于司马迁《史记》之列传,以记述翔实的史事为主,此为史传。后发展为文学传记,用形象的手法描写各种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面貌及其历史背景,以史实为依据而不排斥想象。我国“前四史”里的许多优秀人物传,属于史传;而唐代散文家柳宗元写的《种树郭橐驼传》《梓人传》则带有较多的艺术虚构成分。  相似文献   

5.
我国学术界对《文心雕龙》之《史传》篇的评价历来褒贬不一。从文学角度批评并加以贬抑的观点,似嫌片面;从史学角度批评并加以赞许的观点,则显得公允。这是因为,探讨史书编撰理论是刘勰撰写《史传》篇的初衷,总结"史传"的文体写作理论是《史传》篇的既定目标,适应我国古代史书编撰工作发展需要是《史传》篇的宗旨。《史传》篇作为一篇史学专论,它应当全面地论述历史著作的编撰问题,而不该仅仅"着重从文学的角度来总结古代历史散文和传记文学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李健博士的《中国新时期传记文学研究》,2008年5月由新华出版社出版。这部著作是作者在兰州大学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全书15万字,分为中国新时期传记文学发展概述、中国新时期传记文学的“史传合一”与西方传记的“史传分离”、对中国新时期传记文学的反思、中国  相似文献   

7.
《文心雕龙·史传》篇曰:"史者,使也;执笔左右,使之记也。"又言:"传者,转也;转受经旨,以授于后,实圣文之羽翮,记籍之冠冕也。"史传文学源远流长,是中国文学传统之"根"。史传文学教学,不能简单等同于一般文言文教学。同时,基于县域高中学生的具体学情,史传文学阅读教学需要注重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8.
本文着重分析了中国古代史传文学与历史、文学的联系与区别,认为史传文学既具有历史的真实性、可靠性,又具有文学的艺术性、形象性。  相似文献   

9.
传记.简称“传”.是记载人物事迹的文体。传记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以记述历史事迹为主,忠实于传主的生平.如史传或一般纪传文字等;一类以史实为根据,但虚构、演义内容较多,文学色彩强烈,如传记文学。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叶永烈先后发表了一系列长篇传记文学作品。其中,近150万字的《“四人帮”兴衰》经重新修订后,分成《王洪文传》、《张春桥传》、《江青传》、《姚文元传》四卷本分别出版,加上第五本《陈伯达传》,构成了他自称的“黑色系列”文学传记。这是近年来传记文学从“五四”以来从“现代性”倾向向“后现代”的稗史化与世俗化的倾向转型时期的重要作品。这些作品的意义,不仅表现在他所谓的“大题材、高层次、第一手”上,而且在创作主题和创作方法上对传记文学  相似文献   

11.
刘勰的《文心雕龙》是一部涵盖很广的作品,尤其是《史传》部分,不失为优秀的历史理论性文章.通过深入分析,可以见出《文心雕龙·史传》在中国史学中的作用和地位:首先,“文学”非“史学”,“史学”即“文学”;其次,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学理论发展到了新阶段,这与《史传》的影响是分不开的;最后,《史传》还影响了刘知几,孕育了“史家三长”思想的雏形.  相似文献   

12.
论文以《全唐文》中收入之传记文学中之散传为研究对象,对唐代杂传类传记文学创作的情况进行全面归纳与阐释,概括其历史地位以及对于现代传记文学创作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20年代创办的《大公报·文学副刊》,十分重视传记文学与历史小说的相关介绍和研讨。它立足于文学批评,从传记文学的创作技巧、现代转型,以及小说创作的历史意识等方面进行阐述,探讨了传记文学与历史小说的史学价值与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4.
唐代五都交通圈是指以长安、洛阳、太原、成都、江陵等五个建过都的城市为中心的、以五都之间的交通路线为联接的文人行旅圈。它作为一个功能地域概念,反映了唐代城市的空间布局和唐代交通的网状结构。作为一个文学研究视角,涵盖了唐文人活动的主要区域,体现了各地文学的主次轻重,能够显示出唐代文学生产和文学传播的一些基本特点,有利于考察都市、交通和文学的关系,把握唐代不同地域文学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15.
论中国现代传记文学发展进程中的"历史"重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的传记文学始终没成为一种独立的文类而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中国现代"传记文学"主要提倡者胡适和朱东润对传记文学的具体理解与把握明显受到传统史传观念的影响,这种因袭的"历史"重负,在他们以及吴晗等人的写作中表现得很明显.而极力强调传记文学的文学属性的郁达夫、茅盾,以及鲁迅、郁达夫、郭沫若等明显突破"史传"樊篱的传记文学创作则始终未能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这表明:中国现代传记文学在观念上强调作品的史鉴功能,牺牲艺术的趣味性;重视宏大历史叙事,忽略个人化、生活化的叙事;以考据方法取代艺术的虚构与再现;推崇纯客观的史学叙述,抑制情感化、个性化的艺术显现.这种"历史"的重负,正是中国现代传记文学发展不能尽如人意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以文运事,用文学之笔塑造历史人物成为典型形象,从而创造了中国传记文学,因此,司马迁又是一位文学家。司马迁是创立中国文学理论的先驱者,语言巨匠,散文大家,他所写的史传人物是实录而不是虚构,但他做到了史笔与文笔的交融,对史传人物生活细节的遥情想象,高于生活,仿佛虚构,而合于实录之度,因此《史记》人物不是小说人物。  相似文献   

17.
《解放军报》记者、复旦大学博士后、文学博士李健的新作《中国现代传记文学研究》,2010年11月由新华出版社出版。此前,她在兰州大学的博士学位论文《中国新时期传记文学研究》,已由新华出版社2008年5月出版。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诗序体这一新型诗歌体式为审视点,对陶渊明的《桃花源诗并记》这一虚构文学的代表,以及陶渊明在诗序体创作中所获得的建树及对唐代文学的影响,均进行了全新观照。认为诗序体成为唐代诗歌创作的新潮,“艺术包装”成为唐代传奇作家们的创作时尚,均与陶渊明的这一艺术精品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中唐叙事文学作品中的一个热点,《毛颖传》既有其作者韩愈对史传、俳谐、咏物、诸子等文学传统的能动吸收,也有对中唐时期文道关系、重史传统、传奇手法、审美娱乐等文学风貌的自觉接受。同时,《毛颖传》也昭示着古文创作手法转向的开始。  相似文献   

20.
张新科先生新著《〈史记〉文学经典的建构之路》对于史传作品的代表作品《史记》文学经典化作了理论性探讨,其“文学经典本质说”“建构路径多样说”“读者主体能动说”,是“史传作品文学经典化”的理论框架,使该论著成为研究“史传典籍何以文学经典化”的开先河之作,是史传作品文学经典建构理论性言说的典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