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荀况,亦称荀卿,后世尊称荀子,战国后期赵国人。生卒年月不详,他是战国末期与孟子齐名的儒家大师,是先秦诸子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有《荀子》一书传世。作为先秦时期最杰出的新兴地主阶级思想家和教育家之一,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荀子》中《儒效》《非十二子》《天论》《解蔽》等篇对先秦诸子与儒学内部所做的学术批评为切入点,探讨荀子学术批评的主要对象及其自身的哲学立场。基于这一问题的分析,尝试对荀子哲学的基本性格提出一种新的解释。荀子的学术批评体现了西周礼乐文化与新兴的战国功利文化之间的斗争与张力;作为先秦儒学最后一位大师,荀子不单要针对新兴的战国功利文化提出回应,同时也必须对西周与战国的两型文化进行整合。  相似文献   

3.
荀子是战国后期的思想家,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教育理论中所体现的人文教育思想和方法,对我们当前的人文教育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荀子是我国战国末期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吸收诸家之长,兼容并包,在先秦诸子中较有特色.荀子教育教学思想上的有关积极主张,有益于现代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5.
赵敏 《现代语文》2008,(5):119-120
荀子是先秦儒家最后一位大师,也是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其思想和社会实践对战国末期社会政治和思想学术的发展,对中国古文化的传承,都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战国末期思想文化折中综合的趋势日渐显著,荀子是这一思想文化走向的典型代表。受稷下学风影响,荀子以儒学为基础,折中综合道家、墨家、名家、法家、兵家等思想观念,实现了先秦哲学史上的第一次批判综合。《非十二子》是一篇综合分析评论先秦诸家学说,特别是批判儒家思孟学派的论文。文中将当时先秦诸家很有影响的十二位代表人物,两两成对,分为六家,后称六家十二子,即它嚣、魏牟,陈仲、史鰌,墨翟、宋钘,慎到、田骈,惠施、邓析,子思、孟轲。荀子逐一对他们的思想言行进行了分析、批判和总结,显示出荀子的学术立场及其与先秦思想史的关联。  相似文献   

7.
荀子是战国后期最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其有关语言学思想的著作《荀子·正名》篇,在批判地继承先秦诸子“名实之论”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认知视角,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从语言理论、词汇学和事-物命名等三方面探究《荀子.正名》在语言研究史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荀子经济思想源流初探冯郁荀子是战国末年一位杰出的思想家。他批判地吸取了先秦诸子的学说,建立了带有唯物主义色彩的思想体系。荀子的思想在我国学术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我国学者对其思想体系已进行了多年的深入研究,硕果累累。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谨就...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世界逻辑的三大发源地之一,纵观整个中国历史,我们的祖先对世界逻辑的贡献是巨大的。比较具有代表性的逻辑学大家有先秦名辩逻辑学(即墨辩逻辑学)。而受墨辩逻辑学影响的荀子的逻辑思想,在中国逻辑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荀子,名况,又称孙卿,战国末期赵国人,著有《荀子》。其中《荀子·正名》篇既是语言学著作,又是逻辑著作。荀子是墨家以后先秦时期重要的逻辑学家。荀子的逻辑思想是建立在唯物主义认识论基础之上,同时又在儒家思想的笼罩之下,因而既在逻辑上有重要贡献,又不能避免伦理,心理因素的渗入。  相似文献   

10.
战国末年,荀子继承了先秦诸子的思想,形成了独特而系统的社会安定观:天道自然的哲学本体依据。隆礼重法的政治手段;富国裕民的经济思想,荀子的社会安定观对后代中国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年)名况,尊号为卿,汉时称孙卿。赵人,战国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详细生平无可考。15岁游学齐国,后赴楚国。曾任兰陵令,著书终老于斯。著有《荀子》一书,共三十二篇。著名的弟子有韩非、李斯等。荀子总结与批判了先秦诸子的学术思想,是先秦诸子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的思想有许多新颖性、先进性。如肯定自然运行法则的客观性,“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相似文献   

12.
《荀子》是战国末年著名思想家荀况的著作,其论及的方面很多,书中保留了丰富的先秦语言,是我们研究上古时期语言的珍贵材料。本文选择颇具特色的量词作为研究对象,对《荀子》中的量词进行穷尽性统计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考察这一时期量词的使用情况及特点。  相似文献   

13.
荀子是战国末期最伟大的儒学大师之一,是先秦诸子的集大成者。他在稷下学宫游学的经历使得他对当时各家思想有明确的认识,他站在儒家的立场上批判地吸收了百家尤其是老庄哲学和法家的观点,这也符合战国末期诸子互相砥砺而融合的大趋势。他针对百家的认识论弊病而写了《解蔽》一文,在《解蔽》中提出了“虚一而静”的方法,从中就可以窥见荀子融合百家的一斑。  相似文献   

14.
薛家平 《文教资料》2012,(4):115-117
荀子是战国末期的一位儒学大师,是我国先秦时期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他提出的"学不可以已"的思想,重视积累、专一、实践等学习方法,都是其教育思想的精华,对后世影响深远。荀子关于教育功能、教育方法、教师的作用等主张颇具深意,在教育改革的今天仍然值得我们研讨、借鉴、汲取、继承。  相似文献   

15.
张在军 《成才之路》2013,(8):I0002-I0002
8.韩非一、生平介绍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韩国人,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也是先秦法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战国末期的韩国贵族。早年与李斯同师事荀子,"喜刑名法术之学"(《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他看到韩国政治腐败力量贫弱,一方面,多次劝谏韩王变法图强革新,但始终未被采纳;一方面,写成《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和《说难》  相似文献   

16.
荀子,名况,又称荀卿,后人亦称之为孙卿子,战国末赵国人(今山西安泽)。荀子约生于公元前335年(一作公元前307年),其主要活动时期大概在公元前282年到前238年,最后隐居楚国兰陵,著书数万言而卒。荀子一生游历各国,作为战国末期著名的思想家好学者,荀子批判地继承了孔子的儒学,建立了自己的一套思想体系,从某种意义上讲甚至超越了孔子。  相似文献   

17.
艾会波 《现代语文》2008,(11):19-20
荀子是孔子孟子以后的儒学大师,继承儒家以礼义治国的思想,同时兼采道、名、法、墨诸家之说,是战国末期一位集大成的思想家。荀子教育思想丰富而且深刻,他是先秦诸子中较深刻全面地论述教师的一个教育家。后人对荀子教师观的阐发多集中在教师的地位、作用、条件、师生关系四点上,但是在教师的条件和师生关系方面说法不一,这些说法不一的观点需要我们进一步做出辨析。  相似文献   

18.
先秦诸子,个个都是饱学之士,除了道家走了极端,主张"绝圣弃智"之外,提倡学习的人不少,为什么只有荀子的《劝学》留下了深深的历史足迹?荀子是先秦诸子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精辟的文章不  相似文献   

19.
荀子是战国末期的儒学大师,杰出的唯物主义者和现实主义者,他在音乐美学上也有重要贡献.<荀子·乐论>提出了"乐者,人情之所必不免也"的乐之起源论、"其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的乐之功能论、"审一以定和"的乐之审美论、"乐合同,礼别异"的礼乐关系论等,集中反映了荀子的音乐批评思想,是我国先秦音乐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20.
初识经典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是我国先秦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和政治家,也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当时的人们尊称他为"荀卿"。《荀子》这部书是荀况晚年为总结当时学术界的百家争鸣和自己的学术思想编写而成的。现存三十二篇,大部分是荀子自己的著作,涉及哲学、逻辑、政治、道德许多方面的内容,是春秋战国之际的一部总结性的学术百科全书。荀子学识渊博,文采过人,他在承继孔孟的学术思想之外,更是能吸收各家之长加以综合提升,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