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驹 《声屏世界》2007,(11):39-40
2006年5月,湖南经视《越策越开心》由于在省内不俗的表现正式进驻湖南卫视面向全国观众。《越策越开心》作为一个省台地面频道的节目走向全国后,它的魅力能否得到全国观众的首肯呢?这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一.湖南卫视节目产品构成现状 1.以娱乐节目为主体 湖南卫视作为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大本营,拥有国内目前知名度和美誉度“双料王”的系列王牌节目《快乐大本营》、《音乐不断》、《娱乐无极限》、《越策越开心》、《勇往直前》等,这些娱乐综艺类节目构成了时下湖南卫视的节目主体。  相似文献   

3.
王静敏 《新闻窗》2006,(5):66-66
如今媒体大有向娱乐业转型的态势,用“娱乐天下”来概括当今的电视媒体,大概不算为过,打开电视就可以信手拈来一堆的娱乐节目。国内头号媒体中央电视台有《梦想中国》、《星光大道》、《非常6+1》等等;以娱乐中国为定位的湖南台一直在打娱乐牌,《超级女声》红遍全国,其她的节目如《越策越开心》、《我们结婚吧》等也成梯队的在卫星频道上登场;  相似文献   

4.
方言节目指的是各地媒体尤其是地方广播电视媒体,以所在地区为目标市场,以区域性观众为主要定位,以方言这一独特语言表现形式推广的一些节目。如温州电视台的《闲事婆和事佬》《百姓讲新闻》,重庆电视台的《生活麻辣烫》《雾都夜话》,湖南经济电视台的《越策越开心》等。  相似文献   

5.
邬江 《新闻天地》2003,(8):18-19
汪涵果真是一个大忙人,刚刚结束《真情》行动的云南之行回到长沙,又要投入到好几档节目的录制中去,记者只能在《越策越开心》的彩排现场约见了他。眼前的汪涵亲切、随和、儒雅、健谈,谈话中时不时灵光一闪的幽默话语常常会引来现场笑声一片,"策神"果然名不虚传。汪涵原名汪建刚,汪涵这个名字是他在电台当客座主持人时觉得自己的名字不够响亮而改的,"涵"是内涵之义,透着一股文化味。汪涵出生在苏州,后来随父母移居湘潭,自言能与毛主席攀上同乡,他常笑称自己是个"江湖儿女"——江苏和湖南的混血儿。于自己的童年,汪涵也只以"够江湖"来概括。高中毕业后,汪涵机缘巧合地进入了省广播电视学校学习播音,毕业后也自然而然的被分配到了电枧台工作,从剧务做起,凭着自己的机智和才华在几年之后做上了主持人。汪涵的主持生涯开始于主持《真情》,迄今已有整整五年的时间。《真情》是他所主持的节目中自己最喜欢的一档,因为节目实实在在地帮助了很多需要帮助的人,这种帮助是可以亲眼看到,亲身体会到的,它带给自己太多难以忘却的回忆,在别人生命、感情得到延续中自己也能感受到那份快乐。真正将汪涵的主持生涯推向顶峰的是被誉为"湖南经视最火爆的脱口秀节目"的《越策越开心》,凭着自己的机智和幽默,以及与搭档马可的默契配合,使这档节目在竞争激  相似文献   

6.
冯莉颖 《东南传播》2012,(9):185-187
在国内纷繁的综艺节目舞台上,近几年内越来越火爆的节目多是对从国外引进的真人秀节目改造后的节目。在众多引进的节目中,引进自比利时的真人秀节目《年代秀》因其狂欢的游戏精神、竞赛的叙事规则、消费的话语逻辑、差异化生存策略和全综艺的外在形态等成功的移植与本土化改造,符合现今消费主义文化的社会背景和广大观众的审美趣味,广受欢迎。本论将从《年代秀》的娱乐机制与叙事策略入手,分析其成功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7.
2011年湖南卫视推出综艺节目《给力星期天》,在金牌团队的制作下,第一季度的首播中突出重围,引发湖南卫视周日的一个收视热潮。作为国内第一档“偶像艺能榜样互动秀”的综艺节目,湖南卫视继续将青少年作为目标受众,在节目中将娱乐与励志结合,大众与明星互动,带来了一场全民娱乐的视听盛宴。本文通过分析《给力星期天》的传播效果,论述其传播优势以及其节目传播中存在的不足,以期对该节目的制作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8.
王玮 《新闻世界》2013,(3):28-30
消费主义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媒体文化与消费文化的紧密联系产生了传媒消费主义,即一种娱乐化和商业化的媒介消费倾向。近年来,我国的传媒娱乐产业蓬勃发展,其中,东方卫视2010年引进的《中国达人秀》,以其高收视率、高关注度和新颖性,成为一个分析中国娱乐产业市场的较好文本。本文借助消费主义的观点,对该节目的成功、发展及其可能遇到的过度娱乐化瓶颈展开分析,提出其适应本土价值的中国式生存策略。  相似文献   

9.
将新闻进行适当的演绎,以综艺化、娱乐化的方式进行传播,是近年来部分电台对新闻节目类型的一种突破和尝试。《越说越有味》是湖北之声在2012年10月18日推出的一档创新节目。该节目对新闻的编辑和再造做了一些有效的实践,其新闻资讯的表达手法令人耳目一新。下面,笔者就以《越说越有味》(以下简称为《越》)节目为例,浅析新闻性的资讯内容如何以"综艺化"手法进行处理和呈现。选择与取舍让选题更民生与传统电台新闻节目不同,《越》以生活化的新闻、资讯和话题为主要内容,将直播室模拟为一个典型的武汉都市家庭。节目主持人包括“大姐”红梅、“老二”秀梅和“幺姑娘”腊梅,她们用情景剧的方式呈现当下发生的热点新闻或者话题,节目将各地新闻和资讯有机串联起来,立足本土,源于生活,再造生活。  相似文献   

10.
杨丽 《新闻前哨》2006,(10):63-64
《绝对挑战》是央视经济频道在2003年10月改版后推出的一档益智娱乐节目,“帮你找工作,教你找工作”是《绝对挑战》的品牌理念。《绝对挑战》主要由节目的三个环节“压力面试”、“实力作证”、“人在职场”组成。该节目自开播之日起就迅速窜红,吸附着人们的关注视线,已成长为一个强大的娱乐品牌。在历经“幸运6+1”、“超女”、“好男儿”真人秀节目和各式各样娱乐狂潮的冲击后,《绝对挑战》这个介于真人秀和谈话栏目之间的新型人力资源节目,仍然保持高端品位、高收视率及高忠诚度,是值得研究的媒介现象。本从传播心理学角度作一些分析解读。  相似文献   

11.
曾琦芮 《新闻界》2005,(2):66-67
从2000年开始,一股强劲的“谈话风”抢滩中国电视黄金档,大有压倒娱乐综艺节目之势。从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到大大小小的地方台,民营电视机构,无论是新闻频道、经济频道还是娱乐频道,都在不遗余力地制作、炒作谈话节目。《实话实说》、《艺术人生》、《对话》、《国际双行线》、《相约星期六》、《有话大家说》、《锵锵三人行》、《VIP会客室》等等一系列耳熟能详的谈话节目进入我们的视野,  相似文献   

12.
张东美 《新闻界》2014,(3):30-32
中国电视娱乐形态历经演变,从唱堂会的综艺晚会到面向草根的电视选秀,再到明星们的竞赛与对决,电视文艺的娱乐理念发生了根本的转变,电视娱乐节目也从最初的塑造明星权威转变为消解明星权威:从《超级女声》、《中国达人秀》等平民选秀节目把草根瞬时打造成明星,再到《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儿》把传统明星从神坛拉回现实,电视娱乐的理念已经从消费娱乐变为消费明星。然而,明星权威的消解并非娱乐权威的消解,消解明星权威也并不预示着娱乐霸权的削弱。这只是娱乐理念新的发展阶段,是新的时代背景下全民娱乐新一轮的狂欢。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中国达人秀》节目的分析,论述了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内涵和意义,探讨在全球娱乐化背景下,《中国达人秀》节目体现出的"真"、"秀"、"情"、"魂"的真人秀节目的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湖南卫视《谁是英雄》是一档由著名笑星大兵领衔主持、火爆全国的大众娱乐擂台秀节目,荟萃中国奇人绝技绝活。网罗民间平民英雄.关切民间特色文化.成功地打造了平民英雄秀舞台。《谁是英雄》颠覆传统明星娱乐大众,开创大众娱乐大众理念。  相似文献   

15.
《新闻传播》2006,(12):27-27
《青年记者》2006年第17期发表倪自放的文章《这样的娱乐已烂透》。 文章说,“炒作!无聊!”四个宇加上二个感叹号,是网友们对目前正在炒作的某个“新闻”最为直接的评价。娱乐行业的炒作,在三五年前还处于很初级的阶段,无非就是关于谁和谁的绯闻、谁和谁的性丑闻传说,后来越演越烈,逐步发展到靠叫l生”谎言、”录音带”搏出位。当今,无伤大雅的绯闻显然已经无法吸引公众的目光。在这种情况下,一出又一出的娱乐炒作以惊世骇俗的面孔出现,  相似文献   

16.
开心就好     
创办一档娱乐性脱口秀节目一直是湖南经视的梦想之一。因为美国各大电视网几十年来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的竞争与攀比——谁的新闻最快捷最真实、谁的剧集最卖座最勾人、以及谁的脱口秀最精彩最精致。经视综艺节目中心一直就是脱口秀节目的实验田。大家一点一点地捉摸着脱口秀的样子,但总因时机未到而拼不出一副完整的画面。直到2002年,我们忽然感觉到天时地利人和。首先,湖南观众见多识广,一般歌舞选秀类的综艺节目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了;其次,我们发现汪涵和马可能够很轻松地应对各自的栏目,他们心中的小宇宙需要更热烈的燃烧;再者,综艺节目中心经过几年的积累,培养了一批策划能力与执行能力、想像力与创作力、口头和笔头功夫同样出色的编导,他们应该接受更严峻的挑战。所以,我台下达了指示——我们需要一档观众以最轻松的心态来收看的节目,一档每隔二、三分钟就能让观众开心一笑的节目,一档既是谈话类又是综艺类的大信息量节目,《越策越开心》已经诞生一年零两个月了,我想,以上三个目标我们做到了。因为我们有三大法宝——法宝一,我们具有草根性。就是特别地贴近老百姓。从话题的确定,段子的挑选与  相似文献   

17.
央视主持人崔永元在《保卫良心》的访谈中说:“我觉得现阶段,整个电视界的生态环境不好。整个电视界呈现一种浮躁,娱乐为王。不光娱乐节目,就连新闻,都极可能采用娱乐的方式表达,观众的收视也呈现一种功利、浮躁的心态。这就让我们这些做严肃节目的同行们,非常困惑。”(见2006年第5期《新华文摘》)无所不在的娱乐拥有难以抵御的霸权,在大众传媒的版面、黄金时间中占有越来越大的百分比。媒介对娱乐价值的重视渗透到新闻界的每一个细胞,从最初的纯娱乐性节目大幅上升,到现在离娱乐性最远、媒体用来立身的新闻,也向娱乐强行靠近,新闻与娱乐的界限日益模糊。  相似文献   

18.
李芹燕 《新闻界》2008,(5):121-123
本文以《饭没了秀》为个案,分析当前少儿脱口秀节目中的娱乐元素问题。  相似文献   

19.
陈长松 《新闻界》2008,(2):16-18
本文借用有关杂语和狂欢的理论对江苏综艺频道的娱乐节目《娱乐818》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郝冉 《新闻采编》2005,(5):37-38
要出“新”依据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变化不断地推陈出新是新闻媒体发展的保证。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的电视节目娱乐化倾向越来越浓,甚至已经影响到新闻。这说明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节目创新是十分重要的。创新中有一个策略叫“突显”,就是突出的、显著的。突出在时问上领先一步,在个性特点上要显著。比如,太原电视台《新闻对话》的宣传语就是“点击当事各方”,还有中央台的《时空连线》“关注新闻事件”,再比如中央台的《新闻夜话》、《中国报道》、《面对面》,这些节目的形态我们过去是没有见到过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