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末五代士人对沙陀政权的认同,是与他们的国家观、正统观、华夷观密切相关的,也是沙陀人汉化的结果。士人们继承并进一步发挥了先秦儒家“用夏变夷”的思想,结合现实,提出了以儒家“礼义”、“仁义忠信”作为区别华、夷的最高乃至唯一标准;沙陀人则在内附后由“在蕃”到“入附”、“熟户”,成为唐朝的“王人”、“百姓”,并最终与汉族融合。沙陀政权由此也得到了汉族士人群体的认同。  相似文献   

2.
墨离军在瓜州附近,朱邪部首领沙陀金山是在长安二年(702年)西迁到处月故地,并担任金满洲都督。为了更好统领该地域的沙陀部落,改姓为"沙陀",自此,沙陀部与朱邪部开始合流,合流后的部族简称为"沙陀"。后在东迁归顺唐朝的过程中,为了与未西迁的原朱邪部落合流,再一次改姓"朱邪",但并未改变其"沙陀"的称号。  相似文献   

3.
沙陀原是唐朝时期活动于我国西北地区的一个弱小部族。沙陀没有记录本族历史的传统,而相关史料也缺乏准确、详细的记载,最终导致后世在沙陀来源认识上出现差异。笔者认为,学术界占主流的"沙陀源自西突厥别部处月"的观点是错误的,沙陀源自于射脾部。  相似文献   

4.
沙陀是西突厥的一支,唐初活动在西北地区,安史之乱后附于吐蕃,徙居甘州。宪宗元和年间,东迁归唐,开始发展壮大。本文对沙陀在此期间的活动及未明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沙陀族首领、晋王李克用是唐朝沙陀汉化的关键人物和奠基者,他个人的汉化前后反差很大,也最具传奇色彩。文章从个人思想、个人官位、沙陀族军事角色、沙陀族民族身份地位四个变化过程来探讨李克用个人汉化的特点,揭示了他独特的汉化表现,诠释了他如何从桀骜不逊的少数民族豪酋汉化为忠心耿耿的唐臣,以此窥视此时期沙陀族和其它少数民族汉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初唐时期,生活在新疆天山以北今吉木萨尔一带的沙陀人,归服朝廷,其首领屡受封赠。中唐以后,沙陀人朱耶氏因参加制服藩镇割据,平定庞勋之乱,战功卓,被皇帝赐姓李氏。此后的后晋,后汉,以及“十国”当中的北汉,都是汉陀人建立的。  相似文献   

7.
唐末五代是中国历史上社会大变动时期。正当内地处于内诸司使自宦官向文武庶官持续转轨 ,并仍然弥漫着骄兵悍将跋扈专横的长久积习之时 ,在今山西北部、河北西部和内蒙古中部一带兴起了一个以沙陀为核心 ,融合多种民族成分在内的军人政治集团——即“代北集团”。樊文礼同志《唐末五代的代北集团》一书 (中国文联出版社 2 0 0 0年 2月出版 ) ,即对这个集团形成、发展、演变直至消亡等问题进行了论述。通读全书 ,觉得该书主要具有如下一些价值和特点 :第一 ,首次提出了“唐末五代代北集团”的概念。何谓代北集团 ?古文献中无这一概念 ,近人也…  相似文献   

8.
沙陀族首领、晋王李克用是唐朝沙陀汉化的关键人物和奠基者,他个人的汉化前后反差很大,也最具传奇色彩.文章从个人思想、个人官位、沙陀族军事角色、沙陀族民族身份葺地位四个变化过程来探讨李克用个人汉化的特点,揭示了他独特的汉化表现,诠释了他如何从桀骜不逊的少数民族豪酋汉化为忠心耿耿的唐臣,以此窥视此时期沙陀族和其它少数民族汉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唐末宋初的黄淮农民武装是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为唐末农民大起义、五代政权与北宋的重要支柱。它尚武,擅长骑射,有组织,有信仰,重视农业生产。这些风尚可上溯到唐代,当时内附的百济、高句丽、营州城傍、六胡州粟特等移民移居黄淮、江淮平原后,移民与当地的汉族人民经过长期融合,形成了重农、尚武的地域集团。在唐末宋初的历史转折关头,它为国家的重新统一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唐五代敦煌的粟特人与佛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五代敦煌的粟特人与佛教郑炳林唐敦煌县从化乡是以居住敦煌的粟特人建立起来的,①到晚唐五代归义军时期,虽然从化乡的建置被取消,但是粟特人势力并未因此而减小,相反势力和影响都有所增强。粟特人信仰祆教,归义军衙内支出帐中,赛祆是一项重要内容,是当时官府一项...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建国前的师陀研究以感悟式批评为主,刘西渭、杨刚等人的评论托显出师陀在文坛上的独特身姿.新中国建国后到新世纪以前的师陀研究主要体现在文学史的叙述和学术论文的写作之中:在文学史的叙述中,师陀研究逐渐呈现出去蔽化的倾向,师陀作品的学术地位日益凸显;学术论文的写作于1980年代开始,到1990年代形成了点面结合的立体格局.新世纪的第一个10年,师陀研究在学术论文的持续丰富中进入了繁荣期.  相似文献   

12.
1989年出土的李克用墓志为研究唐末五代史提供了重要的史料,其记载有可与传统文献互相佐证之处。李克用是晚唐代北地区的少数民族首领,以他为代表的少数民族的崛起显示了自隋唐以来,西北地区的民族冲突重心向代北地区的空间转移,代北地区民族发展态势逐渐成为左右唐末北方政治局势的重要势力。因此,文章欲借助李克用墓志提供的史料信息,对李克用家族事迹、李克用本人的官职及李克用汉化问题进行考释,并作出对李克用公正合理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生存的焦虑是师陀短篇小说创伤中的精神内核。面对死亡,人处于无望之中;同时面对焦虑及延展着希望。于此相对应师陀的创作体式也呈现出尴尬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荒野》是师陀连载于四十年代沦陷区上海《万象》杂志的一部未完长篇小说,本文结合师陀在沦陷时期的生活处境与心境,并对读他本人同一时期发表于该杂志的其他作品,认为《荒野》不仅是乱世之中人们无家可归的现实反映,更是现代人精神无可皈依的悲剧。  相似文献   

15.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俄国文学史上一位颇具特色的作家。他特别倾重于表现苦难及苦难之中人的追求与犯罪,并力求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他得出的最后结论是宗教信仰。他的创作尤其是代表作《罪与罚》和《卡拉马佐夫兄弟》都贯穿着浓厚的宗教思想,往往触及人的灵魂深处,陀氏是一位拷问人类灵魂的大师。  相似文献   

16.
“陀陀巴对抗赛”就是在藏传佛教寺院内部进行的体育活动。它的参加者都是各个寺院的陀陀巴,陀陀巴是原藏区特有的,它的存在体现着在佛教思想的禁锢下藏族体育发展的艰辛,同时也证明了其顽强的生命力。“陀陀巴对抗赛”俨然就是现在的运动会。“陀陀巴”就相当于运动员,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比赛项目和比赛方法。研究“陀陀巴对抗赛”,虽是藏族体育发展过程中之一隅,离开了它将导致研究的不完整。  相似文献   

17.
<正>"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谁知洛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栏。"这首宋代黄庭坚写的绝句提到的"杨风子"是五代时期一位最著名的书法家杨凝式。杨凝式,字景度,号虚白,陕西华阴人。唐末为秘书郎,五代时官至太子少师,世称"杨少师"。唐末到五代,短短的几十年,朝代数次更迭,战乱连年。这之中,他历仕五代,几次寻病辞官,又几次入朝为官,可以说动荡贯穿了杨凝式的一生,注定了他的生活起伏跌宕、波澜不尽。因他一度在洛阳过  相似文献   

18.
唐末五代,中央集权衰弱,天下群雄竞起,战争连绵。这时期登上历史舞台史册留名的庐州籍人氏较多。究其原因,一是庐州常常成为兵家必争之地,许多庐州籍人氏被战争的浪潮裹夹,在战场上奋勇搏击,通过军功晋升将帅为大臣,得以登上历史舞台;二是唐末五代初期统治江淮地区的军阀杨行密是庐州人,在开创霸业过程中,出于乡土感情,对家乡庐州人氏更信任、更青睐。以群体目光来看,庐州人氏有着几个鲜明的特点:一是足智多谋,善于用兵;二是忠肝义胆,嫉恶如仇;三是为官清廉,政绩良好。  相似文献   

19.
对于薛延陀名称和居地,以前学者们曾考证过,但得出的结论或与事实相悖,或经不起推敲。杜佑《通典》的一条记载给我们留下了诠释薛延陀之称来历的一把宝贵钥匙。据杜佑说,薛延陀之延陀部是贺兰部后裔.这一说法也从非汉文史料记载中可得求证。能考释薛延陀名称之来历,就容易考证出他们的原居地了。经考证,薛延陀部的原居地在漠北。  相似文献   

20.
现代作家师陀的创作有着鲜明的个人风格。目前,关于师陀创作的研究也已由早期的杂芜逐渐走向成熟,在研究观念、研究视角、研究深度与广度诸方面都有了很大进展,但整体上仍存在不足。本文将以1949年为界分两个时段,对师陀创作研究状况进行综述,希望以此引起研究者进一步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