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本文首先从科学理论和科学与技术发展的趋势以及科学技术发展对人类社会的作用出发,阐述了当代科技和社会发展对综合性人才的呼唤,以及教育的功能.同时剖析了目前学校学科课程的形成过程及单学科教学的利与弊.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基础教育适当软化已有的学科边界,从大科学观出发,使我们的基础教育能真正培养出适应新世纪的创新人才.最后,结合我国目前所进行的综合性科学(理科)课程教改试验的实际,从教育观念、师资培训、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值得重视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综合化课程--高等学校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切人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是现代高等教育的理念,是培养全面发展创新人才的需要.对目前高校来说,单纯从学科上进行整合无疑是不现实的,开设综合化课程,是高等学校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切入点,是实现学科之间的内部整合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基础教育阶段科学课程设置是课程发展的必然,回归和体现科学的“整体”面目。顺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师范院校设置科学教育专业。而科学教育课程设置是其核心,应体现其师范性,综合性;科学教育专业课程实施应注意教师的配备,课程建设的渐进,教学过程的改革。  相似文献   

4.
钟琼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9):152-154
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求出发,对科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规格以及课程结构体系、教学计划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关于科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华  邓银城 《文教资料》2007,1(14):30-32
课程在学校教育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科学教育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直接影响着科学教育本科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目前我国科学教育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具有科学型和教育型两种体系。要培养能够适应基础教育需要的科学课程师资,必须根据科学教育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趋势和中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需要来设置科学教育本科专业的课程。  相似文献   

6.
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育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从高校目前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现状出发,结合计算机教育的发展趋势及社会需求,对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进行了探讨和研究,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角度提出了关于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模式、方法等。  相似文献   

7.
论地方合并综合性大学人文学科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并举的趋势下,地方合并综合性大学人文学科面临着重要的发展机遇。从三种综合性大学人文学科发展模式的比较中可见,地方综合性大学人文学科必须走创新发展之路。具体来说,应该在学科培养目标、教学改革、师资队伍等方面有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8.
综合性大学举办教师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趋势。近年来,适逢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程促进了对教师专业化的要求。在这个背景下,考察当前中国教师教育专业教育学科课程的现状及其存在的不足,借鉴发达国家教师教育专业教育学科课程设置的经验,可以促进建构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专业通修教育学科课程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我国学校科学教育的政策与改革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转型和经济结构的变革,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以人的素质提高、生存方式和文化模式转型为主要内涵的人自身的现代化,尤其是青少年儿童创新能力的发展、科学素养的提高,已成为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问题。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加强中小学生的现代科学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已成为关系到我国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的根本问题。加强科学教育的研究,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现代科学教育提供新的思路,是我国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为我们指明了科学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以之为指导,对我国科学教育的理念与策略、科学教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进行剖析,可看出我国科学教育课程改革政策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0.
进入21世纪,一些发达国家教育目标有了由单一性(知识型或技能型)向综合性(注重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的趋向,可以说,为实现培养新型人才的目标,各国都进行了课程改革,跨学科开设综合性课程的趋势正在取代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设置,世界各国的母语教育正在走向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表现在既重视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同步发展,语言能力的培养,也注重思维能力、审美情感、健康人格的培养上。我国新型的技工教育为适应新世纪对于综合性人才,创造性人才的需要,适应人类思想发展的潮流,宜在语文教育中将科学人文相互融合,培养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1.
论化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科学主义课程影响,在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的科学教育忽视了人文教育,没有关注生命的和谐发展,造就很多残缺的人格。自2001年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来,新课程理念深入人心。课程改革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呼唤学生健康的情感,培养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努力使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融合,重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熏陶。笔者认为,化学教育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与人文教育整合。  相似文献   

12.
品德与社会课程综合性的多重教育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我国在小学开设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课程的综合化发展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品德与社会课程综合性的价值取向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实现品德与社会课程形态的综合性有利于课程面向生活。2.实现品德与社会课程形态的综合性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3.品德与社会课程形态的综合性有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林静 《教学月刊》2007,(11):62-64
初中科学学科综合性试题突出综合理科课程特性,考查学生从整体上对科学的认识以及对统一科学概念、原理的领会,检验科学课程"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自然和科学"的独特作用。在一份初中科学学业评价的试卷中,综合性试题是不可或缺的。本文就如何编制综合性试  相似文献   

1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科学和人文素养,具有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要“增设综合实践活动,重视学生的社会生活和经验的整合,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这就为我们改变传统的学科设置和培养模式,寻求新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培养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增强实践操作能力提出了新的依据,我们必须寻找新世纪教学的突破口。中国教育跨世纪的战略任务就是培养创新性人才,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小学生能否培养其创新能力呢?心理学研究结果给予了肯定的回答:人人具有创新潜能。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人人皆创造之人”。  相似文献   

15.
综合性大学参与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是我国教师教育高端创新发展的一个战略生长点。从招生与分配机制、教学课程体系、评价体系这三个关键环节的整体创新入手,提出了培养实践应用型创新人才为导向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略,探索综合性大学突破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之间的壁垒、深化教师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科技创新以及人才的培养在当今时代是维持竞争力的重要因素,STEM教育的发展对于培养创新型优秀人才来说已经得到来自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STEM是在2006年1月31日,时任美国总统布什在其国情咨文中公布的一项重要计划,即《美国竞争力计划》,提出在新时代中要培养具有STEM素养的人才是教育目标之一,将这称之为全球竞争力的关键。这一观点在世界引起了很高的重视,对于正在探索实验道路上的小学科学课程也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可见,一般的教育方式及目标已经不能顺应当今时代的发展需求。从STEM教育的发展历程、基本要素、对小学科学课程的影响以及能否用于小学科学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分析科学教育的历史发展及在学校课程中的地位入手,指出了基础教育科学类课程的改革对高等师范学校师资培养的挑战,讨论了合理构建“科学教育”专业师资的全方位多层次培养体系,并以副修专科教育为例提出了设置科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原则要求。  相似文献   

18.
《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将“科学素养提升行动”纳入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任务,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统筹部署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发展的重要体现。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促进基础教育从“知识灌输”向“素养培育”转变,要将科学教育视作全社会共同事业,从加强科学类学科教学、促进科普活动服务校内科学教育、提高实验教学装备配备水平和使用效果等三个方面部署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路径,全面提高育人质量。  相似文献   

19.
我国高校课程体系设置现状及改革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综合化、整体化特点对高校人才的培养规格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我国高校原有的课程体系的设置状况有许多方面难以满足这种需要,主要表现在:专业训练与基础教育失衡;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分离,选修课与必修课比例失调;理论性课程与实践性课程脱节等,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对高校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以培养和造就出大批的跨世纪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20.
从2003年秋季学期开始,全国许多地区初三化学全面进入新课程实验。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