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王晨  任雪  侯彬  王贝 《体育科研》2019,(6):87-92
目的:通过追踪一名自愿进行生酮饮食的运动爱好者7个月后身体成分及部分健康指标的变化情况,来观察长期生酮饮食对其身体成分及健康状况造成的影响。方法:以崔某为研究对象,对其7个月生酮饮食前后身体成分、血脂水平、炎症状态、血糖稳态及肾功能相关指标进行测试分析。结果:7个月生酮饮食后,崔某(1)体重基本维持不变,骨骼肌增加1.3 kg,体脂肪减少2.3 kg,体脂率下降2.8%;(2)脂代谢各项指标水平均有所上升,尤其是TCH、LDL、ApoB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范围,TCH水平达到10.6 mmol/L,LDL水平达到8.29 mmol/L,ApoB值为2.47g/L;(3)炎症状态相关指标均处于正常参考范围内;(4)空腹胰岛素为4.25 mIU/L,葡萄糖为5.1 mmol/L、HOMA-IR值为0.96,HOMA-β指数为53.13;(5)肾功能相关指标均有所上升,其中BUN水平为6.5 mmol/L,Cr水平为112 μmol/L,UA水平升高显著且明显高于正常范围,达到576 μmol/L。结论:(1)长期生酮饮食结合力量训练有保持体重和增肌减脂的作用;(2)长期生酮饮食可导致血脂异常及高血尿酸;(3)长期生酮饮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还需更多研究数据积累来确定。  相似文献   

2.
车开萱  邱俊强 《体育科学》2022,(3):85-90+97
人体代谢系统使用各种膳食常量营养素作为供能物质的能力非常灵活。研究证明,高碳水化合物饮食能维持肌糖原并且优化运动表现。而关于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的研究已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这种饮食的基础涉及“脂肪适应”,会显著增加脂肪氧化,降低次最大强度运动时碳水化合物的氧化,从而使运动员在保存肌糖原的同时最大化地利用脂肪。就理论而言,这可以提高耐力表现,因为肌糖原有限,其减少是疲劳产生的原因,而保证充足的糖原储备是耐力比赛的关键。本研究主要根据脂肪适应策略是否涉及碳水化合物恢复进一步细分相关研究,介绍在耐力运动和高强度运动中不同适应周期的脂肪适应策略的研究发现。总体而言,限制碳水化合物饮食(restricted carbohydrate diets,RCDs)会使高强度运动受损,并在免疫系统维护、疲劳缓解以及肌肉质量提升等方面存在潜在的局限性。对于耐力运动来说,在没有碳水化合物恢复的情况下,至少需要几个月的RCDs才有改善耐力运动表现的可能性,脂肪适应周期过短还会导致长时间运动表现受损,而脂肪适应与碳水化合物恢复相结合的周期化饮食策略可以维持耐力表现,并且带来更大的代谢益处。  相似文献   

3.
徐倩 《体育科研》2017,(1):76-80
相对于持续时间较长的运动,碳水化合物的干预对短时间运动的作用,不仅从效果上,还是从机理上都存在较大的争议。而国外有研究显示,在运动前以及运动过程中使用碳水化合物溶液进行含漱,能够改善机体的运动成绩,虽然作用机制尚不确定,但是含漱的方式可以避免因胃肠道反应或减控体重的需要与提高运动成绩之间的矛盾,为碳水化合物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参考。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将含漱碳水化合物对<90 min运动能力的作用做一个简单的整理分析,为今后更深入的研究做好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4.
在水球训练或比赛中,成绩的首要制约因素是碳水化合物!本文将阐述关于摄取何种碳水化合物,什么时间吃,在耗尽身体储备的时候如何恢复(关于蛋白质和脂肪将会在以后讨论)。如果运动员想要进行高效的训练或比赛,每当运动时就需要足够的肝糖。这可以单纯地从食物中获取。频繁的长时间高强度运动会减少肝糖的储备。表现不佳和疲劳的潜在因素是因为肌肉中的肝糖水平下降。研究已表明,体内的肝糖会在1小时持续的运动后开始逐渐被耗尽。如果不通过饮食和休息来恢复,它会被完全耗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现代五项和击剑项目运动员非蛋白能量消耗和能量摄入的特点。方法 选取上海现代五项、击剑优秀运动员,共17人。第1天和第3天清晨空腹测定静息能量代谢 (resting energy expenditure,REE),并进行身体形态检查(身高、体重、体成分)。连续3天填写饮食记录表(dietary record,DR),采用食物称重法计算膳食能量摄入(energy intake,EI)。结果:(1)上海现代五项和击剑项目运动员每天的饮食摄入低于实际能量消耗。(2)现代五项和击剑运动员的非蛋白能量物质摄入量均低于推荐值。(3)在静息状态下,现代五项和击剑运动员的静息能量代谢无明显差异(P=0.935),糖脂供能比均接近1.1:1。(4)现代五项和击剑运动员的日均能量摄入无明显差异(P=0.929),但与推荐糖脂比例相比,现代五项的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而击剑运动员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摄入比例相对合理。结论:(1)上海现代五项和击剑项目运动员每日的非蛋白能量物质碳水化合物摄入明显不足,需要在饮食中进一步加强补充。(2)现代五项运动员的碳水化合物与脂肪摄入比例需要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6.
陈东丽 《健与美》2024,(1):69-73
<正>在过去的十多年间,碳水化合物遭到了负面评价。各种时尚的节食和减重方案已经把这种宏量营养素妖魔化为造成体重增加、腹胀和疲劳的原因。为了应对不断上升的肥胖率,许多饮食方案严格限制了对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然而,碳水化合物并非一无是处。事实上,它提供了身体使用的最大份额的能量。更具体地说,人们所吃的食物是被消化系统所分解的。碳水化合物被转化为糖原,糖原是产生能量的主要燃料,使人们能够做事,从思考、打字,到追赶公交车。那么,如何在不牺牲能量的情况下找到保持理想体重的最优碳水化合物数量呢?那就是碳水循环。通过这种方法,你可以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来引发减肥进程,并获得其他健康益处。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法,分析了运动训练中营养素的补充最佳时机以及搭配方法。研究认为,运动员应该在运动训练前15min开始,运动中每隔15-20min以及运动后45min内饮用大约400ml包含蛋白质、高血糖碳水化合物、钠、钾、镁、维生素C、E的混合饮料;运动后恢复期2h内饮用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为主的复合饮料或主食;运动后5h到下一次运动开始前再次服用相同量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氨基酸)复合饮料。  相似文献   

8.
探讨运动前连续三天进食不同血糖指数(GI)、血糖负荷(GL)食物对人体耐力及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平衡重复测试法。7名男子耐力运动员进行两个主要实验,每个主要实验之前均进行糖原耗竭运动,随后受试者随机进食三天含相等热量的低血糖指数、低血糖负荷(L—L),高血糖指数、低血糖负荷(H—L)的碳水化合物(CHO)食物,每个实验间隔至少7天。L—L饮食组每天提供10.0gCHO/kg体重,H—L饮食组每天提供3.0gCHO/kg体重。测试日受试者安静休息2h,首先在水平跑台上以70%V02max的强度运动1h,随后以最短时间完成10kin耐力运动能力测试。结果:连续三天进食不同血糖指数、血糖负荷食物后,L—L与H—L相比运动时间明显缩短(P〈0.05);H—L实验组总的CHO利用量明显低于L—L实验组(P〈0.01),总的脂肪利用量明显高于L—L实验组(P〈0.01)。  相似文献   

9.
许多研究者都一致认为,一个健康的饮食方法可以提高比赛成绩,但在比赛前吃什么食物才是最好的?在过去的30年中,游泳运动员一直在使用一个被称为碳水化合物负荷的概念。碳水化合物负荷目的是能够最大限度地使肌肉进行糖原储存(糖原是碳水化合物在肌肉和肝脏的储存形...  相似文献   

10.
MONICA 《健与美》2023,(5):165-169
<正>训练后摄入简单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训练后是补充营养最重要的时间,此时,身体需要能够被快速消化吸收的碳水化合物50~100克(具体数量取决于你的块头大小,处于何种饮食类型和训练内容)来补充力量训练时被消耗的肌糖原储备,并提高肌肉的水分含量和促进蛋白质合成,通过在训练后立即摄入40~60克蛋白质,就能给身体提供肌肉修复和增长所急需的原料,此时最好使用一种含有简单碳水化合物的高蛋白粉,因为它更易于吸收。  相似文献   

11.
Abstract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quantify the food intake of an International Cyclist Union (UCI) World Tour professional cyclist team and to analyse changes in body composition during the Tour of Spain. Nine male professional road cyclists (31.3?±?3.0 years) volunteered to participate in the study. Nutritional data were collected each day throughout the 3-week Tour by two trained investigators who weighed the food ingested by the cyclists. Mean nutritional intake of the cyclists was as follows: carbohydrate, 12.5?±?1.8?g/kg/day of body weight (BW) (65.0?±?5.9%); fat, 1.5?±?0.5 g/kg/day BW (17.9?±?5.6%); and protein, 3.3?±?0.3?g/kg/day BW (17.1?±?1.6%). Intake of all micronutrients, except for folate, vitamin D and potassium (which were 78.7%, 46% and 84% of Recommended Dietary Allowances (RDA), respectively), exceeded the RDA. Height, weight, skinfolds, circumferences and diameters were taken following the guidelines outlined by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Advancement of Kinanthropometry. Body density, body fat percentage, muscle mass, total muscle mass and fat mass of the arms and thighs were calculated. Percentage body fat, fat mass and upper arm fat mas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p < .05) after the Tour independent of the equation method used in the calculations. Total muscle mass remained unchanged. Generally, this sample of cyclists consumed more protein and less fat than the recommended amount and had low weight, BMI and fat mass. It is suggested that sports nutritionists design personalised diets in order to maintain a correct proportion of nutrients as well as controlling possible anthropometrical changes that could affect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12.
高住低训对运动员身体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为了确切了解运动员在高住低训过程中身体成分的变化,本研究将14名大学生分为:高住低训组(HiLo组)和高住对照组(Hi c组),每组7人,每天低压低氧(2500m模拟高度)暴露12小时。HiLo组每天在常压常氧环境下进行一次3000m跑训练;Hi c组在实验期间不进行任何运动训练。实验为期4周。结果表明,高住低训组体重、体脂重量和体脂百分比明显下降(P<0 05),其他指标稍有降低,但变化不明显(P>0 05)。高住对照组体重、体脂重量、体脂百分比明显下降(P<0 05),其他指标几乎没有变化。模拟高住低训组和高住对照组体重明显降低,瘦体重和肌肉重量无明显变化,而体脂重量和体脂百分比明显降低,说明体重的降低是体脂重量降低的结果。本实验采用的高住模型对蛋白分解作用无明显影响,但机体却选择性利用脂肪供能。而2500m间歇低氧暴露结合训练具有轻微的促蛋白分解效应。  相似文献   

13.
人体体重调节与肥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体体重的调节机制包括基因、生理和行为因素。体重的体成分的稳定需要能量摄入与能量消耗相匹配并且应保证营养平衡,肥胖通常伴随高能量消耗率。近来,在啮齿动物体内发现了一个由3个环节构成的能量平衡反馈调节机制。除极少数特例之外,大多数肥胖者血浆中的瘦素水平较高,并与脂肪组织的大小有关。然而,在肥胖者体内并没有观察到预想的调节反应(能量摄入的减少和能量消耗的增加)。因此,肥胖者对内源性的瘦素产生抵抗。人们对是否瘦素信号传导中出现的缺陷会在肥胖的发展中起作用产生极大兴趣,但需进一步研究。目前的资料表明,基因与环境会影响人类倾向于肥胖的摄食行为,高脂肪高能量的饮食会通过刺激相对于需要来说过多的能量摄入而损害体重调节机制。本文将从以上几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当前运动营养研究成果为理论基础,使用复合营养物质,通过纯肌酸、谷氨酰胺、强化多肽片和运动饮料的组合,充分发挥复合营养素的协同作用,达到从整体上提高训练效果的目的。举重、皮划艇项目运动员进行运动营养组合调控5—6周后,运动员体脂百分率降低,在不明显增加体重的情况下,肌肉量增加,承受大负荷训练能力提高,减轻大负荷训练...  相似文献   

15.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全身扫描测试的方法,对长期柔道专项训练的青年男子运动员19名(柔道组)和21名无正规的运动训练史的同龄男大学生(对照组)的骨密度(BMD)及某些身体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柔道组和对照组骨密度、瘦体重和体脂百分率存在着显著性的差异(P<0.01);同时,柔道组BMD与身高、体重、瘦体重及体脂百分率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结果提示,身高、体重、瘦体重及体脂百分率等可影响骨密度值的大小,运动能提高全身骨密度。  相似文献   

16.
Nutrition for endurance sports: marathon, triathlon, and road cycling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Endurance sports are increasing in popularity and athletes at all levels are looking for ways to optimize their performance by training and nutrition. For endurance exercise lasting 30 min or more, the most likely contributors to fatigue are dehydration and carbohydrate depletion, whereas gastrointestinal problems, hyperthermia, and hyponatraemia can reduce endurance exercise performance and are potentially health threatening, especially in longer events (>4 h). Although high muscle glycogen concentrations at the start may be beneficial for endurance exercise, this does not necessarily have to be achieved by the traditional supercompensation protocol. An individualized nutritional strategy can be developed that aims to deliver carbohydrate to the working muscle at a rate that is dependent on the absolute exercise intensity as well as the duration of the event. Endurance athletes should attempt to minimize dehydration and limit body mass losses through sweating to 2-3% of body mass. Gastrointestinal problems occur frequently, especially in long-distance races. Problems seem to be highly individual and perhaps genetically determined but may also be related to the intake of highly concentrated carbohydrate solutions, hyperosmotic drinks, as well as the intake of fibre, fat, and protein. Hyponatraemia has occasionally been reported, especially among slower competitors with very high intakes of water or other low sodium drinks. Here I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overview of recent research findings and suggest several new guidelines for the endurance athlete on the basis of this. These guidelines are more detailed and allow a more individualized approach.  相似文献   

17.
以优秀女子赛艇W8+运动员为研究对象,探讨优秀女子公开级赛艇运动员在赛前训练和赛后停训及恢复训练阶段体成分和AT4功率的变化情况和相关性特点。结果:瘦体重和骨骼肌质量在赛前训练和赛后停训阶段呈显著下降,恢复训练5周后较赛前训练后期显著升高,但仍显著低于赛前训练初期水平;体脂%在赛前训练和停训及恢复训练阶段均呈连续显著升高趋势;AT4功率在赛前和恢复训练6周后变化不显著,仅与体脂%呈中度负相关(P〈0.01)。结论:AT4功率和体成分各指标在赛前训练和停训阶段易出现不良变化,且较难改善,较高的体脂%可能是限制运动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我国优秀单板U型场地滑雪运动员身体成分特征,采用文献资料、实验检测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我国单板U型场地滑雪运动员的身体成分进行调查,并按照性别以及运动员级别的不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单板U型场地滑雪运动员肌肉、骨骼发育水平良好、肌肉增厚以及骨骼和关节较大,身材不太细长身高每单位重量大,四肢重量相对大身体形态偏向瘦小;运动员身体较为强壮、体质好,骨骼肌的收缩有力、运动员有氧耐力和运动能力较高、运动员身体皮下脂肪含量较大;其身体成分变化以身高体重的不断增加、瘦体重小幅递减后的快速增高、脂肪重量和体脂百分比快速递增后的平缓下降为主要特征。同时依据研究中发现的不足之处提出加强体能训练;调整饮食结构;完善训练计划等建议,为促进我国单板u型场地滑雪运动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20.
丙酮酸钙对摔跤运动员体成分和静息代谢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丙酮酸钙对摔跤运动员体成分和静息代谢率的影响。选取摔跤男运动员22人,随机分成2组即丙酮酸钙组和安慰荆组,分别给予6g/d的丙酮酸钙和安慰荆,共服用8周。观察摔跤运动员体重、体脂肪含量、体重指数、身体脂肪比率以夏腹部脂肪比率、去脂体重、肌肉量、骨骼肌含量、水分、蛋白质、无机盐含量以及静息代谢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实验束丙酮酸钙纽体重、体脂肪含量、体重指数、身体脂肪比率以厦腹部脂肪比率5项指标均较实验前呈显著下降(P〈0.05);安慰剂组体重、去脂体重、肌肉量、体脂肪、体重指数、身体脂肪比率、腹部脂肪比率、水分、蛋白质、无机盐含量以及静息代谢率各项指标与实验前比较有所下降,但无显著意义;组间进行比较,丙酮酸钙组实验前后体重差值、体脂肪含量差值、身体脂肪比率差值以及腹部脂肪比率差值4项指标与安慰刺组相比差异存在显著(P〈0.05);去脂体重、肌肉量、骨骼肌含量、水分、蛋白质、无机盐含量以及静息代谢率在实验前后和两组间均无明显变化。可见,丙酮酸钙能有效降低摔跤运动员体重和体脂含量而不影响去脂体重,迭到减重而不减瘦体重的目的;丙酮酸钙对于静息代谢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