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初中数学学习的分化现象比较明显,特别在初中二年级表现得更为明显,那么如何预防这一分化现象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做了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薄弱意志,形成你追我赶的竞争势头 1.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如果能在学习中产生兴趣,就会形成较强的求知欲,积极主动地学习.  相似文献   

2.
今年我县数学中考人均分为83.7,但大多数农村学校平均分都在70分左右.优生(全县1969人,进入全县前800位)在农村学校寥寥无几.对于学生个体来说,中考数学成绩两级分化严重,有些学生可以得140多分,而有些学生只能得十几分,这种情况在我县已经持续了好几年.为此,我分层次调查过一些学生,学生的理由是:学习数学毫无规律,没有一条强有力的主线,数学总是让人捉摸不透.学生提到的“规律”“主线”,换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21,(1):91-92
农村高中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即使自己在数学中存在问题也不会去问老师或者同学。学生的这种心理状态不仅会影响到学生的数学成绩,还会影响到学生的心理成长。高中数学的难度较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问题,仅仅依靠自身的能力会存在一定的困难。文章主要研究了农村高中数学学习中"不会不问"现象,并且提出了一些合理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在职高数学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发现学生存在"不愿学""不会学""不能学"的问题,同时,教师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管理纪律上,形成"学生学不好,老师教得累"的怪圈,其根本原因在于:职高数学教学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及学生数学实际。因此在职高数学教学中积极尝试"生活化教学"是改变以上现象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什么样的复习课才能让学生既学得开心又学得有效?在小学英语复习课的课堂活动中,学生所呈现出的一些现象和问题让教师获得了一些启发:①新鲜才会有趣;②详略得当才会有效;③勤思考才会进步。  相似文献   

6.
林日东 《考试周刊》2011,(14):80-80
很多学生在初中时数学学得很好,可是上了高中后,数学成绩却直线下滑,进而影响学习情绪,甚至出现厌学、弃学的现象。一线高中数学教师有必要在这方面作一些研究,找出根源,指导学生学好高中数学。作者对初入高中的学生的四大不良学习状态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7.
杜颢 《教师》2011,(30):82-83
什么样的复习课才能让学生既学得开心又学得有效?在小学英语复习课的课堂活动中,学生所呈现出的一些现象和问题让教师获得了一些启发:①新鲜才会有趣;②详略得当才会有效;③勤思考才会进步。  相似文献   

8.
在平面几何这门课的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入平面几何的“大门”,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在平面几何的教学中,感觉到教师能否讲清概念,能否培养学生运用基本概念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学生对该门课有兴趣而且能入门的关键。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常常因为学不好平面几何,而开始分化,平面几何学得好,数学成绩就上得去;否则,数学成绩就会拉下来。可见,初中数学教师对于平面几何的教学是应该作一点研究的,而且任务也是很艰巨的。  相似文献   

9.
平日里学校教研组的老师在上讲评课时,经常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才能改变课堂上老师问得多、讲得多的现象。这一问题在许多教师身上普遍存在,他们常担心学生学不会,听不明白,一些该让学生想的、说的、做的,都包办代替了,无形中教师成为教学的主体,学生被动地学习,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与当前的新课改精神是背道而驰的。我有幸参加了青岛市"魅力教师、经典课堂"小学数学教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提出农村初二学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是众所周知的现象,已经为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重视。有些同志认为“初二分化是不可抗拒的规律”,不是有人称初二为“烂糊二”吗?每一届学生由小学升入初中,数学成绩都在及格以上,到初二往往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掉队,数学成绩不及格的学生大幅度增加。在所有学习后进生中,主要以数学,外语两门最为突出,而初二掉队学生到初三能赶上来的极为少见,所以每届初三毕业生中总有大量数学不合格学生。因此,研究初二学生数学学习成绩分化问题是刻不容缓的事情。探索分化原因,寻找解决分化的途径,对于大面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初中阶段,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两极分化现象呈现出比小学阶段更严重的趋势,且在初二年级表现得尤为明显。这种状况直接影响着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那么,造成成绩两极分化严重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预防成绩的严重分化?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一些粗浅的探讨。一、造成分化的原因(一)缺乏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意志薄弱是造成分化的主要心理因素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他们对学习的兴趣。笔者对四处初中的抽样调查表明:数学学习兴趣比较淡薄的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也比较差。可见,学习成绩与学习兴趣有着密切的联系。学习意志是为了实…  相似文献   

12.
数学课在很多人眼里是一门很枯燥的课,很多学生常常是"谈数色变".随着学习的深入,一些抽象性很强的概念、定理、公式就会呈现.这时,如果教师照本宣科灌输式的讲授,学生是很难理解和接受的,一两个公式就把他们搅得晕头转向,渐渐地学生会觉得数学很无趣,对数学失去了兴趣,从而导致教学恶性循环,越学越差.相反,如果这时,教师能教得其法,学生能学得其法,就会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的信心倍增,学习轻松,学习的效果也会得到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也会得到提高.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小学升入初中学习后,学生“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而我们学校所招收的学生中,相当数量的是分化后的学差生,学生素质差异很大,面对基础知识参差不齐的学生,数学教学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非智力型学习困难学生(简称学刚生)。数学“学困生”是指智力与感官正常,但数学学习效果低下,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  相似文献   

14.
对新升入高中的学生来说,数学科目的知识容量不但急剧增多,而且内容抽象性强,符号语言增多,形式上又多表现得单调、呆板、枯燥,因而学生不易学,教师不易教。学生一处学不透,就会出现脱节现象,进而产生畏惧心理而逃避,甚至出现怕学、厌学的倾向。一旦学生学习兴趣全无,在数学面前望而却步,  相似文献   

15.
根据农村初中学生数学学习分化现象比较严重,我们数学教师在初中数学入门教学时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及对策,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16.
在数学教学中常常听到学生反映"听懂了课,但做不出题".这种现象在我们农村中学还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而我们的教师往往把这归结为学生没有真正听懂课,是"似懂非懂"或"不懂装懂",因此就必然做不出习题.对于这个结论我有不同的认识.根据我自己的数学教学的实践,以及多年来对一些学  相似文献   

17.
正数学一直被认为是高考的支柱,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生自己都为其付出了不懈的努力.笔者长期任教于农村中学,对农村学生也略有了解.他们在学习高中数学时呈现出不同的状态,也产生了不同的效果.1.如汤沃雪,驾轻就熟.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很大的,对那些有兴趣、肯卖力、会钻研的学生而言,他们学习数学的压力较小,课堂的参与度较高,学习的效果也较好.理解能力不同,学习的差异,使得他们学得轻松,而且进入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8.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小学升入初中后,学生极易出现“两极”分化现象,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非智力型学习困难学生即所谓的“学困生”。在教学中注重学困生的转化,对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就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浅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9.
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关键时期。部分学生在此阶段遇到一定问题后,能通过自身的努力及时适应,迎头赶上。然而总有一些学生逐渐从班级主体中分化出来,成为数学学习困难学生。如何引导初中学生克服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这是初中数学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认为教师要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真正领悟和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无穷乐趣,进而爱学、乐学、会学、学好,因此,具体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的实施是一个开放、民主、科学的探索过程。教师怎样教和学生怎样学才能使学生健康发展是教学研究的主旋律。作为一名数学教师,通过多年来在农村初中的数学教学实践,笔者对农村弱势学校数学课堂教学有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