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6 毫秒
1.
本文详细归纳和分析了英语比喻修辞的四类表现手法:(1)本体和喻体均清楚地出现在句子里;(2)只出现喻体,不出现本体;(3)通过夸张手法来表现;(4)结合拟人修辞手法来表现,从而反映了英语比喻修辞的多样性及其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所谓“互喻”,就是互相比喻,即在一定的语言环境和范围中,比喻的一对本体和喻体互易,也就是第一比喻分句的本体(喻体)是第二比喻分句的喻体(本体),两个事物互相做比,从而达到一种较深的修辞效果。如:  相似文献   

3.
在英语中存在大量的比喻性词语。根据比喻的本体、喻体和比喻词在构词过程中的隐现变化,英语比喻性词语可分为完整型、残缺型和单一型三类。了解英语比喻性词语的结构特点,并进而探讨其汉译方法,有助于掌握这类词语的修辞特色和内在涵义。  相似文献   

4.
严阵 《培训与研究》2001,18(6):23-27
本探讨了国内英语修辞学界对于比喻的本体、喻体研究的不足,提出本体、喻体的界定、判断的必要性及方法,同时对比喻中本体、喻体及相似点的隐现情况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5.
比喻是一种用跟甲物有相似点的乙物来描述或说明甲物的语言表达方式,它一般由本体、喻体、相似点和比喻标记词四个基本要素构成。比喻的本体与喻体分属于不同的认知域,因此对比喻的理解通常是一个认知范畴的甲物向另一认知范畴的乙物的投射过程。比喻性表达具有形象、生动、化抽象为具体的修辞效果。比喻的次类(包括明喻、暗喻、借喻、比拟等)各自具有不同的认知机制,它一般以两种语言形式存在:即活比喻和死比喻。  相似文献   

6.
比喻修辞的基础,是类比联想。本体和喻体的相似性,是建立比喻的基础。古往今来的作家创造了无数绝妙的比喻,我们认识其中的奥妙,在作文时能够增强想象力,提高锤炼语言的能力。比喻由本体(被比喻说明的事物)、喻体(用以说明本体的事物)和比喻词(连接本体和喻体的词)构成,通常分为明喻、暗喻、借喻等类型。现在我们从联想的角度,把比喻重新分分类。第一类:本体是抽象的事物,喻体是形象  相似文献   

7.
比喻有三个组成要素:本体、喻体、比喻词。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两个本质不同而有相似点的事物,相似点是作引起联想并构成比喻的基础,是喻体和本体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联系。根据表达的需要,人们作比喻的时候,或是直接点明本体与喻体之间的相似点,或是隐含不露,或是巧妙地将相似点对照、比较、铺设,使比喻形式灵活多样,从而增添语言的艺术魅力。笔对比喻的相似点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叶中 《学语文》2005,(1):26-28
常用的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考点要求学生对这8种常用的修辞方法能正确运用。首先要弄清常用修辞方法的特点,忌混淆、似是而非,如比喻,一定要了解本体、喻体以及二者的相似点和关系,方能区分明喻、暗喻、借喻;  相似文献   

9.
谈谈明喻、暗喻、借喻的区别比喻是选用事物的相似点(喻体)形象生动说明、描述本事物(本体)的一种修辞方式。常见的比喻有明喻、暗喻、借喻。明喻是明显地以喻体说明、描叙本事物(本体)的一种修辞格。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它的表达形式是“甲像乙”。明喻中间常用...  相似文献   

10.
张传富 《学语文》2005,(2):3-43
比喻有三个组成要素:本体、喻体和比喻词。其中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两个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相似点是作者引起联想并构成比喻的基础,是喻体和本体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联系。根据表达的需要,人们作比喻的时候,或是直接点明本体与喻体之同的相似点,或是隐含不露。或是巧妙地将相似点对照、比较、铺设,比喻形式灵活多样,从而增添语言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1.
元硕 《语文知识》2002,(4):44-45
在一般情况下,暗喻是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三部分组成的。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暗喻以省去比喻词的简略形式出现,能更充分地发挥其表情达意的修辞作用。这类比喻,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一、并列式。采用结构相似的平行短语或平行句式,把本体和喻体并列在一起。例如:  相似文献   

12.
汉语词的比喻义和修辞中的比喻都有一个比喻过程,但有区别。比喻义属词汇学的范畴,由于比喻的长期使用,喻体的词义已成为本体的词义,其性质是长期固定的。修辞中的比喻只存在于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性质是临时的。在公文中,如按公文语体要求,运用比喻修辞和词的比喻义,可达到用具体说明抽象、浅显说明的深奥、生动代替平淡、熟悉说明陌生的语言效果。  相似文献   

13.
江佳慧 《培训与研究》2007,24(6):10-11,27
在《金锁记》中,张爱玲常常选用充满颓废色彩的比喻来刻画人物。这些比喻往往用喻体生命性的缺失来消解本体的生命性,本体和喻体看似充满矛盾实则与主人公的性格特点不谋而合。这些比喻帮助作者成功地揭示了主人公生存状态的本质。  相似文献   

14.
比喻是出现最早、使用最频繁的修辞格的一种,它随着语言的发展,出现了一些复杂的表现形式,如比喻体或相似点出现多样化,又如喻体为几个事物的关系等等。为了说明的方便,我们将具有多个相似点或多个喻体事物的比喻称为复杂比喻。如果一个比喻只有本体是几个事物,而喻体事物和相似点都是单一的,那么这个比喻仍不能算作复杂比喻。如: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比喻在形式和类型划分和把握上主要的依据有两条:其一是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关系;其二是依据喻词、本体与喻体是否都同时出现。这虽是一条较为普遍采用的中学教学标准,但却难以对某些语言现象作出科学的解释。例如:  相似文献   

16.
人们对比喻和夸张的理解一般都囿于传统的认识,认为二者毫不相干。比喻跟夸张之间事实上存在着联系:喻体是相对于本体更为典型的事物,实质上起着放大本体相似点的作用,这就形成了事实上的夸张;间接夸张要通过比喻、比拟等修辞方式来实现,部分夸张中兼含有比喻。但作为修辞学上的两种辞格,比喻跟夸张又存在着一些不同。  相似文献   

17.
一、明喻。本体、喻体和比喻词都出现,比喻词为“如”“若”等。如:洞若观火、冷若冰霜、固若金汤、口若悬河、兵败如山倒、势如破竹、寥若晨星。二、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比喻词为“成”,或者暗含两个比喻,不出现比喻词。如:众志成城、风刀霜剑、心猿意马。三、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如:阪上走丸、空谷足音、高屋建  相似文献   

18.
修辞手法     
比喻考点分析比喻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比喻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用来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联系二者的词语)组成,它包含明喻、暗喻、借喻、博喻、通感五种。构成比喻的条件是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事物,利用它们之间在某一方面的相似点来打比方。比喻的作用:一是对事物的物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事物生动、具体,  相似文献   

19.
比喻的喻体,在表现本体,激发关于本体的联想、想象之外,还给听读者提供"富余信息".这富余信息构成了喻体个性.喻体个性有时代、地域、民族、风格、色彩、性别、自评等等不同的类别.认识并研究喻体个性,有助于深化比喻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在比喻修辞主体的选择上,马慧元以切近专业与添加限定这两种方式力避宽泛笼统,追求具体单一。在喻体的选择上,多以自然与社会这两类事物为喻体,讲究对本体特性的契合。至于本、喻体关系,则将听觉向多种感觉的转换,化飘渺无形为可视、可触、可感,并注重在美感与情绪色彩上寻求相通之处。本体追求精专可信,喻体追求温润可感,可以说比喻修辞对马慧元音乐随笔特色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值得有意于音乐随笔写作者学习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