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从我们开始读书起,老师们,家长们,专家们,无不告诫我们要“读名著”。相信同学们从小到大也读了不少名著。只是,读过名著后你会干什么呢?写一点读后感?做一点读书笔记?恐怕大多数同学都是这样做的。那么你有没有想过尝试一下其他的方式呢?比如,拿起笔,也加入名家的创作行列中去?现在有两位勇敢的同学已经这样做了。为此我们新增了“名作新编”这个栏目,希望能有更多的同学能参加进来。《春望》是我国被尊为“诗圣”的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名作。但作品只有短短的8句40个字,要根据诗意再创作,一是要具备一定的文史知识,特别是对作家作品要有相…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7—9年级的学生应“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高尔基也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对话。”但我们同时也会发现.现在初中生的阅读现状不容乐观:很多学生不乐意进行课外阅读.尤其是阅读那些名著。如何引领中学生阅读名著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尝试.  相似文献   

3.
经常有学生问我:老师,我们到底为了什么读经典名著?是为了出去聊天的时候多些底气。还是为了汲取做人的道理?是为了增长知识,还是为了“书读的多了自然就会写了”?很多学生甚至坦白地说:“我就没有干过比读经典名著更吃力却不讨好的事情。”的确,在应试教育思想的支配下,很多学生“功利思想”严重,拼命挣分数,沉重的学业负担压抑了他们读名著的愿望。加之社会上的动漫、游戏、网络小说以及各类时尚读物充斥着青少年的视野,读名著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成了一种负担。  相似文献   

4.
彭薇 《家教指南》2009,(7):20-20
前几天一位邻居闲聊时谈起,过几天,她要送读初中的儿子去郊外参加“吃苦夏令营”:“孩子在家太懒了,要吃吃苦。”可转眼间,她又为儿子打点“行装”,买了很多饮料和零食,还反复关照他要时刻手机联系。  相似文献   

5.
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老师们读过不少的名著吧!但不知您发现过没有,名著里也有笔误,这可能是作家们粗心引起的。英国著名剧作家、诗人莎士比亚,曾写过历史剧本《儒略·恺撒》,在第二幕第二场中凯撒问布鲁斯:“现在几点了。”对方答:“凯撒,刚敲过八点。”这里莎翁大概是忘了,在  相似文献   

6.
《教育文汇》2008,(10):15-15
前几天听一位朋友说,过几天,她要送读初中的儿子去郊外参加“吃苦夏令营”。可转眼间,怕儿子吃苦,她又为他打点“行装”,买了很多饮料和零食,还反复关照他要时刻保持手机联系。  相似文献   

7.
阮榕健 《新作文》2010,(7):52-53
亲身做过眼保健操、广播体操,也亲眼看过妈妈做健美操,可我从来没听说过什么“口腔体操”。“口腔体操”到底是怎么回事呀?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议论着。这时老师大手一挥,只见黑板上出现了几个大字,原来读绕口令就是做“口腔体操”呀!  相似文献   

8.
黄科文 《中国德育》2013,(24):40-42
学校是什么地方?这个问题我问过很多人。他们的回答惊人地相似,都离不开分数、成绩、升学这几个词,几乎没有人提及学校的道德教化功能。他们没有意识到,学校应该是一群有道德的人做有道德的事的地方。学校最基本的功能——传承文明、道德教化,基本上被大家忘却脑后,甚至校长本人也很难想起。浙江第一师范学校老校长经亨颐先生说得好:“一所好的学校,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一个地方的社会文化风尚。”可我们的校长说,当前的社会道德有问题,消解了学校教育的影响,这是社会问题,校长有什么办法?  相似文献   

9.
对教育名著,我可是敬而远之,并非不懂它的重要性,实在是有这么三大理由:一是不敢读。教育名著可谓教育著作中的“人参燕窝”,何来不敢之说?这可并非故弄玄虚,道理也很简单。不读那些名著,我们虽然苦点累点,虽然对教育现状不满,但毕竟说不出什么道道来,也就“任劳任怨”了。  相似文献   

10.
静养式阅读     
时下,学校都在追求“办学特色”,但我认为,一个省几万所学校,都追求“特色”,那就很难“特”起来;更兼有“教育GDP”的考量,结果往往是本体同质、整体异化。学校如果想做点实事,不如抛却杂念,返其本原,为教师创设发展的环境。我主张采用“静养式阅读”——不提具体要求,更不列考核指标,让教师安安静静地读三年书,庶几可找到做教师的感觉,学校的面貌肯定也会好起来。  相似文献   

11.
做教育工作20余年,为什么对学校德育总有激情与冲动?它可以在我的从教经历中找到答案。一、做语文教学骨干———学科教学的艺术就是育人的艺术我曾经是最“语文”的语文教师。那时,我曾坚信“给学生一杯得储备一桶”的理论。一段时间里,我近乎苛刻地要求自己,所有该读的名著“一个都不能少”,然后是很责任感地为10多岁的学生开名著必读书目,还常在学生因读不进去《母亲》、《我的大学》时吓唬他们:“这样的名著不读,想学好语文?”不是不该向小学生导读名著,问题是阅读的主体是学生,谁能替他去读?可是,当我暂时放下“必读”命令,精心选择好…  相似文献   

12.
宋磊 《今日教育》2012,(5):53-53
有人说,一个城市里书店的品质决定着这个城市的品质。我对这句话深有同感。如今的书店虽很多,但你去看看书架上都有些什么,看看最红火的书店里卖的是什么:考研、考级材料,小学、中学教辅材料,致富经、成功学,最好的也只是一些名著导读,当然也只是导读而已,谁有闲工夫去读那些“无用”的大部头。这究竟是怎么了?  相似文献   

13.
名著阅读教学现状如何?笔者是学校文学社指导老师,曾对八年级文学社员做过有关课外阅读的问卷调查,82份有效问卷结果显示,读过3本以上,能说出书名的不到10%,课外坚持读名著的占15%,到过图书馆借书的不到50%。文学社社员是各班读书、作文兴趣小组代表,管中窥豹,整个学校名著阅读现状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4.
杨方明 《成才之路》2021,(13):36-37
学校要注重实施师生“海量阅读”计划,建设书香校园,建立“屏读时代”名著导读网络教学模式与资源共享平台,推广“屏读时代”名著导读教学新的教学方式,明确“屏读时代”教师的角色定位,找到有效的导读途径,在全校推进“屏读时代”名著导读课的开展,让学生在各种言语实践活动中深入感知名著、理解名著。  相似文献   

15.
笔者很喜欢给人生做减法这种说法。我们也应该给工作做减法,给班主任工作做减法。这里的做减法不是不去做,而是借助一些方法让效率提高,给班主任工作减负。笔者做班主任工作16年了,在大班制的学校里用过很多方法,现在总结一下,觉得小组合作是我用过的最好的方法。相信每一位班主任在小组合作方面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和经验。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说说自己在工作中的几点思考和做法。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     
我可不知道你读没读过文学名著,或者读过多少文学名著。不过,什么《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聊斋志异》《水浒》等你肯定听说过。多读文学名著最好,如果自己不喜欢读,大人们又非得让读怎么办,我给你出个主意,你就说,我小,我读一点点。其实呢,这一点点就是要了解一些名著的大概意思。大概意思由谁来告诉你,还用问吗?就是“名著·一点点”栏目呗!  相似文献   

17.
谷底的名著     
一、名著与经典什么是经典?马克·吐温说:“经典就是人人都想读却都不去读的东西。”而今的年轻人却说:“经典就是人人都不想读却不得不读的东西。”看来“老马”的言论确已过时了。名著是经典吗?  相似文献   

18.
开展名著阅读应把握四个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课标的颁布,使中学语文教师达成一种共识:名著阅读很重要。但目前名著阅读在中学生那里遭遇了不同程度的尴尬。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读名著,和高考、中考都没多大关系,读与不读成绩都差不多;二是即使读,专家、老师推荐的名著没意思,喜欢另起“炉灶”,读韩寒、安妮宝贝、几米、郭敬明等;三是勉勉强强读老师指定的名著,由于受时间和阅读经验的限制,有的半途而废,不知所云,有的草草收兵,收获甚微,出现了“浅阅读”现象。如何指导、评价、促进名著阅读,成为当前语文界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我就这些问题,结合自己的实践,谈一点肤浅的认…  相似文献   

19.
●在普遍患了心理近视症的物质化时代,更多一些人开始明白了,人是必须多读点文学经典的,这对一个人的终身影响是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读名著"各地发展极不平衡。十年前那样读名著的风气和热情已经减退。大多数学校还没有进入情况,有的走走过场,有的连过场也不走。●"文学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之一,我们早就应该把它写入"大纲"中去了。  相似文献   

20.
语文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青年报》上载有这么一则材料:河北经贸大学为提高学生人文素质,要求在校学生必须阅读包括《三国演义》、《史记》等在内的文史哲名著。谁知这项措施却引发了“读名著能帮我们找到饭碗吗”等的非议。一些同学说:与其花大量的时间读那些“空的、虚的”东西,还不如做点实在事,学好英语,玩精计算机。笔者看后颇有感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