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课堂观摩:1.T:Boys and girls,I’m hungry now.Let’s go to a snack bar.(师边说边做动作)S:OK.Let’s go.2.采用图片的方式复习本单元所学的食物类单词pie,cake,hamburger,hot dog。3.师指着黑板上所写的小诗领读。4.采用音标教学的方式教学其中的生词snack bar,cheese。5.师讲解这首小诗的意思。6.师逐句领读该小诗。7.采用不同的方式朗读小诗,如:生齐读小诗、男女生分别朗读小诗或请单个学生朗读小诗。8.在学生熟读小诗的基础上,加上动作,边读小诗边做动作。  相似文献   

2.
冰心的小诗以其优美的意境和韵律带给读清新的感受,同时又以人生哲理入诗,使小诗成为格言与诗的完美结合。本通过对诗人描写的母亲之爱、童年之真、自然之美的分析,展现了冰心作为一位女性作家独特的细腻和柔美,小诗中流露的温婉含蓄的风格,体现了诗人非凡的写作功力和艺术魅力。本的一些观点可以为广大读研究冰心这位现当代作家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南北朝文人创作的五、七言四句小诗渊源流长 ,作家众多 ,内容广泛 ,表现手法多样 ,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本文着重探讨了小诗的形成、发展以及小诗的创作队伍、题材内容和艺术特色等。南北朝小诗的不断完善、成熟 ,为唐绝句做了必要的准备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美国著名诗人罗伯特·弗洛斯特的作品《修墙》的写作技巧和主题。作者在诗中使用了象征主义手法,和比喻等修辞方法。诗中邻居甲对邻居乙的劝说以失败告终,象征人与人的沟通失败;两位邻居处世态度不同,也可以理解为现代意识和传统意识的冲突。诗人通过这首情节简单的小诗表达了他的处世态度和人生哲学。  相似文献   

5.
微型诗略论     
微型诗是从短诗、小诗中分离出来的一种新诗体,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有意识的创作实践,并逐步以微型诗的名称取代和统一了原先的小小诗、超短诗等。经过近年的创作实践,微型诗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已成为一种新的独立的诗体。  相似文献   

6.
论文从诗形、诗味、诗趣三个角度对小诗进行了审美观照。在诗形上,小诗短小精悍、玲珑可爱,不仅给读者以视觉上的美感。同时还极易激起人们的阅读欲;就诗味而言,小诗含蓄隽永,韵味无限,集中地体现了诗歌的本质特征;从诗趣上看。小诗兼具理趣之美与灵趣之美,从而使小诗既具理性的深沉与厚重,又使之具有空灵之美,诗意升腾飞扬。  相似文献   

7.
作者认为“五四”狂飙将冰心卷进新文苑。由于优越的家境和良好的教育 ,使冰心深切地感受到母爱的深广、童真的可贵、自然的可爱 ,加之娴熟的技巧 ,于是形成她小诗率真、纤柔、富有哲理的独特艺术风格。冰心小诗重在独创 ,贵在独创。她继承我国古典诗词优秀传统、吸收外来诗歌有益营养 ,创作出植根于我们民族生活、艺术土壤之中的小诗。说她的小诗只是泰戈尔影响下的产物 ,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8.
郭沫若早期小诗众多,并且多半具有明显的外来性特征,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相去甚远。其小诗在题材、主题、思想、意象、词语和体式等方面,都与外国诗歌和文学产生了密切的关系。对外来文化的直接引用或间接运用,给他的小诗带来了鲜明的特色和浓厚的异域色彩。而之所以如此,主要是时代的选择与文化的选择,当然,也与他当时在日本留学的经历与自我的经验存在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冰心诗集《繁星》、《春水》的出现,曾使数行的小诗风靡五四时期的诗坛.许多诗人和文学青年纷纷创作小诗,使小诗的诗艺进一步提高,于是又有了宗白华的《流云》,以及何植三、谢采江及湖畔诗人们的抒情小诗等。但由于种种原因,小诗在1924年后走向衰落。文学史家们大多以《繁星》、《春水》和《流云》为小诗中成就最高者,因此,本文试图就这三本诗集来探讨一下小诗的内在审美特质及小诗诗体由盛到  相似文献   

10.
秋神     
种下一畦秋色晚景便不缺什么了谁知秋川有多远不回的雨迹最远泪最远谁知秋落有多重篱还是要修的草还是要剪的等秋实落尽,秋虫散尽一切云烟也无啥可谈了【小知识】 诗分大诗和小诗,大诗寸大诗的分阅,乞寸如夺膝的大洛;小诗寸小诗的粉妙,乞好扭佰锡的山该。生种湘反相八的遂孔泉,互相体取,互湘映衬,构戍了诗长钊作的带,圣吮。 中国衡诗的小诗走浪“玉.”衡文李返动中产生和形或的。其钧协主要走+国传枕的衡史。但优种演史中,也受列了印友泰戈尔的小诗幸日本件句的稚化和切峋。右时冰心的刊作,,旅起了一胶小诗这动。“带星格”争“未水体”一文…  相似文献   

11.
"政治感伤性"是袁可嘉40年代现代诗理论中较早涉及的现象,同时,也可以视为其理论的逻辑起点之一。但现代诗的"政治感伤性"不同于"政治性",它在40年代出现具有相应的文化背景和现实指向。为了能够更为全面地揭示袁可嘉现代诗理论的立场、策略以及理论资源,论文以此为线索,具体通过5个主要方面论述其内容及特点。至于其目的,不仅是为解读袁可嘉的现代诗理论引入一个重要视点,而且,也会在具体分析其理论的过程中,触及现代诗的历史性问题。  相似文献   

12.
徐志摩在诗歌语言的艺术化、诗歌体式的多样化、诗歌结构的规范化和诗歌技巧的纯粹化等方面所作的创造性努力,是其他中国诗人所不能替代的。徐志摩的诗是中国新诗由粗劣的语言到艺术的语言的转折性标志。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美在当时就具有形式美建构上的现代性意义。徐志摩对新诗发展理论的探索、对新格律诗创作的尝试以及对新诗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徐志摩的诗创作是对"五四"新诗和新文学传统的一种发展,并使之达到了一个相对成熟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胡风人生与艺术追求的独特性首先可概括为一种"透彻的真实"。这种"透彻"来自于对现代中国最底层的富有质地的体验。这与其称之为"现实主义",还不如根据他坚守文学的社会介入需要,努力推动直面底层生存真实的追求,将之总结为文学上的"社会派"。胡风文学追求的成型在很大的程度上得益于他对鲁迅式的独特"社会派"文学传统的认同和体验,是这一文学的壮观景致让他从中汲取了巨大的力量。当然,较之于鲁迅本人,作为文学思想家的胡风似乎承受了更多的理论的压力,也依然存在着某种无奈的对真相的"牺牲"。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纯诗体是指20年代到30年代在诗坛上出现的一种新诗体式,是中国纯诗运动的成果。纯诗体受西方现代唯美主义文化的影响,认为诗歌的本质是美,诗歌是超功利的;在创作上注重形式与技巧,并和本土的艺术观念加以调和,形成了纯诗体的内外兼美的艺术品质。在诗歌的节奏上,纯诗体注重诗歌的节奏美;在表达技巧上,纯诗体讲究语言的"音"、"色"等元素的表现能力;在意象的组织上,纯诗体主张一种特别的逻辑"诗的思维术"、"诗的逻辑学"。纯诗体对现代诗体的建设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宋初"白体"诗人普遍拙于用典,显示出"才贫学馁"局促。作为北宋文化复兴历程中的第一代诗人,王禹偁诗歌在使事用典方面显得丰富深广得多,体现了学养上的进步。但王禹偁用典总体显得单调,意蕴也并不深厚,未出"白体"范围。王禹偁贬谪后用典情况优于前期,广度和深度上都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6.
论文从三个方面阐释诗人张枣的诗歌写作:一、张枣在诗歌中惯用“鬼脸”,即抒情中的变调,让诗歌产生独特的抒情效果。二、张枣在诗歌写作中始终具有清醒感,从诗歌中的人称变换和变幻可以看出诗人一直在寻找一个“之外”的点来保持这种清醒感。在他早期的诗歌中,只体现出诗人意识到系统束缚的清醒感,而在后期的诗歌中,诗人则逐渐开始寻找突破束缚的方法。三、张枣的诗歌写作是出于对一首独一的、有关诗歌的诗的追求。  相似文献   

17.
秦嘉、徐淑是东汉顺帝、桓帝时的夫妻诗人。现存秦嘉的五言诗《赠妇诗》是中国古代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也是现存最早的可考五言爱情赠答诗。秦嘉、徐淑的诗开创了文人五言诗使典用事的先河。他们的诗具有对生命的忧虑意识,开创了新的抒情方式,开拓了新的写作题材,具有"歌诗婉约,妙语新声"的特点。其文语言朴实,情真意厚,缠绵凄怆。秦嘉、徐淑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无论是他们的诗歌创作,还是悲怆动人的爱情故事,对后世都有较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当代诗歌的“标准”问题首先在于对“何为诗”的本体认识上的分歧,无“标准”,自然亦无评价“何为好诗”之“尺度”。新诗其实是一种现代汉语诗歌,我们至少可以从“现代汉诗”这一概念的角度来谈论,现代汉诗的本体是经验、语言和形式三者互动、纠缠和克服的一种状态,由此,我们至少可以获得个体经验的深度、现代汉语的自觉和诗歌形式意识等必要的谈论尺度。  相似文献   

19.
目前新诗标准建设已成当务之急,一定要重视诗体、想象与意象。新诗标准应该分为“写什么”的标准与“怎么写”的标准两大部分,但是后者远比前者重要。好的新诗应该是艺术地表现平民性情感的语言艺术。新诗应该在内容(写什么)上放开,实现真正的多元,形式(怎么写)上做适度限制,必须重视诗家语和诗体等诗的基本文体特征,重视诗的艺术性。没有好诗人就没有好诗,与其对新诗提出标准不如对新诗诗人提出标准,应该适度提高新诗行业的“准入”难度,新诗诗人应该过语言关、诗的知识关和诗的技巧关,诗人要重视学养、技巧、难度和高度。诗人写作需要重视“想象”和“意象”。  相似文献   

20.
在对汉语新诗的研究中,不能否认与忽视的一点是,百年来的汉语新涛诗路的发展态势是多元立体而非线性的。在此中,一种由离散主体所创作的诗歌——姑且以“天涯”离散诗歌为名,因跨越地理、历史、文化而获得了异质化的意义呈现。洛夫诗歌作为这种“天涯”离散诗歌的典型经典,充分体现了“天涯”美学从自我否定、另寻天涯、多方返照的哲学意义与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